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六百三十八章 建材工业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三十八章 建材工业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等到这项工作完成之后,那些地震带上的城市就将被禁止修建高层建筑(在抗震能力超强的“模块化建筑技术”成熟后,这条禁令才被解除。),而京津唐等危险程度最大的城市则要强制推广各种防震建筑,哪怕成本高、不方便、不好看,也不能允许常规的建筑在当地修建,因为一旦地震发生,这些常规建筑就是一个个的大棺材啊!

胡卫东的看法是,这方面可以先向rì本学习,虽然rì式建筑防火xìng和隔音xìng都不好(建筑材料改进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改善),但是防震方面确实远非中国或者西式建筑可以比拟,而且即使倒塌,因为建筑材料相对轻薄,人员死亡率也要低得多。此外胡卫东还要求国内的建筑学家研究防震能力强的新型建筑,对此他还提供了一些来自后世的思路,比如历史上最早由rì本人发明、但到了中国人手里才引起轰动的“模块化建筑技术”。

这种建筑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抗震能力超强,整座建筑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地化解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除非地面急遽变形导致建筑翻倒,理论上甚至可以抵御9级地震;二是建筑速度奇快,由于主要结构均在工厂内建造完成,建筑现场只需要装拼一下即可,所以和传统建筑相比,它的建造速度快得可怕,三天一层就已经可以称为“xx速度”了,而“模块化建筑技术”却可以做到一天三层、甚至更快......

不过胡卫东记忆中的这种新型建筑因为是以钢结构为主体。所以存在着两个巨大的缺陷,一是成本高昂,二是怕火,虽然普通的火灾不太可能熔化坚固的结构钢,但是只要下层的结构钢因为高温而强度下降,整座大楼就有崩塌的危险,这方面远不如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过即使如此,胡卫东对其还是相当看好,只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强攻关,找到比钢铁更适合的建筑材料。这种新型建筑的潜力是毋庸置疑。

建筑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中国城市建设速度较之几年前加快了足有好几倍。这对于加快中国城市化、特别是解决城市人口住房问题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要知道中国现在每年都有一两千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市人口本身的增长,需要的新住房数量可是极其惊人的。不过光是建得快,却没有足够多的建筑材料。依然没法迅速建起足够数量的居民楼。好在由于zhōng yāng的重视。这方面同样没什么问题......

1941年中国水泥的总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进一步稳固了世界第一的地位,而技术要求更低的制砖厂更是如雨后chūn笋一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以致于zhōng yāng不得不三令五申加以限制,以免耕地遭到太大的破坏......

好在建国初期zhōng yāngzhèng fǔ对地方经济的控制力显然远非后世可比,在严打了一段时间内,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好转。虽然即使如此,建材工业的发展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不小的破坏,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中国终究是要实现城市化的,只要不像后世很多地方那样建了拆、拆了建而造成无谓的巨大浪费,为了经济的发展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还是值得的,而且在引进了德国的城市规划人才后,这个时空的中国城市化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频繁变动,因此即使与相对节约的解放后前30年相比,城市化进程中的浪费也要明显少得多......

虽然1941年中国的工业继续高速发展,但是和议达成后回国暂时卸去了军职、转而主管工业与科研工作的胡卫东却不敢有半点放松,他心底里很清楚,之所以这几年里工业总产值能以近乎每年50%以上的恐怖速度猛增,不过是之前的一系列大项目陆续投产、而中国原来的基础又实在太差、因而提升的比率就显得奇高罢了。

而现在德国的设备与人员方面的援助已经结束,苏联那边则终止得更早,虽然仍有可能通过交易获得技术和设备,但在世界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想要引进优秀的人才必然远比之前更加困难。而且,这一年里捷克人闹的那一出也给中国赤sè党提了个醒,赤sè党的决策层由此终于统一了认识,中国此后的发展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而不能盲目地贪多求快却不顾战略安全,这样做从长远来看固然是正确的,但短期来说,中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必将不可避免地有所下调。

何况即使继续有大量的外部援助支持中国,由于现在中国的工业总量已经远非当初可比,基础大了好几倍,因此在增长率的数字上也不可能再有那么好看了,以胡卫东自己的看法,1942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能比1941年增加30%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也正因为这样,为了尽可能地内部挖潜促进中国工业发展,中国zhèng fǔ逐步放松了部分行业对于私营企业的限制,赤sè党的领导人们也从实践中意识到了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各自的优势与短处。就拿电视机来说,如果是从无到有研制出第一台电视机,国有企业因为接受zhōng yāng的统一领导,可以把整个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jīng英都集中起来进行攻关,这是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万万无法比拟的,但是掌握了电视机技术之后,怎么让出厂的电视机更令消费者满意,这就不是国有企业、至少是传统政企不分的国营企业所擅长的了......

不过,在新产品刚推出没有竞争对手、市场还是完全的卖方市场的时候,胡卫东还是主张国家先吃“头汤”的,尤其是出口的商品,由国家出面可以统一定价,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致像后世那样因为国内企业恶xìng竞争、结果出口商品的价格被外国人压得极低,甚至因此影响外国消费者心理导致市场萎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