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东门点兵(三)

崇祯十三年 第一百九十四章 东门点兵(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想不到世子有如此慷慨的举动,刘之勃对朱平槿的认识又加深一层;也想不到蜀王府的王府官过得如此滋润,那又何必去当贪官呢?

刘之勃想到这里,饶是向来以清官自诩,也忍不住在心里将吏户两部的人痛骂一遍。uu234

如此算来,自己这个一省巡按,倒还真不如一个王府里的正八品典正了。刘之勃入仕就是从正八品的行人做起,第一次拿到俸禄时他高兴了许久,俸禄标准记得很清楚:正八品是月俸六石六斗。

他心里换算着,按世子的折法,可以折银九两九钱。

“我们还真不如王府的一个典正。不仅不如,而且差了一半!”刘之勃算出答案,酸楚地对廖大亨道。

他不是羡慕典宝典乐这些侍奉官,更不是在乎那身外之物。俸禄多少只是表相,背后展现出的是一个人在主子眼中的价值!

“不如一个典正也就罢了,据说连王府里那些不入流的杂吏工匠都不如。”廖大亨继续在刘之勃伤口上撒盐,“所以本抚当着刘大人你的面说清楚:本抚的三节两敬是要收的。不收,本官没了体面,敬献的官员也没了脸面,何必大家难堪。若要有人想生事,借此弹劾本抚,那就让他们参去好了。”廖大亨说话语气轻松,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

这些节敬钱没有傻瓜会去参劾。整个朝廷,上至阁老,下至县里主簿,人人都往上送,人人都向下收。刘之勃虽然清廉,但也不是海瑞。他不收下官敬献,但是衙门的年例公使钱也是要拿的。

巡按有权监视地方不假,可是监视的目的是要督促地方把事情做好。地方出了问题,能够及时纠正,这也是皇帝派员巡按地方的根本原因。

否则官员再清廉,藩司、知府、知县这些守土亲民官们罢了工,导致地方糜烂了,巡按也跑不掉。

说到底,巡抚、巡按名义上是钦差,实际上都是地方官,与地方官员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皇帝可不会因为你是巡按,出了事就对你网开一面。

刘之勃能够做到一省大员,这些事情早就想通了、看透了。所以他连忙对廖大亨道,这些是朝廷成年积弊,都是些枝末小节。目前四川的大事是流贼与钱粮,还望廖抚与他同心同德,不负圣恩!

刘之勃的高调刚刚唱完,廖大亨却冷冷回道:

“你巡按衙门还好些,俸禄虽少却也饿不死;本抚领着兵,只要打输了,十之**要谪戍论死!

这些年来,四川的巡抚谁有个好下场?

刘汉儒谪戍,王维章毙死狱中,邵捷春下狱论死。

升官何人?秦督傅宗龙也。可他也下过狱,如今还是个刀口舔血的营生!

五月间他奉旨出关中进中原剿贼。秦将骄横,多不听命。胜了还好,若是败了要么朝廷要他的脑袋,要么是流贼要他的脑袋,总之没了脑袋!

现在,轮到本抚了……”

刘之勃听廖大亨说得凄凉无比,心里也有些打鼓,连忙宽慰他,也顺便宽慰自己。

“陈士奇空谈兵事,误国误民。战阵上损兵折将,把省府精锐丢得七零八落。没有本官用乌纱保他,他一家早已满门抄斩!”廖大亨再次说起了陈士奇。

说完,他假装没看见刘之勃惊愕的眼神,突然脸上多云转晴,灿烂微笑起来。

“本抚今日力邀刘大人出城散心,便是为我这项上人头,也是为了刘大人似锦前程,更是为了皇上之大明天下!”

廖大亨说这话的时候,头上的天突然一黑,一行人不知不觉已走入了东门的城门洞。

……

出了东门,过了护城河,省城的繁华渐稀。

抬眼望去,便是大片的农田。农田之中,全是即将收成的稻穗。

就在这时,抚标中一员将领折马返回,操着生疏的汉话向廖大亨禀报,世子的队伍就等在前面的舍亭。

世子为何也出城了?刘之勃不及细想,便跟在廖大亨身后,打马加速向前方奔去。

不多时,刘之勃就见前面一

处四方草亭里,站着身着灰色麻袍,头戴小金冠的少年。

这少年不是蜀世子朱平槿又是谁?

