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古观疑云(三)

崇祯十三年 第四百六十二章 古观疑云(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金紫观倚山而建,殿宇层层叠叠,像画中的仙宫一样,笼罩在青翠与云雾之中。m.uu234

山间充沛的雨水汇集到山谷下的溪流中,清冽的溪水冲击着散落在河道的巨石,发出哗哗的声响。这声响一点不拉地钻入一位长髯眯眼的道人耳中,却丝毫没有干扰到他的修行。这长髯道人盘腿端坐于金紫观一座突出于山崖外的平台上,身下有麻草编成的蒲团,蒲团下压着黑白两色石子拼成的八卦图案。

长髯道人道号青云子,是金紫观的管事人,也是这金紫观的住持、百姓人称老神仙的金玄真人的大徒弟。

每次打坐练气,青云子都会到选择这处风景绝好的地方来。不仅位置不变,而且方位也不变。同门师弟以为他练气的法门是八卦方位。而他自己才知道,他练气的法门是屁股。为何,因为他的两瓣屁股下,正好压着太极八卦阴阳的两个鱼眼!

一名身材中等、体格健壮的道人急匆匆地从平台下的石阶爬上来,抬眼看到青云子正在练功,脚下犹豫了片刻,还是走了过来。

“大师兄,王府兵又上山了!”

青云子深深吸了一口天地的灵气,缓缓蕴入丹田。等到气息匀了,这才缓缓睁开眼睛。这时,他的双手指尖突然在盘起的双膝上一点,身体陡然长高三尺,从蒲团上直接站了起来。

青云子漂亮地露了一手,却没有让师弟发出惊叹。

“大师兄,这些王府兵来回搜山,还是不肯罢手哩!”师弟的声音有些急迫。

“三师弟,不妨事,既然金紫观开始就保了你们,那就不可半途而废,总要全始全终方可!”

青云子说得肯定,沉稳得像没事人一样。瞥见师弟神色略有慌乱,他不禁轻声呵斥:“汝既经授(lu),便入道门;一入道门,便学道法。俗务之事,最移心性。事情既然做完了,便不要再想,只管修真练气为好!”

“是!大师兄。只是……”道人还想再说点别的什么,却见青云子重新迷上了双眼,只好作揖告退。

天地入我毂矣!

一口清冽的空气入胸,青云子顿觉身轻如燕,仿佛漂浮于太虚之中。良久,这种异样的感觉才消失,双脚重新站回了地面。难道自己的功力已臻大成,要先于师父飞升不成?青云子欣喜之余,又有些遗憾。他想起讨厌的王府兵,又想起师父,只好怏怏收起了架势,走下了平台。

青云子绕过几座偏殿来到开阔的前院,从三清殿边门直入天师殿,又从天师殿边门右拐,钻进一条深邃的廊道。转了两个弯,到了廊道尽头,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是个精美雅致的庭院。庭院中奇花异草,异香扑鼻;奇石嶙峋,通透阴阳。背靠青翠的山崖,建有三间白墙黑瓦的精舍。精舍的主人,便是青云子的师父金玄真人。

青云子走入小院,朝精舍撇去。花石掩映之下,精舍门户紧闭,非但如此,内中还有女人痛苦的浪声在阵阵袭来。见到青云子前来,院中的小道童连忙上前,朝精舍里面努努嘴,示意师父正在修炼,不可打扰。

青云子跟了金玄真人三十几年,自然知道师父的日常修炼之法。他向小童一点头,小童连忙附耳上来,将师父近日里的情况一一禀来。匆匆听完,青云子赏了小道童一个笑脸,嘱咐两句,便放缓脚步,假作欣赏起花草奇石来。王府兵正在吭哧吭哧地爬山,没大半个时辰上不来,一时半会儿也不着急。

快,精舍中的动静停止了。

青云子却不动声色。他走到花丛边,用指尖轻轻一夹,一朵鲜花便平搁于掌上。看着娇艳欲滴的花朵,青云子平静的心终于掠起一丝波澜。

师父阴阳双修之法虽然合了自然天道人伦,不过也太费力了些。倒不如自己,屁股一坐,这阴阳之气便源源不断灌入体内,岂不省事!

如此这般,自己的道行修为超过师父,也不过是早晚之事!

青云子正在神游九天,道童过来稽首道:“大师兄,师父唤你呢!”

青云子正正头上的九梁巾,抖抖身上的青蓝袍,拂尘一扬,镇定自若地向精舍走去。未进门槛,他便看见一个半身**的雪白胴 体云鬓散乱,蜷缩在地板上,身上覆着一床猩红丝被。他的师父则半敞衣襟端坐于地,一缕长及胸口的白须微微颤动,红润通亮的脸上似有怒容。

“师父,双修可是不顺?”青云子关心地问道。

“岂是不顺!”金玄真人的脸上煞气四溢,“本想着采阴补阳。谁知她阴气虚空,阴阳一和,还要本道用阳气来补她!”

“哎呀!”青云子大惊失色,“难道师父您阳气有损?”

金玄真人没有回答,只是重重一哼。

“既然这样,师父您……”青云子暗示道。

“你先下去!”金玄真人厉声喝道。那女人怯生生爬起来,裹着丝被赤脚跑出了精舍。

“外丹之药,补肾益精,调剂阴阳,可万万少不得!”青云子说着,便向门外努努嘴,小声建议道:“既然阴涸,便成药渣,师父不如早弃之!”

