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天下之吭(七)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四十四章 天下之吭(七)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初夏的阳光和煦而灿烂,谨德殿前的平台上已经摆开了粽子宴。

世子难得在家里过节,典膳所送来的午餐非常丰盛。

有豆沙、枣泥、栗子、果脯、鲜肉、腊肉、咸蛋黄、莲子百合共计八种口味的米粽,合称八珍粽。

有椒麻鳝段、豆瓣鲢鱼、水煮血旺等各类川式菜肴;有绿豆糕,有荷叶粥等各式点心小吃;有麻黄酒,葡萄酒等各种水酒,还有朱平槿特意吩咐制作的茶叶卤蛋,最后还上了朱平槿老婆去年夏天发明的水果刨冰。

众臣们跟着朱平槿征战川北半年多,虽说不是风餐露宿,比普通士卒吃得好多了,但也是因陋就简,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便打发了,哪里有这等豪华的宴席享用?况且这桌宴席还是被公认为味甲蜀地的王府大宴!

“君有赐,不敢辞。”

世子赏赐的大餐,大家不仅可以合法合理地吃,而且还要吃出水平,吃出风格,吃得上位者高兴。

朱平槿率先动手,众臣便一言不发,大快朵颐,眼神和表情来往传递,表达着对某样菜肴的肯定与否定。

宋振宗自然更喜欢油漉漉的腊肉粽,可是肉粽藏身于大盆粽子之中,分不清谁是谁。他一连剥开了三个粽子,却都不是肉粽,气得用筷尖猛戳。

宋振宗身旁的邹国平知道老搭档的底细,连忙为他夹来一个,并用筷头点点示意。原来肉粽与素粽的区分要看绳子,肉粽用草绳捆就,素粽却用棉线。

吴继善与顾绛挨边。吴继善殷勤地为顾绛布菜,顾绛却张口结舌、挥汗如雨。

原来吴继善为昆山人顾绛布的菜,全是四川最具本地特色的味型麻辣。

孙洪与吴泰同座,却都是一声不吭,自管往自己的碗里嘴里送菜,看来甚合口味。

王省吾、舒国明与洪其仁都是大户人家出身,区别在一位是仆僮,一位是穷秀才,还有一位是小少爷。三人边吃边聊,窃窃私语,不知说的什么。

动作偏慢的,却是朱平槿下首的郑安民。只见他先将桌上菜肴一一品尝殆尽,这才慢条斯理用剪刀和筷子开剥粽子,手上不沾半点油腥。

只是曹三保虽位列军机,却是朱平槿府中奴才,按规矩上不得座的。只好侍候一旁,给主子帮忙剥粽子。

做了好事,就应该让大家都知道,这便是朱平槿行事的风格。

他看见众臣吃得高兴,便主动打破了“食不言”的禁忌,指着那一盘酱色的鸡蛋道:

“顾先生本南直人。本世子恐顾先生不习川味,便让典膳所专门为顾先生准备了五香茶叶蛋。只是仓促间没有红茶,便用绿茶代替了!”

中华乃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便是社会的规矩,所以中国是一个特别讲规矩的国度。

主人为客人精心准备菜肴,这说明了主人对客人的看重。客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向主人道个谢,方才不会失礼。况且此间的主人并非普通人,而是一藩国主。主客之间,即便尚无君臣之名,亦有尊卑之别。

朱平槿一言既出,众臣的眼神自然扫到了今天的特殊来客顾绛身上。

只是顾绛的表现不出于朱平槿的意料之外。

他面对众人的目光,只是用含着乌黑蛋黄的嘴嘿嘿一笑,用辣得冒鼻泡的孔洞吸吸两声,然后用两只抓过茶叶蛋的脏手向朱平槿和大家示意:

好吃!过瘾!

这是个不谙世事的狂生!

大家立即下了结论。无论世子如何看重他,自己最好不要与之共事,否则后果难料……

“各位先生有所不知,顾先生万里入蜀,却成了吴大人的阶下囚,罪名乃是贼探!”面对大家惊异的眼神,朱平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吴继善卖了再说,“好在吴大人审得好,一审便审出一位人才!前些日子顾先生向本世子敬献四策,曰《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 论》。其中《形势论》(注一)一策尤为精辟,直指荆襄为天下之吭。各位先生不妨听听……”

……

原来是一篇酸文让这个不知礼议的怪人跻身于朝堂!众人恍然大悟。但纵然文人相轻,他们也不会公开流露情绪。武人就没这涵养了。宋振宗腮帮一鼓,便要站起来说话。这时,眼疾手快的舒国平悄悄按住了宋振宗的手腕,用会说话的眼神告诫他:世子有话未完,你急什么!

