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零三章 抚按交底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零三章 抚按交底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m.uu234陈士奇没有等到他的小妾出发,便被巡抚衙门的小吏请去议事。

等他姗姗到来,巡抚大堂里已经坐满了人。唯一还没到的,是四川巡抚廖大亨和巡按刘之勃。陈士奇按自己的品级坐好,便凑过去与身旁的按察大人聊了几句,想打听今日的议题。可按察使尹老大人与他同样一问三不知。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陈士奇便镇定下来。他不再四处打听,开始闭目养神。

大堂的气氛轻松和谐,后堂的气氛却十分火爆。

廖大亨和刘之勃坐在后堂的主客之位上,官仪尽失,就像两只斗鸡,四目相对互不相让。

两人如此,原因很简单:刚才突然收到都司报告,今朝成都府四门一开,便有声称王府护庄队的军士进城。西、南、东三门合计人数大约有三百人。

除王府护庄队进城外,昨夜北门天全土司兵也开来了五百骑兵,目前驻扎在北门瓮城里。军队进入省府,可不是小事。都司下文询问,王府长史司和天全土司均声称是换防。

“换防?”

坐在右首的刘之勃砰一声将手中茶碗重重搁在桌上,茶水四溅。

“昨夜接到江安县的告急,今早王府和天全土司便调动军队!本官料定,明日定还有雅州王国臣的急递文书送到,声言天全土司数千土兵围了雅州!天全土司如此跋扈嚣张,到底是谁在给他们撑腰?朱平槿这个小儿到底要干什么?难道真如市井传言,蜀地有宁王之祸乎?”

“宁王之祸?呸!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你问朱平槿要干什么,本抚这便告诉你:唯自保尔!”廖大亨一拍扶手站了起来,想想又坐了回去。

但他说话的声音依然大得震耳:“刘大人,本官与你讲过,地方上之情况迥然不同于京师!蜀地偏踞西南,民风市情大不一样,万勿把京师之做派放到蜀地!你刚接任巡按,有些看不惯是正常的,但绝不能逼着本官胡作乱为!

你瞧瞧你刚才的提议,能把这种事放到大堂上去说吗?一个泸州就够乱了,再加上王府和天全土司调兵的事,外面那些日日唯恐天下不乱,时时等着浑水摸鱼的人会怎样想?会不会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他们集体弹劾蜀王府怎么办?”

“朱平槿这小儿目无王法,难道不该弹劾?藩王典兵不说,还与土司勾结,走私茶马!本官昨日是看着护商队还听从朝廷节制的份上,这才没有当场发作!谁知他变本加厉,竟然以兵威相加!

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弹劾?”廖大亨冷笑两声,“弹劾又当如何?陈士奇并非没有弹劾过,结果如何?被皇上斥为‘不明事理,见识偏颇’!这几日他见着周延儒又起复为首辅了,冷板凳坐不住了,又在打弹劾的主意。他在做梦哩!”

廖大亨难道已经知道了陈士奇弹劾的事情?这让刘之勃冷静下来。

他坐回椅子,静待下文。若廖大亨把话挑明了反而更好些,正好听听他怎么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嘛!

“陈士奇以为江山社稷就是诗歌辞文,简直是个不可理喻之蠢物!

他身为兵备副使,一问甲兵不知,二问钱粮不知,只知两张嘴皮上下翻飞,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大邑新场一战,本抚将各卫抽调的数千精锐交予他剿贼。残匪不过数百,他却一泻千里,仓皇逃回成都,把军械、粮草全部丢光!

他一路乘着大轿优哉游哉,饱食珍馐终日。士卒行军数百里,困顿之极却不得一餐饱饭!主将如此,官军焉能不败!现在他又要跳出来弹劾,真是恬不知耻!”

刘之勃忍不住出言打断廖大亨:“廖公,不是陈副使要弹劾,而是本官要弹劾!”

“刘大人,你要弹劾什么?”廖大亨丝毫没有退让,反而面带讥笑,“朱家家法,风宪官以藩王小过奏闻,那是离间亲亲,依法 论斩!且不说你没有谋反之证据,就算你有了证据,奏疏上到京师,皇上又能怎样?”

“难道他不怕绨骑?”