宗藩在前,刘之勃连忙跟随廖大亨下马,前去施礼。

蜀世子却笑着快步从草舍中出来,扶住廖大亨和刘之勃,不让他们跪下去。

廖大亨还未开口致谢,蜀世子已经笑道:“诚赖廖公相邀,这才有幸见识一番城外丰收之美景。否则本世子一月半年也出不了门,真是活活憋死了!”

刘之勃明白,这是世子在发蕃禁的牢骚。

廖大亨与世子极为熟络。世子的牢骚,他却毫不介意,只是笑道世子言重了。这里的田地皆是王庄与护卫屯田,世上哪有不准巡视自家产业的情理?

刘之勃顿时心里一阵绞痛。

这里庄稼长势这样好,却是王府的庄田!

哎,天下苦藩王久已!王府积财如山,自然可以厚禄于王府官。只是这些厚禄,还不是王府搜刮的民脂民膏!

廖大亨和刘之勃都没有多少随员,世子身边的随员却不少。于是世子便热情地把随员们一一介绍给巡抚和巡按大人。

穿红袍白鹇补子的官员是王府右长史郑安民,大帽圆领青衣的举人是王府首席文案程翔凤、(蓝)衫儒巾的生员是王府文案舒国平,还有文案书生孙洪等人。铁甲铁盔的将军则是成都左护卫千户宋振宗,黑盔红皮甲的将军是成都左护卫千户尹家麟。

这些文臣武将之后,还有数十名骑马的护卫。他们与尹家麟一样,皆是一色的黑盔红皮甲。

“今年承蒙老天眷顾,雨水应时,本世子也不必领着两位大人大热天地去龙王庙祈雨了!”朱平槿给廖大亨和刘之勃开了一个玩笑。

眼见众人皆笑,气氛轻松,朱平槿却道:

“丰收在即,百姓们也可以吃顿饱饭了!本世子刚才着人到东门人市里又买了几十个草标。今年本世子花钱不少,只能省着挑选几个。总之是买一人,便救一命。佛经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陀!”

“世子仁厚!蜀人皆感恩德!”廖大亨连忙拱手恭维。

“还有一月,农民便可开镰收割!现在是粮价最高之时,只要我们苦苦捱(ai)过这一月,粮食大量入市,这粮价便可降了下来!如此,廖公便可将本世子的俸禄,还有蜀地宗支的俸禄补齐,让我朱家也吃顿饱饭!”

世子开口讨要俸禄,让廖大亨顿时一脸苦笑。

“这……世子有所不知,下官……”

廖大亨结结巴巴,仿佛苦不堪言。他与朱平槿约定在刘之勃面前唱双簧,这戏就要演得真些。

果然,刘之勃上钩了。

刘之勃对藩库积欠蜀地宗禄之事早有耳闻。因为这并非特列,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北地一些宗室更惨。他们从万历年间便没拿到宗禄,已经拖欠了三十几年。只是世子当众逼迫巡抚,他看不过去,这才不得不出来讲话:

“世子,下官初来乍到蜀地,本不该插话,然则……”

刘之勃自己跳出来了,朱平槿正等着呢!

他打断刘之勃:“刘大人是想说,我蜀府阡佰万顷,何苦要与廖抚为难?”

“正是!”刘之勃毫不示弱,眼睛正对着朱平槿,没有丝毫退让。

“好汉子!”朱平槿心里赞叹,嘴上却是又加重几分。

“刘大人是想说,宗禄者,民脂民膏,尔食尔禄?”

