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三百三十三章 重庆官绅(一)

崇祯十三年 第三百三十三章 重庆官绅(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合州城东是嘉陵江,城南是涪江,顺嘉陵江上溯十里不到,便是渠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三江汇合,流域覆盖顺庆、保宁、重庆三府和绵州、潼川两州。朱平槿和廖大亨为确保川北而选定的战略防御支点,或是战略反攻的出发点,即为合州。

朱平槿领着骑兵赶到合州城北嘉陵江码头,早有廖大亨率重庆府的一众大员过江在此迎候。廖大亨的身后,便是重庆知府王行俭。

王行俭是崇祯十年进士出身。虽然出仕没几年,但他年纪并不小,看着总有四十出头。他出仕这几年,官位如同装上了火箭发动机,转眼间便升为四品知府,并得以执掌重庆府这一与成都府并列的大府。他主政重庆这大半年,重庆府总的安全形势要比顺庆、保宁两府要好,虽然屡遭土暴子侵袭,但总能及时打退,根本未受动摇。

当然,王行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地形远离土暴子的老窝巴山以外,主要他有两个顺庆、保宁两府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兵和钱。

在兵力方面,重庆府除了有重庆卫与之外,还有三支较为强大的营兵:

四处机动作战的参将赵 荣贵部;新近调入巴县担任防卫,并借机修整补充的副将丁显爵部;驻扎涪州、忠州,守卫长江水道的水师参将曾英部。

赵 荣贵部是援兵营,兵额约三千人。但情报显示,由于赵部最近未打大仗,且与楚军一样抓兵拉夫,其兵额已经大大超编,至少有五千人。

丁显爵原是通江副将,其部原驻保宁府百丈关,与土暴子的几次血战中都充当主力,兵力折损大半,所余不足八百。廖大亨将其改任重庆副将,是允其所请,在重庆府修整恢复元气。

曾英本是福建人,不知怎的从福建水师调来了四川水师。情报推测,这可能与前几年泸州人熊文灿从福建巡抚调任六省军务总理有关。曾英有两个得力手下,都是游击,一名于大江(注一)、一名李占春。三人交情甚厚,情同父子兄弟。

目前,赵 荣贵部全军集结于合州附近。丁显爵部守着巴县城以及青木关、浮图关、铜锣关等重庆周边关隘。而曾英守备着涪州、忠州两地。部分兵力在于大江的率领下,进驻合州,控制了渠江与嘉陵江下游水道。

在财力方面,重庆府是四川财政第一纳税大户。

重庆府与夔州府,同属于川东。重庆府有二十州县(注二),共计三十五万石的粮额正税(注三),超出地处川西平原的成都府一倍多,等同于成都、顺庆、叙州三府粮额之和。即便排除朱平槿一家偷税漏税抗税和成都设了六卫(包括蜀府左护卫)等原因,重庆府的整体经济实力之强与普通百姓的赋税承担之重仍可见一斑。

然而地方虽富,钱财却一般都集中在当地士绅手中。重庆官府能从重庆士绅兜里搜刮出银子来养兵,这与王行俭个人与重庆士绅间的良好关系密不可分。

在重庆府,最有势力的士绅毫无疑问是原内阁辅臣王应熊一家。王行俭一到重庆府,首先即到王府拜见,通过周延儒的招牌,迅速与王应熊、王应熙兄弟搭上了关系。以王氏兄弟为首的重庆士绅与王行俭为首的地方官府深度勾结,既使重庆士绅的利益获得最大化,也使地方官府的施政能够获得较强的执行力。重庆府安全形势,正是这种两种力量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一旦朱平槿要打破这种利益结合的格局,那么除了面临重庆士绅和地方官府的共同反击之外,还要为重庆府安全形势承担责任!

“强龙难压地头蛇”,这就是朱平槿初到重庆面临的难题。

重庆士绅和官府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力量,都远非邛眉两州士绅所能比肩。朱平槿要在土暴子大兵压境的严峻局面下,取得稳定的后方供应基地,就离不开重庆士绅和官府的支持。而碍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来自重庆重庆士绅和官府的支持必然是非常有限的,至少与朱平槿的期望值相差极大。朱平槿既要取得他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最大支持,又不能任由他们卡住自己的脖子,甚至还要从他们身上挖出肉来,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朱平槿有一个同伙廖大亨。朱平槿要拿下重庆府,廖大亨要用重庆府来交换朱平槿的支持。两人密谋了许久,最后采纳了钱师爷在官船上的献策。

钱维翰的计策其实很简单:釜底抽薪。

钱维翰认为,王行俭代表的重庆官府与王应熊为代表的重庆士绅,之所以能够密切勾结,王行俭和王应熊同出于周延儒之门只是个次要的因素。真正的原因,是王行俭能够利用重庆府的银子来养兵、用兵,保住士绅们的利益。一旦这种以军事力量为基础的同盟被外来力量打破,王行俭无力保住重庆府的局面,那么士绅们必然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踢走王行俭,重新与新的军事力量结盟。

廖大亨身为四川巡抚,领兵用兵是他的职权,所以廖大亨正可利用当前剿灭土暴子的机会,将赵 荣贵、丁显爵两部调离重庆,开赴前线。重庆士绅们感到不安,这样他们就会重新考虑与王行俭的结盟,也有可能重新考虑对待朱平槿和廖大亨的态度。

热切献计追求进步的钱维翰并不知道,釜底抽薪这一招他东翁在对付邛州士绅时使用过。

廖大亨的师爷献计,自然有廖大亨的意思,至少朱平槿是这样理解的。有廖大亨的支持,赵、丁两部便可顺利调走。调离了赵、丁两部,重庆府城就是一座全靠卫所拱卫的空城。川军各部营兵和调出到外省作战的营兵,都从重庆卫等卫所中抽调军兵。尤其是最近驻扎重庆府整补的丁显爵部,更是把重庆卫抽调一空。

仅剩重庆卫来保卫重庆府,估计王应熊等士绅晚上一定睡不着。这样,朱平槿便有机可乘,在重庆府率先布下重兵,抢得先机!

