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一十章 下乡调研(三)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一十章 下乡调研(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崇义庄的晒场,就是戏台前面的大坝子。坝子周围还有小庙和庄头的公事房。

这里过年过节时用来演戏看戏,农忙时拿来打谷子晒谷子收租子,平日便是庄户人吹牛纳凉摆龙门阵的场所。如果要跳广场舞,这里更是绝佳之处。

谷子一捆捆,在晒场里堆了一大片。围观的庄户更是站得满满当当。

谷堆前有两个灰布蒙起来的物件。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

朱平槿和刘之勃的位置在戏台上,椅子和茶桌已经准备妥帖。

朱平槿做了一个请的动作,不等刘之勃谦让,便一屁股坐下去。他摘了草帽,端起茶盏,再做了个请的动作,又没等刘之勃道谢,便咕噜噜把一盏茶全灌进了自己嘴里。一个多时辰没喝水,他真是渴坏了。

“世子爷,庄户们都等着看新鲜玩意儿呢!”曹三顺屁巅屁巅跑过来禀报。见主子兴致颇高,他是脚下生风,脸上放光。

“杨大爷!”朱平槿招招手,把戏台下眼巴巴候着的杨二叔喊过来。

“杨副总!”朱平槿又招招手,把刚刚送货上门的左护卫世袭千户兼新任机器局常务副局长的杨能叫了过来。

杨二叔在世子面前相当拘谨,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朱平槿知道,安慰他的最好办法是马上给他谈正事。

“杨大爷,人人都说你是种田的好手。本世子问你,平日里农家如何打谷?”

杨二叔稍微一愣,马上回答:谷斗子上有根横梁,横梁上钉着铁钉木钉。打谷时,农户将成捆的谷子在横梁上摔打拉扯,横梁上的钉子就可以把稻粒刮落。稻粒落入谷斗子后,再铲起来用粗筛筛过。去除稻叶残渣,便可以装袋铺晒了。晾晒后再细筛去掉沙土,最后收仓。

“也就是说,晾晒前要三个步骤:脱粒、筛分、装袋。”朱平槿替杨二叔总结完,问道:“累不累?”

“咋不累呢?”杨二叔立即回答:“打谷全是体力活!摔打一定要用力,否则脱谷不干净,那瞅着可心疼哩!力用久了,半天下来,两个膀子都像脱臼一样,可难受了!”

“本世子亲自为你们设计了一台新式打谷机!一台风车!”朱平槿笑道:“两台机器,三种功能!连在一起用,便可以完成脱粒、筛分、装袋三个工序!怎么样?杨大爷,想不想见试一番?”

“那可感情好哩!”杨二叔高兴坏了,双手直搓老脸。

打谷机和风车就是那灰布蒙着的东西,杨二叔已经猜到了。

打谷机和风车是机器局的开局之作。时值秋收,机器局这几日正在通宵赶工。虽说开发出来有点晚,已经来不急推向市场赚钱了,但王府为灌区大小三百多个庄子都订购了一套,这张大单就足以让机器局的小半年产能饱和。

目前,机器局还承担着另一项任务:试制世子亲自设计的又一种新式农业机械稻米脱壳机,所以杨能正琢磨着给世子上个奏疏,建议在几个州府设立分局。设立分局,既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木工,又能大幅度扩大产量,同时还靠近原料和市场的所在地,迅速占领市场。

这个节骨眼上,杨能可不愿外人把机器局的秘密给看走了,毕竟他在机器局也有一点股份,而且王府订购打谷机,那也是要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标准来付钱的。

杨能正在肚子里打着小算盘,便听见世子在叫他:“杨副总!你的销售经理来没有?产品展示很重要!”

杨能的职务明明是机器局的常务副局长,简称应该是“副局”。可世子偏偏不叫他“副局”,而叫他“副总”。

世子这样叫,一定有他的道理!杨能这样想,所以从不敢贸然相问。只是这个“总”字,到底是“总”还是“中”?是“忠”或是“肿”?他一直没有想明白。

“销售经理来了,世子!”

