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百零三章 全新定义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百零三章 全新定义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但如今的新中国实力可比历史上建国初期强得多,与苏联之间的国力差距就更小了,而且当时的国际形势纵然不太妙,也总比历史上遭到整个西方封锁乃至军事威胁的建国初期好得多,太祖和中国赤色党人怎么可能接受苏联的无礼要求?

中央本打算严辞拒绝,这时胡卫东却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外交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因为轴心国与盟国的对立,要比历史上西方抱团围堵新生的中国稍好一些。),如果再与苏联反目,在国际上就会彻底孤立,这对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苏联与德国之间脆弱的和平维持不了太久,一旦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政府到时候自顾不暇,哪儿还能再霸道得起来?

太祖、周公等中央领导讨论后觉得很有道理,便让外交部门与苏联方面虚与委蛇,说白了还是那个“拖”字,在这方面世界上恐怕再没谁比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干部更擅长了。此后,对于苏联方面的要求,中方总是表示要“讨论讨论”、“研究研究”、“统一意见”、“两国之间需要交换一下看法”,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

而当斯大林与美国方面谈妥、决定出兵攻德之后,远东的事情就只好暂时放到一边了,反正以两国的实力差距,就算再过10年,中国也别想对苏联构成威胁,还是先解决掉德国这个生死大敌再说

但是斯大林怎么也没想到。苏联不但速攻失败,而且“偷鸡不成蚀把米”,一下子就被德军凌厉的反击给打懵了,战争开始还不过三个月时间,苏联就丢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永久性减员的部队人数更是超过了500万,原先的精锐常备军几乎全赔了进去。而13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上万架飞机和数万门火炮(而且损失的还大都是最先进的那些型号,剩下的则基本都是老旧不堪、甚至干脆是之前已被封存了的)的损失也同样令苏联人痛心不已。

这样一来,之前斯大林并不特别在意的中国顿时变得举足轻重起来,如果中国以其丰富的资源和世界第一的人力援苏抗德。那么即使战争初期输得那么惨。斯大林也有十足的信心翻盘,而一旦中国政府决定与之前一度关系极佳的德国人联手,即使是坚强自信如斯大林,心中也不免揣揣

如果斯大林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就会明白此时苏联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主动让外蒙古回归中国。这样一来崇尚“投桃报李”的中国人也就不好意思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了。两国两党之间也很可能从此彻底放下历史上的纠葛,步入真正的蜜月期。然而,斯大林却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进行了错误的臆测。认为一旦示弱只会让中国人更加得寸进尺,再加上他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但骨子里的“大俄罗斯主义”却根深蒂固,对领土看得极重,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苏联政府最终的决定是不在外蒙古等历史问题上刺激中国,但也绝不主动让步,而中国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和之后的表现更是让其渐渐放宽了心,认为中国赤色党毕竟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纵然对苏联政府有所不满,也不会罔顾国际共运的大局在苏联背后捅刀子的,但他们却并不了解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古老智慧

早在当初兰新铁路刚刚全线通车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就采纳了胡卫东的提议,将毗邻苏联而且地广人稀的新疆定为了工业化的第一重点,接下来的一年里中国政府对新疆的投资总额甚至超过了中原、东北和长三角这三大传统工业区。

胡卫东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固然是考虑到新疆资源丰富(甚至就连水资源也很丰富,即使是人口较现在增加了几十倍的后世,新疆人均淡水资源依然比全国平均值多了6成以上,更是东部大城市的好几倍)很适合发展工业,更是为了彻底地解决这里的民族问题

这里首先说明一下,胡卫东并不反对在政策上给予“少数民族”以适当的扶持,毕竟中国大多数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基础都相对落后。但胡卫东也坚决反对不分具体情况就一刀切,例如满族的平均经济状况和受文化程度甚至还要高于汉族一截,如果还要给他们特殊照顾,那不是扯淡吗?而且对于“少数民族”这个概念,胡卫东也有自己的看法

最终,在胡卫东的建言下,赤色党中央意识到,原来百万人口的民族在世界范围就已经不能算是“少数”,而一千万人口的民族更是可以称得上“大民族”了。关键是不能和汉族去比,因为汉族人口实在太多,以她为基准的话,全世界就只有这一个大民族了

与法兰西人、日耳曼人这些同样是世界上的主要民族的人口作为基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也不能只看居住在中国的某民族人口,得将他们在外国的人口也算进去。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岂不是说一个日本人入籍中国之后还能享受到少数民族的优待照顾?因为现在入了中国籍的大和族也就几万人嘛!

有人当即如历史上那样说入籍的外国人应该另算,不能称其所属民族为中国的民族,但却立即遭到了胡卫东的激烈反驳。胡卫东认为中国目前仍很贫穷落后,需要大量的外国人才加速国内的工业化,甚至将来中国成功复兴,也同样不能拒绝外来的人才,正所谓“流水不腐”,如果入籍之后还得挂个“入籍外国人”的标签,他们又怎么可能对中国生出归属感来?没有归属感,他们又怎么可能为中国的发展尽心尽力呢?

最后,新中国“少数民族”的定义是“世界范围内的总人口少于100万”,这样才能享受针对弱小民族的特别照顾。而那些超过100万人口的则都算是多数民族,各方面均按汉族的同等标准来对待,不过因为贫困地区都会得到政策扶持,所以倒也没人表示不满。而且以地区为单位进行扶持,贫困的理由可以是交通不便等很多客观原因,相比针对民族来给予扶持的做法,不容易让被帮扶对象生出遭到歧视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