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430章 元旦说元旦岁岁年年

重生燃情年代 第430章 元旦说元旦岁岁年年

作者:银色纪念币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05:22:09 来源:笔趣阁

梁一飞没直接回答他这句充满了怨气的话,似乎在自言自语,说:“改革开放到现在18年,我最近在想,好像改革开放之后,时间过的特别快,18年,在以前,仅仅是一代人的时间,孩童成了壮年,青年尚未到老年,可是这18年,从万户元,到百万元,千万元,对了,现在亿万老板已经很多了,两三年,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说着,挥手打断了周宇宙准备开口讲的话,道:“我不是说我换了你,就是觉得像你我这种人,也许注定是要被后来人替换的。当初你说,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以前觉得你太狂妄,现在有那么点明白了。”

周宇宙沉默的听着梁一飞说完,又沉默了片刻,大概是由于年纪,或者这些年的牢狱之灾,终于磨平了他的锐气,也可能是梁一飞的话,总之,他的愤怒,毕竟没有能持续到最后。

“你知道,我现在最渴望的是什么吗?”周宇宙问。

梁一飞看着他。

周宇宙嘴角挂上了一个嘲讽的笑容,然而却不是嘲讽梁一飞,更像是自嘲。

“我想活,能多活一天都好,现在我才明白,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命是真的,哪怕在大牢里望着十米高墙没有自由,哪怕一个礼拜只能吃一顿冻得像是棉絮一样的存储肥肉,哪怕天天看电视,只能看新闻联播,哪怕隔三差五我就浑身都痛的睡不着觉!可是,我还是想活着……”

周宇宙越说,语气越激烈,最后猛烈的咳嗽了起来,咳的眼泪鼻涕都要下来了。

过了半天他终于能再次说话,眼睛发红,惨然道:“你看到了吧,你现在站得比我原来高得多,想来跟我感慨一下人生,可是你跟我的人生,早就不一样了!我只是一个快死的老人,只要能多活一天,哪怕这一天过得很惨,我都想活!我都愿意拿一切去换!”

……

……

1996年第一天,梁一飞去了监狱,和周宇宙有过一翻谈话,相对于一般的十五分钟探监时间,这段谈话时间很长,可如果说用来交流人生,那这段时间又太短了。

无论时间长短,梁一飞都学到了新的一课,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许不会有真正的同行者,而这条路只能一往无前。

一往无前,有时候是因为勇敢,有时候是因为无知,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对于没有退路的恐惧和对未知的要命的好奇。

临走之前,让吴三手留了点钱给监狱方,周宇宙已经丧失了锐气---无论他的表现是真还是伪装,但年纪摆在那里,未来对于自己不可能有任何的威胁,对于一个将死之人,梁一飞愿意让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过得不那么痛苦。

上辈子,他也是坐过牢的企业家,主要的罪名,同样是偷税漏税。

但愿周宇宙对自己讲的那些话都是真的,因为在临走之前,又特意和陶监狱长聊了一会。

周宇宙之后的牢狱生活,会过得比较自在,每周都有两次加餐吃肉,每天不用参加劳作,就在监狱阅览室,打扫打扫卫生,大部分时间可以看看大众电影之类的杂志,生病的话,可以从监狱外面请医生或者送到市里最好的医院,最大程度减轻他的痛苦。

如果他能够活到明年监狱扩建,他甚至可以以病人的身份,住一个单间。

但是,唯独不能减刑,无论他在监狱里表现再好,监狱朝上报的减刑名单里,注定了就不会有他。

……

从监狱回来后,没去岚韵湖,而是直接回了家里别墅。

说起来这个别墅也是比较搞笑,就去年过年,梁一飞臭脾气犯了,吵着闹着非要立刻买,然后辗转从丁静静手里买来的二手,买来之后,这一年来,反而没什么机会住。

他自己不用说,95年一年在外面跑来跑去,回滨海事情也是一大堆,大部分时间都在岚韵湖混着,一年到头,除了几个大节,基本不在家。

梁义诚和刘萍两个吧,也是醉心于工作,住家的次数当然比梁一飞要多很多,不过大多也都是晚上回来,一早就走,有时候一出差,可能好几天甚至半个月都不着家。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一家人,都有点工作狂,正应了那句话,休息?不存在的!只有工作才能让我快乐。

说起萍姨,梁一飞有点看不懂了,这两个上人天天混在一块,实际上已经住在一起很久了,却到现在没打证,也不晓得他两怎么想的。

梁一飞有很势利现实的一面,想问题习惯于从利益出发,不打证,梁义诚天天在萍姨饭店纯属帮忙,这饭店到底算是谁的?萍姨天天跟梁义诚吃住在一起,万一哪天梁义诚不要她,她连个名分都没有。

难道真的是有情饮水饱?还是说,物质条件大幅度满足的情况下,人就有资格去谈完全超越世俗的恋爱?

