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774章 775一道选择题

我的第三帝国 第774章 775一道选择题

作者:龙灵骑士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16 来源:笔趣阁

(); 投降……这个词汇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有些遥远,有些生涩。 他曾经用这个词汇,枪毙了成百上千的士兵,现在轮到他自己的时候,本能的就让他充满了敬畏。

在开战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名苏联士兵成了德军的俘虏,这些士兵那些远在苏联复地的家属,也成了劳力被送到了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为苏联工业设施的向东迁移,拼命的劳作着。

赫鲁晓夫的眼中,这场战争的一切似乎他都有参与其中,是斯大林命令他督战第一次进攻,在波兰境内进攻德军的那条该死的边境防线。

那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防线了,预设了突破口,预设了伏击区,整条战线就是一个巨大的绞杀机器,谁进攻那里就会被反噬攻击,遭到灭顶之灾。可笑的是苏联的部队冲进了这些伏击区,还以为他们自己突破了德国人的防线,兴高采烈的钻进了德国人留给他们的口袋。

是赫鲁晓夫他自己亲手把那些精锐的苏联军队赶进了那些可怕的包围圈,这些部队缺乏油料,没有多少吃的东西,甚至连弹药都不足,就这么被德国的军队断了后路,子弹从四面八方打来,轻而易举的就把优势的苏联红军切割包围了起来。

一场原本的大胜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溃败,赫鲁晓夫还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有上百万的苏联部队被德军包围了起来,尽管他们英勇无畏的在包围圈里顽强抵抗到了最后一刻,却依旧挽救不了苏联军队失败的命运。

接下来他在苏联俨然一副二号人物的幸福时刻就被终结了,他被迫带着残部向南退却,来到了坚固的克里木半岛要塞,企图在这里过渡一些时间,再图将来的发展。不过天不遂人愿,德**队一口气突进到了乌克兰复地,他战败的罪责也随着德军占领的土地越来越多而跟着越来越大。

现在,他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将来的事情了,毕竟德军的进攻显然不会因为祈祷之类的原因停止下来,这一次德国人是要彻底占领克里木,然后在漫长的战线上抽出M集团军来,为下一步继续进攻做好准备。

可以说德国方面,阿卡多手里的东线反击剧本早就已经写好,而他赫鲁晓夫,就是那个最倒霉的用来祭旗的家伙。德军势必会先干掉孤立无援被斯大林所厌恶的克里木,以求在未来的战争中可以进一步集中自己的兵力。

结局对于赫鲁晓夫个人来说,早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结局来的如此之快,毕竟在克里木半岛上,加上原本的外围防线中,可是实实在在的45万大军。

不过从南部的克里木战役开始以来,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差不多就有25万苏联军队被歼灭或者投降,这还是在拥有坚固防线的基础上,苏联士兵勉强打出来的成绩,而为了消灭这25万苏军,德军也伤亡了整整4万人,阵亡高达11000余。

如果不是德军在空中优势明显,如果不是苏联已经断绝了支援克里木的一切行动,如果不是克里木从夏季开始就再没得到过任何补充,想必曼斯泰因现在的进攻将变得更加艰难。不过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现在曼斯泰因赢了,而且赢的颇为轻松。

事实上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是一个城市周围无数个要塞连接成的要塞群总称。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参照,整个市区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是防御重点。在这片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木要塞数量的75%,每个要塞都有一个典型的苏联式名称,不过德军更喜欢用自己给它们起得外号来称呼它们。中心地带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别乌”这三个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宁”和“北堡垒”这两个要塞,正东有五个联合要塞:“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克”和“乌拉尔”,在四条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可以说全世界最强要塞的“高尔基1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

此外,在“高尔基1号”要塞的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1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市区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2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三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五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木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高尔基2号”联装炮塔要塞。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

当然,这些工事有不少都只是存在于图纸上,海军力量在德国的帮助下提高了不止一点儿的苏联,其对战列舰数量不断增加的海军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所以原本花在克里木要塞的资金,被挪给了海军进行战列舰的建造。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在另一个时空中让曼斯泰因颇为头痛的坚固要塞,其实大部分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地面战壕与并不坚固的碉堡。高尔基1号要塞上那讨厌的305毫米口径巨炮炮塔虽然还在,不过也只是孤掌难鸣罢了。

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士兵比较特殊,除了普通的红军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和苏联内务部队,这些特殊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军官素质都很强,也是赫鲁晓夫手里最后的一点点力量了。当时守城兵力约为7万人,但坦克仅有可怜的40辆T-26。

罗曼科什山主峰上的守军投降,一下子让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差不多1万名士兵就这么成了德军的阶下囚,而赫鲁晓夫手里为数不多的预备队,也在这么一次投降中,损失殆尽了。

这次投降更让赫鲁晓夫手里的政工人员与军事指挥官之间产生了隔阂,怀疑与指责开始频繁发生,一些政工人员开始为了自保排挤指挥官,虽然一时间还没有爆发更大的乱子,不过显然这支军队没有什么心思用在防守上面了。

“赫鲁晓夫同志!海军陆战队1团2营1连里我们的人汇报,说他们的连长对您有不满的表现。”一名政工军官正在赫鲁晓夫的办公桌前,不厌其烦的汇报着这些天来部队各级汇聚起来的小报告。

赫鲁晓夫现在有点儿不厌其烦,他现在满脑袋里都在想自己的出路,哪有心情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何况他当年和叶若夫一手搞出了波澜壮阔的大清洗运动,还能不知道这检举揭发背后那点儿见不得人的破烂事?

一年之前,他赫鲁晓夫还是苏联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掌控着前线数百万人的政治思想工作。那个时候大清洗刚刚接近尾声,可以说整个军队里都没有半点儿不和谐的声音。结果又能怎么样呢?现在他还不是躲在地下工事里,对着冰冷的墙壁长吁短叹?

打下去?是不可能的。不用多久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就会崩溃,赫鲁晓夫知道即便是现在让朱可夫之类的军事人才来指挥这种必输的战斗,也只是苟延残喘拖延几天而已。更何况他这样根本就没什么能力的“将领”。

投降他更是想都不敢想,他处置了一辈子投降的叛徒,到最后自己如果变成那样的人,连他的灵魂都不会原谅自己。剩下的选项似乎非常简单了,无非就是战死在这里,还是自杀在这里两种选项而已了。

自己当年的那股斗志还有冲劲儿哪去了?既然不能善终,那总要活的如同一名真正的斗士才行吧?赫鲁晓夫想到了这里,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就算是死也不能卑微的自杀,自己还年轻,至少应该如同一名真正的勇者一般,战死在冲锋的道路上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