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

谋明天下 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45 来源:笔趣阁

时间到了六月,气候慢慢炎热起来。uu234

春季田赋征收的事宜已经结束,各级的官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连年的灾荒,农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征收春季田赋是很熬人的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征收到春季的田赋,不仅仅是官府无银两开销,上面也会责怪,这样难怪各级的官吏都会去逼着农户上缴田赋。

青州府城的氛围,与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与往年比较起来,热闹了很多,其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一家信义押司。

大量的商贾前往青州府城而来,找到信义押司,要求将自家的货物和钱财运往北方去。

信义押司也不负众望,只要是承受的押运任务,全部都能够圆满完成,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山东境内,包括北直隶的河间府等地,都知晓了信义押司的名号,通过数次的较量,山东境内的匪帮一败涂地,压根不敢打信义押司的主意,那是找死的行为。

信义押司在河南、山西和陕西,也打开了局面,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运送了五批次的货物前往,同时携带钱财回到青州,沿途的匪帮被打的哭爹叫娘,损失惨重,信义押司甚至与陕西的流寇有过一次碰撞,同样获取了全胜。

信义押司最为激烈的一次碰撞,发生在登州,招惹信义押司的,正是驻扎在登州的新军,这场冲突的规模不是很大,驻扎登州的新军有五十多人参与其中,他们面对的是三十人组成的信义押司的军士,两方较量的结果,是驻扎登州新军的惨败。

此事本来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毕竟驻扎登州新军的人数达到万人,如果引发骚动,必定会震动朝廷,可这次的冲突最终不了了之,没有引发任何的波动。

因为此次运送的钱财,属于青州的赵氏家族,也怪驻扎登州的新军军士不长眼,居然敢于抢劫青州赵氏家族的钱财,据说登莱巡抚孙元化知晓此事后,不疼不痒的训斥了登州新军的将领,而登州新军的将领,也知道惹了不该惹的人,不敢再次生事。

信义押司的名气慢慢出去,信义押司的总部也变得略微的热闹了一些,部分士大夫家族要求运送金银珠宝,都是被带到信义押司的总部,私下里商议的,这里面就包括青州的赵氏家族,而信义押司总部的规模,让这些士大夫家族之人吃惊,也让他们更加的信赖信义押司。

随着信义押司的崛起,青州境内其他的押司,基本没有什么押运活计了。

没有押运活计,就无法维持生活,所以这些押司的管家或者老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青州,找到了信义押司,他们想着与信义押司一同做生意,希望能够打着信义押司的旗号,在本地继续开办押司,同时承诺给予信义押司一笔钱财,作为分部的报酬。

这个建议,信义押司肯定不会答应,做押运生意,最为关键的就是名声,信义押司有着严格的纪律,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绝不会与土匪有勾结,同时保证主顾的货物万无一失,其他的押司就不好说了,没有人敢保证他们手脚是干净的。

信义押司给出的条件很明确,想要在任何地方打着信义押司名号都是不行的,如果出现这类的情况,信义押司会追查到底,必要的时候会动武,其他押司的人,可以选择加入信义押司队伍,但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

信义押司的口气很强硬,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其他的押司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五月中旬,有两家实在无法维持的押司解散,不少人选择投奔信义押司。

信义押司接纳了他们,严酷的考核随之展开。

让人吃惊的是,这些投奔信义押司之人,全部都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离开,而且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这些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外人吃惊,其实廖文儒和刘宁等人是清楚的,信义押司招募的,全部都是押司那些做具体事情之人,至于说押司的主管和老大等人,是绝不会招募的。

当然,廖文儒等人所遵循的规矩,大都是吴宗睿确定下来的。

桌上放着信义押司掌柜刘友松抄录的账簿,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信义押司收取了近二十万两白银的押运费用。

吴宗睿不关心账簿,只是略微的翻阅一下,这些事情不需要他操心,有人负责打理。

账簿的旁边,放着朝廷的塘报,这封塘报,吴宗睿已经看过好几遍。

塘报里面没有太多的消息,若是其他人看见了,压根不会在意,可吴宗睿却关注到其中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皮岛参将刘兴治作乱,被参将沈世魁率领部下斩杀。

