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九十九章 磁石效应(四)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九十九章 磁石效应(四)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香烟围心绕,禅意如清风。uu234心安,则步步生莲;心不安,则路路蛇虫。

禅房之内,世子与破山盘膝对坐,你来我往;小院之中,将军们心怀忐忑,静立听禅。禅语之中,或大有深意;禅语之外,又颇多感悟。

“解脱生死法门,佛法之大也。生死之外,无有佛法;佛法之外,无有生死。迷之生死始,悟之轮回息。缘起缘灭,相似相续,不常不断,无我,无我所,无主宰。”破山佛语凝重,一词一顿,仿佛在开释世子。

“和尚何处开悟,又为何开悟?”世子轻轻摇头,反问破山道。

破山答道:“小僧立定双峰之巅,脚下万丈悬崖。四时之后,眼前一平世界,无坑、无坎、无山、无一物。正欲经行,忽坠崖下,幸得不死,损伤一足。晚间足痛难眠,过往种种疑问,顿时全消。于是大彻大悟,胸无半点滞碍……”

“因气竭而眩晕,算不得无物;因痛极而忘疑,算不得通彻。经此一难,和尚解脱生死法门,至多算宫门小开,容一人钻隙而过;普罗大众欲入,非得禅门大开不可!”世子带着平淡的微笑点评。

难道世子并非在向破山禅师取经学法,反倒是在与他辩经互难?一位崇信佛法的将军听出了门道,当即疑窦丛生。

果然,破山合拾拜问:世子谓小僧侥幸而悟,悟己而不能度人,诚如是也!然则菩萨之道,大乘利他度世。别僧修持,必择空山幽谷;小僧修持,只愿浊世红尘。小僧以为,最难行而行之,最难断而断之,最难忍而忍之,最难弃而弃之,最难舍而舍之(注一),方是大觉悟。化导世间,方是大乘!

世子笑道:“和尚之禅,非为逃禅。和尚要悟者,乃是世间万物出世法要(注二)!”

破山合拾再拜而问曰:世间迷者多而醒者寡。世子既为醒者,还请教悟小僧:何谓法门大开,世间大乘?

万物皆有生有死,万物亦惜生怖死,此乃常理也!和尚,你知道天上的星星如何死法嘛?世子并未正面回答破山,反是讲起了天上的故事。

愿闻其详!破山与檐下的将军们同时眼睛一亮。

星星的死法大抵有三类:

一类剥去外壳的光辉,徒留冰冷的残躯;

二类轰然一声,光艳宇宙。生死魂灭,化作一团彩云;

三类化无穷大为无穷小,变无穷光明为无穷黑暗,以有化无,以无生有。聚万星于身周,众璀璨于天宇……

世间万物,无一不是星尘所聚而成。其中含义,和尚,好生思之!

天上星星如何死法都知道,这不是神仙是什么!

一位不信神不信佛只信银子和自己手里刀枪的将军听到这里,心尖尖颤了颤。是恐惧还是崇敬,他自己也不清楚。

清莲法师穷其一身,亦未开悟,足可见参透生死,何其难也!破山和尚长叹道。也不知他听懂没听懂,再度向面前的世子合拾一拜。

生死者,如阴阳两级也!无死,则无生;无生,亦无死!是故生死有常,何须参悟!连天上星辰尚且有生有死,况乎汝等凡间之**凡胎!难道星辰也要参悟生死不成!

世子说着仿佛恼了,顿时直腿起身,伸手曲指,干净利落就在和尚的脑顶门上一个爆栗。

啵!

一声清晰无比的脆响,立即把檐下那群伸长脑袋竖起耳朵看稀奇的将军们惊呆了。

原来,世子才是今日讲经说法化导开悟之人!

??!

铜钹悠远深邃的回响,在禅房内来回激荡。

破山双目紧闭,手结法印,口中念念有词。良久,他于座上再拜道:

既然生死有常,不如放下得失,坦然受之。一味强求参悟,反倒起了执念!多谢世子开导,小僧悟了!

和尚悟了就好!世子点头称许道,无论身前如何辉煌,身后不过白骨一堆。生死,平常事尔;轮回,天地之道。是故生死轮回,大同而小异。所同者,万物有生有死;所异者,无非死有不同:

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好!

院中有人终于忍不住,破了不得出声的戒律,大声叫起好来。

……

蜀地丰沛的水汽,温润了凹陷的盆地,也造就了蜀地独特的气候。无论多浓的晨雾,一般不会持续到午时,然后多半便是艳阳高照的天气。

雾气渐渐散去,夺目的阳光刺破稀薄的云层,把热量**裸地传递到大地。知了无休无止地吵闹,让院中的站立者们更加惴惴不安。

他们发间的汗水渗出乌纱,被盔式布帽的宽檐接住;额上脸上渗出的汗水却无拘无束,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下淌,在面颊上形成几条细长的水痕。或许再过一刻钟,就会有一两位中暑者被抬将出去。

身着亲藩团龙袍的少年世子,威严地挺立在堂外的屋檐下装b。

朱平槿神色严肃扫视着面前的这群高级军官,身后搁着把空荡荡的圈椅。左右几名随侍太监,弓腰低首,大气也不敢出。只有玉佛下的破山和尚视房外的一切皆为红尘,依旧合拾盘膝于蒲团之上,双唇微动,念念有词。

建昌卫掌印都司丁公运,是位五六十岁的老者。

他身材矮小,面色黝黑。队列之中,魁梧的山东大汉刘镇藩挡在前面,让他根本看不见蜀世子朱平槿此时的表情。

不过,丁公运并没有把脑袋侧偏一下,把自己老脸轻佻地暴露在世子的视野中。

他微微颔首低头,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然而他的目光却呈三十度斜角掠过他的额头,穿过刘镇藩手臂与上衣间的缝隙,落在一双粗大的牛皮皂靴上。

这双皂靴并无任何出彩之处,它仿佛是随意搁在台阶上的物件,纹丝不动,没有展现出半点的生气。

少年?哪一个少年不是毛手毛脚的德行?哪一个少年能有这样沉稳的性子?

