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六十章 坐殿承运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六十章 坐殿承运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第二百五十九章

坐殿承运

九月十五日,是个吉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微雨濛濛,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朱平槿作为孝子儿,自然披麻戴孝扶棺材。

从蜀王府到左护卫蜀王陵,足足二十余里。朱平槿跟在四人抬起的大灵牌之后,走在潮湿松软的路面上。一路上,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哭丧班子声震九天。

蜀藩一支有身份的宗室,廖、刘等蜀地大员,无不头裹白带,身着素衣,列队行进在送葬的队伍中。就连久病之中的朱平槿庶二弟朱平樻,也披麻戴孝坐了一顶凉轿出席了葬礼。

沉重而巨大的棺椁上了棺床,数十个朱漆大箱装着沉重的冥器堆满了墓道。一对大龙缸装满灯油,隐隐跳动的火焰(注一),照亮了墓室中饰满彩画的墙壁和拱卷(注二)。墓道旁的偏室里,已经多了十几口薄皮棺材,那里面是被迫殉葬的太监宫人。他们和她们不仅要在阳间侍奉朱平槿的爹,还要在阴间继续将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干下去。

“万年长明灯已亮,王爷在黄泉路上也能找着方向!”曹三保立在朱平槿身后,语音低沉:“这里是冥界,世子爷是阳间人,呆久了要伤身。世子爷,请出去吧!”

“玉蝉入窍,往生十方!”朱平槿对着棺椁默默祈祷。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重地缓缓点头,转身而出。

昏黑阴冷的墓道,高大模糊的棺椁,成了今世父亲留给他最后的印象。

坟茔的石门轰然关闭,意味着蜀地换了新的主人。但是否换了新的时代,朱平槿和参加葬礼的人都心中无数。

……

蜀王下葬后的第二天,又是一个吉日。艳阳高照,金光灿烂。

奉赦命管蜀王府事的蜀世子朱平槿,终于脱下穿了四个月的孝服,换上了簇新的冕服。他前往宗庙昭告祖宗之后,正式登上了蜀王府的正殿——承运殿。

承运殿是比照原南京承天殿的规模减一等建的,在朱平槿的眼睛里,它并不比后来京师永乐火灾后重建的小号承天殿矮小。站在殿内高高的宝台之上,平台上与丹陛下肃立的宗室、官员分外清晰。他们如同朱平槿一样,个个冕服朝冠,手持芴板。

众臣叩拜礼毕,朱平槿发表了他今世第一篇正式公开讲话。明天一早,这篇重要讲话就将登上《复兴报》二版头条。而在《复兴报》的头版,将破天荒地用整幅版面刊登朱平槿的冕服官像。

朱平槿的讲话篇幅不长,但与常见的四六骈文官样文章不同,这篇讲话通篇白话,而且很有内容。

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两点。

一是以民为天,以仁治国,高度地重视蜀地民生。

要减租减负,与民休息;要防瘟控疫,减少疾病;要鼓励垦荒,增加耕地;要疏浚堰口,确保明年春耕用水;要推广农业机具,提高生产效率;要做好粮食储备,应对灾年荒年。要推行移民,均衡土地与人口;要团结西南少数民族,平等相待,赤子四海;要凝聚蜀藩宗室,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二是高度地重视蜀地土暴子。

朱平槿指出,土暴子流窜川陕,占州据县,盘踞巴山,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流贼。土暴子以抢掠为生,戕害百姓,荼毒地方。土暴子一日不除,四川一日不得安宁,民生一日不得改善。朱平槿要求四川官府,认真按照皇帝的重要旨意精神,克期完成清剿土贼的任务,尽快将巴州一州两县夺回来。

朱平槿打破了藩王讲话中只讲理念、不谈现况;只讲空话,不谈实务的传统,批评了四川某些土豪劣绅鼠目寸光、利欲熏心,目无法纪。指出他们残酷剥削佃户,那是自取灭亡;批评了部分在川官军,指出他们军无斗志、坐吃粮饷,畏敌如虎,扰民甚于剿贼。

朱平槿宣布,为了庆祝他自己胜利登上承运殿,决定赏四川官民银花钱两万。蜀王府所属官员、军士、庄户和其他属于王府系统的人员,无论职务高低、男女老幼,通通涨大水,一律发银钞一两。另外,向蜀愍王葬礼随礼的官员士绅,个个皆有回礼。

