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零八章 潜流暗涌(三)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零八章 潜流暗涌(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最近成都府很最热闹,而最热闹的的地方,又莫过于三处:

蜀王府后宰门外的汇通钱庄总庄、龙王庙后街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场所以及府学所在地:文翁石室。

汇通钱庄总庄是银子进出的地方,自打成立之日起便很热闹。

自从股市大热,这里的人流越来越密。因为真金白银在股市中不好清算交割,所以炒家大抵只用银钞。为了赶上这趟发财的大船,每日到这里办理以银换钞业务的人要排到大街上。

华阳县为了维护后宰门地区的治安,特地在汇通钱庄总庄里借了一间门房,挂了个“华阳县警”的木牌子。后来经史学专家考证,这个警铺,就是蜀地乃至大明朝第一个警铺。

龙王庙后街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场所更为热闹。

这里摩肩接踵,人潮涌动,已经成为许多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心中的圣地。

来自蜀地各地的人抛弃了过去的身份和信念,投入到这场陌生但是狂热的豪赌之中。

沿街搭起一张木桌,就是一个交易所。大炒家将写有买卖某某股票的牌子放于桌上,手中永远在点数一沓银钞,表明自己坐庄交易的身份。

更多的人没有桌子、没有摊位。他们带着羡慕与不甘从早到晚流连于此,只是试探一番手气,或是探索发财的门道。

从街口走到街尾便发了小财的人有之;从街尾走到街口便净身出户的人也有之。

然而有人身处其中,却没有参与到这种一买一卖的零和游戏中。他们借助这块能生出金银的宝地,用一种别样的手法发了财。

成都府到处都有茶馆,龙王庙后街也不例外。

在后街与前街的交汇口,有一间极小的临街茶铺,小到没有字号,小到没有固定的茶座。

几年前从中江县流落成都府的一对姐弟:贾素芬和贾得贵,在此开启了他们的传奇人生。

曾在附近打工帮佣的姐弟俩敏锐地发现,进出街中的人可以简单地分作两种:一种赚了钱,一种没赚钱。

赚了钱的人出手阔绰,兴奋得满头油汗;没有赚钱的人急需信息,焦急得唇干舌燥。

哎呀,这正是卖茶水的好地方!

贾素芬和贾得贵姐弟俩一拍大腿,干了!

他们拿出几年来辛苦积攒的汗水钱,匆忙间租下了这间小铺子。就着街边的人行道,摆上了七八张简陋粗鄙的茶座长凳。

贾素芬烧水上茶,贾得贵招呼应酬。一个茶座一碗茶,卖到了整整二十文,而且从早到晚皆是满座。上下午交易的高峰时节,许多没有座的人也聚在这里互通有无。

聚留于此的主顾,即便不点茶水,也不能白白放过!

于是两姐弟迅速针对这些数量庞大的低端用户开发了新的业务:大碗茶。

一竹碗没有座的茶水只收取一个铜钱。

人流必然带来信息流。《复兴报》的金融版发现了此地的妙处,便在此处设立了固定的采访点和代售点。

信息流又促进了人的思维拓展。两姐弟日日耳熏目染,短短几个月,便俨然成了龙王庙后街的权威股评家。

进项越来越多,来钱越来越快。

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汇通钱庄对贾氏姐弟俩提供了一次上门 服务。据说,茶铺里藏的铜钱差点压垮了运钱的马车!

……

然而,热闹与热闹不同。

本应是清净之地的书院,最近也热闹起来了。

位于成都南城的文翁石室,与南渎庙(注一)、六贤祠(注二)、文昌宫、城隍庙、四川贡院以及四川藩司的粮食储备中心丰宁仓,几乎同处于一条东西水平线上。

蜀语有云:“李冰治水,文翁化蜀”。

文翁石室,这个由汉代蜀郡郡守文翁亲手创立的书院,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且从未中断、从未迁址的书院。它开创了蜀地的学风文风,为千年蜀学之奠基者。因此这条水平线,就是成都府乃至整个蜀地的文化风景线。

只可惜,最近这条文化风景线坏了味,变成了一条文 革风景线。而文人士子们汇聚的文翁石室,就成了不稳定因素发酵的中心。

文翁石室的前院,是一个由大殿、偏殿、水渠、广场、牌坊、石碑和绿树花草点缀的宽敞庭院。可今天一下涌来了许多学子,让这个庭院显得十分拥挤。

庭院正中,一名满头油汗的秀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纵跃上了三尺高的讲台。讲台在重力的冲击下摇了摇,让下面的人揪了下心。

不过那秀才分明是练过杂技的。只见他单脚在讲桌上一晃,先来了个金鸡独立,随即便定住下盘,稳住身形。

作为演讲的开始动作,那秀才拉了拉青布棉袍缀着补丁的袖管,然后张开五指,伸长手臂,对着下面的普罗大众来一个横扫乾坤。

只是,这个经典而有力的手势行至中途,突然一个回弹,尴尬地停在了半空。

原来,因为袖管上补丁太多太密,他的手臂被已经严重变窄的袖管生生拽住了。

台下的哄笑声中,一名身着鲜艳女衣的书生怪声问道:“李建德,你娘的大热天还穿棉袍!你的万贯家财呢?是不是上股市输光了家当?”