难怪在嘉定州就听到传言,蜀世子朱平槿少年老成,非同凡人!

川抚廖大亨乃持节钦使,位高权重。结果几个回合较量下来,竟然束手入毂,成了世子跟前撒欢摇尾的老狗;

川按刘之勃向来以忠臣廉臣自诩,调门比谁都高,孝敬银子像土块一样扔出家门。现在又如何?听说已经喜滋滋地领了蜀王府的那个“待遇”,成了世子在重庆大打出手的帮佣!

风吹树摇,吾等武夫便随大流吧!只希望世子不会像廖大亨和刘士斗一般脑袋发热,要在建昌五卫八所挖出两万所谓的“虎贲”来!

丁公运透过一双皮鞋窥视人心,他身旁的人却窝着一肚子的闷火在煎熬。

这位将领三十出头(注一),中等个子。盔帽下的脸庞清秀儒雅,短袖外的手臂白皙细嫩。若论其相貌气质,此人既不像上阵搏命的领兵大将,也不像浪里穿梭的水军统领,反倒像书院里的先生、富绅家的公子。没有觐见名单的详细标注,谁能料想到此人便是朱平槿十分看重的川东水师参将曾英?

曾英从福建水师调入四川已有数年,驻节重庆铜锣峡。江上不比海上凶险,日子轻松许多。虽说川东时有流贼来回袭扰,但真正的江上战斗却少之又少。

崇祯十三年献贼大扰四川,水师船队奉命驰援长江之滨诸城池。

献贼在成都近郊的金堂县出其不意沿沱江转兵川南,袭破长江北岸的坚城泸州。嗣后又甩开于立石站设伏的官军,沿长江南北两岸回师,过井研,屠仁寿,夜袭成都,这是当年献贼入川后沿长江及其支流实施机动的唯一一次。

斯时曾英正统领水师屯兵重庆南北的长江和嘉陵江,掩护这座川东重镇,也掩护驻节重庆的督师杨嗣昌,根本来不及驰援泸州。

崇祯十四年冬,土暴子大举南出巴山,蜀世子携巡抚廖大亨亲征广安、合州,曾英奉命派出义子游击将军于大江率水师参战,在罗渡镇外的渠江江面一战建功。

此外,他的另一义子游击将军李占春从重庆涪州出兵,与从达州南下的冯如虎和丁显爵相向合击土暴子于垫江、梁山一带,同样颇有斩获。

这一时期,应该说曾英对蜀世子朱平槿是恭顺用命的。面对朱平槿通过于大江摇动的橄榄枝,曾英也曾十分动心。

然而,此后发生的两件事严重动摇了曾英加入护**的决心。

其一,是忠州的秦良玉冷淡地打发了蜀王府的贺寿使节;其二,便是蜀王府在重庆府对王应熊一党以及所谓“土豪劣绅”的残酷镇压!

水师与陆师天然的不同,在于陆师脚踏地面,而水师逐水而行。

陆师没有下顿的米,只好把住隘口,抢掠客商;水师的地盘在江上,只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商船和码头下手。

曾英是个聪明人。他深知如今的年月,敢下水跑船的商家大都有深厚的背景,抢掠商船养活儿郎是件风险高收益低的赔本买卖。于是乎,福建水师历练出来的曾英选择了水师养兵的不二法宝:军舰走私。

四川的盐茶马匹、湖广的大米棉布、土司的各类特产,通过他掌握的船只、士卒和关防,源源不断为川东水师带来丰厚的收益。

掌握了长江水道,还为曾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厚人脉。重庆的士绅、湖广的藩王、川东鄂西的土司,谁都认识这位行事低调,急公好义的水师参将。兼之他冻龄一般的风流外貌,诗人一般的儒雅气质,为曾英在川东士绅圈子里赢得了“曾公子”的雅号。

然而曾英没想到,这种乱世里的舒心日子很快就因为护**进驻川东而结束了。

川东盐场实施专卖,已经拿走了属于曾英的那份蛋糕;

而蜀王府在重庆的动手,更是把曾英逼入了政治上的绝境。

因为若说哪位川军将领与重庆士绅的合作最密切,恐怕没有谁能超过曾英!

此番曾英率李占春、于大江、张天相、李定等将领和川东水师船队近六千人溯江而上,奉命围困眉州,并接受蜀世子朱平槿的“检阅”和整编。不是曾英突然脑袋开窍,而是形势不得已。

一场大镇反让重庆形势大变,断了他江上的生计;

护**水陆两路进军,占领夔门,重铸拦江铁索,一举截断了他东下湖广的最后退路;

而于大江和李占春等亲信部下的苦苦相劝,又使他侥幸过关的心思占了上风。

就在前几天,曾英还在与手下人密商世子召见他时应该如何应答,但他万万没想到,甫一见面,这位骄傲的天之骄子除了与和尚谈经说法,便是一言不发,让他和一众将领立在烈日下站军姿!

注一:节自《破山语录》。

注二:出世法要,佛语,出自《心地观经》,意即解脱生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