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山沟里的制造帝国 > 第1401章 方氏汽车的两种扶持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借贷,只要通过了方氏汽车的资质审核,然后又确实缺乏资金的企业,方氏汽车可以按照银行利率借钱给你们在凹山建设配件工厂,为了防止坏账的风险,在这些企业没有偿还借款之前,他们在凹山的工厂将属于方氏汽车所有,等到还完了贷款,方氏汽车再把工厂转移到大家的名下,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写入合作协议里面的,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双方各自的权益,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大家听到这话纷纷点头,露出了开心的神色。在座的很多企业都缺乏资金,他们根本不可能从银行借到钱,这是因为找银行贷款的门槛太高,只有大型企业才有希望,至于这些中小型企业,银行根本不会拿正眼看待他们。

如今的银行牛气的不行,找他们借钱比登天还难。再者这些企业大多数都陷入了经营困境,即便银行有资金,又如何敢借给他们?

如果方氏汽车真的愿意借钱给自己建设新工厂,那么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大的难题就得到了解决,他们自然会感到很开心了。

方东平稍作停顿,然后接着说道:“第二个方案是合资,方氏汽车可以入股大家的公司,共同来承担经营风险,至于入股的资金和股份,这需要大家进行协商。”

第二个方案的好处非常明显,只要方氏汽车入股了哪家企业,这家企业今后就不愁接不到订单,会十分牢固的成为方氏汽车的配件供应商。

但缺点也不是没有,一旦自己的企业被方氏汽车入股,那就需要让出一部分的管理权,搞不好自己的企业甚至可能会被方氏汽车吞并,变成人家的子公司。

前来参加此次招商大会的国内企业大多都是地方性企业,企业的所有权是集体所有,这种企业想要跟其他的企业合营,难度还是很大的。

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说服企业的所有者改变挂观念,如今国内的许多人仍然思想保守,他们总觉得跟私营企业合营是在变相的流失集体财产,没有人敢于承担这种罪名。

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已经资不抵债了,根本没有流失集体财产这一说。你们的工厂都是负资产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有人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啊?

基于这些因素考虑,在座的代表们基本都更加倾向于第一个方案,至于第二个方案,牵涉到的事情太多,大家不太愿意费心思去折腾。

当然了,有的人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比如说来自津南的一家拖拉机厂的厂长,方东平刚说完话没过多久,他就举手示意道:“方厂长,我是津南拖拉机厂的厂长刘元,我想提一个问题。”

方东平点点头:“刘厂长请说。”

刘元这才站起身:“刚才方厂长提到了入股的方案,我觉得这个方案比较适合我们津南拖拉机厂,但方氏汽车如果想要入股我们厂,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职工的安置,津南距离凹山有点远,厂里的职工肯定有很多不愿意来凹山工作,不知方氏汽车会如何安置他们呢?”

方东平听到这话反问道:“听刘厂长的意思,你似乎想把津南拖拉机厂整体搬迁到凹山来,是这样的吗?”

刘元点点头:“不错,我觉得这样可以更好地跟方氏汽车展开合作,津南拖拉机厂早就资不抵债了,虽然我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但我还是想说这家企业已经失去了活力,根本看不到未来,既然如此,还不如彻底跟过去说再见,找个地方重新开始。”

方东平嗯了一声,接着问道:“刘厂长,你的想法方氏汽车很欢迎,不过我们也有一个问题想提前搞清楚,一旦你决定把工厂整体搬迁到凹山来,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你一起过来?”

这个问题对于方东平来说很关键,他其实是在询问刘元能够带来多少技工。设备方面的问题方东平和牛小强并不是太过关心,这个可以直接花钱采购,但是人才却很关键。如果刘元只是搬来了一个空壳子,连人才都没有的话,即便采购到了设备,又如何开展生产工作?

对于牛小强来说,人才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技术优良的熟练技工,属于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否则他是很难把零配件供应体系构建起来的。

刘元一听就明白了方东平的意思,他稍作沉吟后回答道:“目前津南拖拉机厂一共有三百多位熟练技工,我有信心拉过来至少百分之二十,再多的话我就不敢保证了。”

也就是说刘元大概可以拉过来六十人以上的技工队伍,方东平闻言看了牛小强一眼。牛小强微微点头,示意方东平接受刘元的投靠。

方东平这才点头:“如果刘厂长可以自行解决其他的问题,并且带来你所承诺的技工数量,方氏汽车将会入股你们新成立的工厂,具体的入股方案我们可以在大会结束后私底下谈。”

刘元嗯了一声,坐了下去。

另一个东方面孔的人举起了自己的右手,这人说的是有些蹩脚的英语,要不是牛小强的英语水平非常高,估计都不太能听懂:“方厂长好,我是来自本日的佳美株式会社的社长章田佳美,我们公司很有兴趣跟方氏汽车展开深度的合作,愿意接受方氏汽车的入股方案,希望贵公司能够给佳美株式会社一个机会。”

跟国内的企业不同,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于外资入股的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他们不仅不反感这种联合经营模式,反而还很推崇。

因为国外的企业家对于资本的运作十分熟悉,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家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需要更多地资金注入,有了钱之后才能办大事,资金的匮乏将会极大地阻碍企业的发展速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