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六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交流(上)

ps:感谢书友“李老老爷子”、“ghoulli”、“llz432”和“nqm”投出的月票,今天是除夕,在此提前拜个早年,祝大家来年事事顺心^_^

由于中国也准备采用59式坦克作为日后二十年里中国的主战坦克,即便采用了复合装甲后外观会有很大变化,但内行只要一看负重轮就能明白。因此胡卫东便玩了一个心眼,他并没有将设计图直接给德国,而是故意露出破绽让德国间谍将其偷走,这样一来不但堵住了盟国的嘴,还有了与德国断交的借口,毕竟纳粹干的那些罪行洗不干净,中国早点与其撇清干系是很有必要的,反正就算断了交,生意也还是可以照做的嘛!

坦克再厉害也怕飞机,但由于德国的fw190b/c/d三款机型的性能已经几乎达到了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提升的潜力不大,而且稍作改装用于战术轰炸也很不错,所以战术轰炸机的改进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至于战略轰炸机,胡卫东不太了解,德国的国力也不支持,因此双方最后一次技术交换的重点就集中到了未来的喷气式飞机上面。最终两国的专家都有不小的收获,中国的喷气式飞机研制进度大为提前、而德国后来研制出来的喷气式战斗机在可靠性方面也较历史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胡卫东选用煤油作为喷气发动机燃料并提前展开研究的建议更是令德国获益匪浅,历史上早期的喷气式飞机没有专用的燃料。一般是汽油与煤油混合使用,由于汽油挥发性强、易燃易爆的缺陷,早期喷气式飞机的事故率奇高,如果能够提前能够将航空煤油搞出来,无疑能够大大降低飞行员的死亡率。

此外,胡卫东还说了三个后来对二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点子,一是近炸引信不但可以用到高射炮弹上对付飞机,也可以用来对付地面部队,杀伤效果非常惊人,就好像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射炮对付地面部队同样给力一样;二是与可以导致近炸引信提前触发而不能炸到真正目标的无线电干扰机。虽然这类电子对抗的办法一旦被敌人了解就很容易破解。但初次使用的时候还是可以收到奇效的,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让敌人的主力舰队遭受致命打击;三是预警机,虽然目前德军缺乏好的飞机平台、雷达技术也不能与历史上预警机发明时的水平相比。但是至少80公里的警戒范围还是可以做到的。再稍微改进一下就能达到120公里以上。这样大的警戒范围已经足以令敌人从海面或地面上发起的任何偷袭提前暴露,并及时让己方的飞机升空迎敌,只是预警机对于飞机更多、而且也有大型运输机作为平台的美国价值更大。所以德国何时将其拿出来很值得斟酌

至于海军装备方面,中方没给德国多少帮助,但却从德国获得了两项看似不起眼但却相当重要的技术。一是可以取代氧气鱼雷的过氧化氢鱼雷,这能够令航空鱼雷这种已经被中国海军淘汰了的武器重新变得很有价值,并由此大大增强中国的海防力量;二是用于潜艇上的通气管技术,这个发明的价值更大。

冰岛战役中德国虽然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战果,但从战役的目的来看,他们终究还是失败了。而且水滴形潜艇长距离航行时速度反而慢于老式船形潜艇的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并因此导致两艘昂贵的水滴形德国潜艇先后被美军击沉。

为了解决这个严重影响水滴形潜艇战略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的巨大弱点,一位德国的工程师提前(历史上要到二战后期,那时德国已经差不多大势已去了。)想出了给潜艇装上通气管的办法。

这样一来,潜艇就可以在水下开动柴油机,需要的空气由通气管引入,产生的废气也由通气管排出,潜艇不再需要上浮就可以进行充电、甚至直接用柴油机驱动在水下航行(当然通气管状态下航速会慢一些),不但长距离航行时不会再因为频频上浮而影响航速,而且潜艇的隐蔽性较前也会有一个极大的飞跃,虽然伸出水面的通气管和潜望镜一样能够被敌人的机载雷达发现,但所需的距离毕竟要近得多,实战中这种危险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了

胡卫东也是这才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外行,对现代潜艇只是一知半解,若非德国人主动说出来,没有实战的中国潜艇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这个问题,果然需要才是科技进步的最大动力啊!当然话说回来,二战时期的通气管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注1),中国将来一旦发现,很容易就能发明出来,若非如此,德国人也没那么好心。

不过即使如此,胡卫东还是投桃报李地给德国人出了一个能够进一步增强潜艇隐蔽性的好主意,那就是在通气管顶端装一个无线电波的小型探测器,用它来专门接收厘米波或者毫米波,由于二战时期能够侦测到潜艇的雷达就这两个波段,而当时又还没有微波通讯,因此只要接收到这一波长范围的无线电波,就一定是来自于敌人的雷达。同时再将探测器设置成选定波长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只要强度超过一定值就会自动向艇内发出警报,就可以提前对敌人的雷达作出预警,而在敌人的飞机和反潜舰艇靠近之前就下潜隐蔽起来

注1:现代潜艇的就另当别论,因为各国的反潜能力远非二战时期可比,所以潜航深度要大得多才能相对安全,而且通气管也不敢伸出海面过多,其隐蔽性、强度乃至监控(曾经有中国潜艇因为海上风浪大导致海水灌进通气管令其自动关闭,而艇上发电机仍在运转,在极短的时间内消耗了大量氧气【氧气消耗超过三分之一,艇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足以导致人体重度缺氧窒息了。】,导致艇上官兵全体窒息,酿成重大海难的严重事故发生。)都有更高的要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