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三十三章 军纪之争

崇祯十三年 第三十三章 军纪之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早晨与护商队员们见面之后,朱平槿便下令解散了队伍。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清晨的山中冰寒刺骨,他不想造成非战斗减员。可宋振宗不会让他们闲着,趁着饭点还早,带着他们上山找了一片竹林,砍了一两百根粗细合适的老竹扛回来。朱平槿比照自己的身高,估摸着大概五尺半的样子,先截了一段,然后以此长度为标准,下令每人准备两根竹枪。一根一头削尖,以后在火上烤干烤硬,临时充作兵器;另一根保持原样,裹上布头,以后拿来进行对抗训练。他估计辎重车辆已经到了,于是安排大小宋带着一些乞丐去哨卡把粮食衣被扛回来,曹三泰和罗景云带着一些乞丐进厨房烧水准备洗澡。他自己趁此机会修整一下,顺便在脑中整理建军的思路。

乞丐们把粮食衣被抬进房子,个个脸上笑逐颜开。厨房用大锅烧开了水,浴桶抬到了房间里。罗景云初获重任,兴致勃勃。他的第一个命令,便是让所有的兵士脱掉丐帮制服,排队下到桶里洗澡。罗景云特别强调,兵士之间,必须用丝瓜布互相搓洗,务求干净。头发必须打散冲洗,然后齐刷刷剪短。洗完的士兵,随即就在朱平槿的手里领到一套崭新的灰色棉袄、棉裤、内衣和一床被子,破烂的叫花子制服就扔在外边的晒场中央。

朱平槿坚持亲自发放衣物,显然是表示他才是士兵的衣食父母。

午饭打牙祭。

很多乞丐是生平第一次打牙祭。饭都吃不饱,吃肉当然只是梦想。所以当朱平槿宣布有肉吃的时候,全军一片欢声雷动,仿佛打赢了一场战役。有几个人心里不踏实,一直在厨房附近转悠,直到厨房中冒出了腊肉的香味,几个人这才吞下口水,飞奔回去报告消息,再次引起一场小小的骚动。

午饭不仅每人有三片又肥 又厚又咸的腊肉,每十二人还有一碗酒喝。不过这顿牙祭虽好,但是要按照朱平槿的新规矩来打。队伍在晒场上又集合了一遍,是宋振嗣喊的口令。这宋振嗣见到他堂兄这么威风,坚决要求留下来和大哥一起干。朱平槿觉得现在是用人之际,宋振嗣的加入对于他对部队的掌控力也没有太大的冲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宋振嗣的学习能力比他哥还强,喊口令时自然大方。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迅速列队完毕,宋振嗣请示朱平槿是否可以开饭,朱平槿回答声可以,然后部队立即开始行动。他们十二人一组拿着竹筒排队打饭,再到曹三泰的肉桶和王四忠的酒桶前领腊肉打烧酒,最后回到原地,就地蹲下。等全部人马都领到了饭食酒肉,朱平槿一点头,宋振嗣大喝一声:“开饭!”晒场上顿时一片唰唰的吃喝声,一个说废话的人都没有,把朱平槿腹中酝酿的一篇饭前讲话活活憋了回去。

朱平槿在边上看着这一切,整齐有序的场面让他非常满意。他对身边人感叹道:“以后,我们要把“一切行动听从军令”这一条写进军纪。军队嘛,就是要这样,吃饭睡觉、拉屎拉尿,都要听军令。这样平时习惯了,战场上他们就不会乱跑乱动!宋将军,贺先生,你们都是将门出身,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宋振宗道:“话是听着对,不过这屎尿来了,天王老子也管不到呀!”

朱平槿摇头严肃道:“军队是纪律部队,就是要从吃饭睡觉、拉屎拉尿这些小事管起!战场上即将开战,你说要拉屎拉尿,让流贼等你一会儿,等你拉完了再开打,这行吗?”

“那真的憋不住了咋办?”

朱平槿道:“那就拉到裤子里,反正比丢了命强!”

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贺有义笑完了,对朱平槿道:“刚才世子说要把‘一切行动听从军令’这条写进军纪,臣以为极为应该!‘不得奸 淫掳掠百姓’,此条亦当写入军纪。不过臣还建议,再加上一条,以‘效忠世子’,作为军纪第一。”

朱平槿环顾一周,看了看其他人的反应。其他人在早晨才高喊了口号,都觉得这条顺理成章,于是纷纷点头,只有舒国平摇摇头。

朱平槿看看舒国平,微笑着没有说话。舒国平思索一会儿方才出声:“世子,学生以为此条不妥。”

见着世子驻足等待,舒国平便道出理由:

“我太祖出身微寒,愤于蒙古鞑子欺凌我汉人,遂起兵于淮泗,效命于明王。凡数十年沙场征战,方才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称帝立国。学生以为,我中国历朝历代,唯我大明,得国最正;我中国数百帝王,唯我太祖,得位最正!太祖立典章、严法纪、开科举、劝教化、肃贪腐、恤万民,此万世不盖之功也!自大明肇建,凡三百年,太祖子孙,或贤或不肖,百姓终可得一世温饱。如那万历朝,天子四十年不上朝,百姓依然可以衣食无忧,把酒小酌。我大明与天下之恩三百年,上极于宗藩、世勋、百官、缙绅,下达于黎民、百姓、优娼、疍(dan,贱民)户。故天下无不以大明为中华正朔,百姓无不以天子为大明正朔!自本朝始,奸臣当道,误国误君!上天降下灾祸,天下饿殍满地,流贼横行无忌,东虏侵掠京师,无不是上天对我大明之警示!此错,非天子之错,乃百官之错也!今天子虽有过错,但未尝失德,奈何去之!”

