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三百零二章 极目楚天(五)

崇祯十三年 第三百零二章 极目楚天(五)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现任楚王朱华奎嗣位很早,寿命很长,现今已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他还有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弟弟——宣化王朱华壁,同样长寿。

朱华奎不像许多的朱家藩王,有个肥硕臃肿的身材,有张宽阔饱满的大脸,反而身材干瘪,面庞清瘦,下巴留着一缕长长的白胡子。

“难怪宗人怀疑你的血统!”朱至瀚心里腹诽着,趴在地上磕头朝拜。

楚王朱华奎的嘴皮似动非动,听不见任何声音。他身边一名天庭饱满的中年太监却大声地将旨意传下来:

“楚王爷赏公子们坐着说话!”

很快有小太监呈上两根马扎。朱至瀚和吕三再次致谢,然后一屁股坐了下去。这时,朱至瀚看见朱华奎的嘴皮又似动非动,他身边太监再次将楚王的旨意传下来:

“楚王爷问你们,你们可要好生回答!”太监大声道,“楚王爷问你,楚蜀两藩,同出一脉。蜀府之富,天下皆知。别人来诓骗楚府的钱,倒还罢了。为何你们蜀世子也来打楚府主意?”

……

楚王府建在东西横跨武昌城的黄鸽山(今蛇山)南麓的中央,东西两里,南北四里,占了一半武昌城。除楚王府以外,楚藩郡王前后十几位也一股脑儿挤在武昌城里。可以说,整个武昌城的建筑设施,包括省府县衙门,都是围绕着楚王府而建的。

朱至瀚和吕三从楚府正门镇楚门一路而入,已经充分领略了楚王府的豪华壮观。那吕三不时小声地将楚王府与蜀王府对比一番,生怕朱至瀚不知道他进过蜀王府。

空荡荡的承运殿里,除了楚王和那个太监,只有朱至瀚和吕三共四个人。

昨日投书求见,今日便正殿召见,而且没有左右长史等文官在场,难道就是为了狠狠折辱我们一番?

有点不像!朱至瀚心里判断。他没被开局不利吓到,清清喉咙,抬头大声反问道:

“楚王爷为何无端责问蜀世子诓骗钱财?族孙委实不知!”

“楚府银子,为何要存入你们那个什么钱庄?”那个太监冷笑着反问:“楚府这么大,就没个挖窖存银之地了吗?再说你们那个钱庄一份利息没有,倒还要收什么保管费。笑话!金沙洲(注一)的钱庄,月息两分!楚藩宗室如云,就没有个人知道外面行情?”

既然是楚王身旁那太监充当急先锋,朱至瀚便在言语中故意避开了楚王,而把矛头对准了他身旁那个太监:“既然公公谈到利息,本公子倒想问一问:若是流贼杀进武昌城,那外面的小号钱庄,有那一家能够保证如数还本?他们自顾不暇,岂能保下楚府倾国之银?汇通钱庄便可以!”

朱至瀚言语锋利,那太监哦了声,看了看主子脸色又问道:“不知你们如何做到?”

朱至瀚没有隐瞒:“如楚王殿下将银子存入汇通钱庄,族孙将立即将银子溯江解运回成都,放入地下银库。三年之后,如楚藩宗亲拿着钱庄开具之存单到成都,钱庄见存单立即现银兑付,绝不拖延!还有,存银之事,按照钱庄行规,绝对保密,绝不外泄!”

那太监听了朱至瀚的回话,扯着嘴角阴笑几声。他转身对着朱华奎一躬道:“王爷,他们不敢骗您,说了老实话。这银子他们果真要解回蜀地!”

朱华奎的嘴皮又动了动,这时朱至瀚终于听见了点微小的声音。那太监等楚王嘴皮停了,立即大声宣布:“王爷有旨:朝廷对各家藩王府规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尔等既然有四川官府开具之路引凭文,那尔等开设钱庄,楚王府无忙可帮。退朝!”

一场精心准备的觐见,就这样被草草打发了?

开设钱庄,无忙可帮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乐见其成?还是袖手旁观?