金玄真人满意地向青云子点点头。这个徒儿向来懂事,最知师父心事。

“嗯!你去办吧!”

“师父放心!徒儿还有一事禀报:这王府兵又来了!徒儿寻思,既然那王府兵不肯罢手,这王高、王光兴二人留着早晚都是祸害,不如……”

“他们那些手下可曾留下痕迹?”金玄真人问道。

“绝无痕迹!”青云子言之凿凿。

“二王入山时乃是深夜,路上所遇之人尽杀之,故知晓之人全无。他们的手下躲入盘丝洞(注一),乃是徒儿亲自引路,再无外人知道。两日后徒儿率人送去毒酒毒菜,二百零七人,一个没有少,全部死在了盘丝洞。洞外马匹一并杀了,马肉充作肉食。马骨移之于洞内,以土石填埋洞口。既无马匹嘶鸣误事之忧,又无日久腐烂招引蛇虫之患。徒儿回来前,还顺便将溪谷索桥的老藤斩断。闲人樵夫,怎么出入……”

说到这里,青云子忍不住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王府兵算着义军有两百多人马,人吃马嚼之数每日定然不少,没有道观暗中收留,他们不可能久藏深山,故而老是盯着各家道观不放……

可俗话说的好,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两百多人马,如今只剩了二王两头领!”

“你向来做事精细。本道思来想去,唯有马肉一项是破绽……”

“师父,去年这二王大闹岳池,万亩观田只收上来不到两千石租子。几千难民躲入后山,白吃白喝一个月,转眼间便吃掉千余石!没有马肉贴补,恐怕观里存粮早晚耗空……师父放心,徒儿知道师父素来不食恶食,早令人专为师父膳食。鸡鸭鱼肉这些平常菜蔬自然是不会少的!山里若有不足,徒儿便会令人到顺庆府采购,三日一去,六日一回……

老神仙捋捋雪白的长须,微笑起来。自从这个大徒儿掌了道门俗事,自己便可专心修炼。年岁见长,精神反而更好了。既然他处事如此紧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纰漏。于是金玄真人小声问道:“那批银子下落……二王可曾得知?”

“依旧藏在盘丝洞近旁之锦云洞,不曾动用。观里除了师父与徒儿两人外,更无人知晓。”

趁着师父查问,青云子凑近禀道:“徒儿还是担心二王。如今王府兵日日搜山,他们心中惶恐,只得故作恭顺,不敢有所放肆。只是这等狡黠(xia)亡命之徒,留着终是祸患!若他日王府兵一走,他们得知真相……故徒儿以为……”

青云子话音未落,却被老神仙轻摇的银白长须打断了:

“本道留着他们,与收留那些佃户难民是一般道理!

若是王府兵占了上风,本道救了百姓,便是落下了好名声。王府那边,自然会有回报。不然那些个王府兵进观,何以对本道恭敬有加?

若是义军占了上风,本道冒死保下了两位头领的性命,也落了几分薄面不是?就算知道我们杀了他俩的人,那也是为救他俩迫不得已!至于银两,那更是他们的买命钱!现如今王府兵搜购愈急,只要我们能将他俩安全送出去,他俩是不会开口讨要的!

青云,你记着:天下之事,起起伏伏。阴阳相济,天之道也。今日你上朝,明日他登台。祸兮福兮,天机难窥。如那王光兴,他本是小秦王王光恩之亲弟。王光恩前年便降了朝廷,绶官一营,守备郧阳。据说王光恩曾手书其弟相招,可王光兴依旧我行我素,烧杀劫掠,不改义军本色。

何也,你当真以为是兄弟阖墙不成?

真也?假也!

他兄弟二人亦是两头下注,与我等之所想别无二致!”

老神仙一番谆谆教导,让青云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忽然明白,自己与师父之间的差距,不是什么道行修为的高低,而是这份人情世故的深浅!

“师父老谋深算,徒儿不及也!只是徒儿近日听山下回来的人说,王府兵在巴州大胜义军,闯食王、夺食王、马超、陈琳都死了,整齐王张显重伤,生死不知;行十万、震天王和顺虎混天星大败,不知所踪。巴山义军十三家,能全身而退者,仅有争天王袁韬和摇天动白无常两位。依着徒儿愚见,恐怕这义军两三年内怕是回不来了!”

消息让老神仙半信半疑:“当真如此?王朝阳这才就抚几天,怎么着义军也不该败得这么快!”

“千真万确!百姓传说,官军先是在巴州放了一通大炮,轰死了闯食王,然后又在渔溪场放了一把火,把王友进烧化了……听说那小世子高兴之余,令王府兵那个宣传队在保宁府连着唱了三天大戏!百姓人山人海,争相一睹……以徒儿看,这消息不会假的!”

“看来,这小世子果真有些本事!难怪成都青羊宫的紫阳老道传下檄文,相约一省道家给那小世子上个尊号!”

上尊号之事倒是不急,该急的是二王如何处置。可此时,青云子对师父正确决断的能力已经没了疑心。

“事急则乱……先过了这几日的风头再说。”老神仙果然胸有成竹,“过些日子,将两人悄悄处置了,把尸身腐蚀了送去,就说是饿死病死随意发现的。”

注一:金城山当真有个盘丝洞,不是响木杜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