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四百五十四章 保安队长(四)

崇祯十三年 第四百五十四章 保安队长(四)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野三关以南八十余里的清江西坪渡口,高山峡谷间的风景美得令人窒息。大自然用他的神奇之笔,调绘出最完美的色彩,涂画出一条天然的画廊。

青绿的江水反射着阳光,万点磷光将渡口的片片白帆衬得格外醒目。不长的码头上,数十艘粮船密集靠帮,遮覆了大片江面,向外几乎延伸到了主航道。

粮船正在紧张地卸货。

一袋袋粮食通过船与船之间的跳板、船与岸之间的栈桥,爬上堤岸边的坡坎,汇集到码头上的临时仓库。沉重的粮袋将搬运者压成了虾米一样的弓形,只有一名十分高大的壮汉,上肩一袋五十斤的粮食还觉得不过瘾,又叫人上了一袋。

“这个宋浩倒是个可造之材。他拿住了东厂的番子,并不居功自傲,反而主动带着几百流民来帮忙搬粮,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有那个‘大局观’!”羽扇纶巾的朱至瀚自问自答道:“本公子之意,给他一个名分,让他把这里的丁壮都管起来!”

“能得公子赏识,自然是他的福分!”吕三盯着宋浩的身影,心不在焉地回答。

“他们两队本就是来探路的。想不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朱至瀚说到这儿自嘲一笑,“若这不是土司地盘,倒是个修心养性的神仙之地!”

因为朱至瀚是南道方案最坚决的反对者,所以被陈有福派来视察情况,理由不说也明白,那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除此之外,朱至瀚此行还有两个任务:押运粮食,并代表蜀王府与容美土司接洽,争取达成战略合作。

既然朱至瀚已经赞成了南道方案,吕三便毫不费心地顺着朱至瀚的意思回答:“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独个修心养性的都是神仙!”他的眼睛依然注视着宋浩,也不知他在观察什么。

“等这趟差事交卸,本公子要尽快赶回澧州。李佐才来信,他那里已经到了几万人,正在掐着日头修堤排水。若是这二月修不好,三月育秧便要耽搁了。不知吕头之意……”

朱至瀚急着赶回澧州,吕三只是微微一笑。搭档这么久,这朱至瀚心里的小九九他清楚。

陈有福在夷陵宣布了世子对朱至瀚的任命。朱至瀚成为了蜀王府湖广军政委员会的委员,护**湖广部队的副总监军,蜀王府澧州王庄的总庄主和护庄队澧州总队的正监军。除此之外,他还被委任为世子朱平槿在湖广、江西的私人代表。当然,这个代表只是“对外”,对内则受蜀王府湖广军政委员会指挥。加上朱至瀚汇通钱庄湖广总号掌柜的原有头衔,现在朱至瀚是头上官帽一大堆,估计一尺宽的片子都未必写得下。

为此朱至瀚当着宣旨的陈有福向西边叩了三个头,整整兴奋了一天。不过第二天早上睡醒朱至瀚就明白了,除了澧州的总庄主他有点实权,其余的头衔全是虚的。他的真正使命,依然是代表朱平槿在湖广、江西两省的各种势力和人物间纵横捭阖(baihe),争取他们的人、财、物支持蜀王府。

“天家人想的与我们老百姓不一样。我们老百姓想的是多子多福、高官厚禄,人家想的是分封建藩、传国子孙。李佐才名门望族,世居澧州,你回去能比李佐才干得更好?”

只是这等腹诽,吕三可不会与朱至瀚说破。他微笑着点点头,然后告诉朱至瀚:世子令他在流民入川的路线上建设一条驿道,澧州暂时回不去。

“你又要到处留种?”朱至瀚询问的眼神意味深长。

“那是奉旨留种。”吕三轻轻顶回去,然后假装叹气道:“回家抱儿子,这下泡汤喽!”

