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利力入仁(一)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利力入仁(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田骞这次毅然决定参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也许他身上还残存着一些旧式文人的清高,不愿意委身就禄,奴颜事主。进入王府,固其所愿;但成日里与宣传队那些戏子打交道,并非所愿

作为副营级的王府官,他对世子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心知肚明,也暗自估计自己的水平被黜落的可能不大。他最担心的是报名参考之后,世子和罗姑娘,甚至是自己的学生们对自己报考的动机做出误判,那自己如何向他们解释?

是自己不安其位,还是想借机上位?

不管怎样,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

第一场题目很简单,他行卷如飞,直抒胸臆,终于把他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说了出来。

第二场他报考的是军队方向的地理类。主考官宣布,考生要按照试卷上的题目要求做。可他拿到试卷时,才发现自己的试卷一片空白,一道试题也没有。他刚抬头欲问,却发现舒师傅正含笑站在他桌前,还悄悄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田骞不愧是罗景云等小鬼头的老师,他稍一琢磨,立即明白了端礼门城门楼上那位少年的用意:

这是给他机会肆意发挥呢。

……

蜀考第二天早晨,雨后的大地阳光明媚,难得的是天上的云散了,露出了太阳。田骞刚刚梳洗完毕,准备出门上班,便接到王府太监的紧急通知,要他今日随世子到王陵去视察。那太监道,世子今晨一早便出发了,让他沿东门迎晖路追赶。

田骞没有时间思索,他连忙向母亲和妻子告别,骑上太监带来的马匹,直奔东门而去。直到可以远远望见王陵,他才追上了世子的一小队兵马。除了办公厅首席文案程翔凤,世子身边仅有骑兵十余人。

“田先生何来迟也?”世子的黄骠马步态轻盈,和风已经将世子金冠上拴的两根麻布条吹了起来。

“学生昨夜辗转反则,难以入睡。误了应卯之时,请世子责罚!”田骞在马上略微拱手欠身,脸上倒看不出多少上班迟到的歉疚。

“先生既然有志蜀考,本世子早应给先生放假数日,此乃本世子思虑不周。”朱平槿轻轻把责任揽了过去,“本世子知道前面庄上有个清净所在,田先生一路赶来,想必是累了。我们一同歇息片刻如何?”

“臣所愿也!”这是田骞期待许久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所谓清净之地,不过是小溪边的一片稀疏树林;所谓的歇息片刻,便是一个多时辰。可见政治人物说的话,大都不能太当真。

“师傅云,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先生考卷上之仁,别出心裁,以天下之利论之,何也?”

田骞与世子两人平坐在缓缓而下的草坡上,看着眼前的潺潺之水。他答道:“利者,人心之固所求也。至圣之仁齐礼,利所分之有序;亚圣之仁强国,利所分之于民;程朱之仁入理,利所分之于天;阳明之仁出心,利所分之于行。仁君与天下共天下之利,乃得天下;暴君以天下之利侍一人,故必失天下。利者,仁之本也,无利则无仁。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先生以利入仁,正合圣人熙熙攘攘之说!”朱平槿点头称是。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何为“爱人”?这里面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田骞的说法,充实了“爱人”的内涵,即给予“被爱者”利益。用利益驱动行为,这符合朱平槿原来的认知。只是放在现在大明朝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是否合适,他还要考考田骞:“不知利者与忠孝何干?”

“贫富,人皆好富而恶贫也;生死,人皆好生而恶死也。此为何者?欲也!从欲者,得利也;悖欲者,失利也。故曰:人之欲也即为利。有人则有欲,有欲则有利。孝,人之至情,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孝即欲也,亦利也!忠者,孝于家而忠于国,忠孝本一体也,何出于欲利哉!”

“先生以欲利而入忠孝仁义,这符合辩证法,且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听了田骞的理论,朱平槿郑重评价道。王阳明能把“天理”和“人欲”生拉硬扯合到一块儿,田骞当然也行。只是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哲学启蒙,而是需要抗贼救亡、抗虏救亡。朱平槿站起来沿着河边走了几步,又坐回原地。

“天下人以世系国法而轻藩王,故名多有不正,事多有不谐。田土入我王府,田赋杂役三饷捐税,样样皆无所缴纳。可士绅虽知如此,亦不肯投献!且为之奈何?”朱平槿问道。

《论语里仁》篇里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

后人曲解先贤的义利观,将义、利的对立面进行绝对化。而田骞的欲利仁义统一观则反其道而为之,将天下的“仁”皆解释为“利”。

他知道,他的理论虽不为儒学正统承认,但好在有出处。别人诘难,他可以用先贤抵挡一阵。世子已经看过他的第一场试卷,刚才的奏对,无非是想揭开他的欲利仁义统一观这层皮,看看下面有些什么干货。

他也清楚,世子,雄主也,不会没事跟他讨论高深的经义,世子要的是“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果然进入正题不久,世子的第一个实际问题——田土投献就来了,兴许下一个问题的就是军队和名分。

“田土即粮食,民以食为天,故粮,天下之利大者也!有粮者有斯民,有民者军恒强,军强者则天下无不折服。自崇祯元年始,天下旱蝗迭起,贼寇四出。世子以粮为国家之基,以食为万民之本,允哉!大哉!”田骞沿着先前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理论表达了赞同的意见,然后开始回答实际的问题。

“田土,朝廷之税赋正源也。万历条鞭之后,除盐茶杂税外,概以田亩之数为税基。万历之后,田亩之数未量,田赋之数不更,各省府州县税赋解纳皆有定额,三饷附于正税,亦如是也。地方之利产出有限,是故廖抚不限王府投献,转而从王府手中取银聚税,是以名 器贻世子,而自甘于世子之附骥也!”

