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七十五章 饥馑之城(八)

崇祯十三年 第七十五章 饥馑之城(八)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郭世喻是李崇文的同窗好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郭家原是开染坊的,后来生意做得大了,便与蜀王府有了生意往来。

面对好友的明讽暗叹,李崇文只好自嘲似的摇摇头:

“什么威风、远见,一个王府庄头而已!世子见我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只会种田耕地,便把小弟打发在这儿。谁曾想,这仁寿一县被献贼糟蹋得如此厉害!全城被屠不说,所有的王庄也烧得片瓦不剩!小弟无处栖身,只好到城里暂居数日。昨日全城百姓断粮,幸而夜里王府发来二百石粮食,小弟这才有功夫陪世喻兄闲坐片刻!”

听得李崇文说得凄然,郭世喻也叹口气,用手重重拍拍扶手:“哎,这年月是行行不易啊!为兄之祖居正是这仁寿城西,此番奉父母之命回来看看……想不到,祖居老宅竟被流贼烧作白地!好在家里的银窖封得好,没被流贼洗劫去!家中父母兄弟家眷都在成都府,也是躲过一劫,只是死了管家和几个老仆。不过下人们全部逃散干净,连一个佃户也找不到!”

“世喻兄如果暂无居处,可以搬来这县衙同住。”李崇文盛情邀请道。

郭世喻摇摇头:“为兄此番回来,就是来瞧瞧宅子田地,看看能否剩点东西……如今一片白地,有甚物件可供搬运?可怜啊,家乡今日为陌路,锦官明朝为祖居!此番入城,为兄本想将那些长年追回,将田地耕种起来,连夜就要返回成都……谁知,谁知遇上崇文兄这位红颜知己,真是不讲道理的很!为兄只好烦劳崇文兄亲来断事了……”

被同学误解,李崇文只好解释了那刘小姐的来历。然后他老老实实对郭世喻道:“这事怪不得刘小姐。你家这长年是小弟昨日亲自登记的,他们已是王府的庄户了。”

郭世喻顿时急了:“我家长年怎么转眼就成了王府庄户?你们讲不讲道理?”

李崇文正色道:“小弟并非专门针对世喻兄,而是全县王庄一体之策。”见郭世喻又要反弹,李崇文把他压在椅子上,把自己给魏老二的命令详细说了一遍。

郭世喻听完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难怪我家佃户跑的一个不剩!这世子不是要逼着我们投献,逼着我们降租吗?”

李崇文笑笑道:“读书人有功名,朝廷有免税粮田,尽可以变着法避税,故而世喻兄还有降租的本钱。若是一般田主,光是官府的赋税杂派,就要收了他的命。那些佃户没读过书,不知圣贤之道,可并非都是傻瓜。哪家租子收得低,他们消息可是灵通的很!小弟猜想,一传十,十传百,一月之间,本县之民至少会有七成流入王庄!至于像世喻兄之类的田主,要么跟着王府降租,要么将田土投献王庄,否则……世喻兄只好自己下地种田了!”

李崇文说完,忍不住坏笑几声。郭世喻气急败坏,从椅子上蹿起来,在大堂上走来走去。

“笑!你还笑得出来!我们同窗数载,怎就没发现你是个坏种?”郭世喻咆哮道,“投献王府?呸,做梦!哪有读书人屈身投献为奴的?这不是辱没了祖宗!没人种田,哼,我去人市买几个奴才来种!”

“侬去买呀!我昵这儿没多的粮食,就不招待晚饭了!”刘小姐突然从屏风后面转出来道。看来她压根没走,一直在屏风后偷听。

“你!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郭世喻气得一甩袖子,便要拂袖离去。

李崇文连忙追出去把郭世喻拉回来。郭世喻见那小姐主动坐在李崇文旁边的椅子上,于是挣脱李崇文拉他的手,一屁股坐在对面椅子上。

“没人逼迫世喻兄投献为奴!只是田土名义上进了王府而已!”李崇文耐心给郭世喻解释,“我和国平兄都是士籍,怎么可能主动入了奴籍?世子说,将来还要保我们做官呢,怎么会让我们入了奴籍?”

