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零八章 材料为王(中)

ps:感谢书友“红太阳”投出的月票,顺便求下推荐票^_^

而随着长波警戒雷达(长波可以绕着地球表面向前,不受地球曲面影响,但是探测精度较差,只能判断出敌舰的大致方位和距离,唯一的作用就是预警。)技术的成熟,当其与微波雷达一同使用时,后者受限于地球曲面的缺陷得到了弥补,水上飞机侦测方面的价值就更小了。

至于让水上飞机携带航弹执行轰炸任务,那就更不靠谱了,飞行一趟得消耗不少燃油,炸弹却带不了多少,而且以水上飞机那蜗牛似的慢速,敌人只要有点防空能力就可以轻松将其击落,远不如直接用舰炮更加方便省钱,须知中国海军可不像鬼子海军那样面对的是中**队这种缺乏防空能力的对手(因而水上飞机相比舰炮攻击范围更大才成了一个优点)......

水上飞机用于反潜倒是不错的,客观上也有不小的价值,只是单靠区区两艘重巡上搭载的6架水上侦察机,作用毕竟有限,而如果有专门的反潜舰船同行,那么又没必要非得让两艘重巡冒险搭载水上飞机了,因为水上飞机对搭载舰船吨位的要求不比后世的舰载直升机高多少,两三千吨甚至更小的军舰都能搭载,而中型舰艇即便被炸毁,损失比起重巡来也肯定要小得多。

说到直升机,胡卫东自然明白它的价值,奈何人手有限。技术难度又不小(关键是批量生产并保证可靠性很难),暂时只能将重点放在从德国引进现成的技术上面,虽然二战期间德国的直升机没能用于战场,但是大部分技术难关均已攻克,在此基础上改进远比自己从头研究要划算得多......

水上飞机和弹射器撤除后腾出的空间被6座反潜深弹发射器取代,以保证致远级重巡洋舰即使独自作战(中国没有海外基地,重巡一旦进入远洋,续航力跟不上的驱逐舰就是个累赘。)也有足以自保的反潜能力(声纳装在舰首的球鼻艏结构内,这也是一大优势,不但效果更好。而且航速不减反增。)。其中2座为12管火箭深弹发射器,用于攻击较远处的潜艇,4座为普通的反潜深弹发射器,用于攻击逼近己舰的敌军潜艇。虽然这些深水炸弹被敌人攻击到后也有引爆的可能,但因为声近炸引信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深水炸弹的反潜效率,装药量因此大大减少,一般也就二三十公斤(反正二战期间也没有核潜艇这样的大家伙,在近炸引信的帮助下。杀伤力足够了。),纵使被敌人的攻击引爆。威力也不足以炸穿致远级重巡洋舰加强了的水平甲板,威胁远比水上飞机、弹射器及其火药库小得多......

鱼雷管早就撤除,6座反潜深弹发射器的分量也要比三架水上飞机及其相关设施小一些,再加上军舰内部一些不必要的载重陆续得到清理,两艘重巡的自重均有所减轻,续航能力也因此提高,对于没有海外基地的中国来说,这无疑具有特别的价值......

经过为其半年多的维修与改装之后,致远号的总体性能极大地提升。与其同样接受改装的姊妹舰经远号一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重巡洋舰。值得一提的是,两艘军舰的主炮虽然相继缩小为边区当时可以完全自主生产的203mml52舰炮,但无论是射速、精度还是炮管寿命都更胜从前(最大射程40公里,射速为每分钟10发,炮管寿命也达到了1000发以上......),如果再配上胡卫东设计的新型炮弹,就算战列巡洋舰(其实现在世界上也没几艘了)也未必是它们的对手。最终完成的致远级重巡洋舰性能参数如下:

排水量:11,742/16,580吨

主尺度:201.5米(全长)/18.5米(宽)/6.38米(吃水)

动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8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52000马力

航速:36节

续航力:12000海里/16节

防护:舷侧105毫米,甲板80毫米,主炮塔(正面80毫米。其余部位30毫米。),司令塔120毫米

火炮:4座双联装203毫米l52主炮,4座双联装127mm高射炮,8座双联装88mm高射炮,12座双联装37mm高炮,12座最新的7管25mm密集阵近防系统。

反潜:2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器、4座传统的反潜深弹发射器。

编制:9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胡卫东原本的设想,致远级重巡洋舰的主要战斗方式是追击敌舰和逃跑时的反击,因此只要舰首舰尾的防御够强就行了,舷侧的装甲没太大意义,就算不全部撤除,也该大幅度地缩减以减轻军舰的自重,但这样的改装却令军舰的稳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后来在德国专家的劝诫下,胡卫东只得接受舷侧装甲仅仅变薄了40mm的新方案,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致远级重巡洋舰在战斗方式上变得更加灵活。主炮塔与甲板的装甲厚度只加到80毫米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炮塔胡卫东本想改成三联装,但一来当时还没那个技术,二来也担心会影响军舰的稳性,所以还是沿用了原先的双联装主炮塔。),但即使如此,军舰的防御能力较前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加强了的水平装甲令其可以完全抵御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种俯冲轰炸机的轰炸,至于水平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先过了致远级总数多达132门高射炮、且有炮瞄雷达、陀螺瞄准具和近炸引信协助组成的超强防空火网这关再说......

其中127mm高射炮与88mm高射炮的性能都超越了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同口径高射炮,前者最大射高达到了15000米、后者也有12000米,而射速就更是惊人,前者为4秒1发,后者更是达到了2秒1发的可怕射速,而由于晶体管淘汰了原先无线电近炸引信所用的电子管,引信的体积大大缩小,因而高射炮弹的装药量自然就相应增大了,威力也由此进一步增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