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三百八十二章 男女之事(三)

崇祯十三年 第三百八十二章 男女之事(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罗雨虹把主意打到了承运门前的那对铜狮子,把谭芳吓得花容失色。uu234

“罗姑娘,那可动不得!”

铜狮子是承运殿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动了铜狮子,就等于动了承运殿。这件事罗姑娘竟然不与世子商量,就擅作主张。谭芳急了,连忙提醒道:“承运殿是王府正殿,代表着我们蜀地之国运。铜狮乃是镇殿神兽,万万动不得!神兽一动,大殿不稳,那国运……”

谭芳将那对铜狮子与蜀藩国运联系在一起,罗雨虹却不以为然。

“封建迷信!”她心里冷哼一声,对谭芳轻蔑地摆摆手。

“有世子与本姑娘这对真神在,有什么妖魔鬼怪镇不住?有谁吃了豹子胆,胆敢动摇国运?你让郑长史打造一对汉白玉石狮子换上,然后举行个请神仪式,新闻媒体现场采访。还有……”

罗雨虹脑袋一转,立即想到了大慈寺里拷问她的那些和尚尼姑。

“把城里高僧大德都请来做法,让他们亲眼看看,为了战争胜利,我们蜀王府做了些什么!顺便提醒他们,他们那些庙子里的铁器铜器就不少么!不要每日里光想着念经唱佛,念经唱佛是杀不死土暴子的!要用大炮!这批铜炮几百门,你记着通知王昆山和李立等人:要上高科技!上次世子视察火器局,给他们提出的倒铸之法、铁模之法、热锻之法、内紧之法,都要想想如何应用。还有他们的火铳生产,每天二十支,雷打不动!怎么回事?七十个军要多久才能完成装备?再不能提高产量,本姑娘要脱了裤子打他们的屁股!”

“记住了,这就下旨,罗姑娘。”

罗姑娘说话速度飞快,而且新词层出不穷。谭芳见罗姑娘心意已定,便不再相劝。她将罗雨虹安排的事情都细心地用炭笔记在本子上,免得有所遗漏。将来世子追查,她也可以清楚回话。

大事小事都安排完,罗雨虹又想起一件要紧的事:“罗景云提到的那个望远镜,就是千里镜的事情,秦裔打听清楚了吗,是谁家敬献的?”

“秦公公尚未回报。”

罗雨虹重重哼了一声,“哼!他没把本姑娘放在眼里!”

罗景云从定远老城给他姐写信,说世子手里有个千里镜,战场上极为有用。如果王府还有,不妨送他一个。

罗雨虹当然没有多的,便对千里镜上了心。

经过一番了解,她发现朱平槿手里那个是他出征时王妃娘娘赏的。线索指向了王妃,罗雨虹又写信向她爹打听。可是她爹也不知道,罗雨虹只好令秦裔派人打听。可是罗雨虹忽视了一点,朱平槿虽然向她老实坦白,秦裔手下有个小小的特务组织叫做“消息组”,但并没有将这个消息组的指挥权交给她。

秦裔不肯为了千里镜动用消息组,让罗雨虹气恼了三十秒。之后罗雨虹突然明白了,这秦裔是老公的心腹,他不肯动用消息组,一定是老公的暗中授意。

罗雨虹看着自己袖口上织金彩线绣成的凤凰,在心里咬着牙,又恨了朱平槿三十秒。然后她不动声色地换了一副轻松的神情,对谭芳道:“晚上你让小红过来侍候本姑娘睡觉,这几天不知怎的,有些失眠。现在你请郑长史进来。”

……

郑安民一大早求见罗雨虹,是因为一年的春耕将至,四川却缺少一样很重要的牲畜:耕牛。

四川以不多的耕地面积,成就天府之国的美誉,这与四川水土特点与耕作方式有很大关系。

四川盆地,尤其是几个冲击平原上的土层极厚极肥,深耕有利于土壤的肥力充分发挥。无论是水稻、小麦、玉米和红苕,适度的深耕都有利提高单产。这与北方部分地方习惯浅耕的旱地农耕风格完全不同。

要深耕土壤,耕牛就是节省人力、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一头健壮的公水牛每天可以犁八亩水田,一个壮汉每天两亩地就要累趴下,所以一头牛至少相当于四五个人。

