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超级锋暴 > 616 苏叶的另一面【爆肝第五更,求保底月票】

在群山环抱的穷乡僻壤,一条蜿蜒曲折的马路穿行在山林之中。

马路长年失修,破败不堪,本就难行,近日又恰逢降雨,路上更满是泥泞。

一侧是峻峭的山壁,一侧是万丈深渊,就算是天晴时,司机行驶在马路上都不敢大意,更何况是雨后,虽不至于出现危险,但也还是要小心翼翼。

一前一后,两辆越野车缓缓地行驶在这条布满泥泞的山间小路上。

杨阳和苏叶坐在后一辆车的后排,一路颠簸前行。

他们是两天前来到云南,外出玩了一天后,昨天就开始出发,前往云南西北山区。

先是到了一个县,过了一夜后,今天一大早就出发,可结果五六十公里的路程,在路况好的地区一个小时就到,这里泥泞难行不说,路上还遇到了车祸拥堵,足足走了一整个上午。

原本他和苏叶都对四周的山林景色充满了闲情逸致,可渐渐地,他们都失去了兴致。

这一次,他们是跟随考察队来的山区。

考察队属于北京一家慈善机构,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进山,考察一所山区小学。

这家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是苏文鸿的一个学生,苏叶的学长,叫沈军,三十多岁人,家境不错,大学毕业后曾经到山区支教过,后来一直从事慈善事业,致力于帮助山区孩子改善学校环境,跟苏文鸿常有往来。

年初的时候,苏叶签下阿玛尼后,又接连拍了三部戏和几个广告代言,收入不菲,跟苏文鸿商议之后,决定认捐一所学校,投入大概是在两百万左右。

这一次,他们就是为了考察学校来的。

……

穷困山区,常年都很少有外人到来,突然来了两辆大车,虽说一路上沾满了泥泞,但还是很快就吸引了全村人的关注。

根据沈军之前提供的资料,这个村庄大概有三千人左右,方圆一公里内,还有三个村庄,只是规模比这里小,大概也就一千多人,但这四个村庄的孩子基本都在同一所小学就读。

周围的村庄平均年收入在八百块钱左右,日子很是贫困,但入学率却是非常高,达到了百分之百,所以在校学生不少,大概有三四百人。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走出大山,外出务工,学生们逐渐变成了留守儿童,很多甚至家中基本没有大人,都寄宿在学校,但学校的条件却是极差。

春节刚过,村民们大多都还没有外出务工,一听说是援建学校的慈善机构来了,顿时都纷纷追着过来看,村干部和校领导则是赶来接待。

杨阳和苏叶都戴着棉帽和口罩,也不怕被人认出来,只是下车时,看到学校的情况,他们都有些呆住了。

有时候语言的表达是很有限的。

这一路上,沈军跟他们说过很多关于这所学校的情况,他们也曾经想象过,可当他们亲眼所见后,却依旧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

根据学校领导和村干部的介绍,这所学校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了,三十年前又兴建了现在的教学楼,采用砖木结构,也就是墙壁是砖砌,顶盖是梁和瓦。

由于年久失修,梁木早已腐朽损坏,不少墙体也都倾斜,裂纹处处,这还多亏了村里和学校经常维修,否则怕是早就倒塌了。

杨阳站在操场,远远看着那栋两层教学楼,墙面斑驳就不说了,窗户也破了几块,天花板更是给人一种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会掉下来的感觉,令人望了都有些害怕。

校领导倒是大心脏,又或者已经习惯了,笑着表示不碍事,他们过年前才刚刚加固了一遍。

旁边是一栋单层的长排砖木平房,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宿舍。

还有一栋小平房是厨房和食堂,杨阳特地探头过去看了一下,发现厨房是烧柴火的,地面只是草草扫了一层水泥浆,四面白墙泛黄,到处都是油污,卫生条件根本就无从谈起。

而当杨阳走到操场另一侧时,留意到教学楼后面是小土坡,用石头砌出了一堵墙,用于加固,防止雨天的时候,山坡上的泥土滑落,但年代久远,石头墙看起来已经是摇摇欲坠,天知道下一次的大雨是否会将它冲垮?

