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借道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借道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这次规模超大的民工支前持续时间并没有历史上淮海战役前后的那次长,但因为人数更多,而且同时还有一万多辆汽车参与运输,因此所能运送到的补给反而更多。重新获得充足补给的胡卫东总算松了口气,但他先做的却不是发起进攻,而是继续完成自开始停战时就动工的沿河防线,这一方面是为了防范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日本华中派遣军主力突然大举反击,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有了先进野战工事构成的坚固防线之后,胡卫东就只需要在运河一线布置一个军的部队便足以抵挡徐州日军的全力反扑,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机动兵力,这一点对于更喜欢打运动歼灭战的十五集团军上下来说意义可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当俘虏交换完成的时候,运河防线上的野战工事群已经基本完工了……

抗战形势一下子变得如此光明,与连云港一役那匪夷所思的战果有着直接关系,而连云港一战最大的功臣其实并不是孙立人的新38师,而是那两艘事实上已经卖给了苏联人的战列舰。然而,“巨舰大炮”好用是好用,但不经主人同意就擅自借用,多少显得有些不太地道,尤其此事还令本就不好的苏日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这自然让这一年来愈发受到西方列强敌视的苏联人颇为头痛。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斯大林也知道,即便没有这件事。日苏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不可调和,从这一点来说,胡卫东此次消灭了这么多的日军,不但令斯大林觉得解气,在不远的将来对苏联也是有利的。所以斯大林也没有揪住这件事不放,只是据此要求中国方面将那两艘战列舰上的高射武器留下,以作为此事的补偿,这样苏联人将战列舰开到海参崴的路上也不必太过提心吊胆,担心鬼子的飞机无耻地偷袭了。

但老毛子却不知道,胡卫东虽然接受了这个条件。却将舰上安装了近炸引信的新型高射炮弹统统都换回了之前缴获到的压力(定高)和定时引信炮弹,此外“密集阵”也都拆了下来,换回缴获的日式武器,若非陀螺瞄准具技术已经转让给了苏联,没必要继续保密,因而舰上装备了的那些就没有撤除,这两艘战列舰的防空能力肯定会下降得更狠……

胡卫东擅自使用已经卖给苏联的两艘战列舰,固然令斯大林很不高兴,但他对苏援航空队的“滥用”就更是让斯大林痛心不已。虽然三次战役期间苏援航空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们自己的损失也很惊人。甚至比苏联支援力度更大的西班牙内战中迄今为止的总伤亡都大,如果斯大林懂些中国文化,一定会骂胡卫东是“崽卖爷田心不疼”。不过苏联人一向对人命不太重视,区区几百架飞机相对于苏联现在的生产能力来说,也不过是半个月的产量而已,只要赤色党愿意给出足够的好处,斯大林也不是不能承受这些损失,但他对于自己看重的那些年轻军官和王牌飞行员还是极为看重的,尤其是波克雷什金。斯大林更是专门要求他尽可能地不要亲自驾机出战,以免阴沟里翻船出什么意外……

经过双方讨价还价,胡卫东将自己设计的除“密集阵”之外的其他几种小口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的全部相关技术工艺都转让给了苏联,换取苏联继续同意他不受限制地使用苏援航空队,苏联方面还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损失的飞机和人员重新补足,并同意再给赤色党1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以购买苏联的设备和物资。

至于“密集阵”,由于应用了超越时代1年的电动技术与液压技术。胡卫东可不想让苏联人轻易掌握,事实上若没有特斯拉这个科学怪杰的帮助,胡卫东也绝不可能这么快就将其实用化。为了避免山寨能力不逊于中国人的老毛子破解其中的技术关键,胡卫东将两艘战列舰上的“密集阵”系统全给拆掉了。而苏联方面却觉得另外几款小口径高射炮的性能已经够用,加之“密集阵”的有效射程仅有1500米,怎么看都太短了点,又极其浪费弹药,因而并没有特别在意……

不过,即使是那几款看似普通的小口径高射炮,所用的材料、工艺乃至一些细微的设计依然具有极大的价值,尤其是其炮管用到的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抗疲劳的低合金炮管钢更是十分重要,即便不算特别适合,但如果将其用于制造包括高射炮、加农炮(含舰炮)在内的各种大口径长身管火炮,甚至是用来制造发动机的耐高温部件乃至于一些别的什么用途,也都或多或少地要强于苏联目前所用的材料,其中某些用途上还不止强了一点点。因此苏联为此付出的代价怎么看也显得少了点,所以赤色党中央还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那就是再次借道支援一下东北地区的抗战……

考虑到现在反正已经将日本得罪狠了,想要缓和关系并不容易,加之日本又连遭败绩,苏联对其的顾忌大为减轻,斯大林甚至有了干脆将日本这个威胁彻底铲除掉的想法,虽然出于对西方列强联手干涉以及日本海军优势的担心而不敢对日开战,但是借刀杀人还是可以的。在赤色党的努力争取下,苏联同意华北八路军派出5000名军政干部、骨干老兵与技术人才(主要是工程师、技工以及炮兵、工兵等技术兵种)借道外蒙和苏联前往抗联的北满根据地,东北抗联也由此引来了第二次大发展的契机……

只是想到中**队通过外蒙这片世界公认的中国领土居然还得“借道”,赤色党内包括太祖在内的本土派无不气愤难平,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苏联有多么强大,而且中国目前也不宜四面树敌,只能暂时将这一不满深埋于心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