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八十三章 河淮惊变(六)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八十三章 河淮惊变(六)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六月中,运粮船队终于一切准备就绪。UU小说

这支船队有整整五十艘漕船,彼此间以铁索和铁环首尾相连,前后绵延一里多长。船队从码头镇出航,经旧黄河故道进入了洪泽湖。

洪泽湖与南面的高邮湖许多年前是个小湖。黄河侵占淮河入海口后,因为河泥天长日久的淤积,湖面越来越高,于是两湖水面蔓延,淹没了许多的低洼之处,变成了如今的烟波浩渺。

船队在洪泽湖中掉头南行,出了洪泽湖,便是淮河的入湖口。

因为久旱不雨,淮河的水位很低,船队被迫沿着主航道缓缓前行。为了加快前进速度,这支船队的船主阎锭使用了屡试不爽的撒银**,把那些躺在漕船上挺尸晒肉干的漕丁们都赶下船去拉纤。

钱多力量大,这一招果然有效。

六月十六日傍晚,漕船队到达了大明王朝的祖脉所在,凤阳中都留守司存在的根源凤阳祖陵。

凤阳祖陵的河对岸便是泗州(注一)和盱眙(xuyi)县。凤阳祖陵的周边,卫所鳞次栉比,几乎就是由大小城池组成的要塞群,也不知道流贼当年是怎样打进凤阳祖陵并把享殿烧成白地的。

这时船队突然慢了下来。

前方传来消息,漕船遭到了官军船只的拦截盘查。

心一直悬着的龙启胜给自己的新媳妇李翠兰打了一个招呼,从自己位于船队中央的坐船一路跳帮,跳到了船队的首船。

首船便是船东阎家二公子的坐船。

谁料,甫一上船,龙启胜就被一句话给蒙圈了。

……

龙启胜匆匆赶到船东的首船上,当然是对他不放心。而龙启胜之所以不放心,主要因为陈瀛的暗中警告。

阎家二公子大名阎锭,乃世居山阳县(淮安府治)的嘉靖三十八年己末科状元,追赠礼部尚书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丁世美嫡孙女的儿子,即外曾孙。

能与状元公府结亲的阎家自然不是平常的小门小户。

据说阎家祖居淮安清江浦,祖上与状元公乃是多年世交。阎家祖上以淮盐与船运起家,兼做私盐和跨海走私生意,几代人用了近百年时间做起了好大一片产业。

阎锭年方二十,家中排行老二,族中排名不知道。上面一个亲哥,下面一个亲弟。

因为身材矮小,面相平庸,外兼文不成武不就还喜欢标新立异,阎锭在家中属于那种爹不疼娘不爱人见人烦狗见狗嫌的那一类。

最近有媒婆向阎锭提亲,女方是清江浦大盐商陈氏的二女。陈家家资丰厚,嫁妆自是不菲。

可淮安人都知道,那位陈小姐待字闺中多年未嫁,原因只有一个:颧骨高耸,直插云霄;眼眶凹陷,深不见底!

或许在媒婆眼中,面像平淡的搭配骨骼清奇的,那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绝配!

可那媒婆没有悟透恋爱心理。

长的丑的人怎么了?长的丑的人同样有颗爱美之心!

将陈氏女的主动提亲视为自己奇耻大辱的阎锭同学当众发飙,立下毒誓:

一定要像古之贤臣晏婴(注二)一般,出人头地名震海内!之后再娶个绝色倾城的名门闺秀,羡杀一众帅死的,羞死一群靓昏的!

怎么才能出人头地名震海内?

心中暗自窃喜的阎家长辈们自然想到了科场正途。

于是乎,阎锭被迫住进了舅家丁府读书。

阎家长辈们以为状元公府中文气郁集,藤上结出个秀才果实不成问题。可他们不知道,阎锭根本就不是那粒能结瓜挂果的种子。他的追求,可比当个状元公大得多。

很快,坏事干尽的阎锭被不堪其扰的舅家礼送出府,重新操起了祖业,干起了漕船上的买卖。

此番汇通钱庄筹粮运粮,恶名满身的阎锭主动上门请命,要亲自做这一趟生意。虽说阎家船队势力雄厚,对运河、黄河、淮河等等河流关闸驻军等情形了若指掌,但责任心爆棚的陈瀛出门一打听,立即建议刘红婷将阎锭从候选名单中去除。

原因很简单,阎锭并无单独押送漕粮进京的经验,并且恶名在外,件件确实!这么重要的使命交给他,万一路上出事怎么办?

