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六百一十五章 科学大神(一)

崇祯十三年 第六百一十五章 科学大神(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双流县内,锦江西岸,有这样一片宏伟的建筑。UU小说UU小说

仅在一年多点的时间内,它从一座收租院急剧放大,变成了一座城市。

这座城市,便是四川火器局成都工厂。因为其规模面积之大,它又被当地人称之为火器城。

四川火器局成都工厂的三期项目,是大明朝当之无愧的超级工程,其标志性建筑便是厂房上方那三根高耸入云的赭红色大烟囱。

赭红色大烟囱从大片灰白色的水泥建筑中野蛮生长出来,不分昼夜地向青碧的蓝天喷吐着浓稠的黑烟。

此等情景,放在锦江两岸旖旎的田园山水风光之中,显得是那么的违和。

小桥流水、独院深宅,曾经是多少中国人梦想中的家园;自给自足、怡然自乐,又曾是多少中国人理想中的生活。

然而所有这一切,被这样一座丑陋的怪物给毁灭了。

它像地下钻出来的鬼怪,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农业文明娇嫩的身体。不断地膨胀,不断地繁殖,把残存的一点美好永远地留在人类的记忆与想象之中。

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侵蚀力和破坏力,别人不清楚,朱平槿清楚。他还知道,在将来的某一天,他目光所及之处,都将是一片钢筋水泥的森林。

然而作为一名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朱平槿不会过多地去关心自己生命历程之外的事情。他更关心的东西,是烟囱下面的东西。

三根烟囱下都连着火炉。其中一座是三万斤炼钢炉,一座是铜合金熔炉。另一座是卧式煤气锻炉,可以将不超过两丈长的铁器铜器加热至可以锻造的温度。

三万斤炼钢炉听着很大,实则熔池的有效容积不到两个立方米。放在朱平槿的前世,这种规模的炼钢炉肯定会被地方环保督察组给推了。

三万斤炼钢炉以耐火砖砌成,地上部分是一口带锅盖的大锅,下面经蓄热室通过风道连接到煤气发生器。

煤气发生器在厂房外的空地中(注一),是个用砖和水泥砌得严严实实的大罐子。煤气发生器里面装满煤炭,下面是个火塘。经过封闭加热后的煤炭与空气和水蒸气结合,产生大量的煤气,即剧毒的一氧化碳。煤气与鼓风机出来的空气结合进入蓄热室,变得炙热后进入熔池燃烧,产生足以融化钢铁的高热。

熔炉中的钢水出渣后,经过出钢口泄到大小不等的钢包里冷却,变成一个个外表黢黑、内心火热的钢锭。

钢锭取出后,经过煤气锻炉重新加热变软,送到锻造机上挨锤,夯实内心,剥除氧化铸皮。胚体锤实,再送到冲压机或热拔机上去塑造各种需要的制品。

这就是火器局成都厂三期项目要干的事情。

听着很简单,实则要复杂得多。

高温和体量(重量)是主要的拦路虎。

如最基本的耐火砖,火器局失败了几次,最后借鉴了石墨坩埚的使用经验,用粘土掺入了大量的天然石墨才烧制而成。

蓄热室也是这样。

蓄热室本质上就是个热交换器,利用熔池排出的高温烟气把进入熔池的冷风冷煤气提前加热,这样熔池便不会一面烤着暖气烧着火炕,一面开着空调吹着冷风。可蓄热室既走烟气,又走空气和煤气,其风道如何设计,保证热交换顺利完成,谁也没经验,只能边设计边施工边测试。结果,一个蓄热室建了三次拆了三次才过关。

还有那些热得发亮的锻件,每个从百余斤到数千斤重不等。如何让他们乖乖地进入锻炉,又如何移到锻床上乖乖地翻滚挨锤,这些都是难题。

火器局抽调精兵强将,从上到下通过“三结合”大搞技术攻关,逐步试制出了高温材料、煤气发生器、熔炉和锻铁炉、大跨距行(天)车、钢包铸造、万斤锻床等关键设备。最后一关,便是如何将那些锻件制成护**急需的大炮和火铳。

……

大炮和火铳,无论是铜铁质地,本质上都是一根中空的金属管子。或有底,或没底。

大明朝乃至大明朝所知的整个世界,通行的制炮之法只能是铸造,也就是烧成铁水铜水往准备好的模子里倒。而铳管制作,除了硬钻,便是铁板合焊,打制成一根粗陋的有缝钢管。

但天降神人朱平槿却不一样。

他脑中有五百年中知识爆炸的积累,有量子时代人类对物质的最新认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时不时来个“弯道超车”,对朱平槿两口子来说,即便不能分分钟搞定,也并不是个什么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的武器,便是科学。

准确的说,是披着神秘面纱的科学。

本着保命大业的基本要求,朱平槿两口子在穿越伊始便筹划着要搞出几样横扫千军的镇宅神器,可惜那时他们想干没条件。

朱平槿的爹死了以后,大权在握的朱平槿立即将蜀王府工正所、左护卫以及王店的工匠组织起来成立火器局,收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徒弟,传授了机床等用于制作大杀器的基本工具。

