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天要案(五)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九十五章 惊天要案(五)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吴谦毅在生意场和谈判桌上大砍大杀,步步紧逼,最后终于拿到了他和周文正在天通巷密谋得到的一切。UU小说

这位少年自投王店,青年自阉入府,中年自荐获用,曾为典当行掌柜,日后被尊称为“商场厂公”的蜀王府大太监,第一次真正体会了到从卑微者到人上人的快意。

不过,得之东隅,失之桑榆。

就在吴谦毅有点飘飘然的时候,他名义上的上司,蜀藩宗室朱至瀚已在楚王府经受了十几个时辰的非人折磨。

武昌府衙内激烈的交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直到大局已定,才有人注意到朱至瀚离奇失踪的不幸事实。

……

阴湿黑暗的地牢里,粗大密集的木杠把蓬头垢面的朱至瀚牢牢束缚在狭窄的墙角里,左右不足半步。不能躺,蹲也很难。

没有窗,只有一丝隐隐的灯火在悠悠跳动,就如一盏坟墓里的长明灯;没有声音,周围静得像抽去了空气。

微弱的光亮中,一把厚重的椅子靠在对面的墙边,捆人用的麻绳和装辣椒水的木桶胡乱地扔在一旁,地上还残留着大滩从胃和肺里逼出来的液体。

朱至瀚双手抓住木杠,绝望地摇了摇。

木杠纹丝不动,好像在地里生了根。

阴寒潮湿的空气渗入朱至瀚的肺里,让他不由自主簌簌发抖。

突然,朱至瀚头顶上出现了一缕刺眼亮光。随着亮光的转瞬即逝,寂静的地牢里出现了数只吱吱乱窜的地鼠。

“啊!”尖利恐怖的沙哑叫声顿时充斥了整个空间。声音在光滑坚硬的石壁上来回反射,激荡出嗡嗡的回响。

“招是不招?”一个不男不女的嘲讽声音在朱至瀚头顶上响起。

“招了!我招了!”朱至瀚崩溃的神经代替他残存的理智做出了回答。

天堂与地狱,相距并不遥远。

距离禁锢朱至瀚的地牢出口不过百十步远,仿佛又是另一个世界。

楚王府西北,东西中分武昌城的黄鹄山之巅,楚观楼前。

初秋的晨光带着湿润的江风,轻轻撩动着少女们的衣衫。无忧的年纪,欢快的气息,嬉笑打闹的小宫女们像一团流动的五彩云霞,忽近忽远却总是笼罩在楚藩郡主朱凤德周围。可郡主今日游戏的兴致分明不高,好像在期期艾艾等待着什么。

一个小太监的身影闪过遮挡视线的花石假山,出现在山下的小径上。

紧接着,又一名中年男子的身影出现了。

两人一前一后。小太监是走走停停,时而停脚喘气;而那中年人却步伐稳健,登山似如履平地。

“郡主的主意当真厉害!瞧瞧张将军气定神闲的样子,一定是给郡主带来了好消息!”小宫女们围着朱凤德,甩动手掌,欢声笑语。

“瞧他嘴硬不嘴硬!”

身处花心儿的朱凤德终于松了口气。她得意地撅起了小嘴,叉住了蛮腰。

“不过本郡主还是没料到,那朱至瀚扛得过老虎凳、辣椒水,却被几只小耗子吓破了胆!幸亏有你们给本郡主出主意……”

有伶俐的小宫女跳出来鄙夷道:“真没想到蜀藩宗室里也有这等廉价货色!闻他身上的脂粉味,便知道贵不过一百文去!若要我猜,一定是金沙洲码头边那些地摊货!不知道昨天他在哪个窑子过的夜……”

这等肮脏下作的事情也拿到郡主面前说道!沾上了花柳病,那岂是好玩的?

有年长些晓事的宫女连忙用正事打岔道:“别说那些没用的。徐长史正在承运殿磨叽楚王爷呢!郡主最好赶在徐长史前头,快些把好消息告诉王爷!”

“这下火铳可到手了!本郡主倒要看看,是本郡主的鬼主意好用,还是徐长史的酸法子好用!好了,叫张其在快点跟上,我们抄近路赶回王府!”

意气风发的朱凤德一挥手,带着她叽叽喳喳的娘子军向南跑去。

在她们飞奔的脚下,一条山道往前延伸。视野的尽头,便是庞大恢弘的楚王府。

……

蜀藩宗室朱至瀚的突然失踪,在蜀系人马和湖广官府两头,都引起了极大地震动。

蜀系人马自是惶恐。

且不说朱至瀚蜀藩宗室的身份,作为世子的“特命全权大使”,莫名其妙丢了,好歹要给世子一个说法。

湖广官府更是惊慌。

贷款两百万的事情刚刚搞定,就出了个冒官诈骗的惊天大案;惊天大案刚刚有了结论,这汇通钱庄的正经掌柜又不见了。

天天这般来回折腾,到底还要不要人活了!

