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抓与不抓(二)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二十九章 抓与不抓(二)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也难怪廖大亨在抓人前先抠头皮,刘宇亮此人确实不好抓。uu234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翰林学士出身。

刘宇亮身材矮小精悍,极善揣摩上意,更善政治作秀,天生是位政治舞台上的好演员。

刘宇亮看出方今天下多事,皇帝不喜文而注重武,便抛下翰林学士文绉绉的外表,每日里舞刀弄棒,谈论兵事,甚至与仆僮角力为戏。若有人向他请教经史子集,他便摆出一副不屑为之的架势;若有人与他议论兵事,他便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态。翰林院中凡是与文事相关的工作,比如修纂、直讲、典试之类的工作,他一律拒绝。

如此久而久之,刘宇亮便以熟知兵事闻名于朝廷。

由于皇帝青眼,崇祯十年八月,官运亨通的刘宇亮由吏部右侍郎升任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一起入阁。短短十个月之后,首辅张至发和南孔嫡脉孔贞运两日内先后遭到罢归,刘宇亮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力排薛国观及同乡王应熊等人,终于当上了大明朝的首辅。

只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宇亮的运气实在不佳。

他夏末当上首辅,秋末即遇上了鞑子入寇京师。

当年九月二十二日,清军进至墙子岭、青山口,总督吴阿衡、总兵鲁宗文战死。两天后,京师戒严。

冬月,清军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连下迁安、丰润,从北面绕过京师,长驱南下。所过之处,城镇皆被攻略。畿辅名城,连破四十三座。

这时,饱受皇帝脸色和僚属谩骂的刘宇亮终于坐不住了。他向皇帝说,他自愿申请到前线督察军情。皇帝一听大喜,误以为他要率军拼命,连忙命他取代卢象升为总督。

刘宇亮接旨一看,眼珠都吓得掉在了地上,连忙向皇帝汇报:臣不是这个意思呀!臣只是去督察,不是去亲自领兵!

皇帝心里一万个草泥马掠过,又不愿在这个节骨眼上与自己的首辅翻脸,只好照着刘宇亮的意思改了诏书,重新命令卢象升回任。

刘宇亮涉险过了这一关,再也不敢在京师逗留,连忙起程南下。

刚刚走到保定,刘宇亮便接到惊天噩耗:总督卢象升于巨鹿县贾庄战死!同在巨鹿的监军高起潜与数万关宁铁骑闻敌即溃,了无踪迹!

前方大败,可作为大明首辅,前方最高指挥,总不能就此止步于数百里之外的保定府吧。

刘宇亮鼓起十二万分勇气,小心翼翼继续南行。

出保定,过博野,到安平,仅仅走出一百五十里,前方侦骑再次来报:清兵大至!

刘宇亮的小心肝那个吓哟,脸都白了。想跑没理由,回去怕丢官。进退维谷,想死的心都有,这恐怕便是刘宇亮当时的心情。

幸好有机灵的僚属及时提出建议:安平城小而新破,不宜死守,不如迅速西行,死守晋州!

刘宇亮一听大喜,连忙率军向百里外的晋州狂奔而去。

然而,刘宇亮没有料到,他的霉运还没有结束,他将遇到一位油盐不进的官场异类晋州知州陈弘绪。

陈弘绪是江西南昌新建县人,文凭就一秀才。但若就此小看他,一定会被他的粉丝锤个半死。

陈弘绪是大明朝有名的才子,与徐巨源齐名,文风师自欧阳修、曾巩,尤其善于古文体写作,人称江右(注一)才子。

刘宇亮跑到晋州城下,上气不接下气,令人高声自报家门,结果城上一个冷冷的声音道:

“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chu)粮不缴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您督师老大人不是来打鞑子吗?现在鞑子马上到了,您怎么又跑了?军粮马料没有缴齐,鄙人作为地方官是有责任的。您带着这么多的人马想进来(免费吃喝),对不住了,我侍候不起!