谁知道刘红婷并没有听从陈瀛的建议。

三天后,刘红婷与主动拜访的阎锭闭门密商。不到半个时辰,笑颜如花的刘红婷出门宣布:阎二公子是汇通钱庄的“战略合作伙伴”,这趟生意就拜托阎二公子了!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色。

陈瀛虽然与刘红婷较过劲,但还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

世子和罗姑娘将江南江北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刘红婷,不仅是信任她的人品,而且也信任她的能力。陈瀛可以不相信其他人,但绝对相信世子。

此番刘红婷力排众议,让阎二狗子当上了承运商。她还出人意料,将自己的侍从李翠兰许配给龙启胜,让她以龙夫人的名义正言顺地跟随龙启胜和运粮船队到亳州去。

李翠兰是刘红婷从蜀王府带出来的宫女。

那李翠兰颇有些神秘,据说出身官宦,不知何事进了蜀王府,又不知何事成了刘红婷的侍女。

护**的大小军官未婚者严禁成婚,刘红婷却公然以上官的身份做主,将蜀王府的宫女许配给龙启胜。

他们是真夫妻还是假夫妻,其目的何在?

刘红婷的真实想法没有丝毫向外透露。然而所有这些举动已经说明,刘红婷对亳州四营官军的未来前途另有秘密计划,而掌握并实施这个计划的,就是派到龙启胜身边的李翠兰!

有了上次交心的教训,陈瀛没有把自己的怀疑报告刘红婷,也没有对其他人声张。

他按照世子去年出川前的吩咐,悄悄写了封简短的密信令手下奏报蜀王府。他相信,即便他在密信中没有任何对此事的评论,以世子的睿智也清楚他想说的是什么。

不过面对千里出使的孤胆英雄,陈瀛还是送信的机会隐晦地提醒即将出发的龙启胜:

阎锭此人的社会关系特别复杂,码头上三教九流的人都熟识。你要时刻防着他,防着他与运河上的贪官蠹吏勾结,里应外合把这五千石救命粮给吞了!

救命的粮食没了,那官军就会出事。

而目前,江北的事情已经够多了!

……

阎锭的首船是由艘大一号的漕船改装的。

按说朝廷对漕船的式样、长宽、载重和用料多少都有统一的标准,以免某艘船卡在关闸上不能动弹,在大运河上引发交通拥堵。

然而与中国的许多事情一样,有权有钱的人总是能轻易突破现有的规矩。能否突破规矩,也就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权有钱有能力的确定标准。

阎锭的座船比一般的漕船又长又宽,既深且高,更不一样的是内外装修豪华。

船尾是两层轻纱曼掩的飞檐高楼,飞檐四角有琉璃灯照耀。

船艏、船中则是一层连通的长榭,以雕花漏窗为壁,以吴王靠(注三)为廊,廊下悬垂五彩宫灯。

绚烂的光影中,佳人的舞姿玉袖生风;炙热的河风中,婉转的歌喉荡心摄魄。

“既是停船检查,如何还有心情听歌看舞?”

龙启胜在昏黄的夜色中凝神远视,聚焦在一艘的官军快船上。

那快船靠帮在首船船艏,桅杆上挂着大旗。至于旗帜上的字样,因为河风的扰动很难看清。

他犹豫片刻,便快前几步脚踏船板,重重跃上了阎锭的大船。

龙启胜上到首船,立即就有佩刀的官军小校上前拦住。等到龙启胜报出身份,那小校立即便换了副嬉皮笑脸的神色:

“原来是龙将爷!恕罪!我家二公子正与阎二爷打赌呢!您这一来,我家二爷便赢了百两银子!连着我们这些小的们,也少不了几顿酒肉的好处!”

以本人为赌,怎么筹码如此之大?除了阎家二爷,还有哪一家的二爷也在船上?