“先生之意,是廖大亨意欲投靠王府?”朱平槿听了几句,不得不提前打断了田骞。

田骞所言之意,已经不是简单的藩抚勾结,而是廖大亨臣事于他。朱平槿有了廖大亨的暗中甚至公开支持,就像贺有义曾经奏对的,就可以“王”了,也就是不必等到崇祯完蛋,自己便可以提前举旗兴兵。因此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判断,时机和分寸的把握丝毫不能出错。

“廖抚定有投靠世子之意,只是如今天下之势未明,其志未坚也。他如今首尾两端,与各方虚与委蛇,亦不过为自保尔!臣秦人,观闯献久矣。流贼之所以为‘流’,取城而不守,掠民而不治,来往自如,流窜无踪。不事稼樯,但以抄掠为食;不设官府,但以行伍为营;不收士人,但以奸民为属;不讲仁义,但以均平为律。若流贼事稼樯、设官府、收士人、讲仁义,此四者俱,流贼不流,则朝廷危矣。如是,廖抚必北拜世子而臣矣!”

田骞出言凿凿下了结论,没有为自己留一丝余地,但他也没有继续展开,向朱平槿展示他的论据。

田骞精准地描绘了流贼的特点。如流贼真的取得了一块战略根据地,在根据地设官、用人、称王、竖旗,那于大明朝绝对是一个灾难。只是目前河南既是无粮区,更是疫区,在河南建根据地,李自成只是自取灭亡。

“田先生好口才!”朱平槿由衷赞道,“只是先生不知,闯贼已有河南文士牛金星、术士宋献策诸人辅佐。至于献贼,也有军师潘占鳌等襄助。四者已有其一也!”

田骞的消息哪有朱平槿灵通。潘占鳌资格老些,而且被俘又被救出,故事可谓传奇,所以广为世人所知。但最近牛金星、宋献策等河南文人投入闯贼,时间尚短,知道的人很少。听到朱平槿这么一说,他叹了一口气道:“闯献,草莽英雄,勇武而少文;士人,多谋而无力。二者合一,天下大乱!”

知识分子一旦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就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田骞能独立观察并总结出这一点,很不容易,朱平槿在心中暗暗点头。

“汴京未陷,廖抚未必会臣服于本世子。除非川北土暴子大动!”朱平槿笑笑,也把自己的判断亮明。他随即将两人话题拉回正轨,重新回到他关心的税收投献上。

“士绅者多文士,重名甚于赋税,是故不愿投献。即便投献,也是个别田土而已,殊难以人为之!如是而已!”

田骞的话好像说得挺明白,但朱平槿认真一思考,发现他话中有话。

投献按标的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一类是人。物包括田土商店等一切有价值的财物,投献就是将物的所有权转移到王府名下,借此逃避朝廷的税收。

而人的投献与物的投献类似,只不过不是所有权的转移,而是所有权的设立:投献的人成为主家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为奴。人一投献,人名下的财产自然跟着投献。不过,从士籍到奴籍,那是奇耻大辱,士绅们绝对无法容忍,所以直到现在为止,主动阖家投献朱平槿的士子也仅有贺有义一人。朱平槿收下了他的家人和家丁,也没有收下贺有义本人。因此田骞所谓人的投献,并非是指士绅投入王府为奴、为宦,而是指“臣”。

“先生所言士绅者重名甚于赋税,此名何谓?”

“易尔!名者,或为功名,或为权位,皆不出名利之属。当今之世,士绅阡佰万顷,横行地方;恃势欺凌官府,不纳钱粮。世子要收他们投献,不如与虎谋皮!”原来田骞所谓的“名”,并非儒学正统中的“名”,他还是在说“名利”!

……

投献问题关系到蜀地的粮食安全,更关系到朱平槿的全盘战略。自从年初与王妃定计收受投献,他先问计于洪其惠,再诏对于孙洪,现在已经是第三次问策了。田骞以“利”的冲突为由,一口否认了士绅投献的可能性,让朱平槿悚然而惊。难道,投献这条路径,根本就错了?

“事不过三。”朱平槿心想,今天一定要把投献的事情说清楚!于是朱平槿毫不隐瞒,将雅州和松林山两次奏对的情况给田骞细细讲来。

洪其惠的办法着眼于王府与庶民地主和自耕农结盟。通过这种结盟,来夯实王府的通知基础,来挤兑土豪劣绅。他还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庄、王店这种王有企业的直营模式,认为它们效率低,**多。

孙洪的办法着眼于拉拢大多数开明士绅,利用官府力量和商业办法的打击一小撮土豪劣绅。

应该说,他们的解决方案都有相当可行度。比如从松林山回来之后,朱平槿立即举行了蜀考,大量吸收中下层知识分子;与抚台和藩司联合在彭山县江口镇和嘉定州大佛脚下设了两个税卡,利用新建的护商队水军对来往货船征税。

但是秋收伊始,除了雅州、伸手和彭山等地之外,邛、眉这两个土豪劣绅的堡垒非但没有因此死掉,反而依然活得好好的。大批黄灿灿的稻谷没有进到王府的粮仓,而是流入了土豪劣绅的腰包,甚至王店拿银子也买不到,这让朱平槿极为不爽。

这些日来,松林山召见孙洪时的激奋冲动时时撞击着朱平槿,他一直在想一个一网打尽的法子,将那些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土豪劣绅一锅端了。因为朱平槿已经痛苦地发现,他和老婆的穿越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大明朝的生命正在一分分钟指向终点,他的耐心正在迅速丧失。

“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汉光武?朱平槿想,不,老子想当秦始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