朱至瀚本想与吕三深入交流关于留种的事,可是他的谈兴被码头上一名身穿灰色军服,手拿白色折扇的身影打断了。

那人几天前朱至瀚才认识。他是

荆楚特遣干部团的一名正营级监军,名叫乔文远,以前是合州的秀才,现在是澧州总队的副总监军兼一个干部营的监军。他率领的那个干部营有一个奇怪的番号:桃花营。

朱至瀚曾经不无恶意地猜想,定是这个乔文远总是捏着一把桃花扇,所以才被世子赏了个带着烟花味道的番号。桃花营被陈有福分到了澧州组建澧州总队,乔文远却没有跟着李明史和贺桓去澧州。他将桃花营交给了他的同学,桃花营副营长王兆和副监军萧畴昔,而他本人则跟着朱至瀚来到容美土司,名曰帮忙,实则是见世面。

朱至瀚正猜想着,乔文远已经摇着扇子走近了。

“朱公子,容美土司主田玄听说有蜀地宗室前来,已经派土司应袭田沛霖、胞弟田圭、三子田甘霖同来拜见。”乔文远折起扇子向朱至瀚深深一拜,却假装没有看见同为副团级的吕三。好在吕三行走江湖惯了,对读书人的这套把戏见得多,所以只是大度地笑笑。

田玄年纪大了,来不了也在意料之中。来了土司应袭,这礼数也就够份了。朱至瀚笑道,“文逢吉说田信夫到施州卫及各土司游说,想必有了回音!”

“三人同来,那回音定是好消息!”乔文远也笑着回应道。他手中的折扇,唰地一声大开。

……

容美宣慰使应袭田沛霖是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冠带补袍,完全是正式的官场打扮。只是他两颊泛红,眉宇间一丝青色,看来有痒在身。他的三弟田甘霖刚刚而立,里面一件土黄色直身,外面罩着云纹靛青褡护(秃袖衫),头戴逍遥巾,巾后又有飘带一对,缀以玉坠,足蹬大红云头履,走路摇摆,一副富贵家的读书哥儿模样。

比起两兄弟,他们的二叔田圭便老多了,总有五十多岁,也是一副汉家富家翁的模样。

面对蜀地来的宗室,三田摆足了谦卑的姿态。田沛霖代表他父亲田玄向大明蜀地宗室致敬,高度赞扬了蜀地宗室赈危济难的仁者之心,顺带指出他们容美土司世代忠顺、仰慕教化、有功于国,所以最近被皇帝加封为宣慰司。

关于流民过境之事,田沛霖郑重表态:容美土司必将竭尽全力,保障入川流民顺利过境。只是土司贫瘠,仓储有限,流民所需物资,还请蜀王府如数拨给。

最后沛霖代表他父亲田玄,献上了给蜀世子和蜀世子妃的礼物:天仙米(注一)一石;溪布十匹;千年老根木雕观音坐像一座。

土司有敬,理当礼尚往来,方才不失天家体面。可是头衔一大堆的蜀地宗室朱至瀚,除了袖中的一沓银钞,身无长物,无以回礼。他有心将乔文远手中的桃花扇赏出去,省得他老是打着扇子在自己面前晃悠。可一想桃花扇是乔文远的心爱之物,擅自赏了出去,乔文远一定会找自己拼命,影响那个团结,所以这个恶趣味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朱至瀚一转念,便想了个好主意。

古代近代,无论中外,其外交使节多喜欢用贵族或上层人物子弟。就其原因,大抵因为他们对好东西吃过、玩过,最起码见过,到了外面花花世界不会丢份。同时他们熟知上层礼仪,一般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会因为失礼误事,也不会因为文化太低而遭到羞辱。

朱至瀚一见三人打扮,又联系到文逢吉对容美土司的介绍,便知道他们都有入府县学堂读书的经历(注二),于是便开口应道,蜀藩自献王始,便十分重视蜀地的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放在了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为此,蜀藩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多次表扬,献王也得到了“蜀秀才”的美誉。

蜀世子朱平槿作为献王的嫡系子孙,继承并发扬了祖宗重视教育的光荣传统,创造性地开创了“蜀考”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考试,为护**和蜀地建设的方方