去年七月,朱平槿和他老婆前往松林山,路上顺道视察火器局。朱平槿与他的一干徒子徒孙畅谈整夜,临别前密授一卷《铁器谱》。此书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铜铁等金属的性质及加工之法,让有幸一览之人大呼天书难得。

如欲将铁变成钢,铁匠们都知道“百炼成钢”的法子。他们的师父告诉他们,钢为铁之精,铁为钢之母。通过“百炼”、“捶打”这种形式,便可“去粗存精”,得到上好的精钢。

可是世子的《铁器谱》完全不同。他说,铁是一种金属“元素”,是多晶体组织,由许许多多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类似于水晶的微小晶体组成。纯铁是柔软的,断面呈银白色,但是很难得,因为总是有其他的“活泼的元素”掺入其中,形成“铁合金”。

尤其是那个“碳元素”。很少一点的碳元素掺进铁中,大概是万分之一左右,就是常称的“熟铁”;多个万分之几,便是钢;再多一点,便是生铁。

总的来说,碳元素越多,铁合金便越硬越脆;碳元素越少,铁合金便越软越韧。

把生铁炒成熟铁的过程,就是让“碳在极高温下氧化”挥发,减少铁合金中碳元素的过程。

锻打,只能使碳元素的分布更加均匀,使铁相组织更加紧致严密,所以能够提高铁器的机械性能,不是什么“去粗存精”。

除碳元素外,一些所谓的有害元素,如硅、硫、磷,掺进铁中,会给铁合金的机械性能带来各种各样的恶劣影响;另一些所谓的有益元素,如锰、钨、镍、铬、钼等,又会使铁合金的机械性能发生神奇的变化。如锰钢耐磨韧性好,钨钢坚硬无比,镍、铬钢抗腐蚀不生锈等等……

至于铁器的加工方法,《铁器谱》更是洋洋大观,列举了铸、锻、焊、冲、拉、削、渗碳、热处理等等,甚至还有粉末冶金。

不过此书有一缺点,那就是有些内容详之又详,有些内容却一笔带过,让人手捧天书,却直呼天书难懂。

比如何谓“元素”,世子只字未提。铁、碳,工匠们都想弄明白,那“铁元素”、“碳元素”,是不是铁和碳?可谁也不知道。还有那些“锰、钨、镍、铬、钼”。别说工匠没见过实物,堂堂举人王昆山竟然连字也不认识。他只能发挥川人“认字认半边”的传统,脸红筋涨地发出内部指示,将它们一概读作“孟、乌、臬、各、目”!

面对种种的困惑和不解,朱平槿的徒儿徒孙们自然向师傅师娘小心打探过。有些世子解答了,有些却被世子以天长日久忘记了草草敷衍过去。

不过,他的徒儿徒孙们在求解的过程中很快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罗姑娘同样是通晓天书的!

王昆山曾经抓住宝贵的进府机会向罗姑娘当面请教,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学态度向罗姑娘询问何谓“元素”。

罗姑娘翻看着世子的亲笔天书,带着鄙夷的神色仰天大笑,说以后她也写本天书,比世子的更厉害!

王昆山本以为是罗姑娘的推脱之词,不免心中沮丧。可未曾想不久以后,罗姑娘便命人送来一封密信。信中只有一张图表,画着些五颜六色的方格子,注明为《元素周期表》。

罗姑娘信中解释道,方格子里面的汉字,是元素的名字;方格子里面的数字,是元素在元素大家庭里的排位。

世界万物,无不由元素周期表上的各位元素构成。他们单独或者组合,便能形成常人所看到摸到嗅到的一切,甚至包括动物、植物和人类自己。世子《铁器谱》中有的元素,这张元素周期表上都有;《铁器谱》中没有的元素,这张元素周期表上也有。

罗姑娘在信中还特别说明:排名靠前的元素,一般比较轻;排名靠后的元素,一般比较重。铁是很重要的元素,铁之前的元素,可以叫做轻元素;铁之后的元素,可以叫做重元素。轻元素可以通过核聚变成为铁元素,重元素可以通过核裂变成为铁元素。但无论是核聚变还是核裂变,都可以释放出“毁天灭地”的宇宙之力!

世子能看见肉眼看不到的铁晶体,当然是神而不是人,最起码也是通晓法力的投胎神仙。而罗姑娘不仅与造物主元素一家很熟,而且知道如何释放“毁灭天地”的力量,几乎肯定是下嫁凡间的有名之神!

某位熟知世子与罗姑娘之间那相爱相杀微妙关系的人有幸一睹《元素周期表》,当即大惊失色。

据说,此人用颤抖的双手捧起这张花花绿绿的儿童图画,一副恢弘壮观的玄幻画面顿时蹦出脑外:

慈目善目的善财童子化身为三头六臂面带猪相还长着两颗大獠牙的天蓬元帅,而端庄秀丽的捧珠龙女化身为人面蛇身……喔,不,是人面龙身头长凤冠的龙女真身!

龙女先以龙身缠绕天蓬元帅,困住他的六臂,让他动弹不得,然后十个利指似剑如矛,拉出无数道毁天灭地的青蓝寒光,刺向天蓬元帅三颗躲无可躲的脑袋!

注一:煤气发生器单独放在空旷处,是为了防止煤气泄漏中毒。现代工厂也是如此设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