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一百零六章 省城纷乱(五)

崇祯十三年 第一百零六章 省城纷乱(五)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成都城北附近的一条大道上,数十名身披铠甲的官兵骑兵正在策马奔驰,红色大旗飘扬在队伍上方,上面绣了个金色的“蜀”字。路旁的油菜花已经盛开,像金灿灿的花毯铺在绿色的原野上。骑兵穿行于花海之中,倒把一身的杀气褪了,好像不是赶赴去战场,而是出城来郊游。

四十多岁的崇义庄(注一)庄户杨二叔挽着裤腿,背着箩筐正走在路上。他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还有同村的十几个年轻人,有说有笑的落在他身后。

杨二叔愤愤不平地想,年轻人就是这样,只要吃饱一顿,精神头便足得很,他们才不管下顿是否有米下锅呢!

身后的马蹄声引起了杨二叔的注意。他回头一看,迅速指挥身后年轻人退到路边,准备随时跪下。这年月,能骑马的不是贵人就是官军。若是一不小心惹恼了贵人官军,丢的便是脑袋。

官兵!杨二叔轻声叫唤,语气却格外严厉:

“都给我跪下,不准抬头看!”

马蹄声近了,却稀疏起来,最后停在杨二叔身前。杨二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不敢抬头看,只好浑身哆嗦,在恐惧中等待命运的宣判。

“这位大爷,你们是要下田啊?”一个年轻人的声音问道。

“公子问你们话,都抬起头来回话!”另一个声音吩咐道。

杨二叔犹豫地抬起头来。红色大旗之下,一名红袍少年端坐在白马上。旁边两位秀才模样的中年人,一位富态,一位干瘦。那红袍少年满脸微笑,很和蔼的样子,这让杨二叔提起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回禀公子,我这是带着儿女村人下田翻土,准备育秧。公子,我们可都是良民啊!”

少年轻声笑了,但是没有恶意。他继续问杨二叔,你们都是蜀王府的庄户?

杨二叔赶紧点头,连说正是。那少年又问了他家里人口、耕地、种子、口粮以及庄里乱民的情况,杨二叔老实回答了。

庄里有十几人跑出去参加了乱民,都是些吃不饱肚皮的。前几天回来了几个,剩下的好像跑到新繁城里去了。乱民们没抢庄里的人家。都是几辈人住在一起的邻居,沾亲带故的,他们也不好抢。只是庄头挨了打跑了,这些天都没回来。

他一家三儿三女一个老娘一个婆娘一共九口人,种了大约二十亩地。地虽少了些,但还勉强够种。主要是这几年沟里水少了,去年春天隔壁庄里上为了争水打了几架。今年的种子还有,但是口粮不够,只能吃到六七月份,以后就只有饿肚子了。这里到处是庄田,连野菜都没地方挖去。

少年边听边点头。听完了他对杨二叔道,今年蜀王府各王庄只收五成的租子。若是缺了口粮,杨二叔可以让儿子加入庄里的护庄队。每个护庄队员每月发二十斤谷子的补贴,年底有二两银子的例赏,集训期间还管吃住。另外,跑了的庄头不会再回来了。以后王庄的庄头都由庄户自己推选。现在彭山县那边的王庄缺人,若是家里人多地少,还可以申请迁到那边去。不分男女一人五亩地,没房子住的借几两银子的安家费。

杨二叔简单的大脑根本无法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信息。不过,他还是从少年公子的话中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比如,护庄队、五成租子、二十斤谷子、二两银子等等。他不知道少年公子是谁,也不知道他说的话能否作数,反正少年公子说的都是天大的好事,所以他连忙叩头称谢。

“这里有一张告示,你先看着!”

富态的秀才从马鞍下吊着的皮袋中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递给杨二叔。

杨二叔很现在想知道纸上到底写的啥,可是他不识字。庄里能认字的只有庄头一个,可惜也被打跑了。

“很快就有王府里的人到各庄贴告示,并把告示上的内容念给大家听!”少年公子留下一句话,带着骑兵远去了。

这少年公子自然就是朱平槿。他是应廖大亨之恳请,到彭县和新繁县去助战的。昨晚,一匹快马从成都府北门冲进来,带来了惊人的消息:“闯贼上月攻进洛阳,福王遇难!”

福王遇难,引起的震动远大于几月前督师杨嗣昌的自杀。川人与杨嗣昌有仇,都说是他把献贼赶进了四川,所以他死了,街上有人放鞭炮敲锣鼓。福王遇难,却在川人上下各个阶层都引起纷纷议论。

福王是谁?不要说城里的官绅知道,就连上了点年级的百姓也知道。那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天启皇帝和当今皇上的亲叔父!

万历年间的嫡爱之争,经过别有用心的不良文人反复炒作,早已发酵放大成大明朝全民性的娱乐话题:郑贵妃迷惑皇帝,欲立亲子为太子,正人君子坚决抵抗,奸人最终失败收场。上层学术界已经公认为这是忠奸不两立的当代版本,但是下层百姓群众,对郑贵妃如何诱惑皇帝更感兴趣,比如是否她在床上使用了媚术?她是否在终南山修道千年?这次全国性娱乐事件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洛阳惨死的福王朱常洵。

巡抚衙门也炸了锅。福王遇难,众官员免不了齐聚廖大亨之处,再来一个集体哭丧。大家痛哭,并不都是在作秀。一个简单而且残酷的事实已经**裸摆在他们面前:皇帝连自己的亲叔叔都保不住,那他还能保住谁?他能不能保住京师,保住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大明气数将尽的绝望第一次进入了许多官员的脑海,一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也不受控制地闯入他们的心扉。