“正是!”刘之勃又顶了朱平槿一句。

哈!哈!朱平槿笑了。

他转身对宋振宗道,让他在附近田里随便找十个农夫过来说话。

……

十个农夫很快便找来了。

见到一大群高官和军士,他们吓得迈不开脚步。其中有一人,裤裆竟湿了一大片。

朱平槿伸手牵过刘之勃,两人走到第一位农夫面前。

那个农夫二三十岁,衣服虽然破烂,但精神不错,看样子早晨吃了饭。

刘之勃先问了他姓名

然后问他家里人口和田亩数,粮食可够吃否。

“小人家中两丁五口,兄弟两人种了十亩八分田,全是稻子。今年庄稼长势不错,看这架势能收二十到二十五石稻子。五成交王府,还能剩下一半。留足一石一斗的种子粮,口粮……”

刘之勃打断农夫,“就算你们能收二十五石稻子,这一人一年也只剩两石四稻子的口粮。这如何足够果腹?”

那农夫忐忑的眼神看看朱平槿,又看看刘之勃。朱平槿微笑不语,而刘之勃则催促着农夫如实回答。

“秋粮收了,小民还可再种一季稻子。若是缺水,种一季蔬菜也是可以的。再收上一季,小民一家便可填饱肚子了。”

那农夫见朱平槿面容和蔼,说着说着就把他的想法全兜了出来。他指着旁边一个农夫道,那人想种油菜,而他家想种黄豆。黄豆既可当饭吃,又可入菜,还可当做军粮卖给护商队喂战马。他还道,世子劝农,说种豆子可以固啥,总之就是可以肥田。所以今年开春,他自家还在田埂上加种了两排胡豆(蚕豆)。胡豆晒了做豆瓣,还可卖给城里商人做炒货。

“粮食和菜蔬的种子怎么办?”刘之勃问得很细,就像审问犯人一样,“据本官所知,年初乱民肆虐,你们的种子粮都被抢了?“

“稻种还是有的。我等……乱民都是百姓。他们只抢士绅和庄头,哪有自己抢自己的?”农夫反驳道。

刘之勃被农夫一驳,反倒语气软了。

“今年你们的口粮够吗?”他又问。

“口粮年年都不够!以前只好靠饿。今年王府开恩,可以先借点粮食给我们!大人您不知道,大家伙都说王妃是观世音菩萨娘娘转世,世子就是菩萨座前的散财童子!今年我们吃的粮,有两成是从王府借的。王府告示上说,今年借的口粮不收利息,以后分三年还清,所以小人兄弟俩一合计,就借了六石。今年秋收先还两石,明后年小人再还四石。”

第一位农夫明显不能再问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刘之勃撇下朱平槿,开始盘问第二位农夫。

那农夫是个猥琐邋遢的小老头,见到红袍大官转头过来,身体开始瑟瑟发抖。

刘之勃尽量让自己和气些:“不必害怕!本官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

同样的问题。小老头回答,家里就他和婆娘,土地只有一亩三分。

刘之勃突然像抓住些什么,迅速发问道:

“一亩三分地?就算两季丰收,最多也只有五石产出!交了五成,只剩了二石五斗。两个人吃,你们口粮都不够,哪能剩下种子粮?”

小老头是个老实人,把啥都说了:“大人说的对。粮食总是不够吃。我婆娘力气大,最会吃,三碗饭都喂不饱!只是大人有所不知,我这粮食,只交一成给王府,剩下的都归自己!”

刘之勃咬住不放,追问为啥第一位农夫交五成,他却只交一成?

小老头这回不太老实了。他眼神闪烁着,吞吞吐吐回答祖上为王府立过功,流过血,所以王府对他家征租一向比其他庄户少。

这明显便是投献么!

王府的文臣武将都有些担心,朱平槿却是一脸轻松。

刘之勃看了眼朱平槿,闷哼一声,袖子一甩,准备转身离开。

“大人,小人句句是实!”那小老头被刘之勃突然的动作吓住了。他指着周围的农夫叫喊道:

“大人,去年我等收租三成,他们收租七成五。蜀地所有的上等好田都是这个价,无论民田还是军田都是如此!大人您不信,可以四处打听嘛!

今年民乱之后,王妃和世子开恩,这才减到了五成和一成。除了我们蜀王府,全川都没有这个佃价!所以今年逃来我们王庄种田的人多得很。大人。你问他!”

小老头突然爬起来,把那个吓得屁滚尿流的人揪出来:

“他是才从雅州杨天官府上逃佃到我们庄上的!你问问他,他家种的山脚薄田,他家杨大善人要收几成租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