面面发掘和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人才。为此,蜀世子不仅拨出巨额经费在各地广建学宫,整修校舍,将护**将士和王庄的子弟送入学校读书,而且还在平暴战争的间隙,抽出百忙之身,亲自接见通过蜀考的高材生。

此上种种,无一不彰显了蜀世子对蜀考工作的高度重视。

蜀考,已经被证明,将来还将继续证明,这是一种符合蜀地省情的教育选拔模式。正因如此,这种教育模式目前正在蜀地快速推广,进而生根发芽。

朱至瀚不知所云地大谈所谓“蜀考”,三田出于礼貌只得耐心听着。他们或许知道,富甲天下的蜀王府绝不会一点回报都没有,尤其是在流民入川的这个节骨眼上!

果然,蜀地使者的真货出了手。

朱至瀚道,容美土司,向来有好文之风,与汉地“同文同伦同轨”。田氏一族,族人饱读诗书,骚人辈出,是大明土司中绝无仅有的世代书香。如今容美土司以仁义为本,助流民入川屯垦,又敬献这么多珍贵的礼物,足见容美土司对大明的忠诚,对天家的尊重,也足见容美土司礼仪教化的程度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为此,他代表尊贵的蜀世子殿下赏赐容美土司一份礼物,聊表谢意:

一座学宫。

“此学宫以水泥为肌,竹木为骨,烧不烂,震不跨,端的是坚固无比!我蜀地以此为堡垒,土暴子曾以千斤火药爆破,亦难动分毫!”朱至瀚向喜笑颜开的三田分享他从吕三那里获悉的最新讯息,“此学宫一成,必将名动天下。容美田氏一族,亦将以此而文名远播!”

“老父之《秀碧堂诗集》即将成稿,存之学宫,岂不是可传诸千年?”田沛霖青色泛黄的脸庞露出些许潮红。

“伯父之《田信夫诗集》亦将成稿,不如一并放进去!”田甘霖连忙补充道。

田圭听得侄儿之言,顿时喜笑颜开,忙道不敢与兄长比肩。两人正在谦让之时,朱至瀚注意到,一丝阴霾扫过土司应袭田沛霖的面庞。

“田信夫垂垂老矣,腐儒而已;田沛霖身患重疾,命不假年;田甘霖借叔喻己,咄咄逼人。田沛霖与田甘霖两兄弟不和,非容美之福也。”

只言片语间,朱至瀚便得出了对容美土司三个关键人物的第一印象。

……

见礼完毕,双方即将进入关键性的实质会谈。会谈的内容双方心知肚明,除了粮食物资、入川路线等现实问题外,还有一个棘手的事情绕不过:如何处置那个东厂番子。

容美土司的人射箭伤了番子,自然难逃干系;而蜀王府用人不察,委其为保安队长,也不能置身事外。可是这么敏感的话题,双方都在试探,却不愿明确态度。

正在尴尬之时,大咧咧的吕三挑开了羞答答的面纱,建议在码头上找个房子坐下来喝茶,坐下来对东厂番子的真实意图做一番认真研判,以便为最终处置定下基调。大家说声好,便在你谦我让中向高处走去。

“等等,好像文先生到了!”走在朱至瀚身边的田圭突然手搭凉棚,望向远方。

众人止步远望,只见那云山翠嶂中,一叶扁舟翩然而至。船头处,一位道骨仙风的老者凭水而立。他的身后,一位虬须长髯的武将抚剑侍立。

“水烬司唐镇邦也到了。”田沛霖道。

“那是文天祥的后裔,听不得这些的。要商量趁现在赶快!”朱至瀚提醒众人道。

注一:天仙米,土家特产,又称神仙米、葛仙米。它不是稻米,而是一种藻类。溪布,就是土家花布,图案古老而鲜艳。

注二:自洪武始,土司子弟必须入各地官学读书。后来规定更严,如果违反,甚至被取消“应袭”资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