舒国平停歇片刻接着道:“太祖分封诸藩,是为屏护中央。世子、王爷受封蜀藩,乃太祖嫡脉,祖宗荫庇而已。有我大明,则有蜀藩;有我蜀藩,则有世子。世子与大明休戚与共,荣辱一体。故学生以为,这军纪第一条,拟以‘效忠大明、效忠天子’为好。如此,则天子不得忧虑,奸臣不得谗言,百姓不得疑惑,兵士不得自乱也!”

一个小小的饭中插曲,却冒出了一个大是大非的根本性问题。

这关系着这支朱平槿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武装,他的尖牙利齿到底对向何人!

朱平槿心中翻腾不已。他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势。蜀藩世子身份,这是目前他在政治上最大的优势。但是,他既不能控制社会的主流思想,也不可能改变人固有的思维模式。“靖难”或者农民起义,都是打着“反贪(恶)官不反皇帝”的旗号。天下有事,都是百官的错,皇帝没错。为什么会这样?

千年不变的忠君思想仅仅只是浮在水面上的表象。根本的原因,是君权神授的国家体制。既然天子是上天之子,那绝不能动摇天子的绝对权威。因为一旦权威动摇,就意味这“上天之子”这个身份的动摇,即皇帝的合法性动摇,就会引发无数的皇位觊觎者或者是权利的争夺者,进而导致天下大乱。比起指出皇帝的错误并且要求改正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与所获得的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中国最古老、最顽固的政治理念,“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大一统观念,就是来源于此。所以,皇帝给自己下罪己诏,是个不得了的大事,一定会正儿八经地被记录在当代和后世的青史中,传诸于万世。本朝崇祯皇帝,好像是最不把下罪己诏当回事的皇帝了。

舒国平是对的。现在打出效忠自己的旗号,与自己利用所谓护商队的名义,遮遮掩掩建立军队的初衷相悖。这种旗号一旦公开,就不可能收回去,也必定会被朝官们得知,后果难以预料。不要说现在时机不成熟,就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旗帜是否合适,也是一个大问题。贺有义虽然极有才敢,但是利欲观太强,过于阿谀奉承,为了与舒国平争宠,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舒国平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对自己的进一步靠拢,但是他的大局观和为人清正,倒是在贺有义之上。朱平槿在心中,立即将舒国平和贺有义两个人的地位打了一个颠倒。至于贺有义这种人也要用,还要大用。阴阳相济,为君之道也。

朱平槿这边想着,那边争论还在继续。

“效忠世子”这句口号,是贺有义在晒场上率先喊出来的,他当然要据理力争。他问舒国平道:“‘效忠大明’学生没有异议,只是这‘效忠天子’,学生觉得不妥。如天子被奸臣蒙蔽,下诏蜀府勤王,依舒先生之意,我等去还是不去?”

舒国平道:“既是奸臣蒙蔽,我等当然不去!”

贺有义咬住就不会松口:“若是天子近臣,手执天子血诏,我等去还是不去?如我等去了,半路被围,或战死、或饿毙;如我等不去,于军纪、于兵士,又如何解释?”

舒国平:“……”

双方继续争论下去,就要影响团结了,再说朱平槿更不愿写上效忠天子的话。他笑笑道:

“此事不必争议了。周公有云,天下虽大,有德者居之。何谓有德,方今天下,活民者是也。民,乃国家之本,有民才有国,有民才有君。家国本是一体,君民亦为一体。依本世子看,这军纪本为约束军人行为举止,效忠天子是装在心里的,不好写成军纪。不如我们在诸条军纪之上增加一条护商队之基本宗旨,那就是‘效忠大明,护国安民’。另外,流贼在战场上经常诈败,抛洒钱物,诱使官兵争抢,然后转身杀回,官兵常常中计大败。故本世子以为,还要在军纪中增加一条,叫做‘一切缴获尽数上交’。”

以贺有义的高智商,他实际上已经知道自己情急之下犯了个低级错误。现在朱平槿已经拍板,他当然立即拥护。舒国平也没有觉得不妥的地方。至于两位赳赳武夫,只是站起来大吼了一声:“好!”

一场突如其来的争论,反倒让三大纪律提前出 台。朱平槿哈哈一笑,对曹三保和曹三泰道:“士兵已经吃了,吾等何时开饭?”

夕阳西下时分,三百五十一名兵士焕然一新。他们精神焕发地整齐列队,每人手里一根竹枪。队伍中最高的那名士兵陈有福,手持一面红旗,旗上绣有“护商队”三个金色大字。这三字乃现任四川巡抚廖大亨的亲笔手书。

当着众人之面,朱平槿命令将乞丐服装全部点燃焚烧。在熊熊大火之中,朱平槿用最大的声音吼道:“今天,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九,是我们护商队正式成军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从今天起,你们就成为了我王府的家丁,成为了一名军人!从今天起,我大明有救了!我大明的千千万百姓有救了!”

山风刮过朱平槿,把他的声音传得很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