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都市剑说 > 第1239节-酒馆和学校

都市剑说 第1239节-酒馆和学校

作者:华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3:31 来源:笔趣阁

“已经跟这里的镇长联系好了,很快就会动工,大概还需要一些粮食,钢材和水泥。”

李白和镇长约定的是一停雨就开工,他的5000美元定金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要是光拿钱不干事,恐怕第一个跳起来的就是那些老百姓。

在这个贫困落后的地方,想要找到一份能够吃饱饭的工作,就算是求爷爷告奶奶也不一定找得到。

镇长要是为了一己之私,砸了那么多人的饭碗,那可就不是要被人拼命那么简单了。

“物资好说,营地里还有许多,你随便拿去用,公账报销!”

维和部队的经费每一笔钱都是经过预算的,有指定的使用去向,栾政wei抠留下来的那一点点机动费用,每一个大子儿都得省着用,根本经不起像李白这样的折腾。

但是物资就不一样了,背后依靠着那么大一个国家,各种物资可劲儿的往军营里面塞,比计划量只多不少。

索马里地区哪怕再怎么闹饥荒,也不可能饿到维和部队的战士们。

更何况有一些物资的保质期本来就不长,眼看着快要临期,往往会拿出去送人情。

仅以水泥这一项,当然不会留在仓库里等着失效和受潮变质。

所以李白一开口,栾政wei当即满口答应白送,反正营地里已经该用的都用了,国内还会不断的送过来,闲着也是闲着。

“我打算先盖一个酒馆,再搞点儿娱乐活动,我看这里天一黑,当地人除了造人以外,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衣食住行,李白打算先从饮食上着手,毕竟这是华夏的特长,也容易在当地站稳脚跟。

顺便再加上一些唱唱跳跳的,算是给当地增加一些就业。

一个连吃带喝的小酒馆,提供三四十个直接就业岗位和上百个相关的间接就业岗位应该没什么问题。

用人来源除了给当地小镇的一部分指标以外,大部分还是要优先照顾达成合作约定的那些土著部落。

镇上的人与那些部落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想来不会有也不敢有什么抱怨。

毕竟这是靠实力争取来的就业机会,如果是没什么话语权的小部落,恐怕华夏人也不会把他们当回事。

“记得再加上一个学校,不用太高级,小学就可以了!”

栾政委wei做了补充,他去过帕帕加娜部落,那里最好的建筑就是部落小学,甚至比部落首领的房子还要好,足见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

想来给小镇上建一座小学,一定会得到本地人的热烈欢迎。

李白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

只是一座小学而已,费不了多少工料,建一座彩钢瓦大棚和平整一块土地当做操场就足够了。

往大棚里面放上几张长条桌和数量对应的长板凳,竖一块木板当做黑板,装上几盏电灯,就是一间可以容纳多个年级同时上课的大教室。

有条件的话,再在操场上建几个篮球架或足球门框,在当地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小学。

粉笔、纸笔、课本、作业本、足球和篮球等教学与体育用品都有现成的,可以向索马里政府和国际组织打申请报告,很容易就能得到,而且不用花钱。

老师倒也好解决,有的是国际志愿者,只要能够包食宿,最好再像征性的给点儿学费,就更容易找到人。

栾政wei前脚刚催完,后脚本地镇长就带着一伙人找上门来。

天气刚放晴,他们就嗷嗷叫着打算开工。

不然下一场雨袭来,又是一片泥泞,反而不好弄。

拿着栾政wei给的鸡毛令箭,李白在军营里面点兵点将拉了壮丁,用两辆卡车带着一些物资前往规划好的地点。

一事不劳二主,栾政wei提出的镇小学干脆就放在酒馆的边上。

趁着人多,两边一起开工,这样可以不耽误时间。

一听说华夏人要开工,不仅管饭,还给工钱,居然有这样的好事,几乎小半个镇上的人,不分男女老幼的倾巢而出。

以至于工地上的人密密麻麻,被李白拉了壮丁的维和部队战士们全部成了工头,指挥这些黑人搞基建。

对于这种情况,镇长搓着手一直在陪笑。

这里的居民们也是要恰饭。

他根本没有办法拦着。

老人和女人倒也罢了,多多少少能干一些正经活。

但是那些孩子们却怎么赶也赶不走,只好让他们去拔草捡石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活儿,工钱是没有的,原本是打算给一点儿的,但是怕孩子人小力弱,容易被抢,以至于发生危险和纠纷,所以只给管饭。

