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吭(五)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吭(五)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为什么想北进?

面对世子的问话,宋振宗为难地挠挠头皮,手指却挠在了铁盔上。顶 点 X 23 U Suu234想到古佛寺那根竹签上的判语,宋振宗鼓起勇气讲了实话:

“世子,将士们说……其实怨不得将士们,末将早就清楚……末将是秦人,一路上走过来的,怎么会不清楚……

不是将士们想北进,而是不得不北进!

巴山看着高大,实则不高……秦岭那才叫高呢!太白山上终年积雪不化……

因为巴山大而不高,长而不险,所以巴山防线上到处都是漏洞!

将士们说,巴山防线一千多里,土暴子在山沟里钻来钻去,到处乱窜,把住隘口关卡也防不住……

防不住怎么办?只好用增加兵力,加厚纵深的办法……可这一来,驻军愈多,百姓愈少,粮食愈发困难……

按照您的说法,这叫做恶性循环。

占了汉中府多好!那里山清水秀,田多地肥。人说的话全是川音,吃的食全是大米……”

或许是思想准备不足,宋振宗开始说话结巴,后来便顺畅了。

不过这倒合了朱平槿之意。

朱平槿最担心的,便是他手下这员掌兵的大将与其他人搞在一起,搞小圈子自立山头。宋振宗的表现,至少说明他并没有就此事与其他人共谋,是他本人的真实思想。

宋振宗所说的巴山道多难守,确是实情。

大巴山从西到东千余里,沟深林密地形复杂,唯独平均海拔只有一千至两千多米,相对高度只有几百米到千余米,并非人马难以逾越的天堑。

入蜀三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注一),仅是众多巴山小道中的三条大道。若要守住漫长的巴山防线,势必处处分兵,处处薄弱。

见到世子微微点头,宋振宗说话越发流畅:

“粮饷一项更为要紧!世子您想,大军驻在巴山深处,粮食却产在蜀中腹地。军队所需粮饷,大部皆需沿嘉陵江、渠江、巴河等江河逆流前送,费人费力不说,光是这一路上的消耗,便是一大笔支出……”

宋振宗说的驻军粮饷难筹,也是实情。

自从战线从广安一线推进到巴山骑线岭,邱家商船队的运输量便增加了四至五倍,船只和纤夫的支出上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从卸粮码头到军队驻地,往往还有很长的山路要走。

龙文光和刘镇藩为了保证前方的将士们有饭吃,组织了一支由两千多流民组成的背粮队。

虽然龙文光这位老文人颇有诗意地为这支背粮队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巴山铁肩队”。但铁肩队毕竟还是血肉之躯,而且也要吃饭。一石粮食运到深山里的哨卡,剩下的还有多少,可想而知。

见着世子频频点头,宋振宗这位亲兵出生的护**大将逐渐恢复了自信,声音愈发大了:

“……要知道秦贼入川,大都是从北方过来。要守住北边防线,唯一的办法,便是依托秦岭!

自古以来,蜀道之险在陕不在蜀(注二)!

秦岭好啊,从西到东,翻越秦岭只有六条险道: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库谷道和武关道(注三)。

前四条道通向汉中府。傥骆道早废了,没人敢走;褒斜道烧了,想走也走不了;子午道奇险,高迎祥引颈受戮之地。卡住午口,纵有万军也不能偷过,末将不相信流贼有胆再走一次。如今只剩了陈仓故道依旧畅通无阻。

至于后两条道路,库谷道通兴安州,连接荔枝道;武关道直通河南。

所以一旦夺取汉中,我等要守的道路只剩两条:西边的陈仓道和东面的库谷道。

末将敢与世子立下军令状:若是世子给末将精兵两万,步骑各半,大炮火铳粮食充足,就算闯贼驱百万之众前来,末将也能坚守汉中一年!”

一比五十的兵力对比,还要守住一年,莫非宋振宗是孙武在世、白起重生?

哦?

朱平槿故意拉长声音,表示自己的不相信。

“世子,闯贼若是恃多争胜,那是自取灭亡!”

