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夜间轰炸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夜间轰炸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ps:感谢书友“hahaxiaozi”、“凫螇”和“蓝铭柱”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虽然空袭期间日本的消防人员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责任感与勇气,但缺乏先进防火器材的他们光靠血肉之躯终究无法阻止火势的蔓延,当日本政府依靠古老的防火方法隔离带控制住火势的时候,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已经足以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就连胡卫东也没想到,区区6吨燃烧弹竟然烧毁了上万幢房屋,而即便因为空袭是在白天、日本平民的伤亡相对较蠾ww.。

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出击的6架轰炸机却全都平安返航无一损失,这绝对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但中国传统的文化(那时的中国可不像现在,传统文化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即使是胡卫东这样的封疆大吏,行事也得注意。)却令完成这次重要任务的英雄们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不敢肆意自夸。毕竟这次实际上是以日本平民作为攻击目标的远程空袭,即使胡卫东也不敢公然表态说“烧得好、烧得妙、烧得鬼子呱呱叫。”,而只能将此定位为对日军当初南京大屠杀、人体生化实验等反人道行径的报复,这才多少平息了一点文化界汹汹的非议之声,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翻着白眼说“狗咬了人,难道人也要咬狗?”

好在减小到了这种程度的反对声音已经不足以妨碍胡卫东继续采取类似的办法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倒是美英两国利用他们操纵的国际舆论大玩双重标准,给胡卫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英国倒也罢了,美国的实力有多么强大,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哪个人比身为工业专家同时又是穿越者的胡卫东更加qingchu了。

可以这么说,历史上二战前后的美国工业产能若是完全释放出来,甚至要超过苏德英法日五国之和,即使这个时空苏联变得远比历史同期更加强大。但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依然相当于苏德英三国之和。同时美国还控制了全世界超过八成(注1)的石油生产(成品油、尤其是高辛烷值燃油的比例更高。)和超过一半的钢铁生产(同样算上拉美后花园),并且还是世界上(从美国建国直到现在一直如此,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的确实是得天独厚,只要政府不太混蛋。本来就该成为世界第一。)唯一一个只要它愿意、不管什么资源都可以通过国内开采满足供应、并且其中大部分门类都有多余的产量出口的国家。想到可能要与这样的国家为敌。谁又能不心生畏惧呢?

但是即使如此。胡卫东也依然认为中国毋须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以不利的条件和日本媾和,因为美国来年就要举行总统大选了,罗斯福威望虽高。但因为是违反传统地第三次参加总统竞选,所以难度其实并不小,尤其这个时空的德国到现在还没进攻波兰,欧战仍未爆发,使得历史上促成罗斯福胜选的最大因素战争威胁不复存在,因此纵然如今的美国经济因为中国的大量订货而提前出现了复苏的势头,罗斯福要想如愿第二次连任也绝非易事。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可能一直无条件向日本输血而给竞选对手以攻击的目标,而这就是中国的机会,但前提是中国必须在美国1940年大选之前逼迫日方让步,因此胡卫东硬着头皮顶住了国内外巨大的舆鹿力,把每一架新形成战斗力的轰1都派上了轰炸日本本土的征途

一开始因为飞行员们普遍路径不熟的关系,胡卫东选择让他们在白天高空轰炸,当他们执行几次任务弄熟了之后,则开始改成夜晚出击,利用夜幕的掩护对工业区乃至日本皇宫等重点目标进行低空轰炸,命中精度大为增加,而日军由于雷达不能侦测到轰1的缘故,完全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高射炮根本没法瞄准不说,就连飞机升空拦截也只是送死(由于第一次空袭后发现燃油储备绰绰有余,因此后来的空袭任务中轰1都携带了足够的航炮炮弹以备不时之需。),因为轰1上面装备的机载雷达可以侦测到鬼子的全金属飞机,这完全就是亮眼人打瞎子嘛!

实在没办法的鬼子甚至将那些封存的老式飞机又重新请了出来,通过飞机上的灯光来确定目标,但是这些老式飞机的性能太差,近距离格斗中又基本都是一对一单挑,结果完全被轰1虐杀,日机被击落超过30架,却连一架轰1都没打得下来,虽然老式飞机不值钱,但飞行员却不一样啊!不愿飞行员白白送死的日军大本营只得终止这样的作战,而改以紧急疏散等令他们深深感到耻辱的被动方法来应对敌人防不胜防的夜间空袭,尽管这些手段的效果实际上更加明显

为防日本通过颠倒昼夜的办法来减小中国空军夜间轰炸的心理威慑力和袭扰效果,胡卫东时不时地还会派出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大城市来一次白天的高空轰炸,反正鬼子一样是束手无策

注1:美国本身的原油产量就要占到全世界的七成,当时的第二大石油产区拉美还是美国的后花园,要不是这个时空印尼和欧洲(李四光等中国地质学家帮助德国发现了众多的中小油田,并利用双驴头抽油机和注水增压技术加快采油速度、提高出油率,因此德国的原油年产量到1941年时已经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而苏联则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的革新,加之双驴头抽油机的推广普及,使得其原有的石油产量暴增了150%以上,而美国却因为本身管理水平较高、改进潜力反而较小,同时境内高产自喷油井比例较高,因此双驴头抽油机和注水增压技术的影响也不像德国和苏联那么明显。)的石油产量比历史上大得多,美国必将如历史上一样控制全球几近九成的石油生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