刘之勃说到绨骑,廖大亨反而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刘兄,你这就书卷气了!绨骑也就我们几个书生害怕,手里有兵的谁会怕?去年十一月,圣旨命绨骑逮邵抚入京,当即就

被数万百姓围在府学。若不是邵抚亲自出面,劝说百姓散去,只怕那几位绨骑当场被捶成肉泥!本官也是历经战阵的人,见到那个场面,手脚都软了……邵抚,真英雄也!明知进京是死,还现身把百姓劝退。若是换个人……哼!辽东祖大寿,皇帝屡招不至,绨骑又在哪里?”

……

廖大亨言辞激烈,坚决不同意刘之勃将今早王府和天全土司调兵入城之事告诉众官。反而要求他不必声张,静观其变。

四川没有总督坐镇,巡抚乃一省之首,巡抚地方,提督军务,也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巡抚的坚持,让刘之勃的决心逐渐动摇了。

昨日刘之勃出城一趟,发生的事情太多。父子相聚的欢悦、妾室解释的哭泣、马应试送来的银箱,在刘之勃的脑海中不过是停留片刻。但校阅时士兵们巨大的欢呼声,却始终萦绕在刘之勃的脑中,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刘之勃踌躇片刻,终于忍不住把自己心里的疑问提了出来。

他的疑问是朱平槿会不会反。

“反?”廖大亨见刘之勃坦诚相问,于是缓和了语气,也谈了点自己的心里话。

“刘大人,你读过《水浒传》乎?那里面有段评词本抚记得清楚,叫做‘逼上梁山’。蜀世子没人逼他,他就一定不会反。若是我们这些大臣逼迫过甚,他一定会反!

本抚并非危言耸听!以蜀王府在川之人望,绨骑入川之时,便是蜀地皆反之日!

蜀地一反,你我皆成千古罪人!”

“既然他可能会反,那廖公何不密报朝廷,趁早除之?”

“刘大人,为何要除之?世子天纵英姿,太祖嫡脉,天家千里驹也。本官一蕞(zui)尔小臣,以臣谗君,忠乎?王府藩封蜀地三百年,与百姓实有恩也。昨日你亲眼所见,世子五五减租,蜀民无不叩头感恩,视王妃为观音转世,视世子为散财童子。各地逃佃至王庄者,络绎不绝。本官代天牧民,替朝廷收拾蜀地民心。如今忤逆民心,智乎?不忠不智,何以为之?”

廖大亨见刘之勃听得认真,深嘬一口茶水,这才又道:

“再说本抚拿什么去除之?

从天启年奢安之乱始,蜀地便连年战乱,无一时稍安。

崇祯九年,洪承畴带走川兵两万。

崇祯十二年,献贼寇川,土地岭(今奉节县草堂镇)一仗,总兵张应元和汪云凤率楚师败绩,汪云凤死了,楚兵丢了三千,还进去我川兵两千。接着我川军又败于黄泥隘、竹菌坪,副将张令中流矢死,石强军亦败,折兵高达三万多!连秦良玉这等强悍之将,亦不过退保重庆!

去年死的人更多。仅是剑州、涪江、绵州、泸州数场血战,便折损兵马数万!猛如虎败于黄侯城,诸军军心大怯。谁人可用乎?

日前本抚算过,目前四川营兵及都司所辖各卫之精锐,三成已经战死受伤;两成增援了秦、楚客军,一成精锐,又被陈士奇这个蠢物葬送在大邑!

本抚所余者唯有三成:

一是川北镇驻在广元、兴安防秦贼入川的三支主军。川北总兵甘良臣、副将刘镇藩(字佳胤)、夔州总兵温如珍。可他们加起来仅有两万多人,且温如珍部六千还常驻兴安,直辖于五省督师丁启睿。

二是驻扎川东、川北太平、万县的三潭、驻防涪州、忠州(今忠县)的曾英、驻防重庆的赵 荣贵和丁显爵诸部。副将丁显爵忠勇敢战,在川北数场大战,一营将士仅剩了五六百,正在抽重庆卫的兵补充。三潭、曾英和赵 荣贵几部限于粮饷,人数不过一万。

三便是驻防松潘之副将朱化龙部约三千。

刘大人,你掰着指头算算,蜀中所余之主兵有几何?

客军三只:潼川之贾登联、达州之莫崇文、保宁之张奏凯,加起来还有一万多人。这些客军,能打仗,更能抢!

土司呢?如今土司都争着与王府做生意,那些董卜和松潘的土兵也不可靠了。

主客土司一并算来,本抚总共就这四万饿兵!

刘大人你瞧瞧,若是密报朝廷,激反了世子,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丢了六成,剩了三成。廖公,您算了九成,还有一成为

何不计?”

