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章 战车师团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章 战车师团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与此同时,华北战场的连续惨败,在日军大本营内也引起了激烈争论,首相近卫文麿都差点被军部当成替罪羊牺牲掉,幸好陆军自己没脸派人出来接任,又更不想海军一系的上位,近卫文麿的首相之位才得以保住,但他纵然逃过一劫,也终究还是没能坚持多久......

经过日本国内各大势力的互相扯皮,最后主要责任被推给了那些死人,争论的焦点随后就转到接下来的对华战略上来。([138看书网]shuyaya )一开始有人提出应该从淞沪战场抽出兵力支援华北,但却遭到了海军一系与刚刚编成的华中方面军的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的极力反对,后者为了说服天皇,特别指出国联会议在即,若从淞沪战场抽调部队驰援华北被西方列强以为是日本无兵可派,因而低估“大日本帝国”的实力并由此改变对日态度,那后果可就十分严重了。

裕仁天皇对这些道理并不是十分明白,但他并不想在西方各国元首面前丢脸,所以最终还是支持了他们的意见,随后更批准了史无前例的疯狂扩军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在未来半年时间里,日本除了重建被成建制消灭的6个师团和几个**混成旅团,还会再新建十五个陆军师团,这也就意味着日军将会动员超过80%的预备役兵员,这已经相当于历史上40年到41年日军的动员程度......

但对于目前已经被封在山西这个天然囚笼里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军,这些措施却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此日本军部不得不冒险以最快的速度将除了近卫师团之外目前驻扎在日本国内、朝鲜与中国东北的7个师团全都派到天津编入华北方面军对华作战,而他们空出的防区则由国内重建或者新建的师团接管。

日本这样做,在短时间内势必让伪满的防御变得极其虚弱,这无疑是远东苏军大举南下、一口气解除日本关东军威胁的大好机会,但此时斯大林已经发动了波及苏联全国的大清洗运动,远东苏军也难以幸免,在空前压抑的政治气氛下。人人都以明哲保身为优先,没有哪个愣头青会无事生非向上面提建议或意见,结果等到斯大林得知此事的时候。最好的机会已经错过了......

但鬼子的这次大规模调兵,对于刚刚进入东北的高原来说,却绝对是一次意外的良机。正是利用了这段时间关东军无暇顾及的机会。他成功地整合了东北抗联原有的各路兵马,并通过主要针对日本开拓团与“集团部落”守军的游击战与小规模运动战,扩大了影响,壮大了队伍,到37年年底的时候,东北抗联已经恢复到3万余人,而且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凝聚力都比昔日极盛时期更强,同时还解救了不下三十万被困的东北群众,并在北满建立了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根据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矶谷廉介等日军将领临死前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发出的电报说明了他们的败因。原本被人认为军事生涯已经彻底终止了的筱冢义男被重新起用并担任新组建的日本陆军战车师团的师团长,军衔也被提升为陆军中将。而如果战车师团在实战中表现出色,那么日本陆军部更将会奏请天皇再建一到三个战车师团,然后与现在这个战车师团一起组建日本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军。

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一个战车师团。以日本现在的战车保有量,只需要从现役和库存装备中挤挤凑凑就基本够用了,但如果是组建一个甚至多个机械化军的话,战车的产能就必须迅速扩大,而这就会与海军争抢钢铁和燃油。如果在原有的历史轨迹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胡卫东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海军高层推崇航母的重臣要比历史上更多、态度也更坚决,以至于原计划中的大和、武藏这两艘超级战列舰(其实还包括其后的信浓号,因为不再是先造战列舰再中途改为航母,所以不但性能上更好,材料也节省了不少。)都被巨型航母所取代,因而省下了两三万吨优质钢铁,对于海军来说,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却足够多造一两千辆坦克与装甲车了。至于燃油,仅仅一两千辆坦克的消耗量,对于海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还是可以让步的,何况日本装甲车辆烧的主要是柴油,而舰船主要烧重油、飞机则主要烧汽油、而且是高质量的航空汽油,所以冲突其实并不是很大......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闪电战,不光令日本人吃了大亏,也引起了一直对装甲部队十分重视的两位大国元首的高度关注。德国方面希望派出一个军官团来华学习,赤色党高层本想拒绝,但是德国代表表示愿意进一步密切双方合作,甚至暗示可以出售高精度的军用机床给根据地之后,太祖终于听取胡卫东的意见同意了德国人的要求。而斯大林则向周公邀请胡卫东来苏访问,并暗示这是苏联向赤色党提供大规模援助的条件之一,中央讨论之后,决定先等胡卫东将山西的这一轮战役打完、并安排好中原苏区来年的工业计划之后再说......

而赤色党内,同样被闪电战术的威力所深深震撼,但与很多幻想着部队机械化的将领不同,目光更为深邃的太祖却首先意识到这种战术日军不难学会,而他们远比中**队更有大规模推广这种新战术的条件,虽然中国这一次是占了大便宜,但如果不能想出破解的办法,此后的抗战反而会更加困难,而国内随着一次接一次的胜利而逐渐抬头的“速胜论”思想,就更是令他担心,因此不久之后他所撰写的《论持久战》与历史上更倾向于分析抗战的有利因素不同,对于抗战的困难之处也进行了重点剖析,文中还特别分析了机械化部队的长处和缺陷,为中**民破解日军随后掀起的装甲狂潮指出了一条明路......(未完待续。。)

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