吕三鼓着眼睛瞪着朱至瀚,我为了打动楚王,按照你的吩咐将仁寿县的惨状背了一晚上呢!

朱至瀚没有理会吕三。

他只是在恭送楚王之前大声说了一句话:“世子道,今年各藩存入之银两,免费保管;过了今年,保管费每年加收一成!”

……

朱至瀚和吕三一无所获,灰溜溜地出了楚王府。可到了这武昌城,钱庄是一定要建的。

他们连忙找中人买房子,结果在靠近长江边的平湖门里寻了一个不大的院子。武昌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在南城外的金沙洲和白沙洲,本地钱庄大都聚集于此。平湖门内都是官衙。而朱至瀚建钱庄偏偏与官衙为伍,就是要说明自己钱庄的与众不同。

等他们办完官府的手续,把汇通钱庄的牌子挂上,已经过去了数日。还有四国半未去,朱至瀚心中着急,决定不等钱庄吉日开业,第二天便出发前往蕲州。可吕三突然送来了一张请柬,中止了朱至瀚的计划。

黄鹤楼是个二顶三层、高五六丈的笋子形高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位于黄鹄(hu)山之巅,可以俯视整个楚王府甚至武昌城,与大江对面汉阳龟山上的晴川阁遥相呼应。与大多数名楼一样,黄鹤楼也是个建筑群。除了主楼外,还有山门、回廊与附楼。

朱至瀚应约赴宴之地,便在高高的主楼之上。

楼外寒风呼啸,楼内却是春意盎然。朱至瀚进了黄鹤楼,脱了防寒大氅,交太监宫女接了。一名大屁股宫女引着他爬上主楼,立时便有两位主人迎着。

一人约莫四十几岁,身着五品文官袍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另一人大概三十出头,面相文弱和善,红袍直身,玉带缠腰,胸前后背都有团龙纹。

“原来这便是蜀藩来的族弟!”龙袍中年人率先一躬施礼,“在下宣化王府长孙朱盛漷(huo)!”

自报身份后,龙袍中年人又把身旁官员介绍给朱至瀚:“这位是楚王府左长史徐学颜徐大人!”

等朱至瀚还礼毕,朱盛漷便笑着拉过手来仔细打量一番。

“想不到蜀藩宗室还有这等英姿俊朗之辈!” 朱盛漷感叹道。

“是吗?”一个纤细的女声在朱盛漷身后不远处响起,“牵来让小姑瞧瞧!”

要瞧朱至瀚模样的是一位小姑娘,年齿尚幼,样貌比世子尚小。她斜依在长椅上,绣花的竖领袄裙,白色的对襟带毛小披甲,云鬓未梳,长发随意。

朱盛漷连忙介绍:此乃朱凤德,是楚王朱华奎幼女。在辈分上,是朱盛漷不折不扣的堂姑。

“原来是郡主姑奶奶!”朱至瀚大步上前施礼。他对这个不知礼节的小姑娘没什么好感,所以略微夸张叫喊一声。

那姑娘慵懒地坐直身体,嘟哝着粉红的嘴唇:“可别把人家叫老了!真是可气——人家还未成婚,就当了许多人的姑奶奶!”

朱凤德发小脾气。或许是见惯不怪,朱盛漷和徐学颜都没有理会朱凤德。他们笑着将朱至瀚让到客座上,彼此闲聊起来。

朱至瀚本来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不然他也没法将庆符王的一堆捣蛋孙子管教住。朱至瀚将蜀中风土人情与一路见闻娓娓道来,当讲到荆州码头发善心,却被丐帮重重包围时,朱凤德抿着嘴嗤嗤直笑起来。

“想不到蜀藩如此仁义,竟还顾着天下苍生!如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是各顾各。能逃得了身家性命便是祖上积德了,哪里还管的了别人!”

“好戏开始了!”朱至瀚心想。

他摇摇头,表明对朱凤德的话并不认同:“平民百姓家可以携妻带子逃亡,我等高皇帝子孙却不成。留下半点血脉,都是新朝之祸根。故而新朝必不会心慈手软,定会对朱家斩尽杀绝。天下倾覆,别人是亡国。我朱家却是亡族灭种。看看襄王、福王一宗际遇,便知族侄并非危言耸听!”

