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八百零九章 科技强国(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八百零九章 科技强国(中)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和书友“萨扎比”投出的2张月票_

防空导弹的研制相比反舰导弹要更晚一些,因为二战初期的飞机太廉价,而导弹作为“高科技”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将造价降下来,靠它防空的话,明显是得不偿失。但是造价接近上百万美元的b-29战略轰炸机出现后,防空导弹就有了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地面雷达引导较易实现,技术上难度比反舰导弹小得多,因此虽然立项较晚,却几乎与反舰导弹同时获得成功。

在“911工程”之外,1946年里中国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也为数不少,但同样集中于军事领域。举例来说,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将性能先进的歼-2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和水滴形潜艇卖给日本,正是因为国内已经研发出了更好的产品

由于并行工程学的应用,早在歼-2才刚刚完成首飞的时候,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就已经正式立项,而钛合金的研究则因为火箭同样需要而开始得更早,加之又有胡卫东提供的歼-6设计图样作为参考,所以这款被命名为“歼-3”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能够在1946年定型入役,其实并没有太过超出胡卫东的预料。

不过,若非吴仲华在喷气发动机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歼-3”的研制成功至少还要晚上三年,这就是天才的作用,没他们未必就一定搞不出来,但是所花的时间和资金却肯定会大大增加,在目前中国连“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也无怪乎胡卫东虽然对吴仲华的性格颇为诟病,却一直对其给予特别的关照了。

水滴形潜艇在潜艇的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水上航行速度太慢,这一点对于反潜经验丰富的敌人来说,是很容易加以利用的。德国潜艇部队现在不复昔日的威风就是为此。事实上,水滴形的设计只有用在基本不需要上浮的核动力潜艇或者装有aip系统的常规潜艇上面。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但问题是,除了历史上战后国力之强无以伦比的美国,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奢侈到完全用造价昂贵的核潜艇来替代常规潜艇的作用,而aip系统的研制也同样技术难度很高。于是,历史上后来就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对水滴形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潜艇看上去不再像是水滴的形状。而更像是一条鲸鱼,这就是所谓的“鲸形潜艇”。

与水滴形潜艇相比,鲸形潜艇的水下航速要慢一些,但是依然要快过商船。所以并不影响其最主要的作战任务——破交,加之水滴形潜艇的水下航速同样不可能快过作战舰艇的水面航速,因此水滴形潜艇能够执行的任务,鲸形潜艇也一样可以很好地完成。而鲸形潜艇的水上航速却比水滴形潜艇快得多,同样能够超过商船。这就使得它在必要时可以上浮追击目标,战术上要比水滴形潜艇灵活得多

深知水滴形潜艇缺陷的胡卫东早在当初水滴形潜艇的试验型号初次海试的时候,就开始秘密立项研究鲸形潜艇,到1946年终于定型入役,被命名为“明”级。除了良好的航行性能,这款新型潜艇上面还首次应用了中国自主研发成功的消音瓦而大大降低了噪音,令其直到50年代初期依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至于德国人一度令盟军损失惨重的制导鱼雷,则因为缺陷颇多、技术上还很不成熟,因此暂时只作研究,直到50年代中期“明”级常规潜艇退役的时候都没有大量装备部队,直航鱼雷虽然落后,但胜在成熟可靠,历史上直到马岛战争的时候都立下过大功,在“明”级潜艇服役期间已经足够用了。

鲸形潜艇很好用,但1946年海军装备方面最大的科技成果却是首艘国产航母的成功建造。吸取了当初试制失败的教训之后,这艘航母更多地采用了成熟的技术和工艺,而不再盲目地追求先进,满载排水量3万吨也在中国造船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的限度之内。但是,由日本设计师福田启二主持设计建造的这款航空母舰在性能上却并不逊色于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再次证明了武器性能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而福田启二也通过这款航空母舰证明了自己并非只会设计战列舰,给了日本国内那些当初将他排挤出国的家伙一记响亮的耳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喷气式飞机出现较早,因此这艘被命名为“湖南”号的航空母舰特意加长了舰体,为喷气式飞机上舰做好了准备,虽然因此对军舰的适航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中国尚未研制出性能令人满意的弹射器,所以只能采取这个笨办法,考虑到喷气式飞机相对于活塞式飞机性能上的压倒性优势,这样的改动还是值得的。

其实历史上在英国人发明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弹射器之前,美国海军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只是随着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光靠加长航母的飞行甲板终究有个限度,因此早晚还得需要弹射器。以中国海军目前的情况来说,亚音速的飞机还好,超音速的想要上舰,航母的吨位就将增大到超出中国的军舰建造能力了,哪怕只是战斗机、哪怕只是歼-3这种最大速度比音速只是稍快一些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

所以弹射器的研究是必须开展的,如果按照常理,历史上美英等国采用的蒸汽弹射器似乎应该是首选,但因为蒸汽弹射器对于工业基础的要求极高,别说是中国,就算是现在的德国都造不出来,甚至即使历史上50年代初的美国,也是引进了英国的材料工艺后才能生产的,在这些需要所谓底蕴的领域,英国这样的老牌帝国还是很有优势的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