第二件事情,陕西流寇首领不沾泥,被延绥巡抚洪承畴击败,投降朝廷。

这两件事情,瞬间勾起吴宗睿的回忆。

这两件事情可不是小事情。

皮岛参将刘兴治原来是毛文龙的属下,毛文龙被杀之后,袁崇焕并没有彻底掌控皮岛的局势,导致皮岛很不稳定,诸多将领各自不服气,自相残杀的事情屡屡出现,刘兴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乱的,名义上协管皮岛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派遣都督佥事黄龙,出任皮岛总兵,前去招抚刘兴治,因为黄龙缺乏号召力,刘兴治不予理睬,招抚没有成功。

尔后,刘兴治斩杀了同为参将的沈世魁的家人,沈世魁逃脱,夜间领着军士,斩杀了刘兴治。

这件事情,看起来是皮岛的将领自相残杀,其实意味着皮岛已经没有了继续抵御后金鞑子的能力,也正是因为皮岛军士的自相残杀、号令不一,谁也不服谁,导致其战斗力急剧下降,没有多长的时间,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就彻底灭掉了皮岛上的明军。

至于说陕西流寇不沾泥被洪承畴打败,被迫归顺朝廷,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期的塘报上面都会出现,陕西流寇的首领多如牛毛,都是自封的称号,什么闯王高迎详、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曹操罗汝才等等,大大小小的有上百个。

吴宗睿注意到的是洪承畴。

明末的洪承畴,名气还是很大的,不仅仅因为洪承畴最终归顺了大清,还有洪承畴作战勇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

而洪承畴的崛起,正是因为剿灭流寇的作战。

洪承畴剿灭流寇与其他人不一样,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作为三边总督杨鹤,代表朝廷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洪承畴是归于杨鹤节制的,杨鹤的主张是以招抚流寇为主,他认为流寇大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所以才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这些人只要有田地耕种,有粮食吃了,就不会继续造反和作乱了,可洪承畴不一样。

洪承畴认为,流寇的首领是不可能被朝廷照拂的,所以他对于流寇的首领,以及流寇的骨干力量,力主赶尽杀绝,对于流寇队伍中的寻常军士,倒是能够放一马。

洪承畴的认知与杨鹤完全不同。

偏偏剿灭流寇的统帅是杨鹤。

有些时候,洪承畴自作主张,不听从杨鹤的命令,果断的斩杀了不少流寇的首领,以及流寇队伍中的骨干,洪承畴如此做,杨鹤肯定不满意,于是严厉的训斥了洪承畴。

训斥还是有效果的,这一次洪承畴领军打败了不沾泥张孟存,就没有能够斩杀张孟存,而是将其押解,送完了杨鹤驻扎的宁州。

这两件事情,对于大明王朝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皮岛据点的丢失,让皇太极和后金鞑子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心大胆的从辽东等地发起对大明腹地的进攻,逐渐的削弱大明王朝的力量。

而朝廷对于流寇的态度,一直都是以招抚为主,剿灭为辅,就连皇上都认为,流寇是因为缺衣少食才造反的,给予他们钱粮,就不会继续造反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流寇,让流寇发展壮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流寇形成了足以推翻大明王朝的武装力量,那个时候皇上和朝廷已经无可奈何了。

这两件事情,在吴宗睿的眼里,就是机会。

他的脑海里面,已经开始勾画信义押司队伍的壮大步伐,这种发展步伐越来越清晰。

当然,信义押司首要面对的,就是即将爆发的登莱兵变,此次的登莱兵变,朝廷和山东百姓都遭受到惨重的损失,信义押司究竟是抓住登莱兵变的战机,迅速的壮大自身的实力,还是协助朝廷平定孔友德等人的叛乱,这需要吴宗睿做出选择。

这个选择很残酷,作为穿越之人,吴宗睿脑子里还是装着百姓的,如果信义押司只是借机壮大自身的力量,不去专门对付孔友德的叛军,则登州和莱州的百姓就要遭受到惨重的损失,家人被杀,家破人亡,甚至出现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可要是吴宗睿选择剿灭孔友德指挥的叛军,那么昏聩的大明王朝就还要继续维持若干年,则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其实不用多说,该如何选择,吴宗睿的脑海里面已经有了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