宋振宗没有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

“步炮兵利守。末将以精锐西守阳平关,控制陈仓道和嘉陵江水道;东守洵阳县(今旬阳县),控制库谷道。

其余步炮兵编练乡兵,分驻汉中、沔县、宁羌、洋县、兴安、石泉诸城,坚守不出,以待援兵从蜀地赶来。

骑兵利攻,驻扎汉中,东西策应……

流贼远道而来,所携粮食路上便会消耗殆尽。只要末将坚壁清野,死守不战,流贼抢粮不成,必然自溃。

世子,崇祯七年流贼由郧阳入汉中。陈奇瑜调五省军队四面合围。流贼夺路而逃,褒城知县易道粹火烧褒斜栈道,将流贼困于洋县(注四)。流贼无衣无食,四五天没吃饭,眼看就要饿死。可恨陈奇瑜那个傻儿,竟然要去招安流贼……”

坚壁清野?

农民可不会为了天家贵人的宏图大业去毁家纾难!

宋振宗的坚壁清野,说白了就是把整个汉中盆地变成与巴山一样的无人区!

“宋将军最近读了不少书,也动了不少脑筋,实在可喜可贺!”宋振宗一番的高谈阔论,被朱平槿冷冷打断了。

朱平槿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可汉中乃瑞王封藩,汉中之得失,与本世子何干?莫非宋将军欲替瑞王效力乎?”

“世子,末将为世子亲兵,岂会为瑞王效力!末将之意,只是想说明汉中与蜀地……”

宋振宗急于辨白,却在仓促间忘了词。好在郑安民及时出头,替他解了围:

“世子,陕南与蜀地,乃是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啊!

臣以为,陕南乃蜀王府必夺之地。至于何时夺取,臣等自然听从世子吩咐。不过臣以为,宜早不宜迟!

臣久在秦地为官,对陕南略知一二:

陕南精华,全在汉中;汉中精华,又全在汉中小平原。

此平原东西长,南北窄,中夹汉江,外立高山,如峡中之平谷尔。南北山溪顺势流淌,滋养汉江两岸田地,是故盛产稻米而非小麦。有此宝地,便可以大军屯垦。将来砥定关中,汉中之粮不可或缺……”

朱平槿不是好忽悠的,他习惯数字说话。

“汉中府田土几何?粮额几何?”

“粮额三万石。田土之数臣倒是记不得了。不过依臣推算,这万顷之总数当是有的。以蜀地粮食强制收购之策概算,年入粮食当有百万……”

“三万?只有这么一点?”朱平槿眯着眼睛打断道。

“这只是崇祯初年之数(注五)。”郑安民解释道:“万历年间瑞王就藩,朝廷便益地两万顷与瑞王。汉中田土不足,四川等省也被迫折银协办宗禄,是故汉中粮额偏少……”

“此事本世子知道。”朱平槿再次打断道,“我蜀地去年便一文未付,今年也不会交。瑞王府曾来函质问,藩司那里找了个理由推了,说是将来有了银子再补上……”

世子屡次打断插话,渐渐让郑安民心生疑窦。

难道世子于北、东、南三策已有定论,今日只是用定论来强加于我等?

可这不符合常理啊!

汉中之地于四川,那是非取不可。以世子聪慧,岂能恍若不知?以世子脾性,又岂会因为汉中乃瑞王藩封而裹足不前?

难道……世子之所谓北进,并非单指北取汉中之地,而是指……

郑安民想到了这一层,嘴皮立即跟进。他的心思灵动,也非宋振宗这等武人所能比:

“世子,取汉中,非为取汉中,而是取陇右!取陇右,亦非为取陇右,而是取关中!

光武有云:得陇而望蜀!

以此观之,凡雄踞陇右者,必觊觎我蜀地!

昔者,晋伐蜀汉,钟会明走汉中,邓艾偷渡阴平,结果刘禅出降,汉祚终结;

柴荣取凤、秦、成、阶四州,结果蜀地虚实尽窥知,终成王全斌灭孟昶(chang)之功;

本朝征明夏,傅有德连下阶、文,直取绵、汉,明升遂为阶下之囚。

是故北取汉中,亦要西取陇右……

世子,陇右之广大,方圆数千里也,远胜于蜀地!南有青海,北抵河套;东扼雄关,西近大漠。

因为地瘠民贫,故而此地民风剽悍,人不畏死,是上好的兵源。又因草场肥美,出产良马,故而流贼多从陇右取马。

陇右对关中,有居高临下之势,无雄关险隘之阻。以强兵铁骑入关中,如卷席耳!

关中,有八百里秦川,自古帝王之基,汉、唐之所以兴也,得之必成帝王之业……是故诸葛丞相七伐祁山,均向陇右用兵,心思不出于臣之外也!”

