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之望子成龙 > 第二章 七年生息七年变化(中)

三国之望子成龙 第二章 七年生息七年变化(中)

作者:狂妄之龙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5:32 来源:笔趣阁

不得不说,张珑的收获非常巨大。连续三年往返两次罗马,第一次前去不仅完成了一条海上商道,还带回了大量罗马奴隶工匠和书籍善本;而张珑第二次前去,不仅让大汉的香水、丝绸、茶叶、陶瓷、玻璃镜等奢侈品大卖,更是交好了罗马皇帝,租借了一块港口,并享有治外法权。

海南的铁矿在武昌三年就开始挖掘,大量优质的铁矿随着船队一次又一次运回青州。而新型的炼钢工艺、锻造工艺的开发,合金的探索,直接导致各种品质的钢材被提前创造出来,应用于各种领域。

倭国已经被完全征服,虽然还允许他们保留基本的信仰,但汉化已经开始。话说周瑜也蛮嗜杀的,在攻打倭岛的时候,就因为倭人太强悍,结果几乎杀得倭人的男人几乎死绝,剩下的也成为奴隶送回本土修路铺桥开矿,只怕过几年世界上就没有倭人这个品种了。

当然如此可怕的成绩,也是归功于破海军的强大。虽然火器还没有被研究出来,但飞剪船已经在武昌五年被开发出来,软帆的使用更是使得海船在海中行驶如飞,大大减少了航行时间。

弩炮与石油武器的使用,直接铸就了破海军战舰的无敌威名。破海军一次次的战斗,使得这支部队不仅已经扩张到了六万人,而且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在白刃战与登陆战中屡建奇功。

(至于张珑和周瑜在外国的那些事儿,因为和本书中心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只是简单带过。)

张珑回来了,这个消息几乎是在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陈留。

而张铭则在议事厅议事的时候,直接宣布了对张珑的任免,即任命张珑为兵部侍郎,同时身兼华夏大学名誉教授。

张珑接到任命之后,也是奇怪怎么和之前说好的不太一样?不过既然张铭如此看中自己,张珑哪里还敢推辞?于是,欣然拜首,接受了张铭的任免。

这番举动,让不少蠢蠢欲动的臣子们心中复杂了许多。因为他们都看出了,张铭没有更换继承人的意思,张珑依然是合法而且最被看好的继承人。

消息传到了各个张家子嗣的耳中,大家也不过是一笑了之,没有太大的反应。其实他们也明白,老爹此人做事总是不着边际,而且老大哥张珑又不是残废得没法动弹,区区脸蛋问题,还不至于让张铭改变主意。

于是该干嘛干嘛,当然在外地的几个兄弟,将恭贺张珑返回大汉的礼品派人送过去就是了。

要说唯一不爽的,大概也就是深居张府的张宁了。辛辛苦苦将张丕拉扯大,教会了他不少关于政治争权的知识,如今看来虽说不是没用,但基本上和鸡肋没什么区别了。

毕竟若张珑即位,如果按照大汉的条例,当然也会看情况分封一些兄弟,只是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当地官吏的监视,而且只怕私兵都不能有多少;而日过张珑出去几年心态有了问题,因为毁容而变得残暴了的话,只怕即位后甚至直接杀光所有兄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下,政治争权知识还有什么用武之地?

张宁当然还不打算放弃那么早,毕竟张铭的年纪放在那里,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准备。背负太多东西的张宁,不会放弃心中那个在外人看来完全就是痴心妄想的计划的。哪怕,在另外一个时空,她的计划成功了。

安排好了张珑的事情,张铭也暂时不管那么多了,儿子的事情有些父母可以操心,有些还得让他们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学习。

于是,接下的时间里,张珑又开始和朝臣们商量起政治制度改革的问题。

随着这几年推行的‘士人领头,百行并进’的方针,确保了士人的优越地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将各行各业的的排行全部取消,商人不再是最低贱的职业,相反缴税到了一定高度,还能获得一些名誉的爵位。

一开始当然有不少人反对,可几年来大家经商赚得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小地主都开始贩卖田地,然后依靠官府给出的转行证明,获得了五年免税等优惠政策,开设了工厂,买下了店铺经营了起来。

而这些年经过张铭的不断努力,某岛省的赎买政策开始推行。简单来说就是居民和官府合股买下一块田地,居民每年的收入根据股份将对应的产出交给政府。到这里也有一个硬性规定,一切收上来的股金,都只能用于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等公共开销之中,同时将一切开支公布出来,接受农民的监督。

这样不能说百分百杜绝基层**行为,只是多少也算是有效遏制了**的产生。尤其经过各种夜校和义务学校的多年教育,如今张铭麾下的农民大多识字,看得懂一些基本的文书布告。虽然对自己的权利如何使用还不太明白,但他们只知道谁动了他们的钱,他们就能和谁拼命。

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三省六部制度显然也慢慢跟不上节奏。于是通过张铭的建议,再经过一干臣子的讨论与思考。最终,在武昌二年刑部首先被拆分,直接分成了法院、检察院与警察局三个部门。

三个部门职能几乎和未来的没什么区别,要说唯一的区别,就是检察院的职员,全部都是民选。有没有意义不知道,反正选出来的检察院工作人员,代表着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就没问题了!