听完了世子的讲话,钦差正使黄锦、石泉郡王朱宣堄、四川巡抚廖大亨分别代表皇帝、蜀藩宗室和全川人民,对朱平槿新晋管蜀王府事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拥护。廖大亨向钦差和世子殿下保证,在皇帝的正确领导下,在世子殿下的亲切关怀下,四川官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朝廷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崇祯十四和十五两年时间里,收复四川失地,剿灭土暴子,或者将他们赶到陕西。

典礼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再一次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赞颂上天,让天家诞生了这样聪明睿智的宗蕃,让蜀地官绅百姓拥有了这样仁义贤明的世子。

仪式结束,在场官员并没有散伙。他们还将在蜀世子的带领下,参加端礼门城楼上太祖高皇帝画像的揭幕仪式。

这场仪式与坐殿仪式有所不同,因为它对全川百姓开放。

……

一大早,得知消息的省城百姓便在宽阔的皇城坝上聚集。戒严的王府护卫和官军立于御道两侧,将数万人隔成了大致平均的两大堆。

人人身着压箱底的鲜亮衣裳,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填满了皇城坝的所有角落。成行的行道松柏上,挂满瞧稀奇的小孩,像是结出了浓密的果实。最高档的观礼位,当属皇城坝周边数十家茶馆的楼上雅间。通过雅间窗户,士绅家眷们可以避免抛头露面,免遭日晒雨淋,一面喝茶八卦晒打扮,一面优哉游哉品评典礼中的所有细节。所以即便茶钱涨了十几倍,茶馆的楼上雅间仍然被大户人家一抢而空。

茶楼三层一间雅室中,几位衣着华丽的小姐丫环围坐一团。闲言碎语间,都围绕着即将亮相的世子朱平槿。

“出来了!世子出来了!” 站在窗边负责监视的婢女突然高声叫喊:“小姐,快来看!快来看!”

一位豆蔻年华的小姐闻声而起,款款走了过来。她摊出细白的小手问侍女:“千里镜呢?”

“来了!来了!”

千里镜有个锃亮的铜壳,掂在掌中十分坠手。这东西出自西夷,价值不菲。经南京的商家转卖到四川,在偏远的蜀地绝对是件独一无二的稀罕货。

那小姐拿到千里镜,并没有急于观看。她矜持地询问婢女:“那罗姑娘有没有和世子一起出来?”

“没有,小姐!”婢女兴奋地叫喊。

……

皇城坝上的喧哗,如同大海的涌动,一刻不停释放出噪音。

突然,一切都停止了。宽阔的皇城坝,安静地就像一块久旷的荒地。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用脑袋触地屁股朝天,来表达他们对皇权的敬畏。直到端礼门城墙上的太监尖声叫起,他们才重新站起身来。

朱平槿登上城堞边一块摆好的木台,比簇拥的郡王大臣高上两头,把大半个身体暴露在观礼者的视线中。他从袖中摸出一份稿子,不紧不慢地认认真真朗诵了一遍。

皇城坝上的百姓,离得最近的人也隔着城墙、金河以及环绕王府城墙根的大路,他们哪里听得见世子的声音?

但世子讲话的内容很多人还是听清了。因为在御道和城墙根的大路上,王府每隔十丈便安排了一位书生或者太监充当**喇叭。他们手拿稿子,站在凳子上。世子开讲,他们开读,一字不漏地把朱平槿的讲话内容传递到听众耳中。

世子开宗明义道,他家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被分封到四川来已经快三百年了。这三百年里,他蜀藩一系与蜀地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同坐在一条船上。

父王被奸人害死,他作为蜀藩的嫡长子,理应肩负蜀藩对四川百姓的责任。几日前,皇帝派钦差前来,认可了他管理蜀王府事的权利。方才,在川宗室文武在承运殿举行大典。他年纪尚幼,接掌蜀藩国,责任艰巨,压力很大。唯恐做得不好,得罪了上天,开罪了祖宗,苦了一省百姓。

所以他决心向自己的老祖宗,上天选定的、全国百姓拥护的、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太祖高皇帝学习,学习他与民休戚的作风,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他为民做主的本色,学习他爱岗敬业的风范,做一名百姓拥戴,皇帝放心的好藩王。为了激励自己学习太祖,也为了让全川百姓一起学习太祖,所以他命人临摹祖庙中供奉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悬挂在端礼门城楼,让太祖高皇帝天天看着全蜀的山山水水,看着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看着那些贪污**的官员,看着那些杀良冒功的官军,看着那些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百姓。

最后世子宣布,南直、山东、河南大旱,饿死了数不尽的人。朝廷困难,拿不出钱来赈济;流贼猖獗,抢走了百姓的救命粮。他作为蜀地藩王,有责任为朝廷分忧;作为一名圣贤子弟,有义务拯救苍生。经过官府同意,他决定将蜀王府备灾应急的十万石长存米全部运往江南灾区赈灾。为了节约粮食和费用,从今天起,他自己带头减膳。希望全川官府士绅和百姓和他一起,杜绝一切奢靡之风,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共赴时艰。风雨过后是彩虹。他坚信,只要四川百姓紧密团结在以蜀王府为核心的四川官府周围,就终将与全天下的百姓一样,迎来天下太平的辉煌盛世!

