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十一章 都是人才(二)

崇祯十三年 第十一章 都是人才(二)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第十一章 都是人才(二)

第三个出场演讲的是人中关张高安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只见那高安泰不待朱平槿发问,便大幅前跨一步,抱拳说道:“世子欲求自保,不过些许小事,到我天全暂避即可!某不信他献贼生得三头六臂,能过我断头崖!能破我飞仙关!”他腰上的玉佩香囊随步摆动,倒像挎的是宝剑。

绝对是今天最酷炫最震撼的开场白!听了如此的开场白,你无论如何会让他整场秀完。因为他的开场白,就激起了你的共鸣,道出了你的心声!

高安泰第二句话再次逗起了朱平槿的好奇:“某是汉人,不是土人!”

难道这位一直被人当做少数民族?

高安泰对自己的三等高富帅身份毫不隐晦,解释道:“我父高基,我大兄高跻(ji)泰,二兄高登泰,某是老三。大兄高跻泰世袭朝廷武德将军,天全六番招讨正使(注一)。唐末,我祖江南临江府人高公讳卜锡以军校从征西路有功,从此留镇天全。杨氏之祖杨端以千牛卫从僖宗幸蜀,也至天全。昭宗嗣位,命我高杨二氏分土而治。本朝肇建,我祖内附,太祖高皇帝改天全招讨司为天全六番招讨司,高氏为正,杨氏为副。故我高、杨二氏均为正宗汉人!”

原来是土司家的高富帅。估计是被人误会久了,所以在朱平槿面前先来个慎重声明。

估计高安泰顾及自身的土司身份,于是朱平槿劝慰道:“土司流官倶为朝廷安国治民之需,并无内外之别,更无高下之分,先生不必在意。父王也曾提及汝父从征于奢、安,曾有大功于朝廷。不过……”朱平槿回到今天的主题,“本世子守国护民有责,奈何弃之而奔天全?本世子窃不取也!”

虽然自己的主意一开始就被彻底否定,但土司家的高富帅毫不气馁,又道:“世子不想去天全,也罢。某来出个主意。世子你看,”高老三用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又点点中间道:“我们四川,四周都是大山,中间一块是平原和丘陵,形如大锅澡盆。平原和丘陵住着汉人,四周高山住着土人。如我们天全周边,西边是藏人,南边是彝人,北边有藏人也有羌人。川东那边一样,遵义府那边是苗人,石砫秦大将军则是土家人。献贼要来四川,先得爬山,还得过了我们土司!”

高老三说到这儿,不禁热血沸腾:“我们土司也是大明朝的官!献贼乱蜀,我们土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再来,我们土司一起打他!”

这厮走过的地方不少。继续深入启发一下,很有必要。

朱平槿微笑着对高安泰道:“本世子倒不清楚:如何献贼来了,你们土司家的日子也难过了?”

高安泰没有察觉朱平槿的阴谋,急忙分说道:“世子您想啊,自古土司都是苦寒之地,能出产些啥呀?比如我们天全,主要的出产便是些马匹牛羊,还有些金银铁器、山货药材。至于粮食也产些,但只够自己吃饭。什么盐、茶、棉布、丝绸、瓷器等,我们都不产。西边的十几个藏地土司比我们天全还惨,能产的东西更少。今年献贼祸害四川,老天爷也不作美,我们土司从马帮买东西贵了不少。盐自然少不得,那茶也是万万少不得。土司苦寒,百姓喜食酥油,酥油性腻,无茶则无以解腻,故百姓甚苦之!听老辈说,正德隆庆年间,出盐价一石不过折银三钱三分,现在已经涨到了多少?官盐一石四钱三分,可是根本买不到!私盐动辄每斤两三百文,比正价贵了几十倍!弘治年间,出茶价一石粗茶不过折银一两,芽茶折银一两五钱(注二),如今已经涨到了多少?官价粗茶二两,芽茶三两五钱至四两。私茶又是数倍于正价!如今盐茶之价暴涨,对榷之马价却几乎未变,这等于是从我们土司家抢钱!”