这还不单纯是一个轻松与劳累的问题。

因为一头牛的物资消耗与相

应人力的消耗完全不成正比。牛可以吃草,人却不行。所以使用一头牛,就可以节省四个人的粮食。若用一万头牛,就可以节约十五万石粮食,或者解放四万丁壮。

除此之外,耕牛还是近期蜀王府推行垦荒的重要助力。

刘之勃牵头的四川垦荒局正在拟订全川范围内的垦荒促进政策,而蜀王府政务司在承运朝会之后已经做了一个中长期的垦荒规划。

在这个规划中,蜀王府要力争使各地王庄在五年之内,开垦荒地一千五百万亩。而今年的目标,是复耕和开垦荒地三百万亩。

在这三百万亩中,七十万亩的指标下到了泸州,八十万亩下到了绵潼,七十万亩下到了简资,其余八十万亩由成都、雅嘉、顺庆、邛眉等王庄分摊。

现在,泸州那边进展极快,超额完成任务已是板上钉钉。除了组织得力等主观因素外,当地绝大多数的荒地都为复耕地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

简资的那边也比较顺利,因为旱地作物如小麦、玉米、红苕和甘蔗的推广,使当地很多不适宜水稻耕种的丘陵山坡变成了人人争抢的好地,而且玉米和红苕的耕种相对水稻而言要省事省力一些,因为它不需要筑坎蓄水;

唯独绵潼涪江流域有大量上好的水田,却因耕牛缺少而进展缓慢。绵潼总庄的邱瑞光抱怨,绵潼涪江边的水田多,需要水牛,而存栏的水牛都被流贼、灾民和官兵牵走吃光了。他组织人手开荒,荒地不缺,因为绵潼是被流贼破坏得最厉害的地区;人也不缺,因为从汉中陇右南下四川的流民,他已经想法就地拦截了。最缺的就是水牛。

他说,如果他没有水牛,他就只能在上好的水田上种上玉米小麦这些低价值的旱地作物,这样损失就大了。

……

郑安民在罗雨虹面前正襟危坐,开始了说辞:“罗姑娘,农耕,乃立国之本。而耕者,离不开牛……”

“郑长史,现在全川都缺牛。你说说解决方案就好。”

这罗姑娘的脾性,怎么与世子大不一样!郑安民心里嘀咕着,只好将后半截说辞活活咽了下去。

“臣以为,这牛要多起来,无非三个办法:一是买,二是生,再是严禁杀牛吃牛。牛生牛太慢,买是最快的,可蜀地周边,有水牛的地方,无非是行都司(注一)、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可以到南方去买,但不能由蜀王府直接去买,要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

罗雨虹又把郑安民的话憋了回去:“挂牌招标,一头牛多少钱。给牛贩子留足利润,让他们自己去贩运。除了到南方买,还要到北边买。现在旱地越来越多,不能只买水牛,还要买些北方的黄牛。北方黄牛比四川黄牛体型大,肉质好,还可以喝奶……”

怎么这姑娘一开口,便是“肉质好”?难道罗姑娘主张牛肉敞开吃?中国以农耕立国,禁止杀牛吃牛几乎已经成了历朝历代的法律,怎么这姑娘不知道?

没等郑安民把反对的话说出来,罗雨虹又道:“给牛贩子以蜀王府的名义,这样可以让他们避开关税和官兵骚扰。必要的时候,还可让顺风镖局武装护卫!不过,买牛可不是长远之策。我们哪有那么多的银子?外流银子多了,银钞又如何保持币值?所以耕牛终究还是要多生才行。”

“罗姑娘所言极是!”郑安民终于插进话头来,“四川一地,五万头耕牛也不够。现在成都市面上一头千斤犍牛值二百五十两银子,王府能拿出多少银子?”

“除了五万头耕牛,还要五万头肉牛、五万头奶牛,加起来就是十五万头!”

罗雨虹给面前的郑安民亮出三根细长的指头,把郑安民看的一愣一愣的。没等郑安民反应过来,罗雨虹便下了结论:“所以说,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多生、优生!”

“臣也想到此道,便带了一对夫妻来。他们是养牛多年的庄户,如果罗姑娘……”

“请他们进来吧!”