反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检察院要起诉某个官员的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然后才能提出起诉。抓捕工作将交给警察局负责,抓捕完毕之后送交法院,由检察院与被告对簿公堂,证据确凿,那么这个犯人就乖乖接受刑罚,就是那么简单。

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那也是废话,但至少能够做到遏制**,那么对于华夏而言,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随后在武昌三年改组户部,将户部拆分为财政部、商业部、农业部、工业部、华夏银行五个部门。基本的职能没多少变化,所以就不多说了。

武昌四年礼部改组,拆分成为了外交部、科学部、***、教育部、卫生部五个部门。基本职能没多少变化,所以也不多说了。

武昌五年工部改组,拆分成为规划部、建设部、水利部、铁路部(未来会有,如今蒸汽机刚刚投入使用,所以还不会有这个部门)四个部门,除了铁路部暂时没有设立,其余三个部门的职能和未来差不多,所以就不多说了。

武昌五年低改组吏部,将吏部改为人事部、人力资源部两个部门。人事部足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人力资源部则涉及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工作、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人权益保证等,实际上也兼职了一点劳动部和工会的工作。

如今需要探讨的,是兵部的改制问题。

经过那么多年的军官培训,大部分士卒已经识字,而且军官培训也到了伍长一级。也就是说,单独某一个将领完全驾驭整个部队的情况,在张铭治下已经基本杜绝。

张铭就算一直不管事,但兵马大元帅一职,以及中央军校校长这两个职位可一直没有放下来过。他比谁都明白,一个君主手中没有兵权,那么就算他是千古帝君,也避免不了麾下造反的下场。

说穿了,还是因为华夏的皇帝不值钱的关系。‘能者居之’这四个字,不知道让华夏大地面临了多少没有意义的内战。

经过各部的商量,首先确立的是将兵部改组为国防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三个部门,统称军部,设一个主席和两个副主席。主席当然是张铭负责担任,这个谁也别指望,而副主席经过一番妥协之后,分别由黄忠和曹仁两人担任。

黄忠当然是代表张铭嫡系一派的老臣子,而曹仁的上位不仅仅是张铭对世家的妥协,同时也是对以前张铭对曹家承诺的一个履行。

当军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漫长的口水仗中定出来之后,张铭最后加了一句:“既然维护治下安宁的机构已经完善,各位家族的私兵,是不是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一句让所有世家子弟心中‘咯噔’了那么一下。

的确,按说法制健全的如今,各家族的私兵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可谁知道张铭势力能不能千秋万载呢?万一不能,回到了封建制,家族手头没有点兵,万一别人来侵犯怎么办?

出于各种考虑,世家子弟都认为私兵不能取消。而张铭也给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允许世家雇佣一定数量的保镖和保安,但任何杀伤性武器,如同弓箭、弩矢、石油武器之类杀伤性的武器必须回收;同时,这些保镖和保安的任何违法行为,雇主都必须根据其所犯的罪行,负担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或全部责任。

别拿控制不了手下来说事,签订合同(卖身契)之前,合同(卖身契)里面就应该注明这点。到时候如果雇主因为家奴违法受到牵连了,雇主可以拿着合同到法院对涉案人员进行起诉。法院会委托警察局调查,并根据查明的事实,进行公正判决。

最后世家弟子们还是妥协了,裁减了一批私兵。而这些白裁减了的私兵的工作也不需要担心,人力资源部会帮助他们。而且如今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多了去了,不愁找不到工作。

而世家真正妥协的地方,只因为朝堂之上,寒门的人数正在慢慢增多。地方官吏之中,寒门子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七年的时间里,已经进行了两次科举,大量寒士被录取,被吏部安排到了每一个郡县之中。

世家对文化的垄断已经被打破,至于土地的垄断也因为工商业的兴起慢慢变得难以控制,佃户更愿意去工厂工作,所以为了挽留住佃户,地主们不得不减少地租。

加上国家针对拥有大量土地世家的抽重税政策,也难怪一批又一批地主纷纷卖掉土地,进城做生意去了。

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不仅代表着行政的快捷,同时也预示着社会正在不断的进步。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权力的理解和利用不断深化的未来,张家的统治地位也会慢慢陷入危机之中。

华夏皇帝不值钱,君主立宪能不能实施还是个迷。外国证明可以实施的东西,因为华夏国情的问题,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张铭还需要慢慢思考。

毕竟他可不是那些一统华夏,就不管死后洪水猛兽的牛人,拥有众多子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张氏家族的张铭,必须为子孙后代千秋万载而思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