“非也!本秀才耕读传家,绝不炒股!”李建德涨红了脸,恨声反驳道。

为了摆脱尴尬,李建德奋力扯了扯袖管,以便两条上肢可以自由运动。只是他一时冲动,而那细纱棉袍又太不耐扯。只听“吱呐”一声脆响,那右臂的袖管竟然纵向开裂,吊在肋下成了甩动的一片云。

李建德无可奈何,只好在台上宽衣解带,表演了个现场宽衣。

下头的笑声更大了。又有声音讽刺道:“李建德,你败光祖业,落到抄书写字还烂账的田地,如今还有什么面皮来摆华阳三才子的臭架子?趁早自个滚下来,让我等听听成都四大少怎么说!”

眼见自己脚下的台子不保,李建德不由怒从中来。他将那件破烂青袍往台下狠狠一扔,然后捏紧五指,弹出灵活的手臂,向苍天砸出一记重拳,朗声反击台下的杂音道:

“不错,本秀才的祖业是败光了!非但如此,本秀才还欠下了八辈子都还不清的烂账!只要本秀才挣下置办新衣的银子,便有王府恶鬼上来抢了,说是欠债不还者,不得高消费!”

“王府真是欺人太甚!”

有人出声鼓励,李建德立即重新找回了当年的感觉:

“不错,本秀才的祖业是败光了!不过,本秀才请问诸君:本秀才败光祖业,是失德否?是恶习否?是违反大明国法否?”

“与王府贱仆争论,何谓失德?”

“王府恶奴仗势凌人,王府官府两相勾结!”

“我等为圣人立言立行,替圣人教化

万方,什么话说不得,什么事争不得!”

“如今是孔方兄上位、银大爷当道!官府倒要把我等这些读书种子统统革了!”

“今年秋闱,听说科目要分什么文理科。文科除了经史子集,还要加考什么历史、律法;理科加考什么物理和化学……对了,还有商科财经……”

“文理科之外还有公共课!自然、数学和政治三门,每科都是必考的!街面上的时文铺子已经出了教材……本秀才昨日吩咐小厮去买,竟然卖完了!妈的,那些赵钱孙李的动作比我等还快!”

“这不就将秋闱等同于那蜀考吗?”

“想不到朝廷的伦才盛事,竟然成了那对狗男女私授歪理邪说的……”

“孰可忍,孰不可忍!”

台下之人,有气愤填膺的,有摇头叹息的;有怅然若失的,更有挽起袖子准备抗争的。

李建德居高临下,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中。不过,成功激起舆论的同情,根本不是他的根本目的。

“秋闱折桂,汝等还在做那春秋大梦!”

李建德两根尖利的指剑,一下又一下地戳着台下人的心脏。

“蜀王府要的,不是汝等的功名!蜀王府要的,是汝等家中良田大宅娇妻美妾!

君不见吾等之惨状么?

三个堂堂的秀才,被王府恶奴欺辱不说,竟然被那通判吴继善骂作猪狗不如的东西。

真真是奇耻大辱!

本秀才正告诸君:

汝等若不重整乾坤,奋力抗争,本秀才的今天,就是汝等的明天!

汝等要么投了王府,为仆为奴,子子孙孙永入贱籍;

要么征入护**,与那些丘八为伍,被流贼枭了脑袋、吃了心肝!

总之,汝等万贯家财,或早或晚,都要被王府霸占去。到那时,汝等这群天之骄子,吃的是屎,喝的是尿,还要眼睁睁看着你们的娇妻美妾在那些王府恶奴的胯下承欢!”

“你娘的!李建德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有些人被骂得两眼喷火,挽起袖子准备冲上来暴揍李建德。

可是李建德不愧华阳三才子之美誉。他临危不惧,两根尖利的指剑狠狠逼住那些意欲施暴的同学,把他们呆呆镇在原地。

“此乃生死存亡之秋!君等,宜速醒矣!”华阳三才子之一的李建德用一句振聋发聩的警句结束了他的演讲,穿着内衣潇洒地跳下了讲台。

“要来个公车上书、抬牌游街!”

华阳三才子之二的王相政不失时机地占领了讲台,举拳大声叫道。

“要广传揭帖,揭露王府恶政的真相!”

华阳三才子之三的张卜耀连忙在底下拍巴掌应和。

“莫忘了王府那个小世子与他的骚婆娘!”一个阴森森的声音突然在人群的角落里冒起,“今日倒要让大家看看:本秀才除夕之夜被王府抓去,他们做了些什么!”

“皇城坝的苏观斯!”有认识的学子突然惊叫道,“官府不是贴出榜文,说你死了扔进化人场了么?”

注一:五岳四渎,分别是指:五岳者,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四渎者,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注二:六贤,分别是指:姜太公吕尚、管仲、李俚、商鞅、苏绰、高(jiong,古同“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