“如今我护**清扫蜀地,土贼叛夷闻风丧胆,土豪劣绅抱头鼠窜。护国安民,天下太平,已然自我蜀地而始。然则南北两直、中原各省,流贼攻城略地,饿殍遍布四野。关外鞑子凶悍,屡折我强军名将。如此观之,天下大变,早晚而已。”

说到这里,朱平槿停顿了一下。他逐一扫视在座的臣子们,迎接着他们专注而坚定的目光。这些人都是他一手拔擢或培养起来的,是他身边最可靠的团体。借着这个机会,他要给他们吹吹风提提醒:

“本世子上膺天命,下承祖业,时时以大明江山社稷为己任,绝不甘困居于蜀地做个太平王爷……”

“末将等跟随世子爷建功立业,亦可封妻荫子,富贵始终;将来青史留名、绘图凌烟阁,也少不了我们的份!”有大嗓门按耐不住兴奋地大叫,而且叫得文绉绉的。想必此言在他的心中,已经来回酝酿了几百遍。

更多的人只是压低了声音:

“微臣谨遵世子之命!”

“末将唯世子马首是从!”

“我蜀地既合於中原,便得有一个用兵之地。”朱平槿说到这里,再次停顿扫视群臣:

“顾先生自建康而来蜀地,眼睛却看到了万里外的大明江山。顾先生历考各朝兴亡之史,以荆襄为天下之吭,急宜厚集兵力。

不过,仅以史实为据,似显单薄。须知时移世易,凡事皆有不同。

如我护**以火铳为刀矛,以大炮为强弩,为历代强兵之仅见。是故本世子曰:吾等不仅是历史的继承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

“世子说的好!”郑安民率先鼓噪,“我等正在书写青史!”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孙洪永远是新词新句活学活用的模范。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下大江!”程翔凤是朱平槿诗词书法作品的保管者。这里引来一用,既应景,也合时。

然而在一遍赞扬声中,有人却用大嗓门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荆襄那地方一马平川,来得快,丢得更快!闯献都是秦人,贼骑来去无踪。我们一群步兵,怎能顶住铁骑轮番冲击?”

有人放炮,却无人接招,场面上一时有些冷。

朱平槿知道,众臣不是在担心顾绛,而是担心自己。

他笑笑道:“兵者,死生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顾先生以荆襄为天下之吭,不知各位先生以为如何?吴大人?”

世子直接点名,让吴继善有点措手不及。不过他还是很快站起来,向朱平槿微微一楫手:

“世子,微臣欲言者,世子早已知道。”

“那日在行在,吴大人故意提及三国,便是让本世子注意蜀汉荆州之失与七出祁山之败,亦是想借此为本世子举荐顾先生!”

“微臣那点小心思,哪里瞒得过世子……世子少年睿智,微臣五体投地!”

“那好!”朱平槿笑着招呼吴继善坐下,“就请吴大人为大家讲讲读了三国的心得!”

“臣整日忙于俗事,哪有什么心得。若说心得,也是受顾先生启发!”

吴继善笑着摆摆手,顺理成章地把身边的顾绛推了出来。

……

顾绛号称顾怪,但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并非不知礼之人。他只是不知道,或者不屑于知道,以正常人都习以为常的方式去恰当地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世子知道他是昆山人,也知道昆山人喜食茶叶蛋,便专门让人为他烹煮,这让顾绛非常感动。世子当众赞扬他的四论,让顾绛愈加振奋,也更加佩服。

然而上午屏风后的偷听以及差点被武人锤死的奇遇,让顾绛清楚,蜀王府的大臣们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歧巨大。

王府长史与统兵大将明确支持北上,而今天在座的其他心腹重臣,或许同样各持己见。

他们或者支持北上,或者支持南下,又或者支持东进,甚至是希望坐守蜀地,以观大变。

正因如此,世子在安排他偷听的同时,也让其他大臣在另一处偷听;在赞扬他《形势论》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以史为凭”的不足。现在世子点名吴大人,变相是点名他。让他作为辩难的擂主,来迎接其他各方意见的挑战。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比赛。

输了,丧失了世子的信任,顾绛一生建立功业的理想,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很可能都将化作东流水,从此离他远去,让他抱憾终身。赢了,他便能昂然入朝,成为今日御宴中正式的一员。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为了今天的比赛,顾绛已经学习了很多年,思考了很多年。

所以,当吴继善把说话的机会让给顾绛时,他毫不犹豫,当即便站起来朗声道:

“世子可知《隆中对》乎?”

