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424章 424战争经济

我的第三帝国 第424章 424战争经济

作者:龙灵骑士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16 来源:笔趣阁

当博罗尔站在他负责的新兵面前时,突然有一种缅怀的冲动,他怀念那些已经再也找不到的熟人,那个身材魁梧总是喜欢在他身边大喊大叫的巴鲁。

“我叫博罗尔,是你们的连长。我在波兰第一次从飞机上跳到敌人的阵地上,然后是荷兰,然后去丹麦旅游,前几天去了英国。所以我只比你们多了3次战斗经验,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他轻声开口对一脸期待的新兵们说出了他的话。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接下来他就说出了让所有人都惊讶的话来:“今天天气还不错,蛮凉快的……所有人,站3个小时吧。”

说完话之后他大声的喊了一声:“巴鲁!谁要是乱动就踢他们的屁股。”

紧接着他愣在那里,半晌都没有说话,安静了一会儿之后,他终于轻声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唐纳,由你来做!”

“遵命!长官!”一个身材不如原来的巴鲁高大,相反有些瘦弱的年轻士兵立正回答。

从这一刻起,博罗尔在新兵中的形象就成了健忘、冷酷、逼近人情、刻板、呆滞、反应迟钝这些词的总汇。

在荷兰修正补充的伞兵有11000人,大约3000人是从前线撤退下来的,还有8000人是没有投入的第二批空投人员。原本准备一口气投入15000名空降伞兵和10000名机降士兵的德国空降部队最终因为元首的不舍没有被当成高级步兵丢在英国。

所以事实上在英国空降的德国伞兵比荷兰还有比利时的规模都要小上一些,不过损失的程度却要大上许多,第一批次的伞兵部队7000人中只有3000多人生还,还有400多人负伤。他们也第一次经历了真正残酷的战斗,成为了更加宝贵的人才。

再送上英国的德国士兵,半数以上都是没有经历过战斗的补充兵,在少量老兵的带领下,参与到英国本土那寸土不让的惨烈争夺战中,因为这个原因德国的伤亡同样居高不下,也仅仅只比英国同行们低了一点。

2月18日上午,德国的国旗终于被插上了诺里奇市政大楼的屋顶,而市中心的广场周围,已经从他们的前辈手中学会了如何杀戮如何保命的年轻德国新兵们,挨着楼房的墙根坐着,享受着昨天夜里和今天早上的残酷过后,那难得的闲暇时光。

好消息是英国守军差不多被逐出了诺里奇这个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已经从两翼绕过了这个城市,向着邦吉等地区猛攻,在野外德**队似乎立刻就找回了速战速决的感觉,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打到了邦吉城下。

坏消息是今天的天气有些灰暗,英国人等待的恶劣天气似乎不久之后就会到来,到时候德国部队就会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被动中,不过他们的双手紧握着自己的钢枪,脸上的泥土和灰尘还有血水似乎都证明了他们从未有过退缩的想法。

而就在前线胜负难料的时候,阿卡多却在鹿特丹会见了施佩尔这个在他心中耳熟能详的生产组织方面的天才。

这个施佩尔是一个建筑师、工业力量整合的奇才,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即使是43年他才被希特勒任命为工业部部长,之后德国的军工生产效率最高的时期不是在战争爆发前期德**事实力最强的39、40、41、42年,而是在稀薄西山的44和45年!

在日后的纳粹将帅的回忆录中,对于施佩尔组织的军工生产,许多人是盛赞有加的,认为德国最终战败与施佩尔没有多少责任,相反如果希特勒能够早一点任命施佩尔的话,也许德国可能会晚几年才会战败!