“剩下的一成,已经被朱平槿那小子用银子买走了。”面对刘之勃惊愕的眼神,廖大亨露出了满脸苦笑。

“卫所将官侵吞兵饷,役军士如奴仆,军士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年年都有举家逃籍者!实不相瞒,年初民乱,成都各卫参与作乱之军士不少,连军官也有被打死的。各卫没钱养兵,留着更不放心,便卖与王府做庄丁。现在各卫所剩之兵,尽是老弱病残,根本不堪一战。刘大人,本抚为难之处正是在此!陈士奇之流的奸臣,每日里只会阴侍他人过失,以攻讦为能事……”

“难道今早入城之王府护庄队……?”刘之勃恍然大悟。

“收到王府护卫换防的消息,没等都司行文,本抚便让手下前去打听了。刘大人所料不差,那些入城的护庄队,许多皆是原各卫之精锐!”

哎!刘之勃心头冰凉,长叹一声:“想不到蜀中军事竟然困窘如此,倒是本官错怪廖公了!只是如此下去,本官担心……”

廖大亨反而笑了起来。

“刘大人多虑了!以本抚暗中观之,世子练兵买兵之意,无非自保尔!福王、襄王猝然罹难,天下诸王皆悚然而惊,有心自保者不在少数。崇祯以来,闯、献两次围攻成都。年初又有民乱,围了省城几十日。世子何不心惊胆战,日日夜夜谋想自保?

刘大人你再想想,那闯献二贼乃是国之巨贼,焚了天家凤阳祖陵,这等不共戴天之仇,朱平槿这小子又非不忠不孝之人,他岂能冒天下之大不违,与闯献这等反贼联手,对抗朝廷?

看护商队成军以来,先平雅州之乱,后灭献贼余孽,如今又开赴川北去打土暴子,做的全是护国安民的善事,哪有半点谋反之意?他要反,还会让你我二人前去校阅,你我二人还能在此悠然谈天说地?

蜀中财富积聚,富者无非王府与缙绅,贫者无非官府与黎民。如今王府肯领着缙绅出银子剿匪,乃是你我之福也,亦是朝廷与皇上之福也!我等只需睁只眼闭只眼,便可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之?邛州徐孔徒在呈文中大叫大嚷,本官只批给他四个字,便是‘勿要生事!’。

世间事,无为而无不为!上善如水,信也哉!”

“廖公深谋远虑,又对本官敞开心胸,本官倒是行事孟浪了。”刘之勃站起来,对廖大亨折腰一楫。廖大亨说了老实话,不仅说服了刘之勃,也彻底打消了他对朱平槿、廖大亨互相勾结的怀疑。刘之勃认识到自己确有些操之过急,于事无补。不过藩王领兵,终非国家之福,所以他沉默许久,方才向廖大亨道出了他的想法。

“文郁从军?”

没想到刘之勃为了监视护商队这支王府私军,竟不惜将自己的儿子送进去。廖大亨决定劝劝这位朝廷的大忠臣,毕竟刘文郁是刘之勃唯一的儿子。战场上刀剑不长眼,从马上摔下来也是可能送命的。

“文郁自幼跟着本官,饱读圣贤之书。他虽然科场不利,但忠心还是有的!”刘之勃语气坚决。

“既然刘大人如此坚决,本官可以出面,请世子礼聘贤侄为护商队参军。这级别待遇吗,本官倒不好……”

“这无妨,他有口饭吃就行。士卒吃得,他也吃得。只是护商队已经走远,本官担心文郁追至不及。”

“四川之大,东西逾千里也!护商队皆是步兵,哪里走得了那么快?”廖大亨笑道:“文郁快马加鞭,明日便可追上!”

“可文郁无马,奈何?”刘之勃为难了。

廖大亨眼睛都瞪圆了。

“啥?你堂堂巡按衙门怎会无马?”

“那是公中之马,岂能让小儿骑走?”

“既如此,本抚私人送贤侄一匹快马,以壮行色!”

廖大亨不禁摇头,对刘之勃这个清官是又恨又敬。

他知道,刘之勃只是暂时被他说服,内心还没有真正站到自己一方,于是稍微加重了一点砝码。

“刘大人,天下大乱,朝廷诸公唯束手向隅尔。世子银花钱所铸之八字:‘护国安民、天下太平’,正是蜀地千万百姓心中之所思所想也!你我朝廷重臣,当顺应民心,勿违天意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