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灌口岁修(二)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九十四章 灌口岁修(二)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刘士斗还要劝慰刘之勃,两人的谈话却突然被右前侧岔路上的动静打断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那岔路口被一大片茂密的竹林遮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动静越来越大,刘之勃与刘士斗不禁驻马观看。片刻之后,岔路口便钻出来一支很长的队伍。队伍绵延不断,竟然看不出有多少人。前头三四百人都是精壮,每人肩上一把锄头、镐头或者铁铲,身着一色的灰色对襟布袄,他们在“一二一”的口令声中,整齐地摆手大步向前。

精壮之后的人更多。他们穿着杂色的短打,有扛锄头的,有推小车的,有挑箩筐的,有背尖背篼的。他们中间还有几个骑马牵骡的人,指挥着人群拐向到灌口的官道。

这支队伍的行进方向与他们一样,也是灌县。刘之勃吩咐道:“老肖头,你去问问,他们是哪里人马?欲往何处去?”

老爷发话,老肖头不敢怠慢,连忙弃了马缰,向岔路上的队伍跑去。他拦住一名骑马之人,那骑手便丢下老肖头,打马朝刘之勃这边冲过来。马到跟前,那骑手大力勒住马缰,顺势纵下马来,给刘之勃和刘士斗行了个单膝跪地的抱拳之礼。

“下官蜀王府左护卫世袭百户王怀德!参见巡按大人、推官大人!”

老肖头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可刘之勃没功夫理他。他奇怪地问王怀德:“王百户既是王府护卫,如何到了这成都县地境,又如何带得如此之多的人马?”

王怀德也奇怪地看了刘之勃一眼。世子旨意中不是说他是这次灌口岁修的总指挥么,怎么还问我们去做什么?他没有多想,话便脱口而出:“下官奉世子旨意,领着成都县护庄大队及部分庄户前往灌县,参加灌口岁修。世子严令,限下官六日内征召本县王庄护庄队员,自行携带工具和二十日的粮食,在十日内开至灌口,向王府丁原丁公公报到。逾期未到者,领受军法处置。报到之后,一切行止听从巡按大人和丁公公吩咐!”

刘士斗追问道:“还有哪些个王庄抽人前去?每个王庄抽了多少人?”

“其他王庄情形下官不知。下官只知道灌区内的王庄都得到了世子的旨意。世子旨意道,收成要想高,水土肥搞好。欲用水,先修堰。灌区百姓都靠这都江堰分水灌溉庄稼,现在又是农闲,田里农活不多,去修堰有工钱吃食,报名之人很多。王府存粮有限,只好限定每县最多一千人。大人您看,我们正好千人。一人不多,一人不少!”

一县之护庄大队?兵力竟有千人!刘之勃与刘士斗对望一眼,倒吸一口凉气。从对方眼睛里,他们都看到了无比的惊愕。

“以此推知,仅成都府周边灌区十一县,便有万人之多!若是遍建王庄于四川,那商庄两队即有雄兵十余万!”刘士斗心想。

“一旬之间,一县之丁尽行征召!”刘之勃猛然惊醒,热汗陡出:“难怪廖抚曾力劝本官,万万莫把世子逼上梁山。世子若反,蜀地皆反!”

“以此观之,蜀地不亡,大明亦不亡也!大人还要死国、死社稷、死天下乎?”刘士斗趁巡按大人分神,悄悄凑近耳语道。

刘之勃重新恢复成一位朝廷重臣的模样,好言叮嘱道:“士斗在灌口盘桓几日,便赶着到建昌上任去吧!世子让本官总管岁修,不过是借用本官这身衣冠,免得那些地方闲官无事生非。你不必陪着本官去袖手闲坐,也不必等着授官圣旨下来。若是开封、归德有失,还不知道这圣旨能否到我四川呢!士斗到了建昌,好好学着世子,为国家练出一支精兵!本官自会上奏世子,给你派几员大将!世子钦点你兵备建昌,用意便是如此!走,我们与王百户的护庄队同去灌口,路上本官还要嘱咐你几句!”

……

小太监丁原站在依山而立的秦堰楼(注一)上,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几个主体工程——分水鱼嘴、飞沙堰、宝**口,个个历历在目;后人添建的几处名胜古迹,安澜桥、崇德祠(今二王庙)、玉垒关,处处尽收眼底。极目远眺,还可以看见青城群峰和西岭雪山,白的、青的山脊,像一座座屏风,横亘在天地之间。

面对如此壮美的一幅图画,小太监却没被激发出观山望景的兴致。他低头注视着远处内江分水口那白浪翻滚的波涛,又看了看鱼嘴堰上密密麻麻摆放的一排排杩槎(ma cha)和竹笼,不由暗暗皱了皱眉头。

丁原是十余日前匆匆赶回王府的。一回府,世子就亲自召见了他,这让他大出意外。一名无根无名的小奴才被主子褒奖重视,那是何等的荣耀!