原来他不仅是垄断性进出口贸易的受害者,而且是权贵走私贸易的受害者。

朱平槿问高富帅:“听说自雅州西去,一路甚是难走?高先生可细细说来。”

高安泰回道:“自雅州到我们天全,道路倒还能走。大车走不了,鸡公车(一种独轮车)没问题。但从天全到藏地,要翻过二郎大山。山高路险,风雪难测,飞石遍地,骡马人员失足掉入大江者,不可胜数。前些年雅州大震,现在好些路还被石头还埋着,马帮也只得冒险通过(注三)。”

朱平槿又问:“天全土司可有兴建榷场之地?路上可有盗匪?”

高富帅一听这话,以为世子有意把走私贸易的大门打开,当即大喜道:“我们天全土司地方大得很,找块地方建榷场很容易!盗匪嘛,这年月哪条路上没有?如果世子有意……”

朱平槿连忙挥手制止了高富帅下面的话,道:“土司子民亦我大明子民,蜀地土司亦我大明之臣。真如先生所说,本世子愿禀报父王,兴建榷场,组织商队,以解土司百姓之苦。但盐、茶涉及朝廷制度,蜀王府历来遵纪守法,为天下宗藩表率,是故必须征得官府认同。先生入得我府,正好有时间与本世子商议一番,可好?”

并非所有的高富帅都是笨蛋,只会给爹妈挖坑。高安泰第一次参加招聘考试,就为家里拉了一笔大生意,当然高高兴兴应了,还立即声明要马上给大兄高跻泰写信。

这个高安泰也许不是舒师傅三个子侄学生中最有才的,但绝对是目前最有用的。人才啊,收了!凭什么不收?

只剩最后一位书生了。此人主动应聘,无编制、无文凭、无职位、无级别,但有成都户口,简称“四无一有”人员。

朱平槿想,听听他说些什么。都快中午了,再不快些只好请人吃饭了。

只见孙洪不疾不徐,向前半步道:“世子所问,学生才疏学浅,世子姑且听之。”

“自献王就籓成都,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太祖曾赞呼之为‘蜀秀才’。献王诣讲郡学,分禄博士,风范蜀人。诸王备边练士卒,献王独以礼教守西陲,请良将击番寇,自是番人詟(zhe)伏。除缯锦香扇之属为常贡,此外悉免宣索。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川中三百年不被兵革,献王之力也!”

孙洪一口气说着,没有丝毫停顿:“献王在位,即以贤而闻名天下。自献王之后,蜀藩一系更是以诗书传家而闻名,三百年间贤王辈出,不胜枚举,此乃天赐我蜀地万民也!子曰:‘仁者爱人’,较之天下诸王所为,我蜀藩不能称‘仁、贤’,诸王谁敢称‘仁、贤’?此祖宗积福以赐世子。”

朱平槿听出点味道来,他静静听孙洪说下去。

“以天下之大,经营之难,是故太祖列藩诸王,分屏中央。时诸藩国濒临边疆,蒙古、番、蛮四掠人民,所以太祖准诸王领兵,藩国一应大小官员,悉听节制。太祖亲亲,定为永例,后世子孙不得擅改,疏议改者以间亲之罪论之。此后成祖靖难,集权中央,令藩王不得干涉地方军政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蕃禁之制,遂为成例。献王,太祖亲子也;王爷、世子,献王嫡脉也。太祖以蜀地委献王,献王以四川遗子孙。如今群臣误国,流贼遍地,鞑子入关,官绅万民无不愤然。世子护国安民,天予之责也,何须惴惴而不安?”

张口闭口都是太祖,一言一句都是事实。高明!朱平槿知道自己今天终于找到一位绝顶聪明之人。

朱平槿开始时提出的问题,“献贼猖獗,蜀中汹汹。本世子龙脉所系,困于藩禁之制,故常心中惴惴。”,实际上一句话隐藏了三个问题:一是世系血亲(龙脉所系),二是藩禁(困于藩禁之制),三是民事经济军事(献贼猖獗,蜀中汹汹)。前两个是核心,是前提。世系血亲决定你在大明朝的政治地位,不是龙子龙孙有谁鸟你?蜀王府虽然封地大,爵位高,但是在诸王中与当今崇祯皇帝的世系最远,如果要争夺正统地位,怎么办?藩禁决定你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连出个城游个春都要向地方官员报备,你能做成什么?怎么来突破藩禁?