可想而知,当时刘宇亮瓜在城下,心头那个气哟。

刘宇亮驰疏弹劾陈弘旭,心想皇帝怎么着也不会抛弃自己的首辅而支持一个小小的知州。

正如刘宇亮所料,皇帝得了刘宇亮的奏疏,便命锦衣卫到晋州捉拿陈弘绪。

谁知事情很快起了变化。

那陈弘绪果然有些本事。清军于十一月围攻晋州,前后长达四十余日。陈弘绪领全州军民奋起抗击,并乘大雾偷袭清军营地得手,竟让晋州和一城百姓转危为安,成为此次清军入关以来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城市!

艰苦的城市防御战刚刚结束,锦衣卫百户徐光耀便带着皇帝的圣旨来到晋州,拿下了守城英雄陈弘绪。顿时,晋州满城哗然,军愤民怒。他们骂道,这不是朝中出了秦桧吗?

也活该刘宇亮倒霉,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让他的处境雪上加霜。

晋州属于北直隶,距离京师并不远。州民们有意见,是可以很方便地组团进京告御状的!

百姓携万民折赴阙讼冤,这在古今中外皆是大事。事情一出,在皇亲贵戚官员宦官百姓们各自的圈子里,迅速将刘宇亮出京后的丑态传了个遍。

皇帝一见状子,也是恍然大悟,自己的总理大臣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原来是这个鸟德行!

墙倒众人推,刘宇亮失势,朝中自然有人要抓紧利用。他的老对手薛国观和杨嗣昌迅速结盟,趁着刘宇亮困守天津,人不在朝中的好机会,不断利用票拟的机会给身在前线的刘宇亮出难题。不久,他们便抓住刘宇亮的一点失误,告了他个大不敬之罪,要对他从政治上、**上来个斩首除根。

皇帝请你来当首辅是干嘛的?解决难题嘛!你当首辅可好,难题不能解决,反倒不断地产生难题!

不过,皇帝虽然对刘宇亮极度失望,但他毕竟当了十一年的天下至尊,心里多少明白党争的残酷。

经过廷辩,皇帝最终给了刘宇亮一个宽大的处分,将他打发回了原籍绵竹县养老,还赐了块“首辅请缨”的牌匾,总算给他留了一点脸面。

朱平槿组建参事室,特聘请前首辅刘宇亮为首席参事,正是看中了刘宇亮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在京师的政治生命已经彻底完结的事实。

然而,蜀王府的调研工作显然有待于继续深化。

刘宇亮本人确实已是死老虎,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还有一个大家族。

刘宇亮在京师臭不可闻,但在万里之外的家乡绵竹,他和他的家族是饱受百姓尊敬和爱戴的士绅领袖。这两地之间的评价,不能不说是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反差。

老狐狸廖大亨要动刘宇亮,必须要正视这个反差,所以才会深思熟虑之后,在将皮球踢给蜀世子朱平槿的同时,下令将刘氏一族全部羁押。

同时,老狐狸廖大亨还并不引人注意地采取了一个动作。

他的奏疏并未交由通信局的信差直送行在,反而是请四川一省品级最高的文臣布政司左布政使、太平参议会首任议长张法孔亲自送去。

……

布政司俗称藩司,主官是左右布政使,皆是从二品。各省巡抚巡按制度化以后,藩司的职责逐渐固化成了一省民政钱粮的主管衙门,略相当于今天的省政府。

左右布政使是一省最大的亲民官,也是各府州县的直属上司。

张老大人已过花甲之年,朝着古稀直奔而去,可张大人既不视事,也不致仕,总之是留栈至今。

春夏交替之季,是老年人发病的高峰期。

张法孔的哮喘老病又犯了,故而告病请假,一直在家修养。巡抚大人令孙先生来请张老大人劳苦一番,他也只好坐上官轿,在儿子张以衡(注二)的陪同下,出了戒备森严的城门,沿着大安路向着蜀世子朱平槿所在的城北行在而去。

北方的季节,以秋季最美;而四川的季节,则以春天最美。

到了春夏之交,田里没有了大片的油菜花,乡间便少了许多的绚烂色彩。

张以衡骑在马上,怏怏地打望着一

路上的风景,脸上一副麻木的表情。

“衡儿,咳,咳,想什么呢?”