在吴谦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强烈要求下,湖广官府再次行动起来。可考虑到朱至瀚身份的高度敏感性,湖广官府也不敢像缉拿江洋大盗一般把海捕文书贴到城门口,只能传令武昌府、江夏县两级衙门外松内紧,悄悄察访。

一整天过去了,没有任何的消息。

死守在武昌道衙不敢回窝的吴谦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宁。

当日夜晚,藩司参政兼武昌道王杨基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举动:

他以落实提款提货为由把吴谦毅请到后院,置酒相商。席间,他仿佛不经意间说起了一件官场趣事:

东厂大?黄松前些日子从四川来到湖广,这些日子正在武昌街面逍遥快活。武昌花街上的窑姐们因为争风吃醋,当街对打,结果把衣服都撕烂了,让路人有幸看了个通透。

东厂?大??从四川来?正在武昌?

吴谦毅听见几个关键词,立即竖起了耳朵。果然,王大人后面还有话。

王大人道,说黄大人乃大?实则大谬!

因为黄松出身于锦衣卫,是正儿八经的男人。黄松的大哥黄涪,同样出身锦衣卫,现分派于东厂,任街道房提督。

嘉靖皇帝以藩王入继帝嗣后,因为大量使用他在安陆的旧人执掌锦衣卫事,如朱宸、骆安、王佐、陈寅、陆炳等人,锦衣卫的高层结构随之大变。

锦衣卫虽是皇帝亲军,但与大明朝所有的卫所一样,同样实行父死子替的世兵制。直到今天,锦衣卫的高级军官中依然以湖广籍的人居多。

比如三代执掌锦衣卫的骆氏一族。从嘉靖二年的骆安,到万历十年的骆思恭,再到如今的锦衣卫掌印提督骆养性,祖籍便是湖广永州。

黄涪、黄松两兄弟也是这样,两人先后从锦衣卫加入东厂。兄弟二人同为鹰犬,倒也相得益彰,没有辱没了祖宗。

吴谦毅与王杨基虚与委蛇:难道黄大人的祖籍便在武昌?如此说来,小民理当择日前去拜会。王大人如此熟知黄大人,不知可否为小民引见?

这位黄大人嘛……

本官乃安庆潜山人士,初任户部,后迁浙江,再转工部(注一)……

王杨基开始支吾,说他过去在工作履历上与黄松并无交集,所以不好引见……

然后,王大人仿佛不经意道,黄松的庶母和大姐一家都住在武昌某某街某某巷。黄大人既在武昌,想必也会落脚那里。若是吴先生想去拜见,最好抓紧时间。因为东厂的人既然来到地方,一定带着厂公交办的重要使命,不会在一城一地停留太久!

王杨基的意图太明显了,几乎是**裸地靠诉吴谦毅:

这黄松有绑架朱至瀚的重大嫌疑!

官府是不会帮你们去救人的。要去,只能你们自己去,而且要快!

匆匆拜别王杨基,吴谦毅立即快马加鞭,赶到了驿馆。正在养伤的罗景云以及林言、李四贤、吴毅谦、周文正父女等人都住在那里。

听了吴谦毅的报告,首次出战即在飞仙关立功的罗景云不假思索便做出决定:由林言率领相亲团军官二十人外加巾帼英雄周淑英,冒充强盗,入室救人!

既然黄松从四川来,而且带着“使命”,因此救人无论成功与否,此人必须死!

按照飞仙关的经验,夜袭行动依然选择在黎明之前,因为那时人的睡意最浓。但为防止黄松夜半而遁,人员早早便在黄宅周围蹲守。

卯时四刻,武昌城万籁俱寂。

林言一声唿哨,众人从黑暗中鱼贯而出,开始在院墙上搭设人梯……

然而夜袭行动很快便暴露了。因为不大的院子里,既没有朱至瀚,也没有黄松,只有一条凶猛的中华田园犬……

脸蒙黑布的林言用淌着狗血的刀尖抵住黄氏小儿子的脖颈审问哆嗦不停的黄氏,很快得到了结果:

昨日黄松便告别家人,在汉阳门码头上了船。她没有看见任何同行人……

黄松走了,朱至瀚也不在,黄氏一家子人怎么办?

若是弃之而去,光凭林言的问话便可猜出这伙强盗的来历。

于是,黄氏一家人被捆得像粽子一般,扔进了周淑英赶来的马车。而这辆马车,本来是用来搬运黄松尸体的。

老土狗以身殉职奋勇护主,成功地给林言一伙制造了麻烦,又成功地引起了周围街坊的注意。还好撤退及时,没让武昌人民围了当猴耍。

驿馆人来人往,不是藏人的地方。汇通钱庄武昌分号的巨型金库半埋于山脚下,周围戒备森严,是个藏人的好地方。

始作俑者吴谦毅无奈之下接了一堆烫手的山芋,趁着天色微明,带着一行人匆匆穿过鼓楼,来到平湖门附近的汇通钱庄。

远远隔着百余步的晨曦,一马当先的吴谦毅便看见一人形物体落寞地坐在汇通钱庄大牌匾之下的石阶上。

那不是该死的朱至瀚又是谁!