“那倒是!我看你也不像个没把的太监!”郭世喻一本正经点点头,把对面的刘小姐燥得面红耳赤。

“世喻兄你看,王庄只收一成投献,比那官府的赋税低多了。就算你被迫把租子降到四成,可这少了官府的赋税杂派,实际你家里能亏多少?”

“读书人有几个交税的?那官府不怕读书人都闹起来?”郭世喻摇摇头。

“我爹就是死在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手里!”刘小姐突然插话,语音冷得像块千年寒冰,“偌大一个县城,好几万人,竟然没有钱粮来募兵!死在城头上的,尽是一些街民农户,就没见着几个读书人!”

刘小姐的话让郭世喻有些羞愧,可他不愿输在一个女人手下,于是强辩道:“王府收了投献,也没见着给朝廷交税!”

这下真的把李崇文问倒了,他只知道朱平槿修路护商,不知道朱平槿在碧峰峡练兵。他对朱平槿护国安民的主张深信不疑,但一时找不到这信心的来源:是他的地位和私恩?还是他的智慧和见识?好像都是,但好像又不全是!

李崇文沉默良久,方才对郭世喻道:“小弟自家变蒙难以来,多蹉跎于阡佰市井之中。是故于农事于民生多有见识,自诩师长同学之中,未有农事之熟如吾者。然十日前小弟来这仁寿县,临行前世子与小弟促膝长谈。世子谈及山川地貌,水肥稼樯,其见识不弱于一经年老农,胜小弟则远矣!世子,太祖嫡脉,如此有意于农事,何也?”

同窗数载,郭世喻对李崇文非常了解。此人素来平淡无奇,从不虚言大话。见李崇文说得郑重,自然被勾起了兴趣。他想想摇头道:“猜不出。”

刘小姐鄙夷地看他一眼,小声道:“呆子。”然后对李崇文道:“李先生,如果小女子猜得不错,侬是想说世子有志于天下!”

李崇文本意是证明世子仁义,不曾想引出刘小姐这般高论,只好连忙否认道:“我可没说过,那是你瞎猜的!世喻兄可要为我作证!”

那刘小姐站起身来,向男人一样在大堂里背着手摇头晃脑道:“耕战,此国事之大也!既耕且战,此帝王之基业也!我昵说得对吧?”

有这个男人婆赖在这儿搅局,李崇文说不下去了,只好匆匆结束了对郭世喻的招揽。他对好友道:“有义兄你知道吧,过去对小弟也是多有帮衬。如今有义兄也入了世子府,与世子和国平兄前往雅州组建护商队去了,等他们回来,你可再向他们打听一二。兄之田产,小弟这里可代为耕种,不过我们亲兄弟明算帐,年底我要收六成:王府一成辛苦费,庄户五成汗水钱。”

没人种地,郭世喻只好自寻台阶。他硬着颈项道:“大不了你把田皮拿去好了!我郭家在仁寿总共不到一千亩地,管你收几成,就是你全拿去,我也饿不死……但自甘投献,绝非士人所为!”

李崇文笑了笑,拉着郭世喻道:“好了,我们先不说这些。世喻兄远来是客,我这儿没啥可招待,正巧昨晚拉粮废了一匹马,我们一起把它吃了如何?”

