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都市剑说 > 第799节-下乡

都市剑说 第799节-下乡

作者:华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3:31 来源:笔趣阁

进山没多久,鳞次栉比的建筑迅速变得稀疏起来,路边一面是陡坡,一边是嶙峋的岩石,参天树木遮天蔽日,有时候还能看到成片的竹林。

堪堪容许两辆车交会的双向单车道格外空旷,来往车辆很少,大多是皮卡,微型面包和背着大水桶的中巴车。

从南明县到缑城的山路虽然难走,但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却是最近,如果走路况较好的高速,就得绕上一大圈,花费不止一倍的时间。

李白开出来的大奔是新车,车况自然是好的。

如果换成那辆桑塔纳2000老爷车,城市里开开还行,万一半路上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恐怕找辆拖车都麻烦。

操控性极佳的amg-gt63s在蜿蜒的山路上也极为适应。

山区气温比人口密集的城区凉快的多,沿着盘山路绕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连车载空调都不用开,阵阵凉风就会自然而然的涌入车内,炎炎夏日的闷热自动全消,让人忍不住想要好好睡上一觉。

在山路上不断来回的中巴车是私人承包线路的客运车辆。

作为山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常年往返在这条路上的老司机驾驶技术一流,与大奔交汇时,总会主动按响一声喇叭,既是招呼,也是提醒。

山间行进,喇叭不能停,超车要响,交汇要响,过弯道时无论前后有没有车,都得响一下。

途中分布着一些补给点,可以加油加水,或者吃上一口简单的泡面。

往来车辆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多的服务和营生,能够有东西吃就不错了,至于大鱼大肉什么的,纯属想多了,如果有这样的手艺,还不如下山到城区里去开个馆子,绝对能够挣得更多。

在外打工更容易挣到钱,以往在路边挂着停车吃饭牌子的小店如今都很少见,只剩下一些依稀能够看出往日辉煌的断壁残垣。

大自然的修复力极为强大,一旦失去人气,五六年的功夫,人造建筑就会迅速衰败成遗迹。

大奔跟着一辆中巴车驶入地势平坦,足以停下三四十辆车的补给点,自备的卤菜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铺满碎石的地面摆上一张折叠桌,放下两张折叠凳,把车载小冰箱里的卤菜一一拿出来,堆满桌面。

噗哧一声抠开易拉罐,两人互相碰杯,一人一双筷子,一口菜一口饮料,山景佐餐,凉风习习,美滋滋。

老陈头手上的是青啤,李白手上的则是健力宝,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中途休息的中巴车乘客看着两人安逸的阵势,无不眼巴巴的直流口水,几个小孩都快要馋哭了。

倒是老陈头大方,将卤菜分了一些给那些带孩子的,就当是解解馋。

至于其他人,两人自备的食物虽然不少,却远远不够那么大方。

停下来的客运中巴车前后轮毂散发出淡淡的白色水汽,加装在车顶的铁皮大水桶会通过细长管线往车轮内侧的刹车组件滴水,以降低频繁刹车产生的高温,避免失灵。

弯道和路口需要减速,尤其是常年往返于这条山路的车辆,刹车组件会消耗的格外厉害,即使有这样的滴漏装置,也只能稍稍延长一些使用寿命罢了。

这样的改装以往只有在专门跑长途的重型货车上才能看到,但是在这里,客运中巴车上早已经是家常便饭,成为了每一辆车的标配。

从离开南明县的三个小时后,一条细长蜿蜒的岔路出现在奔驰车的前方,仅仅几十米开外,就消失在弯道的尽头。

时不时盯着手机屏幕的老陈头再三确认了电子地图的导航指示,指着右边的岔道连连说道:“右拐,右拐,马上要到了。”

山里的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更加狭窄,仅容一辆车可行。

距离南明县城约三小时车程,距离北仑市缑城约一个半小时的小村子,就是李白与老陈头这次上山下乡的目的地,天坑村。

山多,水多,树多,自然坑多,以坑为名的村子,在这一带有很多,还有叫上坑,下坑,各种坑的。

坑不坑人,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奔驰amg-gt63s驶上这条小路,恰好将整个道宽占了大半。