在另一个时空中,整个二战时期,除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外,德国对于占领区的资源和工业设施的利用率相当的低下,没有丝毫效率可言。而现在阿卡多面临的问题差不多也是如此。为了偿还米福券和政府国债形成的巨大经济黑洞,德国采用的方式是用战争转嫁给占领区。这就免不了要让购买国债以及认购米福券的大资本家与财阀们参与到战后利益的分配中来。

而这种分配其实是效率低下并且及其损伤当地工业基础的。短视的中小企业会掠夺资源瓜分人力,用最快的方式回笼自己的资金,却无形中给德国的工业体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原本时空中,德国的工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原本就较美国低下,但是德国在西欧占领区的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工业水平都比较发达,为什么德国人不去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而是将占领区的工业设施不断拆迁,将大量的熟练工人拉到德国做苦力呢?原因很简单——德国推行的种族政策还有短视的战争规划,还有更加重要的经济上的根本原因。

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一直觉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会轻而易举的在两年内结束:德国的军队用一顿早饭的时间征服了丹麦;5天之内就吞并了荷兰;18天干掉了比利时;20天不到就灭亡了波兰;6个星期就让法国从雄鸡变成了维希;所以当德国的百万大军闯入苏联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战争在1942年就会结束。

最后的结果证明的德国人的短视和“一厢情愿”:一片废墟之上的英国丘吉尔伸出食指着中指比划了一个v字没有投降;拼光了500万部队的苏联斯大林也半点和谈的意思也欠奉;当然一直坐在轮椅上那个死瘸子赚够了钱之后又跳出来补刀这件事儿就别再提了——都怪日本人,去什么珍珠港啊!

种族问题太深奥也太血腥了,这里就不深入剖析了,如此沉重的话题不符合本书轻松搞笑的一贯风格(谁丢的西红柿?不好!有狙击手!)。所以我们就来说一说经济上迫使德国人昏招迭出的具体原因吧。

众所周知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它本身是没有经济能力去扩充军备和重新武装的。可是历史上希特勒掌权之后,竟然能够毫无阻力的扩充军队,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建设交通网络,让工厂瞬间恢复生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简单点说就是他在借钱——他拖欠战争赔款,大量向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借贷。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他依靠国债还有“米福券”向德国所有的工业企业借钱。就是政府打个白条,先把大炮飞机买走装备给军队,然后过几年再还钱。

钱从哪里来呢?打波兰,抢劫!打荷兰比利时,抢劫!打丹麦挪威,抢劫!打法国,抢劫!事实上德国的经济一直就是在借钱打仗,赢了还钱的这个循环中不断发展的。抢劫什么呢?无非就是战略物资还有人员和设备——这些不是政府不想接管,而是还没开战就已经答应好分给出钱出力的资本家们了。

这种粗暴而无效率的行为在战争胜利的时候还能够勉强维持运转,一旦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那就会拖着德国进入到恶性循环之中:资本家没有好处或者说看不见回报,于是生产开始混乱停滞,前线失去供血,结果输的更快……是真实情况下德国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阿卡多面临的问题和希特勒相比虽然略强一些,却也强不到哪里去。

他自己控制的白岚花集团与能够施加影响力的克虏伯公司至少不会添乱,犹太人也拿出了资金支持他的侵略计划,金融危机前的抄底资本运作也给他积攒下不少资金,更有效率的生产流程与节省下的大量资源还能够勉强维持帝国的扩张运转,这是他比希特勒优势的地方。

不过他也少了几分动员起来的种族主义狂热,没有把犹太人抄家灭族拿到更多的资金,米福券发行总量比希特勒更多,战争进程也比原来打的更快,规模更庞大。

所以阿卡多准备启用施佩尔,希望他能够挑起重担,负责整个德国及占领区的工业力量的整合。如果,法国和比利时荷兰的工业设施与工人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加上现在德国还算比较充裕的储备资源,那么在1940年前后,就可以与另一个时空的苏联一样大规模生产海量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凭借绝对优势的装甲部队在苏联的t34坦克还在图纸上的时候就把苏联军队击败。

施佩尔做杰林耐克的副手有些年头了,大约在1936年他就一直是白岚花集团的实际操控人之一。白岚花集团里说一不二的女主人梅赛德斯自然强势无比,不过这个只做事不说话的施佩尔丝毫没有被人轻视。

克虏伯曾经毫不避讳的在元首面前如此评价他的那个岳父杰林耐克:“我的元首,杰林耐克给帝国做出了卓越贡献集中在两点上,第一是他为帝国培养出了一个好女儿;第二是他明智的把他自己的工作都丢给了施佩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