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濒死之城(二)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七十四章 濒死之城(二)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罗景云草草吃了些干粮,便与王省吾在仪陇县衙头周常忠的带领下,登城上楼、穿街过巷,全面查看金城寨的情况。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金城寨曾经当过郡治和县治,规模不大,却是个设施很完备,建筑很漂亮的山寨。除了每县必有的祠堂、戏台,寨中还有水塘、晒场、仓屯等生产生活设施。县衙不仅有三进院子,还有一个带水塘的小花园。只是花草已经全无踪迹,变成了一块菜田。几个乡绅秀才的宅子,同样精巧典雅,颇有点在野遗贤的意味。

然而,离开寨子的中心区域,走到了城墙根下面,便是另一个世界。

只见密密麻麻的简易窝棚拥挤在一起,成百上千,根本数不清。几根树枝、几块树皮,几尺粗布,便围成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一些衣不遮体的女人枯坐在窝棚间,眼神空洞而无力。更有许多面黄肌瘦的小孩,脑袋又大又圆,而身子却又矮又小。看见有先前发粮的官兵过来,他们只是用明亮希翼的大眼睛凝望着,把骨瘦如柴的双手尽力伸出。几个胆大些的总角少年,更是跑上前来跪在路边,把一个破碗顶在头上,希望路过的官兵善心大发,能在碗里放上几粒粮食。

阖城之惨状无情搅动着一行人的心。

罗景云知道,人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在长平山,他和陈有福对土暴子暴烈的冲锋印象极深。两千多人倒在二三十丈宽的战线前,可是土暴子依然不顾生死、前仆后继。为什么?为什么土暴子不惜生死?罗景云问过自己。

今天他终于明白了。土暴子出来抢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死之战。为生而死,总好过坐着等死!战前五比一的战斗力估计,差点酿成大祸!

“粮食发下去没有?”罗景云揉揉发潮的眼睛,严厉地质问下属。

“发了!”周常忠赶忙回禀,“按照监军吩咐,无论男女老幼,见人头两合(注一)!”

“为什么没有炊烟?”罗景云已经在咆哮,“今天不吃饭,晚上又要死人!你们知不知道!”

“小的问过了。他们不敢吃。怕今天吃了,明天便没了!”

周常忠的回答,让一向口齿伶俐的罗景云顿时哑口无言。百姓的恐惧,根植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指向了更加黑暗的地狱。

“王连长,你有什么办法?”罗景云问王省吾,“我们的米够吗?”

王省吾明白监军问话的意思。他也经历过数日不得一餐的窘境,知道饿肚子的感觉有多么难受,那是如烈火焚心、滚油煎肺般的痛苦。可是他是军事主官,在敌我情况不明的地区,随时保证士兵的战斗力乃是他的首要职责。如果士兵不能吃饱,打了败仗,那么这些饥民就会丧失最后的拯救机会。

“我们一人背了粮食二十斤,总数只有两千斤。这城中怕有两千人,三天之后,……”

“不止!两位大人,自去年献贼入川开始,陆续逃入寨中之仪陇百姓,不下三千余户,九千余人。几月下来,老弱已死去大半,如今尚余一千九百余户、四千七百余人,能上城之丁男九百六十余,健妇一千四百九十余。两位大人刚才看了,县里仓库粒米皆无,连毕大人亦断粮十余日。城中邓、黄、周数姓士绅,已将余粮全数放出,城寨之中的百姓,已经是山穷水尽……”

怎么办?周常忠内容详实的禀报,让罗景云的脑袋快速开动起来。靠新政坝运粮接济,或者干脆移民就食于新政坝,短时虽然可行,但难以长久维持。新政坝的粮食虽有些富裕,但除了必要的军粮储备,所余也是不多。这五千人一去,很快就会把新政坝吃空。罗景云并没有李崇文那样丰富的对付大规模难民的经验,一时间竟然有些束手无策。

王省吾踌躇片刻,终于凑了过来:“监军,卑职有个主意!”

这个王省吾思维敏捷,作战勇敢,但在上官面前总带点奴仆影子,这让喜欢无拘无束的罗景云感觉很不舒服。

“王连长,有话但讲无妨。”罗景云道。

“下官以为,世子定下护国安民之策,护国无非兵事,安民无非民生。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仪。由此推之,仓廪不实必定礼仪沦丧。如今仪陇一县匪患不绝、烽烟四起;百姓逃尽、仓储全无。如今之计,我们还是要用蜀王府遍设王庄之法,寓兵于民、寓兵于农,平时耕作,战时抽调成军。如此一来,我们既有了粮源,也有了兵源。下官以为,金城寨虽险,但距巴州太近,这周边还有诸多土暴子,故暂不宜广设王庄屯垦……”

