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十一章 县衙

谋明天下 第十一章 县衙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45 来源:笔趣阁

(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求读者大大的支持。m.uu234)

安远县城给吴宗睿的第一感觉就是失望,县城不大,压根看不见车水马龙的情形,大街上有些冷清,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多,大街两边基本都是低矮的房屋,而且不少房屋已经显得破旧,县城的东直大街和南直大街,同样显得普通。

想想也是,隶属于赣州的安远县,在江西的偏南方向,靠近两广,明代的两广地区,绝非什么富庶的地方,除开广州府等少数的几个城池繁华,其他地方都彰显荒凉。

就算是穿越之前,江西省在全国也不算是特别发达的地区。

想通了这一层,吴宗睿倒也是放宽心了。

县衙在东直大街的中端,也处于整个县城的中间位置。

领取廪银的时候,没有遇见多大的麻烦,负责发放廪银的户房典吏,面带笑容多看了吴宗睿几眼,其实他认识吴宗睿,当初吴宗睿参加县试,才十一岁的年纪,后来接连参加府试和院试,十四岁的年纪就成为廪膳生员,这样的人衙门的吏员自然能够记住。

户房的典吏是绝不会得罪吴宗睿的,谁知道人家今后是不是前途无量,如果在这种前途远大的读书人面前伸手揩油,万一人家发达了,到时候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典吏在县衙数十年,早就打磨的油光水滑,知道哪些人得罪不起。

走出户房,前方就是甬道,这个时候吴宗睿应该是转身朝着右边大门的方向而去,离开县衙,到县学去报备,接着回家去,不过他略微的思索之后,走向了左边的方向,径直朝着仪门的方向而去。

过了仪门,就是县衙的大堂。

仪门一般不会打开,仪门左右两边的角门倒是时常开着,除非是上面的官员前往县衙来巡查,县衙会打开仪门迎接,平常的时间,仪门总是关着。

吴宗睿从左边的角门很轻松的进去了。

一块硕大的戒石坊出现在眼前,绕过戒石坊,就是县衙大堂了。

“什么人,胆敢擅闯县衙大堂。”

吴宗睿正在奇怪,从外面看上去森严无比的县衙,里面怎么看不见多少走动的人,颇为安静,要知道吴宗睿进入县衙大门之前,可是接受了守卫军士的诸多询问。

看着眼前穿着长衫、颇有气势的中年人,吴宗睿抱拳开口了。

“在下新龙乡新龙里廪膳生员吴宗睿,领取廪银之后,专程到县衙来拜见恩师沈大人。”

“哦,你是廪膳生员,刚刚领取了廪银。”

大概是吴宗睿过于的年轻了,中年人略微感觉到吃惊,不过江西一省,厉害的读书人太多了,明朝开国以来,江西的殿试状元就有三十八位,仅次于南直隶,所以吴宗睿这样的年纪,成为廪膳生员,也不算是过于惊艳,毕竟乡试、会试和殿试才是最为关键的。

“是的,在下刚刚领取了廪银。”

“你来拜见沈大人,可曾在县衙报备。”

“未曾报备,不过在下得到社学曾先生之举荐,专程来拜访沈大人。”

吴宗睿一边说着话,一边从怀里掏出了曾先生的信函,恭恭敬敬的递给中年人。

其实这一次来到县衙,专程拜见安远县知县沈克封,吴宗睿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如果说首先到县衙的典史衙报备,求见知县大人沈克封,基本不可能见到,曾先生的信函也不可能送到沈克封的手里,而且这样做,需要吴宗睿拿出来不少的银子,上下打点,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县衙那些精的如同猴子的吏员,必定是百般的刁难,利用这个机会小小的发一笔财。

关键是银子送出去,还不一定能够见到知县大人。

唯有利用此番领取廪银的机会,进入到县衙,在衙门里面碰碰运气。

吴宗睿有廪膳生员的功名,按照《大明律》的规定,来到县衙拜见知县大人,不算是罪过,知县大人顶多就是推脱不愿意见面罢了。

中年人仔细看了看吴宗睿,有些迟疑的接过了信函。

“你在这里等着,记住,不要四处走动,否则我会遣人将你轰出去。”

“如此拜谢了,在下绝不会四处走动。”

