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化石为戈(一)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二十六章 化石为戈(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大凡经历过某些事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最难的不是去做,而是在决定如何去做,也就是难在决策。uu234投资炒股是这样,搞政治也是这样。

朱平槿从来就不愿意搞阶级斗争,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告诉他:阶级是客观存在的,把“阶级”改头换面包装成意义淡化的“阶层”或者意义更模糊的“族群”,并不影响他本来的实质含义:因为拥有财富的多寡,不同的人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

有阶级,就必然有阶级矛盾,就必然有阶级斗争。一旦矛盾激化失控,就必然伴随着流血死人。

大明朝烽烟处处的内战,本质上就是一场规模空前的阶级斗争。士绅地主和贫困农民,作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双方无一不竭尽全力,为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而厮杀。

这与关外民族战争的性质截然不同。

然而作为蜀世子的朱平槿,却不能放任这种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毁了四川。

他要将四川打造成为将来征战四方的兵源粮源兵工基地,就必须将蜀地之内的阶级斗争控制在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然而,一小撮士绅顽固地攥住既得利益不放手,而且还试图引来京师的政治势力来压制甚至消灭朱平槿,这就突破了他划定的红线。

所以朱平槿在现实环境的逼迫下,开始出手反击。

他公开发出以“霹雳手段”来“打倒土豪劣绅”的号召,意味着在四川全境持续数月镇反运动的正式开始。

随着镇反运动的开展,无数的人头即将落地,社会的财富即将重新分配,蜀地三百年形成的政治经济生态几乎在血泊中一夜间重新洗牌。

崇祯十五年四月七日傍晚,在邛州之乱平定的那一日,蓄势已久的彭山驻军开始向眉州进逼。

军队由宋振嗣直接率领,包括护**第二团第二营、董卜独立营、彭山守备营和双流守备营各一部以及松林山武学的学生队、补充兵第一、二营各一部,共计兵力约三千人。

然而,护**的行动没能瞒过日夜睁大眼睛盯着彭山方向的眉州团练兵。

在眉州以北二十里的三墩坝,猝然爆发的战斗让护**和平进驻眉州的希望化成了泡影。

三墩坝有一个小型的堡寨,驻扎着眉州团练不足两百人,主事者是个姓楼的当地士绅,其子曾于去年横尸于巡抚衙门之前。

探知护**到来,楼某某满腔的仇恨顿时化作一阵火铳打去。

靠前指挥的副团长兼二营长刘连鹏见此情景,并没有绕过去,反而指挥前卫第二营展开,开始了对楼家寨的四面围攻。待到全歼了这股敌人,已经黎明时分。

楼家寨的隆隆炮身,彻底惊醒了眉州的团练兵。眉州外围的守军趁此机会,在黎明前全部缩回了州城。他们凭借眉州城坚固的城墙与私铸的数十门大小铁炮,与护**第二团的先头部队形成了对峙。

地主老财们为了保护在城里的财产,祭起了他们的传统战术:乌龟**。

高大厚实的城墙,给了他们心理上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让他们难以正确地评估局势。

对于护**而言,一场代价高昂的城市攻坚战似乎无可避免了。然而,这正是护**想要的结果。

不仅因为时间空间等诸多要素完全在护**一边,而且因为眉州城里除了粮食、人口和名胜三苏祠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蜀世子朱平槿特别担心。至于金银,既不能

吃也不怕火烧,城市即便化为灰烬,城里金银一点也不会损失。

三千护**将士趁着敌人放弃城市外围的机会,迅速将眉州城团团围住,然后挥动大锄头小铁铲,开始了他们标准的土工作业:挖掘壕沟、构筑胸墙、钉置鹿砦、整修炮垒。

彭山和仁寿等县派出的数千支前民夫使工程进度大大加快。三日之后,环城筑垒体系已经初现规模。

平地而起的土城犹如一道铁箍,将孤悬川南的眉州城包裹其中,让它变成了护**的囊中之物,就等着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护**第二团出动,驻扎于各地的护**地方军也于同一时刻拆开密封袋,按照命令向各自的预定目标扑去。

最热闹的莫过于仁寿县守备营夺取井研县。

仁寿守备营抽调精干勇士数十人,在贺庭大的亲自指挥下,扮作轿夫、脚力,抬着迎亲的花轿和彩礼,在锣鼓敲打鞭炮噼啪声中开进了井研县,后面则浩浩荡荡跟着八百人的大队伍。

斯时一无所知的县令大人刚刚起床,正在梳洗秀美的长发,突然听报陈相国(当朝大学士陈演)嫁女于蜀藩宗室,顿时惊诧莫名。

他既震惊于次辅陈演与蜀藩联姻,也感到自己讨好两边的机会来了,连忙拧干头发,冠带加身出衙道贺,顺便打探实情混个脸熟。

可知县的动作还是慢了半拍:待他出衙之时,才发现县衙外乃至城墙上全是护**的兵。而陈演一族在城内的大宅,则被全副武装的护**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若不是那队停在陈家大门外的迎亲队伍彰显着喜庆的色彩,定会被误以为陈氏一族被抄家灭门了。

