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相见恨晚(一)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三十七章 相见恨晚(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金堂怀口镇外,贺仇寇巧遇生死兄弟杨维栋。通过杨维栋,罗景云代表蜀王府与楚军贾登联部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楚军贾营停止抢掠,年底前将州城以南就食的军队全部撤回州城和州城附近的中江和盐亭两县。潼川其余五县:射洪、遂宁、蓬溪、乐至和安岳,防务全部移交给护商队。在移交前,楚军要出兵协助蜀王府在潼川州圈占无主耕地和荒地,在各县建立王庄。为表楚军诚意,杨维栋将盘踞在乐至、安岳两县的贾营部将潘一鸿的人头卖给了护商队,让护商队用来在潼川州立威。

护商队付出的对价,则是贾营急需的粮草。在朝廷正式军饷赏银之外,蜀王府按照贾营三千人的兵额,以每人每月三斗粮的标准,即大约每月九百石的标准补助贾营。年底另有一笔犒赏。当然,这些补助依旧以王府助饷官军的名义,通过巡抚衙门行文来正式确认,以免产生政治非议。此外,只要贾营提供协助和支援,护商队在保宁府的斩首功也送给贾营。

初步合作意向虽然达成,但与所有的政治协议一样,也是有前提条件和限制因素的。首先贾营仍在四川打仗,没有回到楚地;其次贾营要剿匪剿贼,不得扰民,更不得抢劫王庄;再次贾营要自行到蜀王府指定的地方领取粮食,两个月领一次。

当然,还有个更要紧的条件大家心照不宣:贾营必须与蜀王府保持良好的协同关系,把土地圈占的事情办好了。假如蜀王府不满意,立即停了助饷,你楚军又当如何?难道为此而造反?

这个初步的合作意向达成后,双方各自送回去报批。没等王府消息回来,贾营那边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贾登联与射洪知县李允义从射洪县城(明代射洪县治应在今之金华镇,而非太和镇)向南出发,迎出了百余里地,直到了蓬溪县境内,这才在涪江边一个名叫回马的小镇截住了护商队。

双方见面,贾登联和射洪知县竟以下官之礼跪拜罗景云和陈有福,并献上了他们带来的射洪名产十大坛子射酒。贾登联见到久闻大名的护商队,如杨维栋一样立即被护商队的豪华装备惊呆了。

人人披甲!这在官军中是不可想象的。铠甲的价格比刀枪更贵,官军中有甲的一般是军官和精锐家丁,即便号称装备最好的京营和关宁铁骑也大多如此。

只是既然人人披甲,为什么护商队不装备长枪和大刀?听说蜀王府有多余战马出售,为什么不多给军队配备呢?

许多问题让久经战阵的贾登联想不明白。他想问又不好问,想从护商队手里买些皮甲和马匹,又不好意思开口。最后,表达进一步合作意向的任务依然落在了匆匆返回的贾营中军杨维栋头上。

杨维栋很快带回了罗监军的答复:护商队现在也很缺乏皮甲和马匹。士兵身上的甲胄,那是世子强行从王府左护卫身上扒下来的。贾营要是想买,起码得等上三个月。至于战马,很快就会运回一批藏马,王府可以分出部分卖给贾营,价格可按成都市价九折来算。届时,贾营可以派人亲自到成都府的马市里去挑选。

暂时买不到甲胄和战马,对贾登联来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贾营新抓的壮丁,在三个月以内绝对不可能出战。贾登联关心的是能不能买到,价格多少,以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意味。

战马和甲胄都是重要军资。军资可

出售,则意味着蜀王府将贾营视为了盟友;马匹可打九折,那甲胄也可少一成。价格少一成,则意味着贾营与蜀王府的关系更近了一成!

杨维栋带回的消息,让贾登联又惊又喜,立即在心里给杨维栋报了个斩将夺旗的奇功,同时更加坚定了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杨维栋这老鬼与世子小舅子和王府大将的关系那么铁实,若是放了单飞,那以后王府的好处不是全归了他吗?

自己这个将主还能分到多少?

……

护商队三营大队在涪江边的回马小镇耽搁了两天。能找到的渡船不多,只能一点点地把部队渡过江去。

道路破烂,辎重营征集了沿途百姓帮助推车,依然远远落在大队之后。

贺永年派来的骑兵已经联络上了,运输船队就停在顺庆府以南二十五里的嘉陵江 青居渡口。三营从那里上船,沿水势平缓、河道弯曲的嘉陵江中游溯江而上,经过蓬州城,就到了行军终点新政坝。而辎重营需将货物转运到船上,才算完成了任务。他们将立即返回松林山基地,准备下一次任务。

罗景云和李用敬离开回马镇的时间比陈有福率领的大队还晚了三天。

其一要等待世子对合作意向的回复,这几天那贾登联已盼得眼睛发肿了;其二要与射洪知县恳谈一番,转达蜀王府对封藩百姓的关爱,讲明护商队北上抗贼的伟大意义,申明护商队铁的军纪,争取粮道上的这位父母官鼎力支持。礼尚往来 ,收了人家十坛酒,也要回赠王府的礼物,比如烟卷、银钞纪念册等;其三要待邱大管事到来,然后将他介绍给贾登联和射洪知县。在世子委任的潼川州王庄总管到任之前,邱大管事代表王府,先把楚军驻防各县的荒田圈占下来。