这对夫妻姓左,是王庄里的养牛专业户。三十年前,他们在牛棚里擦出了

爱情的火花;二十八年前,他们在牛棚里结出了爱情的结晶;直到今天,牛棚里的一切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

“不要害怕,有什么说什么。”罗雨虹对那对战战兢兢的夫妻道。她以女人特有的敏感注意到,两个人进殿来居然手牵手一齐抖。于是她不由自主地对这对贫贱夫妻产生了许多好感。

“养牛的事情我知道。”罗雨虹先向这对夫妻宣布她的专业知识,“你们只需说说你们庄里养牛的情况。”

罗姑娘没有架子,让这对夫妻松了一口气。说道庄里的牛,还真没人比他们更熟悉。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将成都县王庄的耕牛情况说了个七七八八。

王庄里的牛,大部分是庄上的。少部分是投献的大户家的。佃户养牛的很少,即便养,也是几家合养,主要原因是牛犊子买不起。一旦欠债,牛就会被牵走。

农忙时节,是用牛的高峰期,所以用牛的价钱很高,大部分的庄户都用不起。以春耕为例,耕一亩水田,牛主便要收租谷一斗。

去年除五蠹,庄里全乱了。牛跑了许多,大部分没有找回来,估计被人贩了或者吃了。后来王妃娘娘和世子减租,粮价又高,庄户种田的积极性大增,大家都来借牛,牛却被总庄调走了一些,据说运到了川南垦荒。这牛就越发不够用了,租谷已经涨到了亩田三斗。

罗雨虹开始发问:“庄上有没有集中养牛的场地?”

“县庄上有一个,养了二十几头牛。公的、母的和犊子数量差不多。可是不够哩,二十几头牛,顶天也只够耕三千亩地……”

“以后各县都要建一个大型的种牛场!集中繁育,增加数量。谭芳,记录!”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罗雨虹不再想浪费时间,吩咐道:“先找个地方做试验,精选健壮、温顺的公牛一头,母牛若干。通过杂交选育优良品种……”

“凭什么一头公牛要配母牛若干?还要杂交!这不公平!”罗雨虹被自己的话勾动了心事,“牛是如此,人会不会也是如此!”

“以臣看,内江王在城西那个庄子就很好。现在那里没了人,也没人愿意住进去,不如……”

郑安民不知道罗雨虹的心事。他所说的那个庄子,就是去年七月间用来强制隔离鼠疫患者的地方。当时前前后后抓进去患者和疑是患者数十名。有十几人死在里面,其余的渐渐痊愈,春节前便放了出去。

“可以!”罗雨虹布置工作,总是这么言简意赅,“今年难免还有鼠疫,肥皂、石灰都要屯货。另外找个偏僻的地方当传染病医院!”

“罗姑娘所虑甚是!”郑安民连忙迎合。

这时,那庄户老头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相求道:

“都说世子和罗姑娘是神仙转世,小民有一事相求。”

“讲吧!”罗雨虹对死死捏住老婆枯手的老头很有好感。

“这牛生仔太慢太少,一年只爬一次背,两三年都生不出个犊子。不像狗,年年都生,一窝四五个崽。小民和老婆养了一辈子牛,这牛犊子也才生了百十个。若是牛年年爬背,每年生一个……”

老头在说,罗雨虹却突然想到了个厉害的法子,可以收拾那头妻妾成群的雄牛。她忍不住嗤嗤笑起来。

“罗姑娘,”谭芳害怕地凑近观察罗雨虹,怕她魔怔了。

“没事!”罗雨虹一只手捂住嘴,另一只手随意挥挥,“男人们都出去,同胞们留下来。”

一刻钟之后,那农户的老婆涨红着脸从谨德殿里出来。那老头顾不得郑长史在跟前,快步跑过去问他老婆,到底罗姑娘在里面传授了什么神仙法子。

他老婆把他从上到下打量一番,又从下到上打量一番,咬住嘴皮憋笑道:“什么也别问!回家赶快准备两根竹管。一根粗的,一根细的。记住要打磨光滑,粗的打磨里面,细的打磨外面!”

注一:四川西昌等地的德昌水牛,体形中等,是中国水牛的著名品种。现在此地还有斗牛表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