最爽感的则是擒拿汉州知州程大典。

成都以北的汉州,原本就有驻有护**。

原金堂知县,后署汉州知州的程大典最初是欢迎王府军进驻汉州城的。前年底去年初,程大典在金堂县任上被张献忠吓过一次,城里有兵,保命的机会当然更大。

然而当蜀王府开始推行新政后,程大典本人的利益与汉州士绅的利益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很快,这种利益上的争夺便发展为情绪上的对立。陶先圣在汉州粗暴地实施余粮强制收购,则将这种情绪上的对立推到了政治反对的层面。

当邛眉的徐孔徒、李传弟的联络书信递至汉州,程大典即与徐、李两人一拍即合。

可程大典毕竟胆小。这些日子,他想的唯一之事,便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各种进项但又不必冒性命之忧。

然而,当程大典还在召集士绅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时,护**各守备营已经开始了统一行动。他们在同一时刻关闭了汉州及所属各县的城门,然后按照早已拟定的黑名单瓮中捉鳖。

程大典被捕时正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官老爷司职逗人,士绅大户负责捧人,席上欢声笑语,仿佛是春晚现场。

因为黄汤过量,程大典仗着酒劲进行了反抗。于是出身汉州本地乡下的一名班长大步上前,用他堆满老茧的大手,对着程大典喷着酒气的肥脸左右开弓数十下,清脆的耳光声震撼全场。

据说一个月后程大典被押上断头台时,整个脸和嘴还是青肿的,加上歪掉的鼻子和挤得几乎看不见的一双小眼,特别符合百姓心目中奸臣的形象。

程大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活生生地将一台惊悚剧演成了轻喜剧。

然而程大典还不是州县官员中最悲惨的人士。

当雅嘉守备团的士兵冲入知州衙门时,才发现嘉定知州周仪,连同其小妾、嬖(bi)男以及知州大印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负责嘉定州镇反的唐默当然着急,抓住周大人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京师来的特使才是他的目标。

就在唐默心急火燎布置人手堵截查找之时,在岷江与大渡河交汇处设置的水关税卡传来个好消息。

一艘民船趁着夜暗向下游划去。在被发现后,该船加速逃离,并在逃离过程中撞击拦截的检查船。

所谓的检查船,就是护**水军最早使用的划子船,船头有一门固定的老式虎蹲炮。

检查船被撞,转过身来顺势就是一炮,把船尾掌舵的船老大轰入了激流。没了掌舵的人,民船便在两江汇合处的江滩乱流之中打转,眼看就要侧翻倾覆。

检查船迅速靠帮拖拽,控制了险情。上船一检查,在船篷内发现了一具尸体和几个惊魂未定的大活人。

嘉定知州周大人便是那具尸体。而那几位大活人,经过一番审讯很快坦白了:

奉二王公之命协同乾清宫太监马文科前往四川查访的东厂领班黄松,昨夜便悄悄离开了嘉州。至于他的去向,谁也不知道。

……

因为进入省城的几条道路被封锁了,所以邛眉出事的消息迟迟没有到达成都。

无知者无畏。成都府里的某些人,依然处于癫狂状态。他们的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经历过这般畅快的时刻:

可以凸显精英本色酣畅淋漓指点江山;

可以随心所欲对上位者施以讽刺造谣、侮辱谩骂;

可以把所有的不满,无论是对国家的、对社会的、对人生的、对生理的不满,以各种方式任意发泄出来。

数百名理应知书达理的学生引领着数量更多的拥趸,突然变成了流窜于城市内外的一群流氓、暴徒。

他们焚烧教科书、殴打斥责者;

他们在蜀王府的宫墙上张挂揭帖,在皇城坝的广场上公开演讲。

但这群流氓暴徒不同于川北大山里的土暴子。

他们有文化、知律法;

他们在违法与犯罪之间的那条红线两边左右跳跃;

他们掌握着社会的话语权,抬着孔圣人的大号灵牌,高唱着维护圣教的煌煌赞歌;

他们衣着光鲜,有钱有房,引领着当今的时尚,是许多平民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

他们自信地认为,有,且只有他们,才是人类正义的普世价值。

对于这帮贵族式的暴徒,抓与不抓、杀与不杀;怎么抓、怎么杀,都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

要知道在中国式的宗法体制下,他们绝不仅仅只是他们。在他们身后,有一大群的家人、朋友、师生和同乡,还有一大群被他们身上光环迷惑了的普通百姓。

一旦不能杀到点子上,刀光一闪,人头落地,那就会在一夜之间催生出一大群与蜀王府誓不两立的反对派。朱平槿将来出川抗战,就会面临“前打虎,后拒狼”的战略窘境。

这个难题如何解,摆在了朱平槿的面前。

这时,任何群众运动中一个亘古不变的顽疾帮助了朱平槿,让他轻松找到了乱麻中的那根线头:

在一个松散型组织中,你永远都无法了解,与你一起奋斗的身边人,是一位可叹可悲的猪队友,抑或是一位可恨可恶冒充猪队友的内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