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十七章 技工速成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十七章 技工速成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感谢书友st201122和“风的-韵律”慷慨打赏,另求三江票、推荐票与会员点击^_^)

“红八军团现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合计一亿两千多万元......”,胡卫东虽然早在心里预演过多次,但真的开口后还是多少有些紧张。

而太祖更是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有些怀疑地问道,“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小胡同志,你没有违犯群众纪律吧?”

“绝对没有,这些收获都是来自蒋、阎政权名下的官僚资本、以及江浙财阀、晋商这种与之共生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另外在日本人与汉奸身上里也弄到了不少......而那些经营实业的民族资本家、中小商人、小地主与富农只要没有严重罪行,我们一个也没有动。”,胡卫东如实答道,顺便还解释道,“其实这笔钱也不算太多,毕竟杭州与太原都是国内前十的大城市......”

“这样暗无天日的中国(地区与个体贫富差距太大),人民怎么可能不造反?”,太祖突然激动地站起来叫道,倒让屋外的警卫员虚惊一场。过了一会儿太祖心情才平静了下来,示意胡卫东继续说下去,尤其是要他解释为何要现在就出国采购,而不是拿来加速革命的胜利,等到掌握全国政权之后再去向外国购买,那时地盘大财力足,不是能够买到更多东西吗?

“原来苏联能够发展这么快,居然是捡到便宜的缘故?”,太祖听了胡卫东对西方29-33年经济大萧条的说明后恍然大悟道,心中对于苏联已经所剩无几的那点敬畏也几乎荡然无存了,而胡卫东所说的“现在虽然不像几年前机会那么好,但一样有便宜可占,一旦等西方经济恢复过来,那时不但价格要高上好几倍,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那些具有战略价值的重要设备和技术了,挖人更是难比登天。”就更是令他砰然心动。可是这种大事太祖一个人也做不了主,他决定先将周副主席请来,达成一致后再说服总司令,只要三人统一意见,那么其他人也就没法反对了。

周副主席也是一代伟人,而且对国外比太祖更加了解,虽然心底里觉得胡卫东的计划风险很大,但也觉得这确实很可能是中国崛起的一大契机,如果错过未免太可惜了,加之他现在已经对太祖的远见心悦诚服,在沉思了几乎有一刻钟后终于投出了这一张关键的赞成票。

这时胡卫东却又得寸进尺道,“一亿两千万元在中国觉得很多,但换算成美元,也就四千万左右,即使是白菜价,也绝不可能买回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青霉素等新产品虽然潜在利润空间巨大,但由于根据地条件简陋,目前的产量自用都还不够,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设法以远期的专营权作为抵押向国外的大财团大公司贷款,以尽快获得更多的现金,来采购更多的机器设备、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而且在出国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能够买到哪些东西、引进到哪些人才,又怎么将其带回国再运到根据地,所以我希望能够得到全权以随机应变。”

太祖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闻言正要答应,一贯心思缜密的周副主席却提出了一个不能跳过的问题,“一亿两千万元即便如你所说不足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放在国内,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了,据说阎锡山在山西搞工业铁路,总投资额也不过几千万而已。但是,目前内地的产业工人总共也不过几百万,其中重工业的不足百万,哪怕只是一亿两千万元买来的机器设备,恐怕都没有足够的工人来操作,短时间内筹来更多的现金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一方面我们不会买那些过时的老旧机器,劳动生产率自然较高,需要的工人也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现在西方国家失业的工人多如牛毛,只要工资给高一些,雇一些优秀的技术工人回来当师傅应该不会太困难,另外,我们豫西发明了一种办法,能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将一个脑子不笨的文盲培养成熟练的操作工,如果有高小以上的文化基础或者聪明好学一点,更是只需要半年多的时间,这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被证明有效。”,胡卫东闻言笑道,他所说的方法正是历史上新中国建立后能在苏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面打下根基的关键......

当时苏联专家来中国教学,那些工厂大都是全新的,甚至常常是只有硬件设备,而操作人员的水平则惨不忍睹,别说高工了,往往连普通技工都没有一个,中国接受培训的技术工人事实上没有任何技术,都是才毕业的中学生水平。正常情况下,苏联专家不培训个几年到十多年这样一个厂是不可能投产的,当年怎么办?国家建厂任务比什么都紧,苏联专家数量和时间都很有限。中国人的解决办法就是——分包!把教学内容彻底分解,一个人的课程派十几个小组来学习,上课的时候每个小组各自只听其中的很小的部分,实习的时候也是这样,最后基本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每个小组就熟练掌握的任务范围内的技能,再把他们组合起来经过短暂的磨合整个厂就具备的投产所必须的软件要求。

就靠这种类似蚁群效应的取巧办法,新中国在几年内就培养出了几百万高级技工,苏联撤走后工业虽有镇痛但是迅速恢复并且全面开花复制(当然升级就困难多了)。中国就是人海战术搞工业化,一个高级技工要十多年一点也没错,但是具备一个高级技工全部能力的组合技工群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当然这样搞的代价是人力成本暴涨,但是新中国的特点就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钱是唯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而现在苏区工业建设的直接目标是为了支援将来的抗战,属于战时经济性质,同样是不计成本的工业化,所以这一绝招立刻就被胡卫东用上,并收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要知道现在才是36年,全球科技水平与50年代有着不小的差距,对于工人的要求也相对低不少,因此培训的速度自然更快!

推荐两位朋友的新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_^

[bookid=2456305,bookname=《冒牌大神官》][bookid=2487219,bookname=《横行无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