搞不懂,恋爱这种事,梁一飞两辈子就从来没有修成正果过。

开了门,客厅里有个三十多岁大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梁一飞,大姐立刻站起来了,恭恭敬敬的叫了声‘少爷回来了!’

家里不经常住人,人气不足不说,还容易脏,所以从皖南农村请了个农村大姐过来,也就是俗称的小保姆。

这几年城里经济越来越好,农村进步的却相对缓慢,农民能吃饱饭了,可是想要赚钱,还是得进城打工,一些没什么特殊技能的农村家庭妇女就到大城市来,给有钱人家干家务,兴起了一股小保姆进城潮。

“冯姐,不是说了嘛,不要这么叫我。你都从哪学的?”梁一飞脱了鞋,冯姐立刻跑过来从鞋柜里拿出拖鞋给他换上,说:“电视里有钱人家都这么叫。”

“那是电视,以后别这么叫了。”梁一飞说:“我爸他们今天回来不?”

“不回,老爷……哦,梁总和刘总前天去那个什么农场考察了,说要进一大批冬菜,昨天不是下雪嘛,路不好走,打你电话没打通,直接跟我讲的。”冯姐说。

“哦,那行,冯姐你烧点菜吧,今天我在家。”梁一飞说。

“好咧。”

冯姐最早在阿萍饭店干,人勤快,做菜手艺也不错,梁一飞上楼稍微眯了一会,到了晚上七点的样子,楼下一桌菜就做好了。

小保姆差不多也等于是家里的一个编外人员,平时都是一起吃饭不分桌,和冯姐一边吃饭,一边闲聊了些家常,她老家那边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大山环绕,基本就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无论是天灾还是战乱,基本都没有受到过牵连,连日本人侵华的时候都没打进去,保住了几百年的安稳。

可是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山里就越来越不行了,关键是没路,农民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不便,经济肯定起不来,连最基本的山货都运不出去,原本的诗书礼仪之乡,世外桃源之地,变成了停滞的‘死地’,当地人纷纷出去打工,颇有些十室九空的感觉。

“他们有的小姑娘去广东打工,两三年就能赚大好几万,回来把老家的旧房子拆了,起水泥楼,气派着呢。”冯姐不无羡慕的说。

梁一飞笑笑,广东经济是好,可年纪轻轻没什么学历的小姑娘去那正常打工,怎么着两三年也赚不了大好几万……

倒是后面半句话有点意思,十几年之后,政府一定会把这些价值连城的古迹保护起来,愿意上缴的,一家能分好几百万,不愿意上缴的,一年也给不少钱作为维修费用,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稍微精明点的,还会利用老宅子作为农家乐、名宿,赚海了去了。

到时候,那些拆了老房子盖水泥楼的小姑娘们,估计得后悔的用头撞墙。

梁一飞为什么知道一个皖南农村的十几年后的情况呢?因为那边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的老家,走出来一位国家领导人……

闲着没事,跟冯姐说了点什么是古董,什么是文物,这东西有多值钱,劝她将来有钱了,也别拆老房子。

冯姐这样的农民本来自然是不信的,那些破破烂烂都几百年的老木头,哪里有钢精水泥气派?

可是这些话从梁一飞嘴里说出来,那分量是不一样的,人家梁老板一家都是老板,人家住的那是别墅,人家见过世面,赚过大钱,肯定比俺们这些农村人明白啊……

“那要是有闲钱,我买人家的老房子呢?”冯姐突发奇想,老家那边,一栋带小天井有二层阁楼的老房子,现在就两三万块钱,她在梁家好好干,一年多也就赚回来了。

“行,冯姐,我看你将来能赚大钱!”梁一飞哈哈一笑,真别说冯姐,她这种很朴素的价值观有时候反而是最正确的:我不懂,那我就听行家的,我不会赚钱,我就听会赚钱的。

又说了几句,冯姐家里还有些晚辈亲戚,想来城里打工,有请梁一飞帮忙的意思,梁一飞没推辞,也没一口答应,要是愿意,可以去几个厂子里,还有岚韵湖,不过走正规的招聘程序,能录取的,都从最基层干起。

吃完饭,打开电视,调到中央台一套。

1996年第一天,央视黄金档广告。

“困了累了,喝红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