丁原是李崇文在仁寿县的接班人,他也做好了在仁寿县这个地方干上十年的思想准备,毕竟他的资历和年龄都太浅太小了。谁知最近世子一声令下,突然对大批干部的任用进行调整,他也就被赋予了更重的职责。

世子交给他的第一项任务,是按期保质完成都江堰岁修。世子强调,都江堰岁修是个系统工程。它并非只是对灌口渠首河道进行深淘加固,而是要趁着内江几条分水河干涸的良机,对它们一并进行清淤固堤。这次岁修动用的队伍共有灌区十县和新津县十一个护庄大队共一万多人。为此成都附近州县的各护庄队几乎倾巢出动,仅有汉州和崇庆州各县另有任务没有参与。且不说都江堰几十年没有岁修,沉积淤塞的砂石有多厚,光是人手如何分配,物资如何保障,首先便是个大难题。

都江堰岁修不过数月功夫。干得好,世子便有另一项重托。这项重托,就是让他考察岷江已有的分水河偃口,然后选择一个地段修建偃口引水。从这个偃口出发,挖掘修造出一条人工渠,经过彭县一直连通到流经什邡县的石亭江,这样就能把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打通。不仅利于沱江上游的行船漂木,还可以将人工渠沿途的几十万亩旱地变成灌溉水田。从此,灌区十一县中的“干彭县”,就会变成“金彭县”。

除彭县一县一隅以外,岷江内外两江修堰引水的空间更大。从北面的绵州到南面的嘉定,有无数的堰口河渠等待规划开挖。世子的梦想,是打通龙泉山脉,把水引入川中丘陵!

所有的一切的开端,便是眼前的都江堰岁修。而岁修的当务之急,是在各县队伍到来之前,完成内江的截流。可眼前白浪翻滚的景象,让只有小水库大堰塘修建经验的小太监心里直打鼓。这几根木头扎起来的杩槎能不能将江水挡住,他一点没底。

从岷山吹来的寒风,被山头间渐窄的峡谷压缩,速度愈发加快。疾风掠过山崖陡壁,发出了呼呼的啸音。秦堰楼突出于山崖,满楼皆风。

丁原将灰色的长棉袄裹了裹,又悄悄用袖子将鼻尖的清涕拭去,这才堆出笑容,转身对身后的那群人道:“这里风太大,我们等会儿楼下说话,再详细议议这进度和人手如何安排!一个半月,就是世子给我们的最长时间,一天都不可耽搁了。世子下了严旨,明年元月十日之前,岁修必须完成,分水必须到达成都!诸位都是江堰岁修的老手,你们都来说说,这一个半月能否完成?”

“小丁公公勿忧!”

人群沉默半响,一个头戴三山帽的老太监终于站了出来。这老太监名叫赵树桐,是新任的灌县王庄大管事。赵树桐原是汶川王府中的田庄管事,后来世子推行王庄统管,他便成了灌县王庄副管事。灌县王庄大管事被审计局查出贪污下了审理所,他因老于农事、且与原蜀王府灌县王庄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纠结,得以接任大管事一职。

赵树桐窥破了这位新晋小太监的担心,直言不讳道:“若要赶工期,首在于这内江截流干净利落。杩槎截流之法乃是古法,用过不知多少次了,绝对保证可靠!自从咱家接到世子旨意,便将这县里的老匠人都请来。扎杩槎、编竹笼,观水情、测水深,忙乎了快两月。如今这物件已经准备齐当,就等着你小丁公公一声令下,我们就往江里下杩槎!”

赵管事的保证没能打消丁原的担心。丁原回望了一眼江面道:“可这江面白浪翻滚,若这时下杩槎,会否被浪子打走了?”

老太监笑了笑,跨前一步指着江面道:“小丁公公您看,这大江虽然看着凶猛,实则江面下已经没有多深,这满江的白浪反倒是明证。若江面水深,江底虽有巨石阻挡,亦不能在水面激起半丝波澜。这时下杩槎,转瞬间就没了影……”

“江水无波,莫说杩槎,就是鹅毛也要沉底!”人群中一名中年汉子插话道。

老太监示意说话者出列来。他向丁原介绍道:“这是彭县蒲阳河官渠堰的渠首(注二),姓陆名成。咱家也曾任过渠首,故而与其父相识。”

“官渠堰?”丁原惊问那陆成,“可是那‘官渠水倒流,黄因(注三)自斩头’之处?”

“小丁公公也知道我们那渠水倒流的官渠堰?”

“自家也是听世子讲过。”丁原没有多说。只是道这次岁修完成,便要到那官渠堰的故道去看看。

“那感情好!”陆成高兴地搓手,“官渠堰通水之长不足五里,若是能贯穿彭县全境,我们那“干彭县”就变成小天府了!”

工期紧,任务重,时间不等人,丁原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千上万的人马在向都江堰开来。有了老太监赵树桐和众人的保证,他终于在忐忑不安中下了决心。

秦堰楼上挂起了一面红艳艳的令旗。早就等在分水鱼嘴上的渔夫大口饮下满碗烈酒,吆喝着跳上大船。大船在撑杆、竹蒿和两岸绳索的帮助下,顶着波浪和飞沫,一点点靠近了内、外江的分水口。

秦堰楼上的丁原,目不转睛盯着那条大船,双手死死抓住了栏杆。这时,一声整齐的怒吼夹杂在呼呼风声中传来。第一个杩槎在几十双大手的力量下,翻过了船舷,落入了江中。

杩槎被激流冲得打了几个滚,然后稳稳站在了江底!

截流成功了!

注一:秦堰楼为现代建筑,明时尚无。原址曾是著名的“幸福亭”。

注二:渠首:川西地区主要依靠河渠灌溉,为了对河渠进行管理维修,筹集费用,避免争水,每条河渠会选出一名有威望的民间人士担任渠首或者堰首。

注三:黄因:明嘉靖年官员,曾因修官渠堰失败而自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