朱平槿昨晚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福王被杀的消息。廖大亨通过李师爷这个联络人传来他的请求:请世子步出王府,到新繁彭县走一遭。

朱平槿通过史书知道福王的悲惨命运,但是他不知道福王世子能否如真实历史一样逃脱。如果福王世子没能逃脱,那么南明史就要改写了。他闭着眼睛想了一刻钟,便跳出大浴桶,擦干了身子,钻进了舒服的大床。

王妃养病,朱平槿便干脆搬到长春宫居住。他本想稍事休息,但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多。老妈受蜀王责难,便赌气把蜀王府的王庄大权全部交给了他,只留下王府的生意继续打理。于是王庄前些日子堆积的事务便排队来到了朱平槿的面前。管事的人有了,长春宫如同过去一般热闹。

该管的才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朱平槿用前世的工作经验,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规矩。

什么是自己该管的?朱平槿思索再三,给自己定了一个要管的大致范围:一管粮食播种收割;二管王庄恢复重建;三管护庄队组建。

这三项工作,王庄恢复重建是重中之重。通过王庄的恢复重建,实现对王庄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都江堰灌区十一县王庄星罗棋布。在都江堰灌区总共二百八十万亩的耕地中(注二),蜀王府占地约一百万亩,各郡王府占地约八十万亩,王府左护卫占地六万余亩,总数大约占灌区耕地面积的七成。

在蜀王府所占耕地中,自有的与投献的又各占约一半,各郡王府的情况也相差无几。在这些土地上,蜀王府设有王庄近两百个,各郡王府又有王庄一百多个。各王庄的管理模式有如传统的地主庄园,直接对应王府,造成了王府管理事务的繁多。

朱平槿的改革办法是化繁为简,借着此次除五蠹运动对王庄的破坏,实现县级以下王庄的层级化。

一县一大庄,大庄又称县庄。

大庄下设若干中庄。中庄又称乡庄。

中庄之下再设小庄,一个小庄就是一个自然村,故称村庄。

大庄是管理和协调机构,一般驻扎县城。中庄是管理核心,负责征收、运输和仓储粮食,管理庄户。中庄也是防御核心,必要时应修筑堡垒工事,最起码守住粮仓。小庄实行庄户自治。庄主的产生废除上级任命制,改由庄户自行推举。

王庄占地较少的县,比如金堂县,先建一个直辖王府的中庄。等占地较多后,再完善大庄机构组织。

为了领导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朱平槿在世子府也建立一个非正式的王庄领导机构,名字就叫蜀王府王庄管事局。局长由出卖朱平槿的曹三保担任,副局长由李崇文和李四贤兼任。

灌区八个县的大庄管事仍由过去的老人担任。仁寿县、彭山县、双流县、雅州和名山县的大庄管事分别由李崇文、刘红婷、李四贤、洪其惠和曹三泰兼任;彭县和新繁县等平息乱民后再安排。

护庄队依托王庄建立。每县设立护庄大队,中庄设立护庄中队,在仁寿、彭山、双流、雅州等朱平槿有根基的州县先搞起来。

王庄管理机制的改革,可以减少王府直接领导的王庄数量,减少王庄管事对普通庄户的盘剥,保证粮食收租这一王庄主要职能的实现。

同时,改革中暗藏的意图,是把县级王庄作为影子州衙或影子县衙。在必要的时候,州县的大庄可以直接跳到前台,凭借自身掌握的军事经济力量,取代大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吏,成为州县的实际统治者。

朱平槿把双流县收归自己直隶,用随侍太监李四贤兼任双流县的大庄管事,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双流县在成都城南,紧贴府城,还是连接雅州、仁寿和彭山等地的枢纽。不把可靠的自己人放在这里,朱平槿晚上睡不着。

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即成都以北的新繁和彭县。朱平槿急于推进,却顾虑政治上的影响。廖大亨的请求,立即让朱平槿大喜过望。

彭县和新繁两县是 “除五蠹”民乱的发源地。官军在省城周边清场后,乱民退入两县的县城,凭借城垣与官兵形成了对峙。这种对峙状态,使四川巡抚廖大亨陷入了两难。

彭县和新繁两县地处灌区,王庄密集。廖大亨有心强攻,却担心过多伤害王府的利益,使他和朱平槿刚刚建立起来的利益同盟出现裂缝。可是对峙下去,他更担心他自己的政治前途。如已经接旨就任四川兵备副使的陈士奇,会不会拿两县的僵持局面说事,甚至以此拒绝追剿陈怀年的任务?

所以,两难中的廖大亨通过李师爷向朱平槿请求,希望利用王府对庄户控制力,把庄户从乱民中分化出来,达到消弱甚至消灭乱民的目的。正巧朱平槿也急于解决两县的王庄问题,两者一拍即合。

朱平槿答应廖大亨亲自出马,但所有参与作乱的庄户均由王府自行处置。对于朱平槿的要求,廖大亨一口应承。把两县作乱的庄户都捉去杀了,这是傻瓜才会去做的事情。

注一:今新都县大丰庄,太祖亲自改的名。

注二: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在1949年为282万亩。鉴于该地区的农业开发极早极充分,且灌区面积受限于地形走势,响木推定从明末到建国初年都江堰灌区耕地面积变化都不大。

建国后,灌渠修建了大量支渠,并打通了龙泉山,灌渠面积终得以大幅度增加。

灌区因为单位产量高,生产效率也高,所以不仅能养活大量人口,而且能解放大量人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劳动。综合因素之下,这才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裕和繁荣。

另需说明,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不等于都江堰灌区的耕地面积,更不等于成都平原的耕地面积。成都平原(狭义)八千平方公里,折合面积为一千二百万亩。就算耕地利用率仅为五成(实际远远不止),成都平原也有耕地六百万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