“郑长史说的好!这是反其道而行之,叫做得蜀望陇!”

大嗓门忍不住怒吼一声,借此抒发情感。

“陇右虽大,但有朝廷边卫。只要朝廷边军投了我们,用不了多少兵便可全取秦陇!

末将以为,首要夺取之地,便是陇南之阶州!

阶州地处西秦岭之中,白水上游,控扼川陕边界,素有秦陇锁匙、巴蜀咽喉之称。阶州距离成县五天脚程,距离秦州十天脚程。若是轻骑,两日便至!成县与徽州产粮,既有稻米,也有小麦,是巩昌府的粮仓……

崇祯七年,末将随军自秦州南下,与流贼大队战于西河。西河大败,臣与振嗣亡命南奔,逃至徽州地界这才歇了脚,买到几块馍吃。那馍烤的真是香啊……

后来听说那些该死的文官把败战之罪归结到我们兄弟头上,我们兄弟才弃了秦军入奔四川……

当时,末将便是从徽州到阶州,沿白水下溯,过白水关入四川……

其实陇右之地,最像四川的便是阶州。到处青山绿水,天气也热……”

“阶州、文县、岷州卫西固所(注六)等地,皆是茶马对榷之所。朝廷的巡茶御史衙门,亦设在徽州!”郑安民补充道。

“正是!秦军所用军马,半出于甘、肃、西宁;半出于陇南!末将原来那匹战马,马贩子便说是在岷州卫换来的……”

“既然宋将军熟知此道,那日后吾等便省了向导!”

“川北镇熟知此道之人,何止末将!崇祯七年,川北镇增援陇南,便驻守在阶州、文县……他们熟门熟路,哪里能轮到末将领路!”

“看来取阶州,已是水到渠成!哈哈!”

郑安民和宋振宗打着哈哈,在朱平槿面前一唱一和起来。

注一:金牛、米仓、荔枝三道,都是翻越巴山入蜀之道,分别经广元、南江和万源入川。

注二:引自王士性《五岳游草》。

注三: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子午道、库谷道和武关道,都是翻越秦岭之道。书友感兴趣者,可自行度娘。

这里重点讲一讲子午道与高迎祥之败。子午谷奇谋,是三国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

农民领袖高迎祥或许是听了说书人讲三国,对诸葛亮的鼠胆很是不屑,便决定仿照魏大人的奇谋干一票大的奇袭西安。可惜他忘了,魏大人说带精兵五千,而他带的是十几万无组织无纪律的农民军。

子午谷全长六百余里,史载最快可以十日通过。然而高迎祥走了整整十五天,只走到了黑河口(现在那里是风景旅游区),即子午谷仅仅走了一半。大明朝没有wifi,军中没有女人,粮食更是宝贵,这让等在黑河口打伏击的孙传庭急得抓耳挠腮。

人马自行携带粮食补给,十五日绝对是极限(志愿军只能携带七天粮弹,所以李奇微总结为礼拜攻势)。

可想而知,若高迎祥和他的农民军不搞人吃草、人吃马、人吃人那一套,即便孙传庭没有在黑河口堵截,高迎祥和他的农民军也走不出子午谷;即便走出去了,也是一群饿瘪的幽灵。

另:清代重修《汉中府志》提了一个问题,黑河是否是沔水?有考证癖好的书友可以考一考。

注四:崇祯七年,陕西起义军在官军重兵围攻之下,进入汉中。

褒城(1958年撤销,今勉县红庙乡褒城村)知县易道粹火烧褒斜栈道,并扼守褒谷口的鸡头关。此举直接毁灭了农民军经褒斜道入关中的企图。农民军被迫调整行军路线,仓促之中误入附近的车厢峡。这就是明末历史中著名的“车厢峡之困”。

顾先生根据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直接否认了吴伟业所称车厢峡在兴安州(今安康市)的传统说法,认为车厢峡就在汉中府周边。

响木按当年瑞王朱常浩给朝廷的奏报分析,车厢峡应在洋县附近。欢迎书友们指正。

注五:崇祯时期汉中府的粮额数,出自《明朝小史》。成书于天顺年间的《大明一统志》所载相同。响木没有时间考证勘误,直接拿来一用。

注六:阶州,今陇南市;岷州卫西固所,后改为西固县,今宕(tan)昌县。明代徽州,不是南直隶的徽州府,而是今天甘肃徽成盆地中的徽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