这条进村的主路并不是双向车道,准确的说,应该是单向车道。

平日里车流量就少,难得见人影,就算是有,也大多数是挑担背筐的行人,或者是摩托车及各种农用车辆。

交汇什么的,只要找一小块空地,其中哪辆车往路边上挤一挤,自然而然的就将路给让开了。

绕过两座山,一个小村落出现在李白与老陈头二人的视线中。

一座水泥拱桥跨过山涧,直抵对面山坡。

三十几座大小不一的新老建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规模不大的自然村。

新的建筑表面贴着白色的马赛克瓷片,老的建筑由夯土砌成,还能看到房梁的凿孔痕迹。

村口趴着几条土狗,懒洋洋的吐着舌头,有黑白相间的花狗,有带着两点白眉的黑狗,有更加常见的大黄狗,看见有车来,既不喊也不叫,充当着十分尽职尽责的拦路狗。

李白按了按喇叭,大奔发出洪亮的声音,土狗们这才不情不愿的让开路,慵懒的挪到路边,吧唧又瘫在地上,在盛夏的炎热天气下,丝毫没有任何精神。

“没有在这里找饭吃是对的。”

李白打量着村子,近半大门紧闭,只有一部分敞开着,院子里面晒着一些山货和农产,冒着袅袅炊烟的民宅只有两三座,整个村子里看不到人影,甚至连孩子的身影都没有。

“先去村委会!”

坐在副驾驶座的老陈头指了指一块指示路牌。

村里的道路更窄,四个轮子根本开不进去,随便找了块空地将大奔停好,两人徒步进村,老陈头手里还提了一只单反相机。

村委会大门敞开,连鬼都没有一只,自然找不到村长和村支书的身影,里面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唯一的电器就是几盏灯泡,连电风扇都没有,存放重要物品的房间则是防盗钢门紧闭,还额外挂了三把锁,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来偷东西。

由于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太少,所以连大学生村官都没有一个,一是用不着,二是实在养不起,三则压根儿就没有人愿意来,待在这个穷乡僻壤只会白白徒耗青春,既锻炼不到什么经验,也攒不出什么政绩。

虽然没能找到人,但是李白和老陈头还是了解到了天坑村的大部分情况。

这些信息都做成了又轻又薄的pvc展示板,挂在村委会的墙上,将村子里的情况介绍的清清楚楚。

村子里一共三十多户,在册的人口近两百人,从行政地域上,应该属于北仑市缑城的地界。

幸亏有李白的奔驰车,不然来回交通会十分不方便。

一个穿着老式纯白跨栏背心和蓝色工装长裤的老头背着大竹筐从居委会门外走过,正好看到李白和老陈头走出来,拄着锄头大声嗷唠一嗓子问道:“你们找谁啊?”

李白当即问道:“老伯,你好,问一下村长或者村支书在吗?”

“我就是村长兼村支书兼村委主任!”

老头挺直了腰,表示自己就是传说中的三合一。

村长、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集三者于一身,虽然比较少见,但还是有。

在天坑村这样的小自然村落,如果村民们没什么意见的话,倒也没什么。

“我们从湖西市过来,做调查研究,请问,鬼宅是哪一座?”

李白指了指周围的民宅建筑群落。

老陈头到天坑村,就是为了寻访传说中的鬼宅,好破解出真相,作为宣传用的典型。

拿这样的例子来打击那些封建迷信活动,将更有说服力。

村子里十分安静,许多宅子不仅没人,而且似乎很久都没有住人的样子。

如果猜测哪一座是鬼宅的话,那么看上去大部分都像。

“鬼宅?我们这里没什么鬼宅!”

老头没好气的摆了摆手,显然将李白和老陈头当成了不速之客,态度里面也有不怎么欢迎的意味。

老陈头有些惊疑不定地说道:“请问,这里是天坑村吗?”

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得知天坑村里面有一座鬼宅,被网红主播当成新闻放到网上赚热度,没想到从湖西市赶过来,却被告之没有鬼宅,岂不是要白跑一趟?

三合一村长老头理所当然道:“没错啊!这里就是天坑村!”

村委会的各种牌子上也注明了行政地名,确实是天坑村无误,李白和老陈头两人并没有跑错地方。

“那……”

李白刚想要说什么,却见老陈头摆了摆手,拦住了他的话。

“别急,我们先在这里住上一晚。”

老陈头冲着老村长递过去一支烟,接着说道:“支村长,问一下,这里有提供食宿的地方吗?我们两个打算在这里借住一晚。”

老村长姓支,是村子里的大姓,十户里面有七户是这个姓,其他的要么姓蓝,要么姓钟,是汉畲混居的小村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