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五百九十二章 喷气发动机(下)

不过中国航空工业的底子毕竟还是太薄了一些,就算已经有了合格的喷气发动机,想要造出符合要求的喷气式飞机并实现量产,所需花费的时间也肯定要比历史上的美国和苏联长得多,何况燃气涡轮研究所现在还只是搞出了一台试验xìng的样机而已,距离工业化批量生产还差得很远。好在胡卫东脑中还有一些后世早期喷气式战斗机的经典设计可供参考,多少可以缩短一点研发所需的时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燃气轮机的研发进度也同样很快,以致于胡卫东甚至乐观地认为在三年之内就可以试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燃气轮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很多方面都与喷气发动机有共通之处的关系,吴仲华并未因此影响对喷气发动机的研发,甚至还有所促进。类似的例子在中国的主要科研机构中不胜枚举,在并行工程学的指导下,每一个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的价值都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大大弥补了中国缺乏高端科技人才的软肋。

而且那些普遍还很年轻的科技人才在被委以重任后,成长的速度也快得惊人,再次印证了一个事实,“其实科学家、特别是应用科学家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大,区别只是极少数人获得了合适而且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大多数人没这个机会罢了。”。历史上老蒋逃往台湾的时候,出国的那些不算。剩下的华夏科技人才当中差不多是大陆与台湾各得一半,但最后留在大陆的那些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却远非台湾可比,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高端的科技人才容易解决,毕竟需要的数量本就不多,但普通技师、高级技工乃至于熟练的普通技术工人的巨大缺口却没有这么容易解决,正是出于这方面的顾虑,当初赤sè党zhōng yāng才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引进那上百万捷克工人,再加上苏德两国派来、以及二战之前胡卫东设法从西方聘来的总数多达七八万人(注1)的专家与技工作为骨干,也正是有了这么多高素质的熟练工人,这个时空的中国工业化速度比历史上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都要快了一倍还多。1941年时中国就已经建成了全面而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几乎所有类别的工业产品,中国都有能力生产出来,而且xìng能品质并不比世界先进水平逊sè多少,差的较多的只是工业的规模总量。

但这样一来。也令中国的工业无形中对这些外国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对于这个隐患。胡卫东一度认为为了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中国的优势领域维持优势,冒点风险是完全值得的,只要再过上几年。国内的技术工人队伍初步成长起来之后,就可以逐步将其替代,把风险尽量降低,而在此基础上再过几年之后,国内普及基础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努力开始收到成效,那时中国即便将那些外国人全都放回去,工业生产也不会受到致命的冲击。

但是中**队对英国人大举反击,特别是将战火烧到了印度之后,那些在华的捷克人(其实那些来自美英等国的技师反应更加激烈,但因为人数远不能与捷克人相比,所以相对要容易控制得多。)纷纷开始担心中国真的倒向轴心国一方,那他们岂不是“才离虎穴,又入狼窟。”,而普遍心生不安,再加上有人暗中煽动,若非胡卫东当初将他们尽量分散安置,只怕已经闹出影响恶劣的群体**件了。

但即便如此,大量捷克工人心生二意而无法再安心工作却还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使得相关的工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但产量开始下滑,质量也大幅下降,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军品,而且随着中**队在印度战场上一次次的告捷,捷克人的不安也越来越强烈,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中国才开始的快速工业化就很可能受到重挫......

由于来华的捷克人实在太多,作用也无法替代,因此想用强制手段压服他们是不可能的,只能派人努力劝说,可是捷克就是被人出卖才亡了国,这些捷克工人自然不会只是听到几句口头保证就坚信不疑,他们纷纷表示要中国以实际行动来表示至少坚持中立的态度。虽然当初“慕尼黑yīn谋”时英国出卖了捷克,但是捷克人心目中最大的敌人始终是侵占了自己祖国的德国,而英国正在与德国激烈交战,自然就又成了他们认可的友邦,而中国zhèng fǔ要想证明自己并不想加入轴心国,就不能再跟英国人打下去、而在客观上帮德国的大忙。至于中国赤sè党宣传的“解放殖民地”这样的口号,除了少数有着赤sè倾向的捷克人,大部分都并不将其当回事,想让他们卖力工作,即使中国不愿直接去打德国,也不能帮德国的忙去打德国的敌人......

“看来这仗真的打不下去了......”,胡卫东得知国内的情况后长叹一声道。令他感到巨大压力的不仅仅是国内,外交上的形势甚至要更加严峻,不但美国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甚至连苏联方面也突然跳出来批评中国赤sè党是“冒险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有滑向‘托洛茨基主义’(托洛茨基主张继续革命理论)的危险。”,很明显他们是担心中国真的将印度也给吃下去而变得更加强大,而且即便中国对印度没有领土野心,从英国这个一等列强手里解放了几亿人口、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足以令中国赤sè党在国际共运当中的声望如rì中天,甚至可能从苏共这个老大哥的手中将国际共运的领导权给抢过来,这同样是斯大林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中国人的那种神秘而威力巨大的新式炸弹也令他睡不安枕,毕竟中苏之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又有历史问题这根导火索,指不准那天两国就反目成仇了。为此斯大林不惜与美国人暂时合作对中国施加压力,也要提前将危险的火苗扑灭......

注1:其中德国人超过3万,加上在华的德国远东舰队和新近借道苏联陆续来华的一个陆战师,再加上一些其它(除了德国zhèng fǔ派来的,还有一些来华工作的,包括那些解放前就到了中国的德国人。)的人员,1941年底的时候,在华的德国人总数已经不下10万,成为中国境内仅次于rì本人和朝鲜人(指的是并非出生于中国的那些朝鲜人,而不包括在中国出身长大的那些朝鲜族。)的第三大外来族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