这倒对了郭世喻的胃口。他拍手笑道:“好啊,马肉我还没吃过。我家有个厨子,烤的腌狗腿特别香……”

刘小姐非常不满于李崇文安排她下厨,但实在想不出拒绝的理由,只好把任务转交给小兰,自己回房梳洗去了。小兰连死马在哪儿都不知道,又只好上街去找吕三帮忙……

第二天一早,难民们望眼欲穿的分田分地终于拉开了帷幕。按照刘小姐拟定的章程,难民们的分田分地与王庄的重建和改建结合在一起进行。

县衙档案**有耕地大约二十八万亩(注一),其中已经认定为无主田地的大约十五万亩。这中间六成以上是旱田或者坡地,只有河流附近有些水田。此外,仁寿县的山林、水塘、荒地极多,但因没有档案,无法精确统计。李崇文等人估计,起码也有三十多万亩。

李崇文把这些土地重新分成了六大王庄,原有的五个王庄合成了两个。辖区也有了调整,县城附近王府控制的田地全部包括在这两个王庄里面。

县城的北方、东北方、东方、南方和西方,分别毗邻双流县、简州、资阳县、井研县和眉州的五个方向,增设了五大王庄。大庄子下边再分设数个小庄子。

为了加快王庄重建速度,章程规定大庄的庄头就驻在乡镇上,小庄子就驻在村上。没被流贼焚尽的庄子,也可以重建居住。尤庄主虽然有些阿谀,但见识多,能力强,肯做事,并且年富力强,于是李崇文安排他当了自己主管农事的副手;县城附近的两个王庄由李庄主和魏老二管理;周围的五个庄主等待世子派来的太监担任。

小庄子的头领则由庄户自己推选,五年重选一次,反正李崇文也没有多余的干部。

至于吕三,李崇文让他担任了县里护城队的头,实际上就是县衙三班(皂、壮、快三班)的老大。

主簿、典吏、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差事则让刘小姐一人身兼了。当然,她可以在难民中找些读书认字的人来帮她。

定下了王庄的建制辖区,再根据辖区内的田地数量,确定王庄的庄户数量。每名没田的庄户,无论男女老幼,统一按照水田五亩、旱田六亩,水塘二十亩,林地五十亩的标准分配。半林半田的,以水田、旱田、水塘和林地的相应比例折算。租子一律五成。如此,至少可以安置难民六万人。

投献的田土大约两万亩。带田投献的庄户,他们自己的田产不动,只交一成投献。田土不足标准或者位置不好的,也可以向王庄申请增补或置换。

荒地不分配,由庄户们自行开垦,一人限垦十亩,代垦不限。新垦田地两年不起租。田地撂荒两年以上的,王庄一律强制收回。

田骨、田皮买卖、租赁及女子嫁人田地如何处置等问题暂时搁置,请示世子后再行公布。

李崇文虽然老实,但也不乏心眼。分地时,他将自己亲自带来的几百草标,全部安置在县城附近的两个王庄。这些人都是外地流民,既是王府庄奴,也是护商队的家属。将他们和原来的老庄户混编分布在县城周围,一旦有事,可以迅速撤进城里。这样一来,他们安全,县城也会更安全。至于其他本县难民,暂时留居城里帮着做事。他们要等到王府的粮食和庄头到来,才能按照以前的居住地域,重返各自的王庄。

难民们欢呼着分田分地之时,几十上百条粮船已经满载粮食向仁寿开来。它们从灌县、郫县等都江堰灌区所属的十一个州县分别起运,沿着岷江的内江和外江顺流而下,经过彭山县江口镇之后,汇成了一股。他们的目的地,便是眉州城外的岷江东岸码头。

眉州城外的岷江东岸码头,距离仁寿县城的陆路行程,仅仅只有八十余里。但在这条路上,横亘着险峻的龙泉山脉。

注一:明代四川的山林荒地很多。在旱作庄稼大规模推广之前,四川很难说是一个农业大省。

根据四川省土地统计数据,仁寿县在二十一世纪的耕地面积约为九万公顷,折合为135万亩,多年稳居四川第一农业大县。鉴于没有查到仁寿县县志,考虑到仁寿县是个开发很早的农业大县,响木拍脑袋估计出以上数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