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五十四章 二马同槽(一)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五十四章 二马同槽(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有一个地方,杜甫曾经喝过茶;

有一个地方,李白曾经搓过麻。m.uu234uu234

这个地方,就是遍布成都府大街小巷河畔街边的露天茶园。

摸底河畔,一辆简朴的布蓬马车悄然驶进了某个河边小院。

这院子夏天卖稀饭,冬天售煨汤;吃饭时是餐馆,不吃饭时便是茶园。这里毗邻河岸,视野开阔,绿波带来阵阵清风,桐叶遮出大片清凉,正好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朱平槿和罗雨虹去岁夏天在这里偷偷喝过一次茶,共同感觉不错,于是朱平槿赶到福仁堂接上老婆来到了这里,算是故地重游。

园子早已清场,饭菜也是准备妥当。两口子下车坐定,熟门熟路的曹三保便开始吆喝老板上菜。

“哎呦!老身今日不知怎么撞了大运,竟然见着了世子爷和罗姑娘!”

一名脸上抹着绯红胭脂的老太婆欢笑着扑将过来,被警卫们迅速拦住,她便透过警卫的腿 缝趴着向这边磕头。

“你是冯婆婆吧!”

“哎呀,世子爷果然是神仙,一猜便准!老身夫家姓冯,娘家姓李!”

罗雨虹示意老公,朱平槿便抬抬手,让她起来说话。

“孙先生以前不是租过你的房子吗?怎么了,他还欠着你的房租?”

“哎呀,世子爷和罗姑娘那是菩萨座前的金童玉女,孙先生现在跟着世子爷和罗姑娘,怎么着也是个天上的文曲星了,怎会欠老身的房租?啧啧,青娘真的是好福气,嫁了这样一位知冷知热还有大本事的先生!”

冯婆子还想说点凑趣的话,朱平槿却问起了另一件事:“孙先生一大家人,还住着你的房子吗?”

“可不是!”

说到孙家租房子这事,冯婆子高兴了,因为她正想以此来拉近与世子爷和罗姑娘的关系呢。

“他们孙家人多,共有五房。孙先生是长房独子,可他堂叔伯一大家人,几间祖上的老房子怎么够住?哎呀,都是几辈子的街坊邻居了,当年老身看着他家人挤人,挤得实在难受,就便宜租了几间房子给他们,也没收几个铜子……”

“孙先生那些堂兄弟呢?都做些什么事?”

“哎呀,孙先生那些兄弟们可没有孙先生的本事!进过学的有两个,可都没有功名!

听说二房家的老大要参加今年的蜀考,瞧他那书呆子样,估计又是名落孙山的背时命!

三房家的老二倒是从小聪明伶俐,可惜不务正业,跑到了那啥肥料公司当个经理。老身原本以为那经理好歹是个正经职业,谁知有天在街口看见他指挥个粪车满地转悠,敲锣打鼓扯着嗓子喊啥粪尿分离……我呸,结果是个收粪水的屎尿官!

倒不如四房家的那个崽子有出息。那崽子跟着商号去了一趟藏地,回来的路上不知怎地,竟然勾搭上了灌口的一位乡君(注一)。虽说是入赘进去,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了!

只有五房那两个最小的,听说到了泸州王庄做事,也不是啥大官。老身听五嫂子说,今年春节都没有回来,只是让人捎了几样东西和一封信回来……五嫂子气得翻白眼,直说要去找孙先生说道说道,那些年孙先生一家人没少在她家蹭饭……

哎呦,瞧老身这张臭嘴,给世子爷和罗姑娘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干啥!”

“那院门口的牌匾‘二马同槽’,可是孙先生的手笔?”

“可不是嘛!”

说起那个牌匾,冯婆子的一张胭脂粉脸几乎要笑烂了。

“二马同槽可不是一个冯字?难怪世子爷会瞧上孙先生,孙先生那肚子里的学问果真大得很!好些书生瞧着这个牌匾就笑,现在这院子平日里的主顾就书生最多……

他们都想沾沾孙先生的文气,可他们哪一个比得上孙先生!人说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家青娘的眼光就是跟我们不一样,如花似玉的大闺女,一眼就盯上了孙先生!

那时呀,孙先生可穷得叮当响,考了**年也没有功名!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指着书坊卖文得百十个铜子。如今孙先生可是大方得很,写了牌匾,老身想着好歹孝敬个什么润笔费。结果孙先生脸一沉,半个铜子没拿便走了……”

……

赶走了饶舌的冯婆子,世界立即清净了。

河水不急不徐缓缓流淌,将浸泡在水中的枝枝柳条拽得笔直,也把带着水腥味的阵阵凉风引来。

光滑油亮的青石桌上只有四样小菜:土豆丝、醋黄瓜、蘸茄子、腌辣椒。

朱平槿和罗雨虹没有说话,各自喝粥夹菜。性急的罗雨虹憋不住了,率先开了口。

“你是来请我吃饭,还是来深入基层考察干部?”

