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七战七捷(四)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七战七捷(四)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

第三百四十三章七战七捷(四)

鬼子的第1师团虽然是精锐的常设师团,却还是头一次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下与敌野战,不但超过两成的官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了战斗力,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机枪与火炮因为酷寒而无法使用,这些因素无疑令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因为寒潮突如其来,他们根本来不及退到某个城镇内暂避,就被风雪陷在了半路上,本来因为有汽车牵引而不会影响部队行军速度的大炮这时变成了令人头痛的大累赘,加之不惧严寒的抗联游击队又以十余人、甚至更小的规模不断袭扰,他们每天只能行进十几公里,一时间是进退两难......

与之相比,抗联因为严寒减员的人数不到5(不过若是加上得冻疮的人数,比例也有接近两成。),而其装备相对较差的缺点这时反而成了一个优点。再加上潜行部队的突袭完全出乎日军第1师团的预料,一番激战之后这两万多日军几乎全部覆灭,而抗联只牺牲了八千多人(伤亡3万多),比徐向前的预计少了很多,而抗联官兵的士气与信心则愈发地高涨。而这次战役也是抗联主力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5次大捷......

抗联一次又一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加之王子才的计策也渐渐收到成效,南满日占区的抗联游击队就如同烈火烹油一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原本已经基本消失了的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也再度在东北的土地上涌现出来,他们的活跃给予了日本关东军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南满日军严重依赖的铁路交通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全被掐断。此外,部分伪军也因为这些胜利而重新鼓起了反抗的勇气,在短短一个月内有几千名伪军相继反正,一时间日军几乎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来干,这样一来就进一步牵制了关东军原本就已经日益吃紧的兵力。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有利态势,徐向前不但没有见好就收,反而大胆地继续进兵,在极其恶劣的天气下果敢地运用大范围穿插迂回战术,以牺牲2万余人的沉重代价于林口附近将日军两个增设师团分割包围后先后歼灭,击毙日军的数量与抗联阵亡人数大致相当,但考虑到双方训练水平、实战经验与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差距,这一战依然被后世史家认定为抗联南渡松花江之后的第六次大捷。

随后抗联主力直逼牡丹江城下,主要由第4师团预备役人员组成的日军第104师团认为牡丹江城防不固而兵力不足,擅自撤至哈尔滨与第4师团汇合(此时关东军第4军的司令部已经撤到了哈尔滨,而第5军司令部动身则更是退到了“新京”长春。),而坚持死守牡丹江的一个日军守备队不过**千人(注1),加之第104师团所言也并非胡编乱造,牡丹江的城防的确薄弱。结果在坚持了三天之后,牡丹江终于还是被抗联成功光复,城内的1万多日军(包括日本警察和武装“平民”)几乎全部战死,而抗联永久性减员的人数则超过了15000人。这一战充分体现出徐向前一旦发起进攻就不怕牺牲、全力以赴的特点,但也暴露出抗联攻坚能力依然不足的弱点,但因为光复了牡丹江及其周边的大片土地,此役依然受到了中央的表扬,也被后世称为是抗联1938年末到1938年初的第七次大捷。

在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徐向前在部队良莠不齐、装备低劣的不利局面下,以其出神入化的天才指挥在七次较大的战役中连续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共计消灭鬼子10万余人,极大地坚定了东北、乃至全国人民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心,而他本人也由此一举扬名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国最顶尖的名将和军事家。

但是,这一被后世合称为“七战七捷”的奇迹也不光是靠徐向前一个人就能缔造的,高原杰出的组织工作同样功劳很大,甚至苏联人出售的武器弹药也一样不能无视,而且其间还有很多难以复制的偶然性因素(比如那位突然暴病的鬼子师团长)的影响,才最终促成了这样的奇迹,但不管怎么样,更重要的还是抗联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以及东北人民的支持,否则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七战七捷”期间,抗联的伤亡人数就超过了20万(受伤人数存在着重复计算的情况),加上病患(包括冻伤)则超过25万,但是徐向前靠着他迅速捏合部队与“以战代练”速成新兵的特长,再加上高原出色的组织后勤工作,以及就地征兵(抗联收复的失地越多,这一招威力就越大。)与伤兵复员归队可以直接走封冻江面的便利,使得抗联主力部队依然维持在30万人上下,这一点即使当初曾经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白手起家拉起了十万大军的胡卫东也十分佩服。

连续不断的胜利令抗联上下信心爆棚,即使估计关东军可能获得增援,他们依然打算继续向着敌人的纵深进攻,但考虑到被敌军切断后路的风险,徐向前还是选择了哈尔滨作为抗联主力部队的下一个目标,而不是容易遭到日本关东军主力与朝鲜日军两面夹击的延吉。

哈尔滨虽然位于松花江以南,却同时又是北满最大的城市,而五条铁路在此交汇、一条大江从旁流过又令其成为了东三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战略价值之大可想而知。日军的要塞工事虽然偏重于伪满与苏联和外蒙古之间的边境线一带,但哈尔滨这种战略要地的防御他们也绝不会疏忽的......

注1:因为中国整编师的出现,日军也尽可能地加大了部队编制,但为了避免指挥混乱,鬼子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下增补兵力,比如守备队依然是6个大队,但每个大队的兵力却由原来的800人左右增加到的1200-1500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四十三章七战七捷(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