中年人转身朝着大堂右后方的厢房而去。

若是不出意外,知县沈克封应该在县衙的二堂,或者是在二堂前面的厢房歇息。

周遭再次的安静下来,吴宗睿却陷入到沉思之中。

安远县知县沈克封,万历四十七年殿试三甲进士,天启三年出任安远县知县。

如果不是因为赣州农民暴动,攻破安远县县城,这个沈克封可能与其他不受重视、没有多少关系的三甲进士一样,慢慢的熬着做官,运气好的话,混得一个京官致仕。

可惜的是,赣州农民暴动,攻破了安远县城,知县沈克封守城不力逃走,朝廷平定此番叛乱之后,免去沈克封安远县知县的官职,而后这个沈克封就消失了,史书再无记载。

按照明史的记载,赣州农民暴动崇祯元年四月初爆发,四月十一日,暴动农民攻陷安远县县城,也就是说,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安远县城就会遭受重创。

知晓这段历史的吴宗睿,心情是复杂的,有关这个安远县知县沈克封,有诸多的说法,被认定最为权威的说法,就是沈克封因为横征暴敛,激起了暴民的作乱。

不过仔细推敲,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暴乱并非是起于安远县,起义军首领夺天王,不是安远县人氏,而是赣州所辖信丰县人氏,且暴乱首先起源于信丰县。

四月初官府开始征收田赋,走投无路的农户愤而揭竿,这能够理解,可要说安远县知县沈克封横征暴敛,过于牵强,毕竟赣州各级官府都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征收田赋。

而且事发之后,江西巡抚洪瞻祖向朝廷禀明整个事件的时候,没有提到沈克封横征暴敛。

洪瞻祖不存在包庇沈克封,他巴不得将所有责任推给沈克封,这样自己也摘的干净一些。

至于暴民为什么会攻打安远县城,史书没有记载。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吴宗睿抬头,看见了匆匆走来的中年人。

“你跟我来,沈大人在二堂。”

吴宗睿微微点头,跟随在中年人身后,绕过了大堂,来到一排厢房的前面。

“在这里等着。”

厢房的后面,就是县衙的二堂,这里是知县平日里署理公务的地方。

中年人看了看吴宗睿,转身走进厢房。

四周依旧非常安静,这让吴宗睿险些产生幻觉,难不成县衙里面没有什么人吗。

等候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时间,脚步声终于再次响起。

走出厢房的依旧是那个中年人。

“沈大人正在署理公务,抽出时间见一见你,有什么话直接说,不要耽误沈大人的时间。”

“在下知道了,谢谢这位大人的指点。。。”

“我可不是什么大人,我是沈大人身边的折奏师爷,也是你的运气好,遇见我了,要不然你压根不要想着见到沈大人。”

吴宗睿连连点头,不经意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很自然的塞给了折奏师爷。

“今日得见沈大人,感谢师爷的照拂。”

折奏师爷没有推辞,右手轻轻掂量了布袋,随即放进了怀里。

“沈大人很忙,县衙马上就要开始征收田赋,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沈大人轻易是不会见客的,也算你运气不错,你有什么事情,长话短说,沈大人对我等要求都很严格,你看整个的县衙,都略显安静,我等每天都要竭尽全力,署理公务。。。”

吴宗睿听得仔细,也微微的点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县衙的情形看,吴宗睿更加怀疑史书上面的猜测,当然,由此就判断沈克封务实清廉,有些草率了,也是不大可能的,不过至少能够感觉到,这个安远县知县沈克封,绝非什么张扬之人。

明末的官员,不可能非常的清廉,由上至下,贪腐的习气影响到了太多的人,千里做官只为财,如果寒窗苦读十年,一招金榜题名之后,还是过着苦哈哈的生活,甚至家人都养活不了,这样的官可没有谁愿意去做。

海瑞这样的官员,大明王朝延续数百年,也就出现了一个。

历史的描述,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尤其是明史的诸多记载,因为这是明朝灭亡之后,大清朝廷撰写的,为了自身的利益,大清朝廷会篡改其中的不少内容。

后来的研究也表明,明史的不少记载,的确是被大清朝廷刻意的篡改过。

绕过厢房,穿过解门,终于来到了二堂的前面。

相比较大堂来说,二堂的规模小了一些。

大堂是审案以及下达告示的地方,公开的处理政务都在这里进行,二堂则是知县大人安排工作任务和署理公务的地方,至于说三堂,相对隐秘很多,能够进入到三堂议事,说明你是知县大人最为信任和亲近之人。

折奏师爷收敛了脸上的神色,朝着吴宗睿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

看着折奏师爷蹑手蹑脚的走到二堂的大门前,吴宗睿禁不止皱了一下眉头,都说古时候官员的官威了不得,现在看来,确有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