“两者兼顾。”

朱平槿已经喝完粥,放下了碗回答:

“刚刚得到的准确消息,左良玉的军队从郾城和汝宁府,也就是漯河和驻马店附近出发,向开封去了。按照历史的走向,毫无疑问左良玉败了,而且败得很惨。

除了护**,目前大明朝只剩下三个有战斗力的军事集团:左军、秦军和关宁军。

关宁军被四阿哥钉死在山海关动弹不得,秦军在项城和襄城两败大伤元气,孙传庭还在整顿补充,短期不能出关作战。所以左良玉一败,李自成面前就敞开了。他会水淹开封,然后南下湖北,一直打过长江,最后在襄阳称王。”

“你们开了一整日的会,就是讨论这个?小红在我耳边嘀咕了一天,说宋大个会不会变心,好容易过一个端午节,也没个音信……”

朱平槿知道老婆是想替小红打听宋振宗申请结婚的事,甚至宋振宗申请与小红结婚也可能是老婆怂恿的。可这事还在研究,没有定论,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惯常作风,没有轻易接招。

朱平槿继续沿着刚才的话题道: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湖北湖南被李自成张献忠占了!我要在那里占住一个根据地,然后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免得把好容易恢复起来的四川重新打烂!

那里缺一个牵头的监军,我准备把孙洪派过去。在我的大臣中,孙洪的政治敏锐性无人能比,文化斗争能力无出其右,是个主管意识形态的好手,可以在这方面带一带云哥儿。但孙洪有个很明显的缺点:为人胆小怕事,因为老婆受辱才杀了一回人。我要在战场上锻炼他一番,让他不要只当好人……”

“小云还那么小,就被你……”罗雨虹听着老公说孙洪,不满地咕哝着。突然她眼睛一眨问道:“你不放心孙洪?”

“孙洪现在管着营级干部的升迁,以后军机处的地位提升,他这个总监军便相当于降级降职了……

现在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营级干部的任免权势必会下放。他到战区司令部当总监军,权利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营级,那是个关键的级别。干部上了营级,部队一扩编,就成了团级、旅级……

他管下面,我们管他,这就是干部的层级管理逻辑。这与信任与否没有关系。越是信任,越要重用,越是要亲自考察。

孙洪自己的生活很简朴,从不伸手。他的一妻一妾也老实,但是他的家人……我担心可能是他的软肋,所以我要亲自来了解。

朝廷那些外派的大员,比如督师、总督、巡抚、巡按,大都带着都察院的官衔,最起码都是中纪委常委、委员的级别……哼,该拿要拿,不该拿一样拿,为了拿多拿少还要党争打架。这样**透顶的王朝,不亡不灭天理难容!”

“正是这样,才给了我们机会!”罗雨虹盯着朱平槿,“你是一国之主,这时候千万不能妇人之仁!”

“我不会手软的。权家寨之后,我脆弱的神经已经逐渐坚强了。说来也怪,死人见多了,也就不觉得恐怖了。”

说到这儿,朱平槿轻轻叹了口气:“最迟九、十月秋收结束后,我就要秘密出发到达湖南澧州,在华阳王府开设行在,就近指挥川外大军作战。把孙洪和贺有义先派过去,也有让他们替我打前站的意思……到时候,家里这一块,还是只能辛苦你了。”

“夫妻这么久,终于知道你老婆的好了!”罗雨虹扭着身子白了老公一眼,转眼便在脸上堆出了笑容。

“重庆的最后报告出来了,知道王应熊那个老贪污犯藏了多少赃款吗?”

“刘之勃、郑安民不是说……”

“他们毕竟是做官的,在钱财上不如李茂权这个师爷敏感。前些日子李茂权在审计账簿时发现,这次重庆抄家,许多人窖藏金银比例都偏大,甚至有接近一比一的。他分析原因,一是大宗生意黄金比白银更方便;二是四川本来就出产金子。天长日久,这些金子就沉淀到了那些个大贪官、大奸商手里(注二)……”

“一旦局势大变,金子比银子更好跑路!荆王在蕲州,留下的浮财基本上是金子!”

“你说得对!王应熊家抄出来的大都是银子,金子呢?所以李茂权以审计局的名义要求重庆方面再审。江鼎镇公报私仇,趁机对王应熙和王阳禧动了大刑。

结果叔叔没有侄儿硬气,王应熙先招了……

整整五万两黄金,全部铸成了一块块的大金砖,就砌在王家宅子后院的砖墙上!

江鼎镇道,砌进去的时间应该很久了,砖头压得很紧,表面灰浆上和砖头缝隙里全部长满了青苔。如果王应熙不招,士兵不可能发现!

这些人要钱不要命,当真是动了番歪脑筋……

我看这次是你对了,不当他们的抢劫犯,简直对不起自己的天地良心!我已经下令江鼎镇,对所有涉案人员重新审问,重点就是挖出窖藏的金子!”

“他们留着钱财,是想有朝一日用钱财打翻天印!所以这次大镇反,除了抓人,还要抄家!杀了他们的人,只是要了他们的命;收了他们的钱,就是断了他们的根!斩草不除根,那是自留后患!”