杨能一面回答朱平槿,一面用眼睛偷瞟那个上下农户打扮,还能与世子平起平坐

喝茶的人。

杨能的小心思不难被看穿。

“杨千户,这是本省巡按刘大人!你上前参拜吧!”

“哦!恕下官眼拙,竟没认出是按台大人!”杨能的配合很默契,表演很夸张。

“末将蜀王府左护卫世袭千户杨能,参见刘大人!”

……

一点小小的插曲,不会影响刘之勃的心情。他兴致勃勃地看着朱平槿一个又一个的花样冒出来。不仅在看,而且边看边想。

从七月初在蜀王府承运殿平台召见时起算,刘之勃与朱平槿在一个多月里已有数次交道,或者叫交锋。

接触久了他渐渐发现,世子虽如廖抚所言花样繁多,但他玩来玩去总不脱离一个主题:经济民生。

平台的抗瘟三宝,校阅时的银花钱,汇通钱庄的银钞金钞,再然后就是今天的打谷机。肥皂可防瘟,绝对的高;银钞可兑现银,绝对的贵。高贵之物固然好,可刘之勃对今天普通农民使用的打谷机吹风机,兴趣却更大。

刘之勃是陕西人,崇祯七年的进士。陕西从天启七年开始,就开始连续数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灾,闯献就是在第二年即崇祯元年起事的。粮食的重要性,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妙笔生花式的故作呐喊,而是一个个饿死在他面前曾经鲜活的生命!是一幅“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惨绝人寰的地狱景象!

世子如能找到提高粮食单产的妙方良药,如能用机器提高粮食的耕作效率,那都将有助于粮食总产量的提高。那么,就可以挽救许多即将饿死的人,也可以减少因缺粮而产生的流贼和暴民。若让藩司买上几台加以仿制,进而推广全国,其意义之大,用“功在社稷”四字来形容绝不为过。

当然,干任何事情都需要银子。仿制生产的经费,可以从傅崇奇的赃款中出。发往京师的奏报还没出去,只好少报几千两银子喽。刘之勃相信,即便皇上得知真相,也只会褒奖,不会惩处。

……

杨能参见了刘之勃,便匆匆告辞。他带着对刘之勃的疑惑,叫上所谓的销售经理,准备为在场的庄户,也为戏台上的世子和巡按刘大人现场展示打谷机的威力。

一位高大粗壮的年轻小伙脱了上衣,露出全身的肌肉。他大步上前,一下揭开了蒙在打谷机上的灰布。

喔!晒场上顿时惊呼声不断。

杨二叔挤进去细瞧,原来这个打谷机并不大,就是一个谷斗子的形状。只是这个谷斗子与平常用的谷斗子有所不同:斗口横着一个数根木条合钉而成的滚筒,滚筒上生着一排排铁钉。铁钉两脚折弯,一起钉入木条。滚筒上方有个竹席搭成的遮阳蓬,三面生在谷斗子的边上。谷斗子下方没有落地,而是靠四根粗木脚撑着。谷斗子与地面之间,还有一个踏板。

“大家来看!”这个膀大腰圆的销售经理抱来一捆谷子准备演示:

“这打谷机简单得很!只是手脚要配合好,打上几回便熟了!都看着我示范:一只脚放在踏板上踩,让滚筒飞快转起来,然后将谷子放到滚筒上甩,滚筒上的铁钉就会把谷粒打落斗中!喂,你们放谷子,谷穗莫要放反了啊!”

小伙子的话让全场的人都笑起来。突然一个大姑娘用尖尖的声音反驳:“谁会塞反?反了那不是傻子吗?”

