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七十章 投资的动机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七十章 投资的动机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作为中福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福特公司很自然地从中福股份的飞速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再加上福特公司自身也通过改进管理方法和开发吉普等新车型而迅速扭亏为盈,并同样借助资本运营的手段在钢铁等汽车的关联行业迅速扩张,如今的福特公司已经不仅仅只是汽车业的巨头,更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的工业集团,没有之一,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老福特现在已经超过洛克菲勒,成为了新的世界首富,不说别的,光是米纳斯油田四成的股权,就得值多少钱啊!

但是飞速的发展也给福特公司带来了麻烦,虽然为了规避“反托拉斯法”,福特公司对于包括主业汽车业在内的那些市场较大的传统产业部门,并没有追求过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当其完成了一系列收购和合作、在采矿、钢铁、采油、炼油、橡胶、造船、航运、铁路等十几个重要产业部门都有涉足,形成几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一整条产业链之后,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以犹太财团为代表的美国金融寡头们的恐慌,因为如果工业资本家都学福特这样搞的话,那还有他们上蹿下跳牟利的机会吗?于是,美国的部分国会议员很快就在主人的授意下,提案制订一项新的反垄断法,以打击“控制产业链以逃避市场竞争”的行为,这直接针对的就是福特公司。

由于老福特一向厌恶政客,福特公司虽然在美国民众之中影响很大。但在国会中却一直没有什么代理人,为了避免公司因此遭受重创,老福特只得加大海外投资的力度,这一方面是为了直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向那些政客施压,毕竟福特公司及其盟友为美国提供了不下百万个工作岗位,如果真将它们逼出美国。肯定会令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美国经济再遭重创,这个责任谁都承受不起,而这也是老福特这次出国的初衷。之所以选择中国、选择赤色党控制下的边区,一是因为老福特对其有些好奇,更是由于这里是那些金融家完全影响不到的地方

当然。德国与苏联也同样符合条件,因此老福特途经两国时也同样投资了一些项目,其中德国的项目他甚至都不用掏钱,将德奥油田卖给德国政府后,直接就拿那笔款子再投回德国,这样一来老福特省了工夫,而德国人则省下了宝贵的外汇。不过,这只限于福特公司的那一份,心知欧战在即的毛泽民可不肯跟着老福特冒险,至于那些shuyaya首发 则各有各的选择

胡卫东听了这些之后,虽然对毛泽民的经营业绩感到欣喜,但同时又多少有些失望,他一开始还以为老福特来中国投资,说明美国对华政策有所改变呢。看来还是伟人说得对,不能太指望外国人帮忙,中国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还得靠中国人自己解决。但次日他却又听到一个消息,苏联方面已经决定再向华北航空总队所属苏援航空队增派150架飞机和相应人员,看来外援虽然不太可靠。但有总比没有好

胡卫东一开始还以为苏联突然加派飞机过来是为了补偿之前拒绝帮助赤色党组建海军,但很快就得知的苏援航空队同样扩编了,而且规模比赤色党这边要大得多,胡卫东不禁连连摇头,“果然还是不能把毛子想得太好”

中央将胡卫东突然叫到兰州可不单单是让他陪老福特叙旧,更是为了让他这个工业专家设法争取更大的投资,不过由于西北边区工业基础太弱,边区政府又只欢迎重工业方面的投资,因此老福特谈成那三个项目之后就没有什么投资了,直到胡卫东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大本营中原边区,看到如今已经初步成型的豫西工业区之后,老福特顿时来了兴趣

经过双方的友好协商,老福特决定为洛阳汽车厂注入巨资,令其生产能力在五年内增加到年产2.5吨轻卡5万辆、4吨中卡2万辆、吉普车和轿车合计2万辆、各种重型车辆合计1万辆。获得福特公司注资的还有洛阳拖拉机厂(年产各型拖拉机10万辆,但是手扶拖拉机等中小型拖拉机占到了九成,转产坦克的潜力远不如西北的那个。)、洛阳自行车厂(年产量将突破200万辆)、南阳炼油厂(年炼油能力达到300万吨,而且因为采用了先进的催化裂解技术,汽油等轻油的产率很高,建厂速度却相当快。)、和洛阳钢铁厂(扩建完成后,该厂年产钢材320万吨,比兰州第二钢铁厂更高,而且其中各型合金钢的产量超过了100万吨,门类也异常齐全,基本上外国能造的,这里都能造,外国还没有的,这里也有,比如价廉物美的稀土装甲钢。)等十多家大型重工业企业。

而这些重工业龙头产能的大幅增加,又刺激中原边区的采矿业飞速发展,其中储量数亿吨的舞阳铁矿的发现,更是直接消除了中原边区铁矿储量不足的隐患,尽管舞阳铁矿的平均品位实在贫得可以,和新安铁矿根本不能比。

相对来说,倒是原油的生产有些麻烦,南阳油田虽然产量不断增加,但其可采储量即使考虑到技术革新的因素也决计不会超过1亿吨,而且油矿分散、高产油井很少,这更是严重限制了油田原油总产量的提高,而胡卫东明知河南东部就有储量更大的“中原油田”,却因为它位于国统区、并且地近前线而无法开发利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页岩油技术才获得了飞速进步的契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老福特终究没想将福特公司的经营重心真的移出美国,因此3亿多美元的总投资金额已经是极限了,须知这笔投资已经大大超过了老福特此行在德国与苏联两国投资金额的总和。很显然,福特公司的投资对边区经济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将会起到巨大的帮助,而更难得的是,老福特并没有追求那些企业的控股权,并且由于他习惯性地高估了中国的人工成本,所占股份远比胡卫东预计的要少得多。(欢迎您来shuyaya,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