得了上官的允许,王省吾便滔滔不绝把他的想法说来。他说,沿嘉陵江溯江而上时,看见江边有很多浅丘低山,山间丘底种了粮食,而山头丘顶却是一片荒草杂树。既然江边都有这么多荒地,那么仪陇、南部两县空闲的荒地一定还有不少。应尽可能地把这些荒地利用起来,大凡缓坡可垦之处都种上庄稼。他还说,他在彭县护庄队时,世子签发过一个旨意,要求在山区丘陵地带推广种植抗旱高产的玉米、高粱和红苕。既有世子旨意,因此他建议在新政坝附近寻找几处合适的无主荒地开设王庄,将城中的老弱妇女迁至王庄。至于金城寨中丁男,则以县衙名义组成护城队,防守城寨。这样,既可大幅减少金城寨的粮食消耗,也可尽快获得粮食的收成,使王庄在川北遍地开花。这样一来,护商队的后方依托,就不再是新政坝一个点,而是保宁、顺庆两府的一大片王庄了。

看来这个王省吾不仅对能够打仗,而且对姐夫的政治民事政策也很熟悉,对其中意义的理解深度甚至超过自己。难怪姐夫评价他“军政双优”!罗景云收起了对王省吾的轻视,认真思考起他的建议来。

见罗景云皱眉思考,王省吾不敢打断。他出发前听说三连原本是长平山一战的首功,结果营长的提议被监军暂时压下了。他不知道监军压下的原因,却知道监军说话的分量。他甚至揣度过,是否因为自己的卑微出身,监军有意将首功定给左护卫出身的军官林言。

王省吾正在想着自己的心事,突然听到罗监军的大声赞许:“王连长的提议很好!能战之男丁留下,妇孺老弱迁走。”

罗监军接着连续下达军令:“必须尽快向新政坝转移!越早越好!吃了饭就出发!到了新政坝,才有转圜之机!谭进,立即传令,让士兵煮饭,至少让每个百姓在出发前吃上二两干饭,这样才有力气走路!徐荫绶,你骑本监军的马赶回长平山,向朱老爹借粮五石。明日金城寨百姓路过长平山,就要用这五石粮续命!王连长,令二排随行护送!”

罗景云一口气连续下达了几道军令。见众人顿时忙碌起来,他这才感觉到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又见衙头周常忠还站在旁边,似乎有话要说,便问他有何意见呈报。

“蜀王府救满城百姓于生死之际,大恩大德,永不相忘!大人有令,百姓必定遵从。只是,城中丁壮……不愿……”周常忠吞吞吐吐。

“金城寨如此要紧,岂能没有丁壮守卫?”罗景云顿时沉了脸,“若是土暴子卷土重来,仪陇一县不保,王庄又岂能安心耕作!”

周常忠砰一声直挺挺地跪下了,可他的膝盖软了,颈项没软,“大人误会了!小人之意,是我们都愿为王府亲兵,不愿为县衙衙丁!”

护商队作为野战军,对士兵的身体条件要求很高。周衙头所称县里壮丁,罗景云上城时看过,个个如同周衙头一般,干瘪黑瘦,脚步轻浮,想来也是饿了许久。不过罗景云第一次在人市里看见陈有福等草标时,他们也是这样。只要让他们吃上几顿饱饭,身体补充了足够的营养,他们很快就会重新恢复活力。

金城寨的丁壮自愿加入护商队,罗景云正是求之不得。长平山血战之后,护商队减员不少,正需要新的补充力量。占领地区的扩大,也需要北进支队扩大编制,壮大力量。

正好王省吾安排了事情回来,罗景云便开口征求他的意见。王省吾倒是很干脆,直接便同意了。但是他坚持从丁壮中做进一步遴选,最好是年轻本分、杀过土暴子,还有家眷进入王庄的。罗景云明白王省吾的用意,他做了一个补充,指示将那些落选的丁壮依旧编组为护城队。这些宁肯饿死,也不肯投降土暴子的百姓,用他姐夫的话讲,那就是“皆大明赤子也!”

……

夕阳西下,即将转移的妇孺老弱在唏嘘的送别声中踏上了前往新政坝的道路。吃了一些食物,人们总算有了精神。男人儿子父亲当了王府兵,挣上了军饷,家眷们心里有了底,重新对未来萌发出希望。最快乐的是那些儿童,他们刚吃下了一个饭团,就恢复了天性,开始在人群中打闹嬉戏。

旅途不长,不足百里,中途还有长平山接应,新政坝也会派出人手支援。对这群饱经磨难的人们来说,这是脱离苦海前最后的一次考验。

罗景云郑重向王省吾移交了仪陇县的正堂大印,领着护商队三营四连一个排和两百名新兵离开了仪陇县。不久之后,他将和新政李家的人一起,考察碑院寺的盐厂。

他内心已经决定,碑院寺不能重回一家或几家掌控的老格局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产盐区,碑院寺必须成为世子护国安民战略中支撑力量。只是如何具体来搞,这个少年还茫然无知。李家当然可以出主意,但是他们是利益相关方,主意只能做参考。真正拍板的,还是他姐夫和姐姐。

对于朱平槿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罗景云有一种无限的信任。

注一:一升十合,两合不足三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