而如果冲垮了这堵墙,从山坡上流下的泥土将直接冲到教学楼下学生们课间玩耍的地方。

杨阳和苏叶四处看了看,这里的条件之恶劣,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之外。

沈军则是在村干部和校领导的陪同下,带着同事四处拍照,因为他们在实地考察,确定要援建学校之后,会立即拟定一份援建方案,做出一份预算,并公布在网上进行筹款。

这一次由于苏叶认捐,所以他们不需要再进行对外筹款,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还是会对外公布,但会隐去苏叶的名字。

……

等到杨阳和苏叶回到操场,沈军等人也回来了。

“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杨阳皱着眉头道。

可沈军却摇了摇头,“这里算是好的了,根据他们自己说,他们县里还有比这里更糟糕的,所以县政府先把预算和款项给别人了,他们要排在后面。”

“还有更差的?”苏叶感到很诧异。

她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北京,就算是以前听说过,那也仅仅只是听说,看到的照片也不过是管中窥豹,实地考察之后,她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穷困。

“其他地方我就不知道了,在我们实地考察和援建的几所学校里面,这里的条件确实相对还不是最差。”沈军摇头叹道。

“每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后,我们这些人才越能够体会到人力的有限,需要帮助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我们的能力就这么一点点,只能是力所能及,问心无愧了。”

杨阳和苏叶对视了一眼,都心有戚戚。

纸上读来终觉浅,只有真正来到现场才能感受到祖国的贫穷。

“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办?”杨阳关心地问道。

“实地考察之后,我会继续留在县里,跟县领导交涉,尽快确定初步方案,之后我们会进行选址,邀请建筑公司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对工程进行招标和验收。”

沈军说到这里时,看向了苏叶,“原本初步方案出来后,我们应该要在网上进行筹款募捐的,但现在叶子说要认捐,中间就省掉了一些步骤,从目前来看,两百万应该是足够的。”

苏叶点了点头,“那就好,如果不够,你跟我说。”

沈军微笑着点头。

“军哥,我听说,现在很多山区的小学都在撤并,是真的吗?”杨阳问道。

他在来之前,也特地做了一些功课,包括之前通过魏真了解了一下沈军和他的慈善组织,而沈军跟魏真兄弟也认识,确定沈军确实是一个热心于慈善的厚道人。

而现在,杨阳也确实想要多了解一些情况。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真的,所以也会出现一些私人捐赠,建好了学校,结果没多久就被撤并了,人去楼空的现象出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问题。”

杨阳深以为然。

好心是值得肯定的,就是没用到点上。

“我们的情况比较特别,因为我们跟国家慈善机构是有联系的,但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哪一些会撤并,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那种明确不会被撤并,同时又有这一方面需求的学校,保证我们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有需要的地方。”

“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所学校,四周围几个村庄,就这里一所学校,过去几十年来,他们都在这里读书,我们也跟县里初步了解了一下,他们保证这里绝不会被撤并,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孩童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一百,几乎没有辍学的。”

杨阳听得连连点头,他觉得,沈军他们的想法算是比较成熟了,几乎把能够考虑到的问题都考虑进去了。

“其实,我们原本还有一项计划,就是希望能够对援建的学校老师进行培训,例如到北京的学校里去进行学习,或者是邀请国内知名的老师到学校上课,提升老师的水平,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这很好啊。”杨阳和苏叶齐齐点头。

沈军摇头苦笑,“没有资金,现在我们的筹款渠道还是比较有限的,再加上我们各方面资源也都不足,所以很多想法都没有办法去落实,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了。”

杨阳明白了。

人力总是有限的,总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但最重要的是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想到这里,他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一点什么。

沈军的情况,跟他现在所面临的情况,不也是十分类似吗?

杨阳又何尝不是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呢?

他想要帮利物浦,想要拿出更好的表现,可结果却始终没有起色。

之前他很着急,可越着急就越糟糕,自己还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可现在想来,也确实如沈军所说,人力有限,只能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说不定反而更能够找回自己的状态。

而再看向苏叶时,他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苏叶的另一面。

他之前并不知道苏叶认捐学校的事情,她也从来没说。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