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楚兵初现(三)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一十七章 楚兵初现(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杨维栋如丧考妣,瘫坐在地,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的生死兄弟贺仇寇。顶 点 X 23 U S

“瞪着死鱼眼睛看老子干啥?”贺仇寇骂道,“是你自己贪心,怨不了贾登联!”

杨维栋哭丧着脸讨饶:“小弟知错了!可老哥子不能见死不救不是?小弟倒有个主意,求老哥子成全!”

“你那豆渣脑袋里尽藏些歪主意,没一个正经货,趁早收拾了东西滚蛋!不然,老子一大刀削了你的七斤半!”贺仇寇吓唬道。

“听听杨将军的主意也好。”罗景云吃完饭漱了口回来,笑着盘腿坐在杨维栋的对面。

一听有门,杨维栋赶紧给罗景云戴高帽,“还是国舅爷仁义!末将的主意,反正末将也回不去了,不如给那些贾登联的兵喂些蒙汗药,蒙翻了再扔路边埋了。可不要杀错了,末将从军多年,身无长物,就剩了九个家丁!”

“那杨将军将来如何打算?”罗景云没有发脾气,依然微笑着问。

“末将嘛,当然是投奔护商队!投了护商队,就像贺哥一样,给天家当家丁!对了,末将最好改名换姓,这名字就叫……”

“就叫李做梦好了!”罗景云道。

“李作蒙?对,蒙汗药的蒙!这个名字好!末将多谢国舅爷赐名!”

哈哈哈!连一旁冷眼旁观的陈有福都张着嘴大笑起来。

“你这几年戏文听多了吧!还蒙汗药,要不要来二两鹤顶红,再拌一斤砒 霜?”贺仇寇两根指头揪住杨维栋的耳朵拎了半圈,痛得他哇哇大叫,惹得远处那些狼吞虎咽的家丁窃窃私语。

“没事!”杨维栋斜着眼睛咧着嘴对那些家丁吼道,“我哥俩老兄弟,闹着玩!”

贺仇寇放开他。杨维栋揉揉揪红的耳朵,眼睛里满含悲怆的泪水,哭丧道:“想不到我杨老鬼算计了一辈子,末了竟把自己算了进去!”

贺仇寇正待骂他,却被罗景云制止了。罗景云拍拍杨维栋道:“本监军有个主意可以搭救将军,不知将军有意听否?”

那杨维栋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岂会轻易松手?他忙道请说。

罗景云笑道:“本监军一路走来,见路边荒地甚多……”

罗景云的意思,就是让贾登联用土地换粮食。

……

踏上远征之路,作为一名善于观察思考的军队指挥者,罗景云虽然缺乏全面情况的掌握,但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陆路运输的艰难。

护商队要在川北打大仗,如果所有的粮食给养都要从成都甚至雅州运来,路上艰辛先且不论,时间消耗和物资损耗也承受不起。田先生以前讲六韬,要争取“因粮于敌”,食敌一钟粮便相当自己节约了二十钟。因粮于敌,不仅是指抢敌人,吃敌人,更有就近补给之意。潼川州本属川北,毗邻顺庆、保宁两府。举目望去,民生凋敝,人口逃散,正是王府移民屯垦的好地方。只是这里到处荒丘,哪里才有屯垦所必需的水源?

罗景云并不知道,就在他与陈有福率军出征之际,左护卫原指挥同知喻汝桢正面对世子赐下的几张草图,在机器局苦思抽水机的改良之法;一位名叫丁原的小太监,正在仁寿县的荒丘野岭指挥数千苦力修堰挖塘建水窖;而他的姐夫朱平槿,正想法说动四川巡按刘之勃对都江堰引水工程进行岁修。

而罗景云更不可能知道,在他的姐姐姐夫前世的年代,川中丘陵地区西至龙门山脉,东至华蓥山脉,十四万平方公里有泥土的地区,耕地开垦率已达到了极限,耕地总面积超过八千万亩,约为现在四川全

省田赋税基之田的十倍。至于像潼川州这样的四川腹心之地,虽然从来不是四川最富庶的地方,但当地农业依然十分发达。

放大到整个四川,靠着都江堰引水工程的延伸,靠着凌空飞架的灌溉水渠,只要是浅丘缓谷,几乎就没有闲着的土地!

……

面对罗景云递来的救命稻草,杨维栋作长考状。

“杨将军以为如何?”罗景云追问道。

罗景云不想给这个滑头的杨维栋太多时间思考。一位客军参将如何搞来土地,从哪里搞来土地,这是贾登联该伤脑筋的事情。

“王府可是要在潼川州建王庄?”杨维栋终于开口。说话间,他的眼睛闪烁着精明的亮光。

这个目的既无法隐藏,也无需隐藏。

“正是!”罗景云如实回答。

啪!杨维栋一拍大腿:“太好了!末将愿为王府守庄!”

“杨将军可知王庄的建法?”罗景云问道。

“末将略知一二,只是……”

“杨老鬼,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才给了你二两染料,就想开染坊?”贺仇寇凶巴巴骂道,“把老子惹毛了,老子一刀……”

“别……别……贺老哥,我们生死弟兄,啥事不好商量?”