朱平槿这篇端礼门上的讲话,没用文言,而是用不太庄重的市井俚语写就,目的就是让皇城坝上的老百姓都听懂。老狐狸廖大亨对此一听就明白。看着城下百姓专注的目光,听着城下百姓不时发出的欢呼声,廖大亨突然明白了,自己身旁的这个少年为什么会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突然成为蜀地说话极具分量的人物。

刘先生讲得好,江山社稷,无非一个世道人心!而世道人心,才是执掌天下的气数!

……

世子讲毕,曹三保便甩动拂尘,唱出“吉时已到!”

刹那间,一支金黄的长喇叭吊着蜀字燕尾旗,在城楼西侧城墙上向着广场的百姓,吹出了高亢激昂的号角。然后一通急促的大鼓,震得天地变色。大鼓声戛然而止,这时一阵宏大的音乐响起。一位金发的夷人,坐在一架大家都不认识的落地大乐器边,熟练而且夸张地地敲击着键盘。三百名王府卫士站在城楼东侧城墙上,在音乐的伴奏下,齐声高唱《天佑大明》。

悠长宏大的颂歌即将结束。

在颂歌拉长的尾音中,朱平槿俯身从平台上抱起一个红稠包裹的物件,那物件后面连着一根绳子。朱平槿将这个沉甸甸的红绸物件,高高举过头顶,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绸之上。

当音乐结束的那一刹那,朱平槿猛地将其掷下城碟。裹着一发七斤半实心炮弹的红绸坠下城门,绷直了其后连接的绳子。重物下坠的力量,传递到端礼门正中城门洞上那幅巨幅画像蒙着的白布上。白布从上到下被撕开,露出了画像中的一位老者。老者头戴翼善冠,身着窄袖龙袍,须发皆白,面色和蔼,眼神殷切而睿智,神情亲和而庄重。

城楼下的百姓哗一声骚动起来。人们的目光随着红绸下坠,又随着撕开的白布,凝聚在画像上的老者上。

前排观礼的人群中有位手拿斗笠的老农。他就是奉命进城观礼的崇义庄庄主杨二叔。这些新当选的中小庄主出身低贱,地位太低,又不知礼节,只好组队放在皇城坝上观礼。

杨二叔是少有的亲自被世子接见过两次的人,这使他颇为骄傲。他身旁前后左右的其他庄主,不要说见过世子,好些人连省城成都府也是第一次来。当画像上的太祖真容揭开,杨二叔的斗笠瞬间掉在地上。他颤抖的手指着画像,尖声高叫道:“世子!那是世子,那是长了白胡子的世子!”

杨二叔的失态只是当日皇城坝上的众多故事之一。随后,一个传言不胫而走:世子便是太祖高皇帝的真身转世!

盛大的典礼继续进行,一波**接着一波。

茶楼上,千里镜始终对着高大的端礼门城楼,对着城楼上身形凸显于城碟之上的世子朱平槿。

三百黑盔红甲的铁骑,三百根丈二长的红樱骑枪,在高傲的蜀字大旗带领之下,纵马小跑通过了端礼门。在沸腾的欢呼声中,铁蹄踏在青石上,嘀嗒嘀嗒听得格外清晰;矫健挺拔的起伏身姿,在攒动的手臂和人头的海洋中,一纤一毫看得分外真切。城楼之上的世子,右臂高举,轻轻摆动,向城下的万民致意。

小姐的眼睛终于离开千里镜。她用润湿手绢擦了擦干涩发胀的眼睛,心里十二分怨恨起爹娘来。若是当初爹娘不找那挨千刀的富顺王妃去说媒,说不定自己的好事就成了。她把眼睛重新凑回目镜,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重新找个理由,把自己送进蜀王府,送到朱平槿身边!

切入点在哪儿?

王妃娘娘!她脑中第一个火花蹦出来。

千里宝镜!她脑中第二个火花又蹦出来。

注一:这就是所谓的万年长明灯。万历皇帝的定陵中也有一对。

注二:响木下过蜀王陵墓,踩过棺床。这些文字是真景描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