全场笑得更厉害了。小伙子面红筋涨,脑袋分神,手脚不协调,一个趔趄,大嘴差点啃到斗沿。

给老子出丑!杨能暗骂。他连忙将小伙子换下,让围观庄户来试试。

杨二叔早已按耐不住,连忙上前,谁知却被那大姑娘抢先了。

那大姑娘抱起一捆谷子,率先站到了打谷机前。那小伙子帮着她踩动踏板,滚筒转动,发出呜呜的声音。铁钉打到谷穗,又发出啪啪的声音。谷粒和灰尘一起飞扬,被竹席遮蓬挡落,掉入斗子里。不多时,一捆稻穗就被打成了光杆杆。

“爹,打谷机可好用呢!”大姑娘对杨

二叔说话,红润的脸庞却瞟着小伙健壮的胸脯。

“发什么愣?快把谷杆子拿来放地上,看看谷子打干净没有!”杨二叔忙给闺女扬大妹招手。

“爹,你急什么!”扬大妹气鼓鼓地将谷杆抱过来。

“干净!比人打得还干净!”杨二叔迅速向周围关切的庄户宣布。

打谷机试完,便是风车。

泼辣俊俏的大姑娘用撮箕铲起谷斗子里的谷粒,从风车的木斗里倒进去。膀大腰圆的小伙子使劲转动手柄,叶片在圆桶状的风机里飞快转动。

离心风机带来的急风横扫过正在下坠的谷粒,把里面夹杂的稻叶残渣灰尘全从另一头吹出来。干净的谷粒坠到斗底,又顺着斜坡从风车下方的方锥形口子里滚出来,下面有个布口袋正张嘴等着。

……

小伙子展示着健美的肌肉,散发着男人诱惑的体味;而大姑娘只是用肢体的语言,配合着含情的目光。

“多么淳朴自然的乡村爱情!”朱平槿低声感叹道,“两情若是久长时,不如现在钻谷草!”

刘之勃没读懂朱平槿的唇语。

“世子所造之物,真乃巧夺天工也!”他终于鼓手赞叹起来。

“本世子的小孩玩意儿,哪里值得刘大人这样称赞?不过既然百姓喜欢,本世子也不吝啬散些钱财,为百姓们添置一套。”

朱平槿对刘之勃难得一见的赞赏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提前将买东西要给钱的话说了出来。

果然,刘之勃顺嘴咬了上来。

“既是世子设计,又是王府打造,那花得了多少银两?”

“刘大人不知,此物并非王府所造,而是四川机器局所造。本世子的设计,已经卖给机器局。即便本世子是机器局股东,买东西也是要花银子的。光是打谷机一样,便值白银二十两。成都府三百多个王庄,若是每庄一套,便要花银子七八千两呢!以后还要购买维修服务,购买备品备件,更要花上许多银子!”

“怎么这么贵?”刘之勃不相信。

他眼睛看得明白,打谷机除了几排铁钉,全身都是木头。算上木工木料和工人的工钱,顶天五两银子的成本。

“本世子把设计卖给机器局,也要折算银子。一个设计,便是万两白银。如机器局生产千套,平摊到每套机器中的成本便是十两银子;如生产两千套,平摊成本便是五两银子。生产得越多,成本越低!”

朱平槿看着刘之勃发亮的眼睛,心想最好打消他所有的幻想:“设计费分摊是一块成本,核心零件是另一块成本!比如两台机器中的转轴,需用高碳钢和黄铜环精密磨制。这样一套轴承的成本,便是五两银子。轴承改用木轴也行,可十天就磨断,整套机器报废!还有一块,便是机器局的合理利润。机器局没有利润,哪里来的研发经费,哪里还有新产品源源不断推向市场?”

轴承、高碳钢、研发经费等等新词,刘之勃一个也听不懂。他听明白的,只有那万两白银。

“想不到!”他重重摇摇头,“世子一个设计,竟能折出万两白银!吾等为五斗米折腰者,脸搁何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宗皇帝(注一)真言也。”朱平槿得意地笑笑,丝毫不考虑身旁工薪阶层的感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世子将所挣银子全数捐出,造福于庄户百姓,合于圣人仁之道乎?”

刘之勃楞了下,重重点点头,“甚合之!只是那精密耐磨之转轴,不知何处可以买到?”

“王府首饰作,此外别无分店!成本五两,外加设计费十两,每套共计十五两银子。三百套起批发,批发价打八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王府首饰作乃三百年老店,童叟无欺!”

说着,朱平槿手掌平摊,伸向刘之勃。

注一:指宋真宗赵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