“放心吧!不会短了杨将军好处的,最起码你脑袋保住了不是?”罗景云笑道。

罗景云话中隐含的威胁让杨维栋清醒了许多,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他手中。相反,如果他没有能力搞来土地,那他对王府毫无价值。脑袋几天后还在不在脖子上,可就要看贾登联的心情了。

于是他讪讪笑道:“国舅爷、老哥子,末将的主意是……”

杨维栋的主意其实就是一个字:抢!抢了土地给王府建王庄,王庄按土地多少给他们粮食。

他道,四川官府当然知道贾营吃不饱,但在献贼退出四川,没有太大外部威胁,而且钱粮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当然要把钱粮用在主军身上。所以,四川官府只会给贾营一点吊命粮,既不让贾营饿死,也不让贾营哗变。

如那潼川知州,春荒时节还挤出点粮食接济贾营,哪有那么好心?没有藩司甚至是抚台的意思,藩司不报销,那知州哪去找那么多粮食来填窟窿?而贾营呢,补给不够当然就会去抢点粮,顺便抓些兵。四川官府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私底下的默契,动静太大当然不行。抢村镇可以,但县城抢不得;抢百姓可以,但缙绅就抢不得。抢了便抢了,官府假装不知道就行。

“狗官府!”陈有福、贺仇寇和杨维栋一起骂。

然而杨维栋的主意立即被罗景云斩钉截铁般否定了。

“抢不得!成都府是蜀藩封国,你们抢等于我们自己抢!护商队的宗旨是‘护国安民’,抢了自己的百姓,那会民心尽丧!”

“监军说的对!绝对抢不得!”陈有福也坚定道。

“那是我们楚军抢的,跟王府有啥关系?”杨维栋像弹簧一样蹦起来,“我们卖,王府买。一个愿卖,一个愿买,那是合理合法!”

“天理国法之外,还有人情!这是世子亲口说的。百姓见到王府占了他们地,最后依然会把帐算在王府身上!”罗景云道。

“纸是包不住火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陈有福坐在罗景云身边,用手招呼杨维栋也坐下来,稍安勿躁。

“杨老鬼,营长和监军都说没戏,那就是没戏!”贺仇寇拍拍杨维栋的肩膀,“你的歪脑筋不是挺好用吗,今天怎么不灵了?”

“让我再想想,再想想……”杨维栋坐下来,把两只手交叉在后脑勺,冥思苦想起来。也不知他想了多久,突然他一拳狠狠砸在地面的蒿草上。

“对不起了!”杨维栋咬牙切齿。

“又想出害人的主意了?”贺仇寇笑道,“老子一见你样子就知道!”

“贺老哥不愧我的红颜知己!”杨维栋狞笑道,“末将的主意是……”

杨维栋在大家的哄笑中将他的主意讲了出来。

……

杨维栋的新主意有两点。

第一点是针对荒地山林的。他们楚军先以屯垦的名义直接圈占,然后交王府接手。那如何界定荒地的概念呢?先以各县衙门留存的鱼鳞图册和地契登记为准。凡是没登记在鱼鳞图册上,或者没有登记地契的田地,都认定为荒地。虽有登记有私契,但撂荒无主的土地,同样也是荒地。

杨维栋的办法可行,因为他钻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

大明官府的鱼鳞图册粗陋得很,上面只有简单的田主姓名、四界及面积大小等信息。制作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不是帮百姓确认土地所有权,而是为了方便官府收税。有税田则有鱼鳞图册,无税田则无鱼鳞图册。

除了鱼鳞图册,确认土地房屋所有权的另一种方式是地契和房契。两契过户,理论上都需要官府认可。所以这种经官府认可的合同,就变相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权凭证。盖了官印的契书叫做官契或红契;没盖官印的叫做草契或白契。

但是,地契或房契凭证的法律地位并不稳固。

草契或白契官府可以完全不认。因为这种私下的产权过户方式逃避税收(近乎于现代的印花税和契税),没有法定效力。

官契或红契法律效力要强些,但仍可能因为土地长年撂荒而被官府授予垦荒人。

在鱼鳞图册和地契之外,还有大量土地并没有任何官方或民间注册信息。这些无主之地,既有不宜于耕种的山林或丘陵,也有荒废的好田好地,甚至还有长满庄稼,等待收割的田地。究其原因,除了税赋过重,导致所有者弃土抛荒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战乱和天灾。

崇祯十年李自成入川后,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攻占了嘉陵江以西三十八座州县城,“所过州邑,有同拉朽”,最后会兵于省城。西充县以西,遂宁县以北涪江流域的县城,几乎悉数被破,许多库藏的土地税收资料因此散失焚毁。去年大旱,又逢献贼过境。年初除五蠹,再次闹腾了一番。几番折腾,导致潼川一州七县弃家弃地、逃荒逃税者比比皆是。

罗景云相信,只要楚军将所谓的“荒地”交予王府,凭借他姐夫的手段,王府要大规模进入潼川州进行垦荒,省里二台三司是不会阻拦的,当地官府是则是阻拦不了的。而当地的百姓,只要能充分尊重他们的利益,那么就不会有太大阻力。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朝廷历来有鼓励垦荒之策,亦有垦荒之田免税免役的规矩。垦荒招揽流民、增加民食,且不夺百姓之利,这是个好办法。”罗景云微笑着点头认可了杨维栋的办法,“可若是垦荒,蜀王府派人去便行。官府岂有阻挡之理?又何必劳烦客军?”

这样一来,就没有急于保住脑袋的杨维栋什么事情了。他顿时急了:“王府要垦荒潼川,必先得民心!欲得民心,岂能无我楚军?”

杨维栋把他的第二点主意讲了出来。

这一讲,贺仇寇立马双眼放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