罗景云很确信,他姐夫一定会批准与贾登联达成的合作意向。果然,邱大管事的到来,也带来了护商队第一营第四连以及世子的回信。

在回信中,世子肯定了罗景云的临机处置。建立了与楚军的统一战线,极大地扩张了王府在川中的势力,为川北和川东的抗贼大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潼川中江县正处于潼川、绵州与汉州德阳县的中心位置,彼此相距不远,且控制着中江(凯江)这条涪江的重要支流,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世子建议云哥儿与贾登联继续协商,争取楚军让出中江县。作为补偿,王府可以适当增加贾营的助饷数量。

在回信中,世子强调接到云哥儿的信后,他第一时间便命令护商队一营四连紧急动员,连夜急行军赶赴射洪县。楚军把潘一鸿当作礼物送来,那么一定要收下,而且收得干净漂亮,提升王府在川中官绅和百姓心目中的正面声望。

世子指示,在贺、刘、林没有稳定潼川局势之前,一营四连暂归罗、陈指挥。如果贺、刘、林大胜,三营二连则作为种子扩编,作为潼川州的地方机动作战部队;如果打成对峙,罗、陈可根据情况将一营四连增援上去;若不幸败了,可让一营四连掩护贺、刘、林撤下来。此外,蜀王府还会在各部队抽调军官和老兵派到潼川,作为各县护庄大队的骨干力量。

世子在信中还道,他已经决定将李崇文先生从仁寿县调往潼川州负总责。但目前李崇文正在泸州考察农业,还要回到仁寿县交代公务,估计要等上一月才能到任。在李先生到任之前,与潼川、顺庆、保宁三州

府的地方和驻军交涉,均由罗景云负总责,陈有福、贺仇寇、李用敬和邱瑞光协助。宣传队、情通局等单位随即将会派出小分队进驻川中地区。

在信的末尾,世子还专门提到了一人:刘之勃的嗣子刘文郁。世子强调,刘文郁作为三营作战参谋,应当随同营部军事主官一起行动。通过考验、锻炼和培养,将他打造成护商队合格的优秀军官。

何谓合格?何谓优秀?又如何对一名活生生的人进行考验、锻炼和培养?

刘文郁随同三营主力,渡过涪江向顺庆府、保宁府开进。三营的高级军官对刘文郁的身份心知肚明。而且不知从哪个渠道泄了密,三营几乎所有的基层军官和士兵都知道了刘文郁的身份。

作为刘之勃塞进护商队的耳目,对刘文郁的敌意和防范是不可避免的。三营长陈有福更是利用职权,不是让他写文章,就是喊他画地图;不是让他规划行军路线,就是设定作战预案,总之就是让他任何时候都忙着,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去听,甚至去想!

……

收到世子回信不久,土地垭口之战的捷报不失时机到来了。

护商队以区区两百人的兵力,仅付出了一死三伤的代价,便全歼了潘一鸿部,阵斩潘一鸿,俘虏解救人数超过两千!这个惊人的战绩,让罗景云与贾登联、李允义的三方会谈变得很轻松。

王府与贾营很快达成了正式的协议:

王府对贾营的助饷增加到每月一千一百石,此外还有三头一百五十斤以上的猪;

贾营将中江、射洪、遂宁、蓬溪、乐至和安岳六县的防务让给护商队,全部兵力集中在潼川州城和盐亭两县。楚军之所以保留盐亭县,是因为盐亭距离新政坝不到三百里。贾登联拍着胸脯向罗景云保证,假如护商队在新政坝被土暴子围攻,他将亲率骑兵星夜驰援。

射洪知县李允义稍微麻烦。他对王府在县域屯垦荒田没有异议,但王府任意收受百姓投献,他便不乐意。去年全川大旱,他治下百姓逃籍很多,否则荒田哪有如此之多?王府收了投献,给他交税的百姓就更少了。

眼见谈判陷入僵局。人老成精的邱大管事立即给罗景云献计一策,让事情有了转机。邱大管事道,这李允义年不过四十,又是两榜进士出身,正是功名心最重那类。他在射洪县任官两载,欠了一屁股赋税。眼见三年一考即将到来,他必定担心乌纱不保。若能给他提供一个合适位置,让他脱离射洪县这个苦海,他一定会感恩戴德,为王府所用!

老油条碰上了小精灵,那是半斤对八两。

罗景云眼珠一转,立即就明白了邱大管事的无耻想法:他是想把李允义调到老窝金堂当知县。

原金堂知县程大典调去署理汉州,金堂县正堂的位置一直空着。邱瑞光与县里官吏不睦,没有得到官府支持,投献一直没有多大起色。如今他虽借楚军之力,歪打正着在怀口镇拿下几万亩地,但这些田土与灌区的膏腴差别很大。李允义若能调往金堂,肯定会全力支持王庄。邱瑞光凭借先前的功劳,进一步那是肯定的。若是再拿下金堂西部灌区田土,再上一步也有可能。

只是这个射洪知县的位置又由谁来接任呢?罗景云思索再三,采纳了邱大管事的建议,同时请李用敬修书一封,飞呈朱平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