听说工地上来了一大群“工人”,华夏维和部队只好派出了三个炊事兵带着一辆野战多功能炊事车过来帮忙做饭。

面对这么多张嘴,大鱼大肉是肯定没有的,但烙饼和午餐肉却管够,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摄入充足的卡路里。

地面被挖开一尺多深,均匀的铺上一层碎石,重新灌入沙子、粘土、石灰和水泥,混合均匀后开始夯实地基,用的完全是古老三合土的土法子。

这个时候恰好需要足够的人力,满工地乒乒乓乓的沉重撞击声不绝于耳,三合土层不止要填上挖开的浅坑,还要在垫起一尺多高,以免雨水倒灌进来。

同时还要埋下管线,标准设计图纸是没有的,全凭李白的一张手绘图纸。

这样的建造过程以华夏的建筑标准来说,是远远不合格的,绝对会被查处拆除。

但是原本就不指望这上面的建筑能够坚持百十年,事实上能够维持十年二十年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这些土黑们做不了复杂的工作,但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倒是很适合他们,尤其是一上一下的夯地基,与黑人们天生的节奏感很搭。

快活的歌声伴奏着乒乒乓乓的撞击声,越来越整齐一致。

人多力量大,活儿又简单,只用了大半天的功夫,就把酒馆和学校的地基给夯实了。

别看三合土的工艺很原始,若是把功夫用到位,并不会比钢筋混凝土逊色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阳刚下山的时候,第二场暴雨几乎接踵而至。

因为掺入了快干水泥,几种化学制剂和天气炎热的缘故,大大加快了硬化过程,原本需要曝晒三天的自然干透缩短到了只要几个小时。

当第一滴雨水落在地基上时,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硬壳,没什么太大影响。

次日,天空并没有放晴,依旧是阴云密布。

一会儿狂风吹卷,一会儿细如丝。

工地并未停止,而是人数减少了许多。

地基不论是表面和内部的强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完全硬透,但是已经堪堪足以使用,接下来的搭建棚子属于技术活,人多了不仅帮不上忙,还会倒添乱,因此李白不得不让镇长劝退了大部分人,只留下了一批相对看上去比较聪明的青壮,让他们学着砌砖和搭建脚手架。

军营里面提前做好了泡沫轻质砖的模具,将混凝土打浆发泡后,做成了一块块的大泡沫砖,此时只需要沿着定位线,将泡沫砖一层层的砌好就行了。

等到收工的时候,不仅所有的墙都已经砌完,连彩钢瓦棚顶都已经铺设完毕,算是正式结顶。

不过里面的管线铺设等硬装收尾和接下来的软装工程则继续连夜进行。

等到第三天天亮的时候,李白的小酒馆和相邻的学校不仅完成了主要工程,还里里外外的粉饰一新,灰不溜丢的泡沫砖墙上打了一层腻子后,又喷了两遍白灰。

这些细致活儿都是华夏维和部队的工程班干的,又快又好,干脆利落。

镇上的黑人编个藤筐或者打个土坯砖什么的勉强还凑合,若是让他们拉个电线,搞不好会把自己给电到,甚至给弄短路了也不意外,做技术活还是得靠外国人。

李白的小酒馆还没有开张,依然在培训人员和酿制酒水,忙得不可开交。

倒是邻近的学校,在携带着教学物资的志愿者老师抵达后,立刻坐满了渴求着文化知识的学生。

连教室外面都挤满了镇里的居民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