龙启胜一听,连忙拦住引路的小校相问。

可那小校脚步不停,只是指着靠帮的官军快船笑道,他们是右都督府右都督、钦差镇守凤阳,兼防漕运,统辖庐凤、淮阳、徐州、狼山、江北等处,凤泗总兵牟文绶的亲兵。至于他们的二爷,自然便是牟文绶的二子,前营主将牟国栋(注四)。

牟国栋?杨国栋?这名曰国栋的人也太多了吧!龙启胜心里嘀咕着,拂开了扫脸的珠帘,一脚跨进了长榭的旁门。

船舱里活脱脱一个奢靡的温柔乡。

只见一位小巧玲珑的美婢立在船舱中,随着牙牌敲击出的清脆节奏,美人朱唇轻启,咿咿呀呀从齿间磨出一大段唱词来。时而抬腕低眉,若泣如诉;时而轻舒云手,随风摇柳。看神态听唱腔,想来又是才子佳人负心郎一类的戏文。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龙将军来得好!”

见龙启胜进来,一位面相平庸,身材五短,半裹无袖亮绸道衣,露出胸前的一撮黑毛的少年公子从凉榻上蹦将起来,大声嚷嚷道。

此人龙启胜自然认识,他便是这支船队的东家阎锭。

“五十船粮食,本公子便料定龙将军不会不上心!龙将军到了,本公子与阎公子的赌约也分出了输赢!”

侧榻上盘腿而坐的另一位中年人伸长双腿,衣衫一弹站了起来。

他表情傲慢,中气十足道:

“按着淮河上的老规矩,漕船过卡,一卡一费。朝廷短于粮饷,这卡费便是守河弟兄们的盘中之餐。

可我牟家与温总兵、莫副将有袍泽之谊,我牟家也算作半个护**!

如今温总兵等从朱仙镇侥幸得脱,蜀王府仁义,令汇通钱庄给温总兵等筹粮运粮,我牟家再收你阎公子的卡费,倒显得我牟家小气了!

也罢,当着龙将军的面我们说清楚,我牟国栋陪你阎公子到凤阳,禀了父帅,取了行文令箭,你我便各奔东西!

只是要提前说定了:这帮弟兄一路上的吃喝,都归你阎公子开销!还有,愿赌服输,我俩私债你可赖不得!”

“陛下将凤阳交付牟帅看护,这淮河便如同牟帅自家宅院。有了牟帅行文令箭,这淮河上小可便来去自如了!”

输了银子,阎锭反而大喜过望,光着脚跳到船舱甲板上,连连向牟国栋作揖道谢,撅起的屁股生生把唱戏的美婢逼进了廊柱的角落里。

为什么要专门为自己表演的一场你情我愿的对手戏?龙启胜心中不解。

他上前参拜,乘势向牟国栋问道:“不知牟家如何与我家温总兵、莫副将有袍泽之谊?牟家为何是半个护**?”

不料牟国栋立即回口道:

“父帅本贵州守备,安贼围贵州,父帅就在贵阳城中!抚院王三善为奸人所害,我族叔牟文禄、牟海锡一同殉难!温总兵、莫副将都起身贵州,岂非有袍泽之谊?

去冬今春百万流民入川,南路走的便是长阳、容美、施州一路。家里来信,说蜀王府体念百姓跋涉苦处,沿路搞了个啥保安大队,文安之老大人当了这个大队长。我们牟家与施州卫的童家、容美司的田家一起,都派兵参加了这保安大队。我牟家入了保安队,算不算半个护**?”

“牟帅乃施州宣慰使牟茂之后!童家即施州卫世袭指挥使童氏!”阎锭大声提醒龙启胜,好像他比身为贵州汉化苗人的龙启胜更清楚当地的情况。

“我牟、童两家世代通好。吾三弟国卿的媳妇便是童氏女!”牟国栋翻着白眼拖长声音补充道。

原来如此!

龙启胜仿佛恍然大悟,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注一:泗州,康熙19年沉没于水中,泗州州治移至盱眙县。

注二:史书上说,晏婴又矮又丑。

注三:吴王靠,又称美人靠,古代庭院中常见的靠椅。

注四:牟国栋,牟文绶嫡二子,原配向氏夫人所出。牟文绶嫡长子牟国玺参加登州平叛,战死。

注五:《明季难略》有载:顺治二年二月十四日,(上,指弘光帝)喻:“都督牟文绶久任江上,大肆骚扰。户部所欠之饷,何不速发?坐视流毒!即征盐抵补,催兵起行!”由此推断,凤阳侯牟文绶实际上是因为军纪太差,被南明朝廷赶回利川老家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