“你以前说张献忠最后抢了一亿五千万两银子,我觉得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现在我明白了,那很有可能是真的!大明朝真的很富,也真的很穷!就看你是谁了。朝廷、官府和百姓穷;官员、士绅和商人富。我估计,大明朝的基尼悉数肯定不会低于零点九!”

“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同。

李自成更看重军马,一遇危险,就撒银逃命。李自成更看重民心,一遇难民,就撒银招揽。

张献忠是军马要,女人要,银子也要。杀人是本能,撒银是策略。襄阳城破,张献忠便用襄王的银子和粮食大做人情,直到现在襄阳百姓还在悄悄供奉他。如果我们贸然进驻,就等于进了敌占区……

有些人以为都是流贼,便张冠李戴胡说八道(注三)。

由此想见,那就是张献忠比李自成更残暴,李自成的理想比张献忠更远大。我可能不得不调整优先等级,先从更危险的李自成开刀,顺便收拾左良玉……”

罗雨虹添油加醋说了这么多,朱平槿还是在说他的政治军事斗争。罗雨虹终于忍不住了,她瞪了朱平槿一眼,嗔怪道:“你平时不是挺聪明的吗?今天怎么不明白我说话的意思!”

“正因为我明白,所以我不想接招!”

朱平槿重重叹了口气道:“你弯来拐去说这么多,就是王应熊家都有黄金五万两,号称富甲天下的蜀王府怎么只有我爹别院里的那七千两?这不合情理嘛!对不对?不过呢,我问过曹三保,陈恩那里也曾严刑逼供过,家里的确没有藏着黄金,你恐怕要失望了……”

“我拿黄金,也不是用来自个穿戴。不管前世今生,自从嫁了你朱平槿,凡是贵重的首饰我就没让你买过!”

罗雨虹抖抖腕上的金钏,摸摸颈上的金链,摇摇头上的金凤,晃晃耳边的金坠,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对朱平槿说:

“我打算在银钞的准备金中加入黄金的权重,金银比价一对十六。这样一来,我们的银钞就会更加坚挺,我们就可以发行更多的钞票,为接下来的工业革命……”

朱平槿冷笑着打断了他老婆的唠叨道:“你和我说话总是喜欢玩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要我猜测,这批黄货可能就藏在青城山的大别墅里。不如这样吧,你悄悄写封密信给你老爸,让他有空在别墅里搜一搜。记住,千万不要明目张胆,千万不要大张旗鼓!一定要选在夜深人静或者飞沙走石之时,蒙了脸穿了夜行衣……”

“我呸!你当我们全家都是贼!”

注一:明代皇族成员中的女性,帝女为公主、王女为郡主,郡王女为县主,再次为郡君、县君、乡君。

注二:明亡时藩王、高官和士绅富豪窖藏的金银比例偏大,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比如张献忠洗劫楚王府,史载得“金银各五十万”。一些史家读望天书,直接下了“得银百万两”的结论。

注三:写到这儿,响木实在是忍不住了,胡乱吐槽几句。

1、过去几十年,个别历史学家,无视一切史料,断章取义,任意发明历史。

以明史研究为例,最典型的有两人:一是郭东风。十处打锣,九处有他。可他的东西样样都经不起细致推敲,所作所为完全是严谨治学的反面。具体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书友们可以自行评判;二是姚某某。在他的UU小说,李自成就是某位当代革命伟人的明末版。所有关于李自成张献忠屠城、杀戮和拷掠的历史记载,统统被他踩在脚下,或者是找一万个理由为他辩解开脱。历史人物,往往是很复杂的,既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也不能脱离他们自身的经历。李自成是如此,张献忠也是如此,脸谱化要不得。

2、最近关于彭山江口沉银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朱平槿之所以选在江口与牛角寨土匪决战,原因之一便是如此。猜到原因之二的书友请留言!)。江口沉银这件事根本不是秘密,老成都人祖祖辈辈都知道。除了江口沉银,还有九眼桥沉银,还有沉银数量的“万万五”。

可笑之极的是,几十年来历史学家打死不信,但农民信了。结果农民赢了,历史学家输了。

为什么?

因为历史学家(包括个别考古专家)把探雷器(金属探测器)架在铁船上来回扫河床。找了好几年,历史学家的芊芊素手都没湿过(这是文学式夸张)。

可农民没有探雷器。为了捞银子,农民们不仅在一夜间学会了游泳,而且在一夜间学会了潜水。请注意,是夜间在岷江主航道带着大号的铁锄头潜水(这不是文学式夸张)!。

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史学向来是显学,文史本是一家嘛。结果几十年后,历史学被你抄我,我抄你,大家一起互相抄的历史学家们弄成了末等学科。听说在中学废除历史科的呼声已经甚嚣尘上,既然高考不考,毕业也很难找工作,那学来有个屁用!

响木衷心感谢港独台 独,感谢摸金校尉,他们的所作所为等于是现身说法,向全社会和全民族展示了一个恐怖的可能:如果任意漠视历史、肆意歪曲历史,我们的社会将来到底会发生些什么!

再次感谢港独台 独和摸金校尉们。没有他们,可能历史学真的要被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