……

后来,因为这次离奇且影响巨大的失踪案,朱至瀚被一个蜀地赶来的专案组反复审查了几个月。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两边关键人物的口径对不上。

朱至瀚向专案组申辩道,他被楚府郡主朱凤德骗入黄鹤楼后,遭到强行绑架。

在绑架期间,他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而他,始终心怀大义,抱着为“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伟大事业献身的决心,坚贞不屈,誓死抗争。

他的身上之所以没有受刑后常见的伤痕,是因为所有酷刑皆是伤内而不伤表;

他摁印画押的自供文书,皆是楚王府趁他昏迷之时强行伪造的。

他可以向祖宗牌位发誓,作为献王子孙,他绝无任何失节情事……

而楚府徐长史则沉痛地通知蜀王府,郡主奉父命向蜀府商购一批军资,故而诚邀宗亲朱至瀚入府商议。谁知朱至瀚酒后乱性,竟然当着郡主之面猥亵她的侍女,给郡主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难以愈合的深深创伤!

此外朱至瀚还自供,他曾经教唆赴武昌参与秋闱的湖广生员王介之、郭风?、管嗣裘、王夫之等人上书诋毁未来的仪宾,汉阳府的秀才王国梓,以捏造的不实谣言抹黑楚王府,甚至狂言道“天灭楚藩,应在此事!”

考虑到真凶已现,楚王府便行文湖广学政高世态,对涉案生员士子从轻处罚,只是革除功名学籍,发回原籍看管了事……

个人的荣辱清誉,在组织的战略利益面前,总是个不值一提的渣渣,况且朱至瀚也并非干净无暇之人。

三千支大威力火铳,五百支新式击发手铳,两万人套刀枪甲胄,战马五百匹,小炮一百门,外加火药十万斤,炮子铳子精钢若干,第一批订货的总价值便超过白银七十万两!

这么大一笔军火生意,可以使烧钱无数的蜀地兵器工业立马升级为出口创汇大户。

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外部观察家普遍认为的“蜀楚同盟”。对于蜀楚两王府,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好处扳着指头也数不清。

斯时,蜀王府为了迅速与楚王府达成协议,按照楚王府的要求高调且严厉地处置了朱至瀚:撤职、禁闭、革除宗籍、吊销宗禄,一样不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漫长而艰险的成功之路,中途倒下的人不计其数,有幸走到最后的人总是极少数。

蜀藩宗室朱至瀚,“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伟大事业征程中一名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就这样不光彩地倒在了起跑线不远处。

蜀世子朱平槿一句刻薄的评语成了朱至瀚政治生涯的墓志铭: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夕阳作朝阳。

然而与很多政治案件一样,后来朱至瀚案件也出现了许多别样的版本。

其中一个版本说,朱至瀚被拿下,是因为罗姑娘在审计报告中得知朱至瀚以公费喝花酒,一年中竟然喝掉了四万两银子,极度震怒,这才逼着犹豫不决的蜀世子朱平槿下了狠手。

这些别样版本带来的政治流言的杀伤力颇大。

以至于未来若干年,年迈且落魄的朱至瀚还在不断地上疏鸣冤,成为了蜀藩宗室中人人畏之不及的上访钉子户。

注一:王杨基出自于太原王氏。天启年登第,从户部主事当到浙江几个县的知县,然后又回工部当主事,再然后丁忧……可见他早期仕途之艰难。然后贵人出现了。王杨基因为跟随“少司马”(王氏族谱原文如是记载。响木猜测是杨嗣昌,因为杨嗣昌是兵部尚书的本官,他爹杨鹤也曾官至兵部右侍郎和陕西、三边总督。)转运军饷有功,屡次升迁。武昌失守前后,他胆比鼠小,窜比马快,结果因祸得福,在一片乱局中代理了几天承天巡抚。这可能便是史书中对王杨基职务记载紊乱的原因。

在后来的历史中,弘光继位,承天巡抚王跑跑和偏沅巡抚李跑跑都受到了同样的严厉处分:发往督师王应熊账下听令。李乾德奉旨来到四川,搞出了一番大动作,最后把四川、四川人和他自己一起搞死;而王杨基则发挥他能逃善跑的职业特长,竟然逃回了潜山老家。最终死在了家乡,埋进了祖坟。

在家国大变的危难时刻,王杨基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都配不上太原王氏的优秀基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