望着苍然若思的独子,张法孔微微有些不满。

他身体前倾,把自己的脸在轿窗中露出来:“衡儿,你也要把经义捡起来,认真攻读一番!落叶归根,老夫宦场半生,总有一天是要回绍兴的。你快到四十的人了,好歹有个功名,也好上不负祖宗,下不负父母……”

张以衡不耐烦地打断父亲道:“爹,此事不提也罢!孩儿既不是科场的料,也不是当官的料!再说了,那会稽郡天下文萃之地,考秀才的人可以从考棚一直排到城门!孩儿只怕考到爹这个年纪,也难取到功名!”

张以衡粗暴的拒绝,并没有让张法孔生气,反而有点让他内疚。

大明朝讲究异地做官,从浙东海边到这西南边陲,万里迢迢。张法孔的身体不好,儿子和老婆只好跟随照顾,一来二往,儿子的学业便耽搁了。再说自己的老婆性格刚强(注三),许是小时管教得太严了,这儿子的性格十分内向,平素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确非混迹官场的料。

不能当官,那功名也就不过是件光鲜的行头。好看,但没有多大用途。

“你不想读书,那你想做怎么?总不能与那些西夷和尚厮混一辈子吧!那西夷和尚是出家人,六欲清净,无根无后。哎!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想博取功名,这人伦之事总得……”

张法孔拿他倔强的儿子没办法,又不肯放过劝说的机会,只好用老年人的唠叨来打动儿子。

不当官也成,但要有个事业;不娶女人也行,但得有个后代。总不能这样飘飘然一生,让张家从此无后,香火断绝吧!

或许是受不了老父的唠叨,沉默许久的儿子突然说话道:

“爹,西夷和尚那里才有真学问!儿子听利类思讲,意大利有一学者名曰伽利略,数学、天文、物理无所不通,他还用望远镜看过太阳和月亮……这些不是大学问?比那些缠来扭去的狗屁八股文有趣多了!再说了,那些个西夷和尚不是也被世子看中,封了个官吗?安文思给我说,他现在都是正营级了……”

“咳,咳,我泱泱中华,天朝上国,学问之事,岂能是夷人所能比拟?夷人之长技,不过是匠人功夫而已。如今我大明国运衰颓,世子护国安民,要在战阵上剿灭流贼,实则不过是用其所长,一时权宜而已……

若说义理精深,自然还是我儒学正宗!世子英明睿智,这些道理他怎能不知?你瞧瞧,那些官都是他自己封的,早晚这朝廷下旨训斥……”

“朝廷?爹,你说这话就言不由衷了!您不也就任了太平参议会议长,还写了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大赞大唱?世子每月赏下的银钞,您不也是高高兴兴让下人到衙门领了?还说这银钞比朝廷的狗屁折色……”

“放肆!怎么给你爹说话呢!咳,咳!”张法孔有些恼羞成怒了。

他重重将头靠在轿椅上,不再理睬儿子。想到自己花甲已过却膝下无孙,一丝阴毒之色渗出于他的眉宇之间。

不过,转眼间张法孔便转怒为喜。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几全其美的好法子,既可以整死让儿子丢魂失魄的西夷和尚,又可以让儿子成婚,让自己抱上孙子,让儿子从此回归正途,有个让自己放心的未来。

“衡儿,你可有意出仕蜀王府?”

张法孔费力地在老脸上堆出几分笑意,把头重新露出轿窗,小心试探道。

注一:中国古代以西为右,以东为左,盖因皇帝坐北朝南之故。

注二:张孔教,字鲁生,会稽人。生卒年月不详,有子张以衡,有妻孔氏。明史说张孔教是陈其赤的助手,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剧情需要,响木移花接木,让张孔教当了张法孔,让张以衡当了张法孔的儿子。张法孔是云南人。

注三:明史记载,张孔教殉国后两年,其夫人孔氏想到亡人未葬,激愤下当着儿子之面自刎而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