答问者首先要精确识别这三个问题,然后还要巧妙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且做到不犯规,不越界。

第一、第二位回答者舒国平和李崇文从两个对立阶级——缙绅地主和农民角度论述了民情民意和阶级利益冲突,阐述了朱平槿的依靠对象,指出了军事态势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缓和阶级矛盾的必要性,举起了‘仁义’这面政治大旗。第三位回答者高安泰从土司角度阐述了四川茶马经济的重要性和土司在四川的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但唯有第四位回答者孙洪敢于直接点题,并交出了自己对世系、藩禁两个核心问题的答案。

世系血亲问题,孙洪的答案是您家祖上是太祖儿子,燕王(明成祖朱棣)也是太祖儿子。燕王的子子孙孙可以当皇帝,您家蜀王一系当不得皇帝?皇帝身边有奸臣,燕王可以起兵靖难。现在燕王的子孙误国,导致流贼肆虐,鞑子入关,这是燕王一系的过错。如果目前的局势失控,燕王的子孙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当国?燕王当年起兵靖难,您为什么不能学习燕王起兵来个“护国安民”?至于如今朝堂上的一众大臣,由于他们的误君误国,已经被押上政治审判席,又有什么理由来干涉您呢?

藩禁问题,孙洪的答案是燕王为了自己的私利,擅自改动了太祖的国策家法,那是违反祖宗成法的,您有权利(在时机恰当时)宣布废除,根本不予承认。

民事经济军事问题,孙洪的答案是您一定要借助蜀王府在四川三百年积累的仁厚、贤名(和财富),提出“护国安民”的政治口号,将四川官、绅、学子、百姓的利益紧密捆绑在您(家国一体,您即国家)身上,分化动摇献贼,最终……。您干的所有这些,不是为了您自己,是为了完成上天和祖宗给您安排的任务啊,您有什么需要害怕的呢?

孙洪说出了朱平槿其实最想听到的话。

朱平槿哈哈一笑,没有对孙洪的语言做出任何评价,只是又问孙洪道:“不知孙先生平日如何生活?”

世子突然将谈话的主题从宇宙洪荒转移到鸡毛蒜皮,让孙洪的大脑陡然间不能顺利编织思路,只得如实讲来:“学生家中四世同堂,人口众多。现在城里物价腾贵,学生寒窗十年,功名未得,惭愧惭愧,只得放下身段,为街上书坊写些文章……都是些市井俚语,入不得法眼。学生一妻一妾模样还可以,便在街面上租了一间铺子,平日里磨些豆腐来卖,补贴些家用,街坊人称豆腐西施……”。

堂上堂下的人都忍不住笑起来,连曹三保这样谨慎的人都在憋住笑意。原来是个市井写手,外加一对豆腐西施!孙洪再也没有刚才策论时的慷慨挥洒,脸上如高富帅一般晒红了。

最后,朱平槿压压双手,大声宣布:“诸位先生都是大才。诸位先生不以本世子愚鲁,不吝相助,本世子何以文案须末小职折辱诸位先生?本世子当以宾客之礼相待!”

注一:天全土司,即天全六番招讨司,原嘉绒十八土司之一。辖今天全、汉源县境及泸定县境沈村、冷碛、擦道、岩州等六地土部。洪武二十二年(1388),改六番招讨司为天全六番招讨副司,治所设碉门(今天全城厢)。《明实录》载:“置天全六番招讨司,秩从五品,前土官高英为正,杨藏卜副之。”

注二:部分数据出自:《明代银本位下的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原文作者:陈志鹏。放在崇祯末年四川这个特殊的地点和时期,不一定准确,仅作参考。

注三:茶马古道,实际上就是一条地道的马帮之路。茶马古道的入藏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三千一百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三千八百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