朱至瀚脸上和风暖吹,说的话却是冰凉刺骨。朱盛漷不由哆嗦一下。

朱盛漷的恐惧懦弱落入了徐学颜的眼中。他心里长叹,楚藩无人啊!可他作为楚藩长史,不会在开始就落了下风。

徐学颜慢悠悠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方才笑眯眯地对着朱至瀚道:“武昌城小而坚,又有大江为凭,怕是流贼拿下了汉口汉阳,也只能望江水而兴叹!不过本官倒是听说,这崇祯年以来,闯贼、献贼数番入川,都围了成都府。督师无奈,只好飞檄楚军增援。难道那川军竟是豆腐渣做的,如此不堪一击?石砫秦寡妇的白杆强兵不是挺能打的么?”

徐学颜欲占上风,朱至瀚却心头一喜。原来正主在这儿!我们千里求见,见面伊始便被打发了,连个回礼都没有,这不合道理么!原来他们留了个后手,要看看我们是动真格的,还是嘴皮功夫!

朱至瀚暗暗振作精神,对徐学颜道:“徐大人烛照万里!秦总兵已经老了,她男人、儿子、弟弟都死在沙场之上。她老太婆孤身一人,岂能挡流贼全师?石砫偏狭之地,地瘠民贫,几次大战,可想而知那白杆兵还能剩下多少!

川兵各部更是不堪:自崇祯七年闯贼入川,于百顷坝击败川军主力,侯总兵良柱中伏身死,这川军便一日弱过一日。去年献贼入川,川兵接连大败,最后邵捷春无奈何,只好派出抚标。孰知抚标一上阵,便被献贼打了个落花流水!大将尽墨,全军无存……”

朱至瀚顺着徐学颜的话头,逐一列举事实,将四川官军贬得一无是处。这跟徐学颜的预料可不一样。

他带着疑惑问道,如此一来,那四川岂不是危如累卵?言下之意,银子放在蜀地,岂不是比湖广更危险?那你跑来楚藩作甚?

朱至瀚正在此处等着徐学颜呢。徐学颜话音刚落,朱至瀚便站了起来,双手合十,朝天虔诚一拜。

“好在天无绝人之处!我蜀藩列祖列宗积德行善,菩萨为我蜀藩降下了一位英武盖世、聪慧无双之世子!我蜀藩社稷有救矣!我蜀地万民可全矣!”

说话间,朱至瀚便从袖中变出一份复兴报的特刊,递给徐学颜等人传阅。他坐下来,耐心地将世子朱平槿的所作所为讲给楚府长史听:减租助饷、兴学重教、防瘟控疫、鼓励农桑、大力屯垦、兴办工商、约束宗人、镇服官府,汇通钱庄、机器局、织造局,一条条、一款款措施细细道来,只是少了练兵一项。

“如今蜀地百姓,已将世子画像供奉于案桌之上。连庙中观音菩萨旁的金童,也要用世子画像替换面孔!”

“唉,这可是为何?”小姑娘一边好奇地问道,一边凝视着报纸上朱平槿的正装像。

“蜀人皆说,世子便是观音菩萨座前散财童子转世。哪有现世菩萨不拜,反而去拜泥塑菩萨之理?”

朱至瀚的话,逗起了郡主朱凤德对蜀世子的浓厚兴趣。她立即扔下报纸跳起身来,开始围着朱至瀚打听,诸如蜀世子的相貌、爱好以及……婚姻恋爱史来。

朱盛漷和徐学颜没有跟着朱凤德胡闹。他们默默沉思半响,那徐学颜终于打破了沉默,提到了最敏感的话题。

“公子,市井传言道,那蜀世子最善练兵。年初有浮尸无数漂过武昌江面,便是蜀府军剿贼所杀。这可是真的?”

注一:金沙洲和白沙洲在武昌南城外,是明代武昌最繁华的商业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