《隆中对》,后世中学生的必背课,朱平槿岂能不知?只是朱平槿还未作答,那顾绛已将《隆中对》的那段精华背了出来: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顾绛背诵之时,众人皆颔首称是,包括武人宋振宗。看得出来,这篇文章经过三国演义的推广,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网红段子,积累了不少点赞。诸葛亮的形象,已经从一位忠君爱国的政治家,升华为神鬼莫测的权谋家。

然而,顾绛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代的伟人,正是因为他敢于颠覆以前所有的伟人。

“蜀汉之所以败亡,汉祚之所以断绝,就其根源,正是这篇《隆中对》!”

顾绛言之凿凿。

饶是众人听了他的大作《形势论》,心理有了准备,此言一出,仍然是语惊四座。

“世子,各位大人,请听顾绛一一道来!”

注一:附顾炎武《形势论》:

昔之都于南者,?恰?|?x、宋、?、梁、?、南唐、南宋凡八代。??侵?溃??蕉x牛?饕园颓瘢?币酝畛恰1榫场e势渫鲆玻?t以?江之?,先??x有。永嘉南渡,?、豫、青、?技靶熘?肴胗?6??骸14嫒腱独钚郏?院箱恰11搓?、?坳?、泗口、角城?橹劓?。至苻、姚、慕容之?y,始得青、?肌17骸14妫??我蛑?<霸?伪狈ィ?`?,佛狸之?,屯於瓜步,於是乎守江矣。拓跋奄有中原,?梁嗣主江左,淮南北?k觥l??鹊?,承??け??r略淮南,魏收蜀?h,而江陵?s陷。?氏??,西不得蜀?h,北失淮淝,以?江?榫常?谑呛跏亟?印7?t日?,?短,采石京口同?r?k洳8端濉d咸萍仁Щ茨希?嘁越?榫常??觳恢Аk味寂r安,?金人盟,中淮流?榻纾?骶艽笊6p。端平?缃鸩讨荩?舯?晒拧失蜀,咸淳失襄樊,元兵南下,幼主?璧,?非大?萑灰??l?v考八代?亡之故,中天下而?之,?以?榍g襄者,天下之吭;蜀者,天下之?;而?苫瓷?|,其背也。蜀??煜轮?狭鳌n糁赌险撸?叵仁?穸?嵛f?闹?j?橐缓响吨性??t?可以安。?o?侵??h,?|?x之於李雄是也。蜀合於中原,而并天下之力,?上流之?荩??槲??t危。王?f自巴丘?|下,?17?\取蜀以?宋是也。故守先蜀。若?蜀之人,因其富,出兵秦、?、?堋7]之?,以撼天下不?。故?鹣仁瘛zw鼎言:??i中原自?中始,??i?中自蜀始,幸蜀自?襄始。?亮言:?襄笊狭鳎?鹘影褪瘢?笨仃p洛,楚人用之虎x,?秦??帝。?|?x以?恚?o重?以扼中原。孟珙言:襄樊,?荆椭加?理。?宋人之?如此。及元取宋,果自襄?樊城以度鄂,故以天下之力钦呶迥辏?捌涠山??欢?甓?vr安矣。故?o蜀?可以|?x是也;?o?襄不可以?リ?徙?鄞菏且病?o淮南北,而以江?槭?t亡,?之?明、南唐之保大是也。故厚?襄急。古之善守者,所?{在?,而必使力有?於?之外,守淮者不於淮,于徐泗;守江者不于江,于?苫础4?t我之?鹗赜叙n地,而??菘烧瘛9首?苫醇薄;蛟唬?呋实?l以南取北矣,而何廑廑守之??愚曰固也。夫取天下者,必居天下之上游而後可以制人。英雄?o用武之地,?t事不集。且人知高皇帝之都金陵,而不知高皇帝之所以取天下,?江?|未定,先以大兵克襄?h,平淮安,降徐宿,而後北略中原,此用兵先得地?菀病g页??砸苍谶?;?h高之起自沛入秦,自南?析?;光武起自南?;宋武?缒涎啵?曰慈脬簦?缜刈糟耆牒樱?私怨?硪阅戏ケ敝?髯c,有地利而後?诱咭病h缬拗?撸??天下之半以?橐唬?弥?舫i街?撸?t?有苻秦百?之??,完?三十二?之?,不能?我地:而蓄威固?,以伺?橙酥?荆?t功可成也。此?鹗丶娴弥?\,而用兵之上?也

虽不乏文人式的疏阔,但这篇军事史学论著仍然充满了真知灼见。为了应对危急的时局,该文论述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打破“北胜南”的历史魔咒上。不过由于朱元璋成功地(也非常罕见地)北伐,建立了大明王朝,因此明朝人对所谓的“南北对峙定理”并非如后人一般迷信。

原文繁体。响木偷懒了,懂繁体的书友将就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