只是无论朱平槿和廖大亨,对重庆文武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他们很难就此断定,王行俭和王应熊就会乖乖将手中控制的军队交出来;也很难就此断定,赵 荣贵和丁显爵等将领就会顺从地将军队开到前线,与土暴子拼个你死我活。

……

廖大亨率重庆文武出城过江迎候蜀世子朱平槿。眼见着廖大亨出列,站到了道路中间,摆出了副地方官觐见藩王的恭敬架势,朱平槿隔着出迎队伍十几步便跳下马来,几步前出扶住了廖大亨,没让他跪下去。

“廖公坐镇合州,就如磐石一般,镇住了土暴子南下之路!”朱平槿当着迎候的队伍大声赞道:“廖公真国之柱石也!”

廖大亨乘势起身,顺便小声嘀咕:“听说世子趁着下官不在,在定远又打了个胜仗?”

“定远之胜,全凭廖公定下计策,运筹帷幄,决胜百里!”朱平槿的声音比廖大亨大一千倍一万倍,“抚标铁骑,依廖抚策划,打了出城劫掠的广安教匪个措手不及!只是可惜呀!贼寇势大,骑兵人少,不敢下马砍首级,否则又有数千之多!不过,赖廖公神威,广安白莲教匪左护法、广安守御千户所叛将葛君赐已被抚标生擒!”

世子下马伊始,便有如此惊人的好消息,迎候的官员队伍顿时骚动起来。昨日在合州以北,赵 荣贵部探马便从一个俘获的白莲教匪口中得知了零星消息,但无法判断真假。如今世子亲口证实,那当然就是真的了。重庆府的文武们迅速从世子的言语中提炼出要点,然后在心里暗自琢磨。

“廖公神机妙算,方有大胜!”朱平槿还在高声说话,“蜀民之活,全赖廖公也!”

说着,朱平槿双膝一弯,顿时就给廖大亨磕了个头:“本世子代全蜀子民,谢廖公活命之恩!”

廖大亨没想到朱平槿会当众跪他,有点措手不及。等他反应过来,朱平槿已经结结实实跪拜下去了。

“哎呀,世子!朝廷制度,哪有天家宗蕃跪一省巡抚的?”

廖大亨知道这是朱平槿在当众做戏,目的是推脱宗蕃领兵的嫌疑,但这戏也演得太过了些!王行俭亲眼所见,若是被他以欺凌藩王的罪名参上一本,难免不触动皇帝的逆鳞。须知皇帝便是宗蕃出身,最恨大臣家奴仗势欺凌天家!

反应不慢的廖大亨立即搀扶朱平槿,同时向所有人宣布:“本官定要上本朝廷!请陛下治臣违礼之罪!”

“廖公功在国家,当受本世子一拜!”朱平槿赖着不起来。

“世子,这可如何使得,老夫受不起呀!……”

廖大亨扶不动朱平槿,急得都要哭了。

“世子拜廖公,非世子拜巡抚也,乃全蜀子民拜蜀抚也!”

一个声音在廖大亨身后响起:“吾等百官参拜世子,也是朝廷礼法!久闻世子有不世出之才,聪明彰于士林,仁德达于庶民,神武威于宵小。下官重庆知府王行俭三生有幸,终得见世子殿下矣!世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咦,又是一个千岁千岁千千岁的,还多出一个“殿下”,难道这王行俭与吴继善一类,都是身在东林心在蜀?

没等朱平槿品出味来,重庆府的文武都反应了过来。他们一掀官袍,全部跪了下去:

“下官重庆府同知……”

“下官重庆府通判……”

“下官重庆府合州知州……”

“下官重庆府巴县知县王锡……”

“下官重庆参将赵 荣贵……”

最后,终于从礼法之争中解脱出来的廖大亨也跪了下去。

一个人拜翻了一群人,朱平槿自觉没有吃亏。

注一:于大江即川东水师游击于大(hai,海)。于大(hai,海)在南明四川史中曾是一位很重要的战将。响木将于大(hai,海)的姓名改为于大江,只是因为于大(hai,海)这三字被纵横认定为违禁词,且空格甚至加标点符号都没用。

注二:涪州无依郭。有些史料将宣抚司、宣慰司、长官司等土司笼统计入重庆府,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土司属于四川都指挥使司,属于军队系统,不是民政系统。但这些土司的民政部分,与地方府、县流官都有交集。

川东、鄂西、湘西的土司民政及税收权利问题,明清两代一直是军、民和土、流争执的焦点,直到清中期也未能全部厘清。

注三:数字出自《明朝小史》。成都府粮额为十六万六千石;顺庆府七万二千石;叙州府十万石。

另:看见一篇网络奇文,用地方的粮额多少来反向论证地方的人口多少。作者难道不知道煌煌大明朝有许多人是不用交税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